原文链接:
前有日军步步紧逼,后有黄河水滔滔不绝,在进退之间,陕西“冷娃”选择纵身一跃入黄河……
这段被外界形容为“可歌可泣”的“八百壮士跳黄河”的故事,一度流传甚广。
但亲历者及他们的后裔不断向人诉说:“这事是假的!嚷人呢!(陕西方言,意为糟蹋人)”
“有枪不杀敌,而是成建制跳黄河,这说的不是英雄,是逃兵!是溃败!”
直到这段故事被拍成电影《咆哮无声》,亲历者及后裔坐不住了。2018年5月8日,他们将影片制作方及播放公司告上法庭。
但对于诉讼理由,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犯了难,左思右想之后,他们向法院提请了侵犯名誉权诉讼:除要求道歉,还要求6家公司各赔偿人民币1元。
此案历时2年多,今年2月5日,西安市莲湖区法院一审判决:该影片内容是对抗战英雄故事的艺术加工与再现,“八百壮士跳崖扑黄河”细节描写并无侮辱、诽谤内容,判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这场名誉纠纷案的原告有两人,一人叫王蒙芳,一人叫赵武原。
1919年出生的王蒙芳,陕西西安人。青年时,老人曾参加过抗日战争,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六军177师,先后参加了中条山战役、豫中会战等战斗。
今年75岁的赵武原,是赵寿山将军的嫡孙。
赵寿山曾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抗日战争中条山战役时,赵寿山曾任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军长。1949年后,赵寿山历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
对于先辈经历过的那段战争岁月,赵武原颇有研究。
王蒙芳和赵武原曾告诉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八百壮士跳黄河”的事情从没发生过。
故事的背景来自于中条山抗战。在黄河东岸,一座名为中条山的地方,1938年至1940年期间,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有着“冷娃”之称的陕西士兵十三次挡住了日军的围攻,其中,“六·六战役”是中条山抗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日军出动3万余人,在大炮飞机的轰炸下,持续了半个月。
赵武原说,他爷爷赵寿山临危受命,带领中国军人与日军血战数日,守住了阵地。
然而,这场胜利,我国军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两名老人不能理解的是,不知从何时起,“八百壮士跳黄河”在民间一度开始流传,并且人数越传越多,甚至还出现在一些书画和报刊中。
起初,两名老人认为,这事或许自己了解得不够全面。为此,他们还专门参加了当年抗战老兵、抗战将士后代、党史军史研究人员和新闻记者50多人召开的“八百壮士跳黄河”的研讨会。
“有枪不杀敌,而是选择成建制跳河,不是英雄,是逃兵!是溃败!”赵武原说。
有抗战将士后代认为,如果成建制跳河跑了,就是逃兵,按照当年的军法,是要枪毙的。在史料、证据中,参会者普遍坚信,历史上,并没有发生“八百壮士跳黄河”之事。
然而,即使有当年的抗战老兵、抗战将士后代不断呼吁,也没有阻止“八百壮士跳黄河”的故事继续传播。
直到一部名为《咆哮无声》的电影开始公映,这场争论开始升级。
2012年11月2日,抗战电影《咆哮无声》公映。
该片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条山战役为故事背景,以一个记者采访为引线,围绕故事人物杨镇江的生活轨迹,讲述了一段尘封多年的抗日英雄故事。
该影片为了表现中国抗战军人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描述了番号为山西新军青年抗战决死队(虚构番号)的抗战部队在被日军追击、抵抗至弹尽粮绝的绝境下,以杨镇江为代表的约八百名壮士在山西省芮城县陌南镇马家崖集体跳入黄河的情节,后仅杨镇江一人幸存。
影片中涉及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的内容有一处:杨镇江跳崖幸存后不幸被日军俘虏,在被日军押送过程中,杨镇江为打听其所在部队的消息,低声问身边一名军人,“你是哪个师的?”该军人回答,“我是三十八军的。”
该影片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后,在爱奇艺视频平台、一九零五电影网站上播放。
该片播出后,网上还出现了以《咆哮无声》中“集体跳黄河”情节进行剪辑,并结合一些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编辑整合的视频《宁死不当亡国奴,八百壮士跳黄河》。该视频时长3分22秒。
对于影片内容,王蒙芳、赵武原及国民革命军将领冯钦哉的孙子冯寄宁等人看来,影片捏造“八百壮士跳黄河”的情节,其性质极为恶劣。电影《咆哮无声》和视频《宁死不当亡国奴,八百壮士跳黄河》大肆渲染“跳”而不是“战”,刻画“悲”而不是“烈”,对地点、时间、背景等内容胡编乱造,已经损害了他们及亲人的人格尊严。
“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我们当年牺牲的战友岂不都成逃兵。” 王蒙芳曾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当年和他从村里一起去当兵的人,只有他一个回来。如果他不说出当年的真相,如果他死了,真相就会被隐瞒,死去的战友就会死得不明不白,甚至被后人当做笑话。“咱活着的人不能对不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啊。”
赵武原说,如果 “六六战役”中,八分之一的官兵是成建制跳黄河死亡的,那么这仗就称不上是胜仗,这样的描写对奋勇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抗日英烈是极不公正的。
于是,王蒙芳和赵武原决定起诉电影《咆哮无声》出品、播放等6家公司。
然而,起诉的诉讼理由是什么?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犯了难。他们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向法院提请侵犯名誉权诉讼。
2018年5月8日,王蒙芳和赵武原将电影《咆哮无声》出品、播放等6家公司,诉至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
起诉状要求,涉事公司立即停止电影《咆哮无声》中以“八百壮士跳黄河”之桥段对原告亲人名誉造成的侵害,并删除该内容,向其赔礼道歉, 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6家公司各向原告赔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
为此,王蒙芳和赵武原还向法院提交了《赵寿山传略》.《孙蔚如将军》、《陈子坚回忆录》、《丹心素裹》、《十七路军研究会会刊》、《抗日战史晋绥游击战(一)》等书籍,以此证明1939年晋南“六六战役”以胜利告捷,战斗中并没有发生部队成建制跳黄河之事。
在王蒙芳和赵武原看来,影片《咆哮无声》和视频《宁死不当亡国奴,八百壮士跳黄河》,侵害了参加晋南“六六战役”将士和牺牲人员的名誉权,也侵害了王蒙芳、赵武原祖父赵寿山的名誉。
庭审中,被告有6家,但有3家公司经合法传唤未到庭,亦未提交书面答辩意见。
被告爱奇艺答辩状称,爱奇艺网作为视频播放平台,对涉案作品的内容、情节是否侵犯其他第三方的权利并无审核义务。《咆哮无声》本意即为歌颂抗战将士为国而战的英雄精神,并无贬损他人的人格尊严,因此不存在任何侵权行为。
被告一九零五公司辩称,一、该公司播放的影片已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的审核,可以放映,不存在侵犯原告亲人名誉的内容和情节;二、其公司不是出品方,也未收到任何函件,播放电影本身没有主观恶意,不应承担任何责任。三、电影《咆哮无声》是影视作品,不是纪录片,影片中涉及的人不具有特定指向性,没有侮辱诽谤的内容,公司收到起诉状后已将该影片删除。
有被告还认为,影片中并无涉及到王蒙芳、赵寿山本人,不能证明侵害了王蒙芳、赵寿山的名誉。
该案从2018年立案,2019年3月20日开庭,法庭调解未果后,宣布休庭。此后,王蒙芳和赵武原一直在等待法院判决。
然而,王蒙芳最终没有得到判决结果。2020年12月18日,王蒙芳在家中病逝,享年101岁。
今年2月5日,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宣判。
法院认为,影片《咆哮无声》属于艺术作品的范畴。该影片内容是对抗战英雄故事的艺术加工与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进行虚构与夸张。影片中被俘的军人被设定为三十八军,该处细节描写主要故事人物所在的历史背景,并无侮辱、诽谤抗战军人名誉之意。而关于“八百壮士跳崖扑黄河”的细节描写,从一般受众的角度来看,仍为颂扬英勇的抗战军人在绝境下宁死不投降的精神,其中并无侮辱、诽谤的内容。
法院认为,影片为表现抗战英雄故事的主题而采取的表现手法和细节描写是否准确到位,应属艺术范畴。网络上出现的《宁死不当亡国奴,八百壮士跳黄河》视频,其主题是呼吁社会公众关注、铭记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亦未有提及王蒙芳、赵寿山本人的事实。
因此,法院驳回了王蒙芳和赵武原的诉讼请求。
拿到一审判决书,赵武原久久不能平静。
2月9日,赵武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场官司的初衷,就是想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输也罢,赢也罢,他们已经尽力了,决定服从判决,不上诉。“关键我们年龄大了,精力跟不上了,官司也实在耗不起……”
赵武原说,历史事实与文艺作品虽然要求不同,历史需要真实,但涉及历史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创作中一定要尊重历史,在符合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演绎,但要合乎历史和逻辑,不得损害人民正义的情感。
赵武原说,他们虽没有赢得官司,但他们的提法和要求是正当的,合理的,希望引起文艺界和历史学界的注意。
写于 2013年3月13日
抗战片,他的最爱,却不是我的,跟多数中国人一样,有太多的仇恨无处发泄,即使苦难从不曾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一种民族的情感,好像那些年日本人伤害的就是自己的亲人。而这种恨已经如同香火一般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血脉中传承,不曾忘过,也不曾淡过,不知需要“净化”多少世纪,这种民族仇恨才会慢慢消失。
影片以历史上著名的中条山战役为背景,以一个抗日女战士的侄女(刘芸饰)的“寻找”为引线,更加入了一位老日本军的忏悔和派遣儿子前往中国致歉的事情,讲述了一个尘封多年、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通过两个不同国籍的军人的经历以及后代人的回忆剖析了两个民族部分 “苟活者”对这场战争的反思。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被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但在那个民族危难的年代,800抗战壮士英勇投江自尽,英雄们巍然屹立,大义凛然,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汇聚成那个特殊时代的最强音。“咆哮”代表刚健有为,“无声”代表厚德载物,艰苦鏖战至弹尽粮绝的年轻子弟兵们面对侵略者的疯狂围剿毫无畏惧,子弹打光了,刺刀劈弯了,就用石头砸。大尺度白描的手法,将一场真实而惨烈的战争不加缀饰地还原在观众面前,直扎心田。
在老一辈心中,战争如同残留在体内的弹壳,活一天就痛一天,苦难抹不去,也弥补不了。在后辈们心中,战争是一个故事,唯有通过“寻找”才能体会和不忘记。哎,即使全中国每个人找到一个抗日故事,也不足以还原整个民族的苦难,铭记,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