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Dan Clifton
编剧: Dan Clifton
主演: 海伦·麦克洛瑞 Andy Fabian Reinhard Genze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3-07-26(英国)
片长: 57分钟 IMDb: tt3016934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非专业,仅好奇,所以记下自己理解的部分。最后那部分黑洞与星系形成的关系不能很好理解。
------
黑洞半径内(即“视界”)的物质会被黑洞吸进去,连光线都无法逃逸。而位于黑洞中心的所有物质,都会坍塌到一个比所有已知粒子都还小的区域。科学家想看到在视界附近发生了什么,而这是无法在实验室内模拟的。20世纪50年代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使得这一观察愿望有望实现。
科学家通过射电望远镜,观察到一种星体,它的外表和恒星差不多大,但能量却有银河系的几百倍,发出前所未见、极其明亮的光线。科学家将这种如此小却能发出如此明亮光线的天体命名为“类星体”。
唐纳德·林登贝尔提出假设,只有超大质量黑洞才具有这样独特性,他们通常存在于一个大星系的中央。那么,银河系的中央也应该有这么一个黑洞。但是银河系的中央密度是太阳系的数百倍,而且尘埃和气体构成的庞大云团旋涡,阻挡了星系中央的可见光。如何观测成为一个问题,如何从这嘈杂的漩涡中找到黑洞呢?
202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女性科学家安德里亚·盖兹开发出了一种望远镜技术,克服了上述问题。并且观察到银河系中央附近的星体运动受到超高质量的影响而偏转。只有一种物质拥有强大的引力,迫使如此庞大的星云以如此密集的轨迹改变方向,那就是超高质量黑洞。
欧洲太空天文台的一个项目组,2011年末他们审查二级数据(可以理解为基本用不上的数据)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物质源,位置非常靠近黑洞。这个物体并未以星体轮廓呈现,反而象一团气体云,引人注意的是它变换形状的方式。它朝向黑洞高速移动,越来越接近黑洞,它变得像意大利面条一样,就是黑洞造成的潮汐性分裂。团队的观察表明,那个物体是一团气体云,质量约为地球的三倍大小,它朝着黑洞径直而去。可以提供黑洞“进食”的观察。(可惜后来它与黑洞擦肩而过,没能提供黑洞“进食”的观察)
距离黑洞很远的物体,就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样,只会一直围绕着黑洞旋转。但如果有很多物质围绕黑洞转动时,物质之间会产生少量的摩擦力,导致旋转速度下降,物质会慢慢的朝黑洞盘旋。当气体在黑洞视界附近继续盘旋时,引力值会攀升到惊人的极端,气体分子会被迫进入旋涡,一个接一个被黑洞吞噬。这个队列中的气体分子会相互摩擦,产生致密的、炙热和带电的环境,而气体间的摩擦升温导致变得很亮。黑洞入口处的强重力场内,等着被吞噬的致密超热旋转物质,开始像太阳一样耀眼发光,而且是宇宙中现知的最明亮的光线源。类星体就是正在进食的超大质量黑洞。
如今,位于我们银河系中央的黑洞黯淡无光,超级明亮的类星体阶段结束于几十亿年前,能引起激烈发射现象的燃料早在那时就消耗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