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美国刽子手 American Hangman(2019)

简介:

    一名男子不滿一樁冤獄案件的發生,私自綁架審判該案的法官,將其囚禁於地下室,並錄影開直播,公開質疑其判決有誤,要求社會大眾對其進行公審並投票,然而最終的結果,會因此撼動程序正義嗎?

演员:



影评:

  1. 关于法律题材,尤其是庭审题材的电影非常多,从经典好莱坞时期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十二怒汉》到《罪夜之奔》,就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也有情与法系列作品,可以说庭审题材是非常容易出佳作的类型。

    但是庭审从来都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的内容,《十二怒汉》讲的是法律的正义性,疑罪从无;《控方证人》用的是几乎可以称呼之为癫狂的剧情反转(这部作品是我最喜欢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改编和比利怀尔德作品);法与情系列更多的是在讨论命运。

    近些年庭审题材里面包含的元素更多了,《罪夜之奔》讨论的就包含了制度,阶级,少数族裔等多个元素。

    事实上无论庭审题材里面包含了什么,本质上都是通过庭审制度,或者说法律这个框架表达其他。

    但是真正在讨论法律本身的片子呢?真的不多,已我的观影量,一时也无法想到。

    而就在刚刚,我看到了一部名为《美国式审判》的电影,少有的探讨了法律本身,进而讨论了制度本身。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看过的人实在不多,截止我标记的时候,豆瓣上只有不到30人,所以我先对这部电影的剧情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个男人把两个人囚禁在一个地下室里,开始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审判,在这个审判中,囚禁者是原告,法官是被告,而陪审团和法官,是上千万的民众。

    下面我们要梳理一下剧情,避免不了的开始全面剧透,以下是剧透线。

    。。。。。

    。。。。。。。。。

    。。。。。。。。。。。。。。

    。。。。。。。。。。。。。。。。。。。

    。。。。。。。。。。。。。。。。。。。。。。。。

    。。。。。。。。。。。。。。。。。。。。。。。。。。。。。

    。。。。。。。。。。。。。。。。。。。。。。。。。。。。。。。。。。

    。。。。。。。。。。。。。。。。。。。。。。。。。。。。。。。。。。。。。。。

    。。。。。。。。。。。。。。。。。。。。。。。。。。。。。。。。。。。。。。。。。。。

    。。。。。。。。。。。。。。。。。。。。。。。。。。。。。。。。。。。。。。。。。。。。。。。。

    审判庭

    影片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人把一个老人一个中年男人囚禁起来,并且开始用摄像头对着他们进行拍摄。

    但是两个囚徒的待遇完全不同,老人没有遭多少最,只是被带上了手铐脚镣还被安置在木栅栏后,这个木栅栏很明显是法庭上被告人坐的地方。而中年男人就很不幸的被多个手铐铁链锁住,甚至被迫直立起来,加上身上穿着的类似囚犯的工作服,没错,他被安置成了受刑者。

    下面为了称呼方便,我们称老人为被告,称中年男人为受刑者。

    被告穿着相对考究,思维相对清楚镇定,在计算自己距离被劫持的地方有多远,而受刑者满脑子愤怒的情绪,又不停的求饶,看得出他的文化水平相当低,情绪表达相当直接。

    囚禁者开始了直播,给了两个人每人一张报纸,给了他们五分钟让他们自己搞清楚他们为什么什么事情而被囚禁。

    这段剧情拍的相当好,随着计时器的滴答声,被告开始努力找到原因,而受刑者因为自己的手指被剪掉不停的自怨自艾。计时器停止的时候,被告一脸无奈,受刑者无可靠,答案只能自己找了,或许对他来说,五分钟从来没有这么短过。

    铃声停止,老人一脸蒙逼

    但是被告确实非同寻常,只通过只言片语,他就分析出囚禁者抓来受刑者,根本就是随机行为,而关键在于两张报纸上的一篇相同内容的报道,“谋杀女孩吉特的凶手今早被处刑”。

    那么受刑者到底是为什么被抓来呢?囚禁者说他要证明在这个房间里,他要执行正义。而这为了这个正义,他开枪杀死了受刑者。

    到这里,我们无法判断囚禁者为什么一定要杀死受刑者,但是很快,囚禁者为了被告一个问题,他杀死了受刑者,是不是一定要付出死的代价?

    被告用专业的角度纠正他的说法,这时候,电影告诉我们,这位老人是一位法官,而且正是“谋杀吉特一案”的法官。

    被告纠正他的观点核心只有一条,需要进行一场审判,没有审判就没有正义可言。

    囚禁者再次抛出一个重磅炸弹,盖格谋杀吉特一案根本就是错案,通过被告的审判,剥夺了一个无辜之人的生命,这与其将一个无辜之人绑来杀掉并无不同。所以他要在这场直播中进行一次审判,由观看者决定被告是否有罪,是否应被执行死刑,而他是审判中,将有被告作为法官的法庭上缺少的一件事物,正义。

    到此,我们终于知道囚禁者的目的是什么了,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审判,而这场审判的法官和陪审员,就是观看直播的每一个人。为此,他打开了投票窗口。

    但是审判一开始,被告老人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审判并不合规,质疑这场审判的正当性,这时民众第一次展现了他们的话语权,他们作为这次庭审的法官,否定了身为资深法官的被告的反对,审判继续进行。

    在这波辩论中,囚禁者连续抛出了警察的无能,媒体对吉特案的报道,尤其是其中嫌疑犯盖格的一张照片,让民众已经认为盖格必然是罪犯,而审判,不过是走过场,为此被告甚至隐藏了一些证据。

    而这时候,机智的老人已经从囚禁者的只言片语中发现了他的身份,但由于“不能自证其罪”也就是沉默权原则,他无法说出其身份。但是这时候电影已经告诉我们了,他就是凶手,真正囚禁杀害吉特的凶手。

    囚禁者表现的很高兴,他终于用自己的身份证明了盖格是蒙冤的,他将自己囚禁女孩吉特的动机说的清清楚楚。他为了让警察抓到他,多次暗示警察,甚至寄出了匿名信,但是警察都没有理会,最终他决定杀死吉特,只有这样他才能被抓到,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可是警察还是搞错了,逮捕了无辜的盖格,只因为女孩的尸体在盖格家,更因为那张该死的照片。

    民众再次开始投票,这次他们担任这场审判的陪审员,而最终,审判的结果是,被告背叛有罪,将被囚禁者执行死刑。

    而影片的结尾,警察找到了囚禁者囚禁被告的地方,冲进屋子的时候开枪了,最终,他们发现老人拿着枪,而囚禁者和老人都被击中毙命。

    审判之外

    这部电影除了审判庭,还有一条故事线是密室外人们的反应,包括普通民众,警察,媒体和一个黑客,黑客作为一个功能性角色不多做谈论,另外三方叙述的都很好。

    媒体从来都是逐利的,庭审剧情中已经说明了媒体对群众的导向作用何其巨大。而这庭审之外,媒体将这次不正当庭审变成了一场畸形的盛宴,而享受这场盛宴的人就是广大的民众。媒体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凶手的帮凶,让凶手确定了外界的动向。

    片中塑造了一个遭遇事业低谷的女主播,她成了媒体追逐此事的一个缩影,当她面对质疑的时候,她坦然的说出,明天这一切都会被遗忘,但人们会记得讲故事的人。

    警察做的也相当不光彩。侦办吉特案的警官一开始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受到询问马上反弹称自己的工作有多么尽职尽责,任何人都不能质疑他的努力,最后也说出了其中太多不合规矩不做努力的地方。更别提审判中提到的那些警察的龌龊事儿。片中形象相对正面的老警探,恐怕而是因为其马上退休,很快就要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才对这个可能成为职业生涯最后一案尽心尽力。

    而民众,这次审判中的法官和陪审团,是最不光彩的一个群体,他们让无辜者蒙冤,让老法官有罪。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当得知可以投票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拿起了手机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镜头并没有给出任何一个民众的个体选择。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似乎每个民众都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但是当这群人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而这个样子与受刑者何其相似。

    是的,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隐喻就在于此,受刑者从民众中随机找来的,直接代表民众的群体特点,而根据《乌合之众》中说的,群体心理具备冲动多变、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的夸张和单纯、偏执和专横,这不正是受刑者的特点吗。所以囚禁者折磨和枪杀受刑者,本质上就是对民众的反击。

    法律与正义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部电影的核心,法律与正义。

    就像我在开篇时候说的,这部电影的非同寻常之处正是关于法律本身的讨论。

    被告老人在审判的结尾有一段陈词,为自己做最后的辩护,在计时器的滴答声中,老人第一次失去了从容和镇定,显得笨拙和没有逻辑,口中不停的在谈是法律制度让我做出的审判,我没有权力和能力直接判决一个人的生死,而当计时器停止的时候,老人彻底镇定下来,第一次站了起来并说出了下面的一段话:

    你不能要求一部完美的法律,你能要求的最多的就是结果,有时会有结果,任何你能接受的结果。他们落在普利茅斯岩石上时(指的五月花公约),你觉得那是他们的意图吗?不,那就是一个误会,但是现在我们称其为计划。为什么?因为这能让我们好受点。你想要童话故事,去看历史书吧。你想要真相,这就是,越是接近看的越清晰。

    伸张正义的结果就是她没有死,让人满意的结果就是有人为她偿命,如果你不喜欢这样,感觉我们还是一群原始人,很遗憾,你能从法律中得到的最好的结果就是无限接近真相。只要我们还是这样,就与他无异与你无异。

    法律是什么,是我们无限接近真相的一种方式,他必然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一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的规则,追求一种能让大多数人安心的结果,这就是法律的本质。

    而正义,追求决定的正义太过困难,困难到有时候会刺伤大多数人,所以这就是法律的作用,让结果接近正义,更关键的是让大多数人满意。

    囚禁者作为凶手,追求的却是绝对的正义,被告老人作为法官,代表的无可奈何的法律。而片尾,我们知道,无论是正义还是法律,都在即将拆除的警察局地下室里面,被警察的枪击毙。

    法律也好正义也罢,都不过是当局即将抛弃的地下室中的挣扎的两个小东西,而选民才是当局唯一关心的。所以这部电影或许真的是射向特朗普政府的一枚弓箭,可惜就像即将抛弃的地下室一样陈旧脆弱,没有杀伤力。

    本文结尾,我想直接用片尾的台词:

    我们始终是旁观者,但毫无疑问,我们目睹了一场悲剧。

  2. 又是一部新电影。讲的是一位老弟不满美国的司法制度,自己的地下室设了个模拟法庭,绑架了曾经审判过一起冤案的法官,顺便还带上一个陪绑的。并且在网上直播。俩人在那里辩论,网上有包括媒体、警局以及不相干的人在观看,根据辩论进展,投票选择有罪或无罪。最后是该死不该死的全死了。(抱歉啊,我这里剧透了)。片尾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始终是旁观者,但毫无疑问,我们目睹了一场悲剧。 ”

    影片没有设置什么大场面,也没有惊险的打斗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看时的感受可以用“津津有味”来形容。摆小格局讲大道理。整个影片的情节流畅性还是不错的。但是其中阐述的观点和人物的行为,让本人还是不能接受。

    首先,使用私刑滥杀无辜,本身就是很邪恶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只能出现在人类还未开化时的遥远年代,或是极端组织中。如IS,如三K党。也许这位老弟在想,反正我已经杀过一个女孩了,再多杀一个就赚了。其次,在影片中,如他所说,他向警方展示了一些线索,却没有得到警方重视。在法院判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死刑之后,他感到内疚,才有了后来设计的那些举动。那么他为什么不在此之前就站出来自首呢?就是这样一个人,人们怎么能指望他会主办一场公正的审判呢?凡此种种,只能说明编导考虑不周,导致影片的逻辑混乱。

    影片的出彩之处在于对美国司法制度的质疑。咱们常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咱们且不说“民主”这个概念所带来的种种缺陷,就姑且认为民主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好东西,但是由此建立的民主制度和法制制度是否也是个好东西呢?美国的司法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维护统治秩序,实行权力制衡的一种政治手段。独立审判是不错的,但是别说它和政治无关。这种制度有个特色,就是陪审团。影片中展现的这起杀害幼童案就是由陪审员定案的。问题也因此产生。引入陪审员制度之后,是不是更能体现公平和正义了呢?曾经看过一个资料,从1973到1995的23年间,全美总共判处了5,760个死刑,重大错误率是68%。有个规定,检察官求刑6个月以上的刑事起诉案,被告有权利要求陪审团审判。就是说,假如上面引述的资料是真实的话,经过陪审员的审判,人们得到了32%的公正,代价是68%的冤魂!

    陪审团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裁判者形式,在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程度比较低的部落式社会,也许能发挥很好的功能。可在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作案采用高科技,破案也依赖高科技,案子越来越复杂,随机选出的陪审员能否理解案情,能否听懂、乃至找出专家证词的破绽,都成为问题。更糟的是,案子错判本来应该有人负责,引入陪审团机制后没了责任制,陪审团判决的形式,成了制造冤案的枪手,成了冤案免责的挡箭牌。如影片中的法官就说:“当时确实有一个法官,但是裁决是陪审团决定的,刑罚也是他们提出的。”一番话讲自己择的一干二净。

    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一个现象,就是民粹主义的泛起。影片中那位老弟说:“出于纯粹的愤怒和欲望,他们希望看到有人为杀害年轻的吉特而付出代价。他们才会急着把某个人处刑,于是一个无辜的人被处死。”他也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民粹情绪,去达到他所希望的结果。他把模拟法庭的情景发布到社交网络上,让人民去充当法官和陪审员,媒体也在推波助澜。结果法官反而被判有罪。在这里人们的判断不是靠理智,更不是靠责任,而是凭着简单的欲望和情绪,加上娱乐和新鲜感。看热闹不拍事儿大,起哄架秧子。如同咱们这里的无赖看着要跳楼的自杀者高喊:“跳啊!”影片中的投票结果就反映了这样的情绪。

    民粹主义是一种人类原始的思维观念。普通民众看到的是眼前利益,追求短暂的快感而不计后果。往往是一场闹剧过后,留下的是长远的痛。如我们这里的动乱,法国大革命中的复仇,都是民粹泛滥的后果。人们在痛定思痛之后,才有了制度和组织的概念,才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代议制。而民众选出的领导人、组织者、议员、代言人,对他们首要的要求就是远见卓识,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民众的现实利益,他们还需要站得更高,顾及到民众的长远利益,并用这样的思维去引领群众。当然这其中也会产生弊端,假如民众一时糊涂,选出的总统是个二百五,议院成了应声虫,结果只能将国家引向混乱和灾难。

    对于现行法律,影片中的法官这样说:“法律是由人制定的,而人类是不完美的。”虽然这是他对于自己所判的这起错案找出的牵强的托词,却也说出了一个真实的道理。无论采取怎样的制衡措施,法律只能无限接近真相。而不能保证永远的公正。这位老弟说:“国家是否认为保罗威廉盖格有罪,并不是重点,国家杀害了保罗威廉盖格,他们本没有权利杀死他, 他的被捕和审判是由一个无知、腐败、嗜血的司法体系所完成的”。在美国,当人们不厌其烦的去履行那些繁琐程序聆听律师口若悬河的辩护的同时,是否想到,人的生命最重要?是否想到,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公平和正义?

    影片中的法官由唐纳德·萨瑟兰扮演,是整个影片中表演最出色的一位。看过他不少影片,能记得的只有《大腕》。影片中,他将角色演活了,从容镇定不慌不忙,说起话来把握分寸不卑不亢。即便是牵强的理由,说出来也不容置疑。不怒而威,令人肃然起敬。完全是美国一个标准法官的形象。可以说,他托起了一多半的戏。

    本人评分:6.5。

  3. 2星,很是无聊,原本题材还可以,私刑私设法庭,直播投票判决再处决,这无疑是追了现在直播的热度。估计很多人为手上有那一票都要兴奋的秀优越感了。 再加上密室囚禁也占了《电锯惊魂》等经典影片的噱头。可谓是吸进了眼球,但无奈刺激镜头就开始的那一点点。后面就都是小场景下的,大道理演讲,没完没了,废话连篇,内容全是公知与政体的那一套。这倒是能满足底层人民爱谈国事的心理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