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女杀油地狱 女殺油地獄(1992)

女杀油地狱 女殺油地獄(1992)

又名: The Oil-Hell Murder

导演: 五社英雄

编剧: 井手雅人

主演: 樋口可南子 藤谷美和子 堤真一 井川比佐志 岸部一德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1992-05-23

片长: 115 分钟 IMDb: tt0105060 豆瓣评分:7.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根据近松门左卫门原作改编。

演员:



影评:

  1. 情死,也就是为情而死,按我们的话说叫殉情,日语里称为‘心中’(shinjiu),这个词是德川时代的产物。现在的字典里有三个意思,1、就是指情死,2、全家一同自杀,3、(是与某事物、组织)同生死、共命运。周作人散文《心中》讲,它最初的意思指“衷情”,后来转为表示心迹的行为,再进一步自然便是以一死表明相爱之忱。西鹤称之曰“心中死”(Shinjiujini),在近松的戏曲中则心中一语几乎限于男女二人的情死了。这个风气一直流传到现在,心中也就成了情死的代用名词。筱田正浩有一片既取名为《心中天网岛》。日本人的文化中也喜欢阅读和谈论关于情死的话题,更有因情死而出名的地方,以至于成为旅游景点,甚至慕名而‘死’,并无太大的禁忌。
    据佐佐醒雪的《日本情史》说,南北朝(十四世纪)的《吉野拾遗》中记里村主税家从人与侍女因失了托身之所,走入深山共伏剑而死,六百年前已有其事。“这一对男女相语曰,‘今生既尔不幸,但愿得来世永远相聚,’这就成为元禄式情死的先踪。自南北朝至足利时代(十五六世纪)是那个‘二世之缘’的思想逐渐分明的时期,到了近世,宽文(1661——72)前后的伊豫地方的俗歌里也这样的说着了:
        ‘幽暗的独木桥,郎若同行就同过去罢,
        掉了下去一同漂流着,来世也是在一起。’
        “元禄时代(1688——1793)于骄奢华靡之间尚带着杀伐的蛮风,有重果敢的气象,又加上二世之缘的思想,自有发生许多悲惨的情死事件之倾向。”

    电影中一个艺伎说,如果要殉情,男方要先挑断脚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大抵情死不成者,多半女死男独活,是以绝退路。比如李碧华《胭脂扣》里的十三少,也许你要说这是小说电影,假的。好在李敖这个人搜集资料的功夫太大了,关于情死他也做过文章举过例子,我现拿来一用。《宋稗类钞》里文天祥讲的刘玉川,《类苑》所记的杨孜。你要说这个太远了。1950年,陈素卿、张白帆十三号水门案。女的上吊后,男的却脱逃。判决书说张白帆“虚允同逃于前,帮助自杀于后,复异想天开,于遗书中借死者之口吻,对自己百般赞扬,欺世惑众,情节可恶”。

    在古代我们非但不嘲笑情死,反而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而且日本的宗教认为,死后都能成佛,情死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来世续前缘。

    又变成笔记了,完全和电影无关。
  2. 五社英雄的电影是典型的剧本一般,导演处理极佳的范本。

    很想读一读近松门左卫门的原著,不知他的净琉璃版本故事是怎样的。核心人物阿吉的欲望表现其实颇具现代意识,甚至欲望本身。不过,也许是过于被大正和昭和初期的电影所影响,那时的电影更亲近泉镜花的故事世界,尤其新派悲剧大行其道,无情无用的美男子和悲苦付出的女性角色,苦情替代了爱情。而江户时代其实开放许多,从浮世绘便可一窥究竟,近松门左卫门的原本故事可能也是塑造了阿吉这一位江户式的“好色一代女”。

    【女杀】算不上常规的情死故事,而是着重塑造了一个充满情欲的女子阿吉。人物关系有些乱伦向,阿吉对自己的“养子”与兵卫充满情欲,而与兵卫又是典型的浪荡子(不同于日本早期电影的美男子小生),阿吉在几次暗示挑逗阿吉未得到回应后,在与兵卫的情人阿菊嫁做人妇后,主动表白勾引了与兵卫。故事前两幕几乎都是以阿吉为视点展开,且出现了一次诡异艳丽的噩梦,阿吉在探望因被与阿菊私会关起来的与兵卫后,当夜的梦中,她与阿菊撕斗。全升格镜头的呈现中,迟迟没有出现阿吉的面孔,而是奔跑、扭抱、撕扯,长发、长袍,在足以积累出撕心裂肺(文学好表述,电影却很难表现)后,才切到阿吉,进而阿菊的面部,依然是超高速摄影捕捉的长发横向飞起,女人白皙的肌肤,充满欲望(却非绝望的面孔)·······我突然联想到1987年版的【倩女幽魂】·······

    前两幕拍得极其细腻,却多少嫌拖沓,还是剧作拖的后腿。其实,故事中有颇多点是现在可挖掘的,一边是阿吉,阿吉和丈夫,以及阿吉和两个孩子的关系都没有展开,第三幕开始,阿吉答应和与兵卫私奔,与兵卫提出带着孩子,却被阿吉拒绝了,只答应独身前往约会地,而阿吉和丈夫的关系哪怕学学沟口健二的【近松物语】也好,笔触实在太清淡了(当然也无需使丈夫那般脸谱化);与兵卫线索中更是颇多宝藏,除了与各个艺伎院艺伎的关系混乱外,更有趣的是他次子的身份,在日本身为次子是家中尴尬的存在,因只有长子有家族生意的继承权,次子不过是个打工仔,次子的身份某种程度也是致使与兵卫玩物丧志的重要成因,这点不描摹对日本以外的观众甚至当代日本观众理解人物就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也逼得堤真一只能靠荷尔蒙演戏,人物塑造实在有太大的欠缺。

    第三幕突然切到与兵卫视点是最奇怪的剧作设定。阿吉沿袭着阿菊的说法,声称是与兵卫强行非礼自己非常莫名其妙,欠缺铺垫。从献身到被迫答应私奔尚容易理解,究竟是以谎称来拒绝与兵卫继续的纠缠抑或其他,“留白”留得实在过分了。

    结尾的大高潮非常惊艳,高速摄影应和了梦境的处理,但更有趣味的是声音的使用。与兵卫再次和阿吉纠缠在一起,与兵卫掏出匕首欲杀死阿吉。二人撕扯间,撞倒了一个个油缸,人的呼喊声(口型可以判断人在呼呵)被彻底隐去,人的撕扯(扯掉和服裙带)和与油建立关系的动效被大大加强。暗土色粘稠的灯油在升格镜头中被强化出黏密感,人不断因满地的灯油而滑倒,声音配合画面同样进行升格处理,仿佛即将吞噬人物(比溺水更透不过气)······镜头也采用两级处理,或正俯大全景切特写,或镜头内部由特写拉至全景;此外这个段落中还切入卧室内酣睡的孩子,镜头固定,孩子一动不动。讨论导演对声音的特殊处理、剧作与导演的情境设定(卖油店)、蒙太奇处理,都是绝好的片段。

    五社英雄前后期的创作呈现出乍看截然不同的题材到类型,八十年代前都是武士片,八十年代以后则基本以女性情色为主,但其实内里的血性和血腥其实又是一脉相承的,可能这也是我即使总觉得五社英雄的剧本从结构上就问题多多,却始终钟爱他的电影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原因吧。而另一点我喜欢五社英雄电影的原因则是他非常擅长描摹市井的气氛与人物职业上的广义细节,或者说他的闲笔总是特别精妙,艺伎的日常生活、黑社会闲时的人情关系、他的情境表现其实比深作欣二、筱田正浩等人更加动人。与兵卫再次私会阿菊被撞破后,阿吉看望他归来,她在家中淘米,雪白的米在水中晶晶剔透的光映在她的脸上,汗与碎发汇合着光,情欲感喷薄而出。

    五社英雄对女演员的审美真好,尤其特别擅长拍熟女。樋口可南子长得和蓝洁瑛很像,也都是准熟女时最美。但蓝姑心苦命也苦,樋口可南子却算得上常青树。

    五社英雄还有一点让我钦佩,总是能花很少的钱,拍场面戏。【女杀油地狱】有御油所独生女阿菊大婚的场面,又有节庆场面,都能看出预算不高,却气氛十足。其实导演处理的逻辑很简单,用特写渲染足够的仪式趣味。

  3. 一开始影片就交代了最后的结局,惨死。

    而不是殉情而死。

    男主有着所有二十出头小伙子的特性,冲动,不计后果,极端化,理想主义。

    然而,这些特性在与小菊和阿吉的爱恨情仇的化学反应下愈演愈烈,最终走向了扭曲的深渊。

    小菊和阿吉的爱都属于复杂的特性,无法单一的说小菊是玩弄男主的人还是阿吉。小菊对男主的爱是年轻渴望自由的,又伴随着狡猾的期待。阿吉是因为男主的奶妈身份年长者的慈爱和不幸福婚姻的压抑和不想让男主受伤最终变异的爱。相同的一点是,她们都爱着男主,为了男主产生过种种的正面冲突和争风吃醋(例如:小菊的梦,婚后小菊威胁阿吉)

    男主的成长:男主的人设本身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缺乏管教,好不容易走上正轨了又被爱恨情仇整的没完没了。不知道该说男主是冷静地认清了形式还是软弱的向现实妥协,或者是他已经厌倦了在无聊的感情游戏里挣扎。这里的梦想更趋向于男主经历这两段爱恨情仇后的成长,男主从要跟小菊殉情,到去油厂上班再到决心离开大阪要去江户,这些都是爱恨情仇的改变迫使男主的成长的原因。

    无论阿吉还是小菊在最后一刻都暴露了丑恶的一面,小菊在咄咄逼人之后再也没有出场,阿吉则在对男主暴露出常年缺乏欲望后慌乱的逃窜最后被刺死在井中收尾。

    女人到底是不是祸水,只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说别人是麻烦的时候也该反思一下自己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是否有过软弱。

  4. 年轻时,毫不犹豫拍了写真 青春,茂盛,任性,流光溢彩 女杀油地狱中,魔性诡异凄美 长发如金属丝在空气中震鸣 仿佛随时向你扑来、抽打 铁水般沸腾热烈 如今,上帝收回曾经赐予的骄傲年华 可依然是胜利者,那些绮丽画卷 岁月恒久,越发灼热 穿透死去的面庞和因失去青春而哭泣的心 一个美丽而狡猾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