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是人民(2021)

我是人民(2021)

又名: We are the people

导演: 马仕乾 本李 陈国梁 唐彬彬

编剧: 马仕乾 唐彬彬 本李 陈国梁

类型: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1-04-04(中国大陆)

集数: 4 单集片长: 20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时代呼唤人民,人民创造时代。

演员:



影评:

  1. 1993年冬,内蒙古,漫天风雪,狂风呼啸的夜色中,一辆白色桑塔纳在狂风暴雪里艰难前行,但风太猛,雪太大,车子最终熄了火,在风雪里动弹不得。

    车里的人是鲁南制药厂的厂长赵志全,他无奈下了车,徒手挖掘车轮下的积雪,想让车子继续发动,继续前行,但风雪太大,他无论怎么努力发动车子,终究还是失败了。他想用“大哥大”打电话联系人,在风雪里却找寻不到信号。这风雪里动弹不得的汽车困境就正如他此时此刻的创业处境,往后无法再退,往前却又寸步难行,无论多努力最后却总变成无用功,对摆脱困境毫无帮助。

    困在车里的赵志全像一头困兽,大声喊叫无人听见,用力拉扯毫无效用。这位又困又乏的山东大汉,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紧紧裹进了怀里,在风雪中沉沉睡了过去。

    要想摆脱困境,只能靠自己出去闯。

    总有一些力量让我们努力前行

    1993年这个风雪交加的冬天是赵志全创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一切都要从六年前说起。

    1987年10月,濒临倒闭的山东郯南制药厂公开向社会招标承包经营,这在临沂是破天荒头一次。年仅31岁的赵志全跟厂里的其他三位职工一起报名竞标承包,其他竞标人的口号都是扭亏,只有赵志全大胆地喊出了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万,到1991年实现产值1000万、利润120万的豪言壮语。他目的很明确:“当年扭亏为盈,带领大伙过上好日子”。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的目标无法实现。

    赵志全认为体制僵化是郯南制药厂经营效益不好的主要原因。中标担任厂长之后,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大力推动人事改革、劳动改革、分配改革三项改革措施。前途虽然明朗,但改革的阻力却超乎想象,原有的个别既得利益者在其利益受到损害后,不断写匿名信向上级诬告他,甚至对其进行恐吓。某天夜里他像平常一样回家吃饭,不料却传来砰的一声枪响,玻璃碎了一地,看着阳台上的弹孔,赵志全知道自己遭遇了枪击,虽然没有人身伤亡,惊吓却不小。妻子龙广霞开始变得担惊受怕,她劝阻赵志全别干了,好多年后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后怕地说,“这遭的什么罪,干企业太难了。”

    无法退缩,只能前进。

    赵志全一边顶着巨大的压力接受调查,一边继续进行按照自己的方案推进改革。他摈弃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锅饭的陋习,以个人能力评定职务高低和工资多少,职工按劳分配,并且成立了新的销售部门,专门管理省内各个地市。因为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药厂没有销售科,只有供销科,产销都是按照国家计划实行的,以前都是由临沂市医药站给他们生产指标,他们就按照指标进行生产,然而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下,药厂的产品需要自己寻找出路。

    他跟技术人员一起搞药品研发,跟销售人员一起跑市场,每个月却只领200元的生活费。为了跑销售,他曾在9天之内辗转了三省18个城市,他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白天干活,晚上开会,凌晨赶路,后来因为实在太累在宾馆晕厥了过去。很多年后他的司机朱国庆在接受采访时说,“桑塔纳又小,他一米八多的个子,基本上晚上都躺在车后面睡觉。老板这几十年,厂子做那么大,福没享过,受了那么些年的罪。”

    赵志全主动与山东中医学院合作,开发出了金奖级的新产品“银黄口服液”,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在当年全国轰动一时的著名电视剧《渴望》的两集之间插播广告。因为推广和广告效应,银黄口服液一上市就供不应求,1989年在仅仅投产一年后,工厂产值就达到了1700万元,增长了十几倍,赵志全提前一年实现了他在招标承包时提出的盈利承诺。

    然而,时代与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国运兴衰,个人浮沉,息息相关。

    风雨欲来的1989年,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那一年“姓社姓资”路线的讨论异常激烈,在“宁可走慢一步,不能走错半步”的思想下,改革的前途似乎不甚明朗。紧接着又赶上宏观调控,银行开始收紧银根,贷款贷不到钱,偏偏一向销路很好的银黄口服液等几项热销产品专利到期,其他商家籍此趁机进行低价销售,厂里货物销售不出去,没有资金也无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曾经的辉煌转眼即成空。

    1993年冬天,业绩下滑、资金短缺、市场占有率骤降,药厂岌岌可危,会计跟赵志全说,“没钱没技术没设备,最多坚持半年了。”有管理人员提议裁员,赵志全怒了,“裁谁,裁你?”这个山东大汉默默抗下了全厂235名职工家庭的生计和希望,他没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我们好好做药,一起过上好日子。”电话一个又一个地打,没人愿意帮忙,贷款问了一家又一家银行,全都被拒绝了,只剩下唯一的希望在内蒙。

    孤注一掷的赵志全一咬牙,在风雪中开车驶向了内蒙。

    春天里的无数种希望

    夜色渐深,胡子拉碴的赵志全在桑塔纳里醒过来,他裹了裹紧衣裳,擦了擦车玻璃,向窗外望去,风雪已停,大地一片白茫茫,皑皑白雪中出现了一丝亮光,他打开车门下车,向风雪里走去。

    风雪里亮着灯的屋子里,张家口营子洼的陈大爷收留了他,一切都是冥冥中的命运时刻,困境往往与机遇交织。陈大爷患有多年的冠心病,但吃药时,他却小心地摊开纸,把一颗药掰成8瓣吃,赵志全不解地劝道:“这么吃药,没有用啊。”大爷又岂能不知,他只是木然地答道,“那也比不吃强吧。”而后又平静地补充道,“又涨价了,能活一天,算一天吧。”这件事给赵志全很大的刺激,他决定转型做危重症药。心脏、肝脏、脑血管、肿瘤方面的药,一向都是进口的高价药,老百姓吃不起,他决心要做让老百姓吃得起的替代药。要研发新药,就必须实验研发和新厂建设一起抓,然而从内蒙借来的钱也不够使了,为了筹够钱,赵志全决心把步子迈得大一点,全厂进行集资开发新药。

    全厂235名职工一起参与冠心病专用药“欣康”的生产集资。在集资大会上赵志全说,“为什么做药?就是为了天底下老百姓都健康,为了千千万万个吃不起进口药的王大娘、李大爷、张大叔,让他们都吃得起良心药,这才是我们的本分!我决定全力投入,研发新药。这会是场赌,但它值得我们去赌,集资是为了把这件事搞起来,没设备买设备,没人招人,没技术咱学技术,只要大家有一颗想干的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困境,是机遇,也是希望。

    因为那一年的他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上一年有一位老人悄悄视察了南方之后,体制开始松绑。1992年国家出台了《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两个文件,这两部文件被视为公司法与合同法雏形的条例,标志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正式启航,一切方兴未艾,一切蓬勃发展,在改革春风下,企业掌舵者们纷纷破茧重生。在此之前的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但还裹挟着复杂激烈的路线之争;在此之后的中国,思想空前统一地加油干,昂首阔步走向新时代。

    1992年那一年的光亮,照亮了万千百姓和企业家前行的方向,那一年开创出的历史机遇,让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才有了今天的江山巨变。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在那一年抵京,目睹这一巨变后,他无限感慨地说:“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1993年元旦,《人民日报》在新年致辞写下了与全国人民共勉的句子:“九十年代是我国人民为进入新世纪打好基础的关键年代。国内条件具备,国际形势有利,我们千万不可放过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赵志全赶上他们的好时代,抓住了他们的机遇,也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业绩。

    鲁南制药厂成功研制出了冠心病专用药“欣康”,在保持疗效一致的情况下,其售价仅为进口药的四分之一。这对当时很多吃不起进口药的国内病患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原本很多吃不起进口药的病人也因此获救了。如今30年的光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国产药取代了外国的天价药。医保名录里的药品增多了,审批流程也加快了,优秀国产药逐渐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这对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同时也是赵志全这些良心企业家们愿景的达成。

    影片太短,故事却很长

    2014年11月14日,年仅57岁的赵志全因病去世。此时距离他承包药厂已经过去了整整27年,而那个1987年在账面上只有19万元、仓库原料只能维持3天的郯南制药厂,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早已成为了价值数十亿的大型企业。

    2002年,年仅45岁的赵志全查出来患有癌症。他坚持抗癌12年,接受过几次化疗,一次全开胸手术,但他因为放心不下企业,始终拒绝住院,坚持带病工作,在生命最后一刻,他签下了一张提高员工薪酬计划表, 一张住房分配审批书和一张人事任命书。在遗留下的人事任命书中,赵志全指定了新的领导班子,但里面没有妻子的名字,也没有女儿的名字,此前,他嘱咐负责公司后勤工作的夫人内退。赵志全没有把企业留给自己的家人,而是把它托付了更专业的经营人才,就是为了把企业彻彻底底地推向市场。

    他临终前,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送给家人与员工们的5首歌曲:《粉红色的回忆》、《兄弟干杯》、《兄弟抱一下》、《忘忧草》和《掌声响起来》,对人世的不舍、回望人生对自己奋斗成就的宽慰和对即将离别的孤独感伤,千般感慨、万般无奈与留恋都融合在这几首歌声中,足以令听者动容,让人不胜唏嘘。

    《越冬》这个短片仅仅记录下了赵志全创业人生中短短一刻,却让人瞥见了这一刻亮光背后那闪闪发光的人生。

    为民众造福的人,必将为人民所铭记。

  2.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

    该问自提出后,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如:“缺乏好的制度”“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当时中国没有竞争对手,所以满足现状”“古代中国不重视科技”……

    可这些回答都忽略了:过去40年,在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科技与经济的前提下,为什么只有中国才取得了持续性、爆发式增长?在发展过程中,唱衰之声一直不断,为什么统统落空,中国依然高速前行?面对疫情冲击,为什么中国社会保持了惊人的团结、理性和秩序?为什么中国能彻底消除贫困,而世界上最富的那些国家却做不到?

    事实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截然不同。

    中国不是靠对外扩张、掠夺而发展,靠的是内生资源,即建构在独特历史和文化之上的价值观,而这个密码,恰好被《我是人民》系列短片揭示出来——过去40多年间,一场“勤劳革命”在中国各地悄悄蔓延,而它的基础便是人民。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能吃苦

    不少经济学家误以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在出口,但在《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中,日本经济学家池田信夫发现,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甚微,几乎可忽略不计。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力量是高速城市化。

    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仅17.92%,而2020年已超60%。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化运动,这意味着5亿以上的人口脱离传统生产方式,告别熟悉的生活环境,从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变成现代产业工人,从单纯的生产者变成消费者。

    西方用一两百年才走完的路,中国只用42年便实现了。为完成这一跨越,西方社会曾付出巨大代价:肮脏的贫民窟,犯罪率上升,频繁的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固化,疾病大流行,吸毒,堕落……

    中国城市发展更快,但是社会安定,市场繁荣,在城市中,人人都可获得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支持。

    为什么中国人能做到?

    除了政府的良治外,也与以儒家为基础的积极入世、砥砺自我、重视教育、个体觉醒的传统价值观有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匹夫不可夺志也”等道德教训,一代代中国父母,都希望子女有耻辱心、积极上进、勇于担当。

    以《我是人民》中的《愚公》为例,山民刘嘉坤之所以想到修路,是因交通不便,家中太穷,被别的村人当面羞辱,他才要争一口气。不久,他的父亲患病,未能及时送医而死,为补偿这份遗憾,刘嘉坤下定了决心。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读懂刘嘉坤的行为逻辑。几千年来,孝是中国人道德实践的基础,孝道有亏,则做人的基础便会动摇。刘嘉坤将痛苦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在他带领下,世代封闭的山区有了路,村民走向集体富裕。

    在中国,有无数个刘嘉坤,有的留在农村,有的进入城市。他们之所以吃苦耐劳、不惧风霜,之所以能接受漂泊的孤独,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未圆的孝道——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向父母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是无尽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奇迹”的真正能源是人心

    在西方现代化中,有一个神话,就是“个人自利有益于公利”。荷兰人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说得更直白:私人的恶德,就是公共的利益。换句话说,玻璃店老板天天盼着下冰雹,才最符合道德。

    在小范围内,这种说法有一定合理性,毕竟能提高效率。可前提是这个小范围可以不断扩张,不断攫取外部资源。所以西方现代性才如此奇怪,它不断扩张、不断掠夺,300年现代化,几乎耗尽地球30亿年留下的有机能源,这种发展真的可持续吗?还有多少资源,经得起这么掠夺?

    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如果走片面自利的西方现代化,发展空间必然受限,很难像中国这样,长期、持续、稳定地增长。

    在《我是人民》中,《越冬》则呈现出不同的现代化之路。

    1993年,净资产仅20万元的鲁南制药厂陷入危境,厂里一些管理者建议:开除一半员工,还能再维持半年。厂长赵志全挺身而出,反问道:“开除哪一半?这一半包括你吗?”走投无路时,厂长远赴内蒙找贷款,半路遇大雪,借宿村民家,村民大爷患了心脏病,但无钱买药,只好一片药掰成8小块,每次吃一块。

    那一刻,赵志全突然想通了:世界上赚钱的生意有很多,为什么偏要开药厂?开药厂不只是为赚钱,还要承担一份悬壶济世的良心。在他的道德感召下,全场职工集资,生产出便宜的好药,到2014年时,该厂年净资产达60亿,10年翻了3万倍!

    遗憾的是,赵志全却因病倒下了,并用一生践行了“企业做小为自己,做大为社会”的诺言。

    中国有几千年的道德传统,塑造出国人宽厚、重情、豪爽的性格,赵志全、刘嘉坤们之所以能说服大家,源于他们的人格力量,以及对“个人自利有益于公利”的超越。所以中国才能在没有太多外部资源注入的前提下,创造出人间奇迹。

    中国的发展不靠掠夺、不靠强横、不靠扩张,而是靠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道德激情,并用这种力量,将大家凝聚起来。

    别忘了爱与历史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把大家凝聚起来呢?在《我是人民》中,也有细致的刻画。

    在《化雪》中,刘大年的儿子刘自豪饱受父亲虐待,母亲也不堪忍受家暴离去,于是养成了不好的生活方式,性格孤僻,几次从帮扶家庭中逃跑。为找到他,志愿者者王丽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甚至无暇照顾亲生女儿。当王丽得知,刘自豪屡屡逃跑,是为了去找亲生母亲时,从小丧母的王丽的心,与刘自豪的心,终于找到了沟通的桥梁。

    厄运中的人常常忘掉,别人可能也在承担厄运,厄运不是反叛、堕落的理由,人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王丽没有漂亮的语言,没有繁琐的说教,共情让刘自豪又成了一个好孩子,他的父亲也成了自食其力者。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马克斯·韦伯认为,守秩序、努力向上、攒钱、节俭等是推动西方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其实这种文化在东方早就存在,在每个普通中国的内心中,都藏着向上的愿望。一旦遇到爱的阳光,它就会发芽。

    这就侧面解释了,为何在中国速度背后,没出现社会性堕落,比如毒品泛滥、颓废的年轻人、黑社会横行之类。

    在《去宣讲》中,退休教师于爱梅受伤严重,为完成宣讲团的任务,她不顾家人阻拦,偷着跑出医院,奔向讲台。

    家人质问:“宣讲了这么多年,你改变了什么?”女儿甚至指责她自私。女儿当然不知道,母亲的奶奶当年为革命付出过那么多。

    如果历史不被讲述,先烈们的功绩将被忘记,后人无法知道,前辈为什么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追寻,则他们的道路,他们的的精神,谁来传承?对中国人来说,历史是家园,是永远的精神支柱,是永远的大学。

    《礼记》中明确提出:人生价值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是家国情怀,支撑着中国人走到今天。在漫长的中国史中,曾有无数次风吹雨打,无数幽暗时刻,但我们的文化江山始终留存,对美好人格的向往从未改变。这是我们民族能一次次挺过来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奇迹”的底色。

    中国发展,会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历史是人民写的。但不少人在追问:“人”字好懂,“民”字也好懂,偏偏合起来,成了“人民”,就不太好懂了。还有人说:“人民是什么?我算不算人民?”

    《我是人民》给出响亮的回答。

    人民既是单数,又是复数,既属于信仰它的每个人,也是所有人的家园。人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代表着历史积淀下的优秀文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代表着人性的尊严与温度,代表着理性精神,代表着道德追求……但它最终落在每个人的具体实践中。

    赵志全、刘嘉坤、于爱梅、王丽……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为人民服务”的光芒,当一个人真正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真正追求精神之贵时,人民自然会显现出来——它是如此具体,绝非一个空洞的口号。正是这些奉献,一场“勤劳革命”改变了中国,而中国发展又震惊了世界。

    《我是人民》以清晰的笔触,梳理出“中国奇迹”的底层逻辑。

    这个梳理的价值在于:当西方一些国家用自己靠掠夺、靠奴役的现代化进程中,获得的历史经验,来揣测中国发展时,自然会产生“中国会不会威胁世界”“中国的发展能持续吗”等无聊的想法。他们总以为,中国的高速发展是西方“恩赐”的,未来中国必须变成西方式国家之一,然后大家再坐一起,重新分配世界资源。

    《我是人民》则表明:中国人用勤劳革命,换来了40多年的发展,未来依然会走勤劳革命的路,中国崛起没有威胁任何人,它只会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3. 山东某地派出所里,

    父亲刘大年大声训斥儿子“整天背个破麻袋找娘”,放狠话“我治死你”;

    儿子刘自豪直呼其名,大声反驳“刘大年你要干什么,你在家里还经常打我,我妈就是被你打跑的”;

    这是一起儿子举报父亲家暴的案件,也是一个母亲离家出走、父亲要去坐牢、孩子无家可归的不寻常家庭,志愿者王丽出现了,她准备接刘自豪回自己家,安排他继续上学,回归正常的生活。

    而刘自豪只想找自己亲妈,数度从王丽处独自离开……

    以上就是《我是人民》系列短片之《化雪》开场的剧情,片子特别短,只有二十几分钟,故事也很简单,没有大开大合的戏剧矛盾,但我却愿意为这样一部片满星推荐,因为这系列的短片并非猎奇,也不靠夸张的戏剧张力取胜,而是全部“由真人真事呈现”,而人生就是这样,永远不会如故事那般动人,却足够震撼人心!

    故事主角刘自豪,某种意义上,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儿童形象。他说话时用手指人的小动作,叛逆的眼神,不懂事地数度偷偷溜走,怎么看,都像一个缺乏教养,不懂感恩,尽是添乱的熊孩子。但作为一个妈妈,我特别能够理解他,理解他的自私、他的叛逆,正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妈妈被爸爸打跑,自己也长期被爸爸家暴的环境下,他才成为现在的他,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因为从未被善待,所以才对这个世界充满戒备和攻击性,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找我的亲妈”,送给她当年来不及送出的栗子。

    正是因为这个,即使志愿者王丽对他关爱有加,刘自豪还是一次又一次选择偷偷离开,一心去寻找自己亲妈。直到真正见到自己妈妈的一刻,他躲在垃圾桶后面,看着妈妈亲吻着别的小宝宝,一家人其乐融融,妈妈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孩子,那一刻,他丢掉了妈妈的地址,落寞离开,真正成为一个没有家的孩子。

    相比而言,志愿者王丽的人物可能有些过于善良。为了寻找刘自豪,自己女儿生病住院,也顾不上;刘自豪误会王丽要带女儿周末去海边,而不是陪他去找亲妈,因此打了王丽的女儿,王丽竟然不计前嫌,冒着大雪,马上驱车去村里找他;可即使这样不计回报、毫无怨言的付出,换来的只是刘自豪一次又一次的偷偷溜走。直到在大雪的车内,她跟刘自豪聊到自己的身世,原来在她小时候,因为是个女孩,被自己亲妈送人。可能正是因为拥有类似的残缺童年,才会有这么强的共情力,才能成为一个融化冰雪之心、无私的志愿者,成为令刘自豪无比信赖的“王大娘”,片尾王丽骑着电动车载着刘自豪飞驶在夜晚的城市中,一大一小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人,脸上那无比满足的神情,多么令人感动。

    这些有点太美好的剧情,其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现实,刘自豪的故事也并非个例,短片背后还有默默无闻的8000多名“王大娘”一样的志愿者,网上随便搜索出来的关于“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新闻,每一条都有一个不幸的孩子,一个个默默无闻志愿者的故事。

    20只兔子、1只猫、2条狗,是小晨宇3岁前的玩伴。小晨宇今年5岁半,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他只能和体弱多病的爷爷相依为命。由于长期和小动物在一起,没有同龄玩伴,小晨宇甚至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走路时双手耷拉在前胸,还会学兔子一蹦一跳。当志愿者顾圣妍、顾圣媛姐妹走进罗庄区黄山镇小晨宇的家中时,瘦弱的他正在舔食从地上拾起的垃圾袋,抬头望人的眼神“空洞得不像个孩子”,志愿者顾圣妍没忍住,当场哭了出来。现在,在志愿者的帮扶下,小晨宇已经就读幼儿园,可以与人正常交流。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崔家峪东虎崖村的许小飞(化名)就盼望着家在县城的王加明来看她。小飞在镇中学读书,爸爸因病去世,妈妈离家出走,爷爷奶奶也已离开人世,只能依靠本家的四奶奶抚养。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沂水团副团长王加明从2014年起一直资助小飞,有空就把小飞接到家里住几天。王加明一家人的呵护和关爱,让小飞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在学校也是名列前茅。

    志愿者谢成凤,对接的两个孩子是同庆和同成哥俩,他们在两年内相继失去了爸爸和妈妈,是奶奶爷爷拖着病体抚养着他们。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扶下,同庆同成两个孩子吃穿基本满足,但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谢成凤在对接这两个孩子后,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除了上班时间所有时间全部给了这两个孩子。四个月的陪伴让孩子再次感觉到了母爱,亲切地叫她“妈妈”。同庆立志长大做一名人民警察,同成立志长大做一名医生。爷爷奶奶看到孩子重新焕发了生机,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我是人民》已播出的另外两部短片,《越冬》讲的是知名企业家鲁南制药赵志全的故事,他当年破釜沉舟,赌上身家性命,集资救厂,只想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得起药吃得上良心药,后来,企业慢慢做大,去世后,他也没有把企业留给亲人,而是还给社会。

    《愚公》则讲了九间棚村“第一书记”刘嘉坤的故事,当年他穷得连媳妇都娶不起,却舍小家顾大家,带头为村里修路,终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愚公》的观影体验更加特别,黑白做旧处理,真有种秒回地雷战阶段的穿越感。但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这些事的发生,才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世界,令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我作为一个山东人,这几个短片里面熟悉的口音,以及原汁原味的鲁南乡村景色,看起来都特别亲切,而对于家乡,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被我们所忽视的这些伟大的故事,曾经我也一样抱有偏见,觉得怎么可能有这么无私的人呢,毕竟时代变了。

    直到去年疫情的时候,从看着新闻里我们山东一次次支援医疗物资、运送蔬菜、派遣医疗队,直到身边的朋友也变成新闻里的抗疫英雄。这样一个平时把贪财好色挂在嘴里,总是抱怨工资太少的普通人,竟然抛下父母和幼子义无反顾地去了武汉,当时,我问他,你回不来怎么办?你孩子还那么小,你还是独生子,父母以后谁管。他只是说,总得有人去,既然我可以,那就去吧。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有些精神从未消逝,而英雄可能真的就来自于你我身边,那些日常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4. 人应该相信命运吗?应该接受命运的安排吗?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一直被教育要相信“人各有命”,要接受命运的安排。而对此,我一直深表怀疑,因为我始终觉得,宿命论这种东西,是人们发明出来宽慰自己的麻醉剂,譬如出身不好、时运不济,一旦都归结于命运,便顺理成章,可以坦然接受了。而这样的结果是,多半会心安理得躺平,任由所谓“命运”的摆布,毕竟“命运使然”嘛。

    相信命由天定,便会很容易被命运锁住喉咙。而只有不认命的人,才会勇敢与命运抗争,逆天改命、创造奇迹。

    《我是人民》系列里《愚公》篇打动我的,正是主人公刘嘉坤对于命运的抗争。

    刘嘉坤是山东平邑县九间棚村的村民。九间棚村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四面悬崖,山高涧陡,且长年干旱,极度缺水,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毛之地。

    贫瘠的土地,使得这片土地上的人无比贫穷。上世纪八十年代,九间棚村穷得什么都没有,最多的就是石头、光棍儿、和荆棘。这是无数村庄中,看起来最没有希望的一个。

    因为贫穷,他们去别的村子看电影时,都会被人瞧不起。

    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穿着寒酸而自卑不已,面对别人嫌恶的眼神,他们把穿着破洞鞋子的脚往后缩了又缩,却始终藏不住露出来的脚趾,以及他们生活的窘迫。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嘲讽,刘嘉坤终于坐不住了,与那些人扭打在了一起。

    回村的路上,一个同村的村民对刘嘉坤抱怨说:他们住得比别人高,但是却比别人穷,被别人看低,在比他们富有的外村人面前,他们始终抬不起头来。

    而这,深深地触动了刘嘉坤的心灵。

    实际上,看到这段,我也深有感触,因为我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对于这一切再熟悉不过了。

    小时候,我们村里有钱一些的人家买了电视,邻居往往也会聚集到他们家里去看。我倒是见识过有电视的人家是如何嫌弃去蹭电视看的邻居的。有一次,一个蹭电视的邻居前脚刚离开,有电视的这家主人就吐槽起他来,说这人很不讲究,老在屋内吐痰。后来,她还嘱咐自己的孩子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一点,不要让人发现他们开了电视。如果看到那个人来,就以电视看太久发热为由把电视关掉。

    至于九间棚的村民有多穷呢?从他们的对话里就可见一斑。

    回家的路上,一个村民抱怨说,因为打架,自己仅有的一只好鞋打没了。

    而另一个村民说,要是吃饱了,就肯定能打赢这场架。

    刘嘉坤则没好气地说:“咱什么时候吃饱过?水能喝上就不错了!”

    一番对话,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状态,缺衣少食,甚至连喝水都成问题。

    九间棚村位于山顶,全村人都靠半山腰的一个储水点的水生活,甚至于每户人家一天取多少水都要定量。为此村民们不止一次为抢水发生争执,甚至于大打出手。

    这样没有希望的生活,让刘嘉坤决定改变,他瞒着父母,用卖猪的钱买了自行车,去村外做起了小生意,又用赚到的钱,买来果树苗栽种在山上。然而,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尽管日复一日的努力,却并没有什么改变。

    而在刘嘉坤三十岁的时候,生活发生了一次巨变——他病重的父亲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病逝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山路不好走,无法将父亲及时送医。

    刘嘉坤第一次认识到,贫穷不仅是侮辱,还有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他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为村里修路。

    而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告他:我们生在这个地方就是命,人还能斗过天?

    按照母亲的意思,他应该像祖祖辈辈一样,接受命运的安排,然后努力娶妻生子,按部就班的生活。

    但刘嘉坤却铁了心要修路,他说:俺再也不想看见谁,像俺爹一样死在半路上了。咱们现在怨天怨地怨祖宗,几百年后,咱们的后人也会埋怨咱。为什么不从咱们这一代开始,把路修了?电,架起来,水,引上来!

    有人说:“你为啥不去找政府?”

    还有人说:“政府评估了,轮到我们,得等五年。”

    刘嘉坤斩钉截铁地说:“不能等了,咱自己干!”

    没人没钱,那就有多少人,出多少人,有多少钱,出多少钱。

    刘嘉坤做好了和命运死磕的准备,修路也许很艰难,一年干不完那就干三年,三年完不成就五年。

    一开始,有村民还反对,但看着他带着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电线杆一天天架上来,路一点点修出了模样,村民纷纷加入了他。本来不支持他的人,都被他感动了,有人拿出了自己娶媳妇的钱给他,有人拿出自己的棺材本给他,让他用于修路。

    1984年冬天,刘嘉坤和村民们东拼西凑了1.77万元,经过努力,修通了上山的道路。在四面悬崖山高涧陡的九间棚村,他带着乡亲们修通了路,也让村里通了电,更用子母渠,将水引入了村子,使得村民们用水更加方便。

    而这,只是开始。修路、引水、架电之后,他又带着村民们种植果树,走上了致富之路。此后,他还先后创办了九间棚花岗石厂、机械配件厂、塑料厂和金银花茶厂,带领村民们奔小康。不仅如此,他还和中科院合作,研究出了享誉全国的“九丰一号”金银花,带领全国很多省份共数万人一起致富!

    曾经连喝水都成问题的九间棚,如今也不再为水所困扰了。因为,为了解决水的问题,刘嘉坤带领大家建成了两个水库,一百多个蓄水池,不仅早已解决了饮用水问题,还将水用在了经济发展上。

    30年来,刘嘉坤带着全村人,靠双手将九间棚村从一个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贫穷村庄改天换地,发展成涉及农业、旅游、电商、科技多个领域的九间棚集团。

    一个曾经穷山恶水,穷得叮当响的村庄,如今人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那个不毛之地,也变成了风景宜人的景区。

    不得不说,刘嘉坤和九间棚人,创造了一个奇迹。

    古有愚公移山,而刘嘉坤,可以说是当代“愚公”。他和愚公一样,不信命,不认命,敢于和命运死磕,也最终逆天改命,给子孙后代,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毛爷爷曾经说过,“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这便是鼓励我们,不要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要战天斗地,改写命运。

    没有人生下来就活该受穷,也没有人应该永远生活在穷山恶水之中。命运给予我们的东西,并不一定就合理,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安排。不满足于现状,那就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它。就像刘嘉坤,既然身为穷人,那就努力致富,既然生在穷山恶水中,那就把穷山恶水变成一片花海萦绕的桃花源。

    前阵子坐电梯的时候,听到一句广告词,我觉得很好,广告词的大意大概是这样的:要努力去成就时代,而不是等着时代来成就我们。

    于是我想,究竟是谁成就了我们这个时代呢?又是谁造就了这个盛世呢?我觉得,正是刘嘉坤这样不信命的人,成就了这个时代,造就了这个盛世。是时代里那些杰出的人,成就了时代,是一个个兢兢业业不服输的个体,共同创造了盛世。

    一言以蔽之,是这个时代的人民,成就了这个时代。而现在,接力棒,已然传到了我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