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猎头游戏 Hodejegerne(2011)

演员:



影评:

  1. 我是昨天才看完这部电影的,一开始,我也对剧情的许多设置产生疑惑,觉得男主反派的种种动机无法解释。但是细细思考之后,我得出了结论,这正是北欧电影与好莱坞等片的上帝视角唯一走向分析的不同,他更加贴近了真实,对人性剖析,不过北欧电影这样的风格也会让很多只喜欢看大侦探福尔摩斯这种拥有上帝水准,能够对嫌疑人作出100%准确分析的电影的人产生种种不适应。那么下面就由我来详解吧。
    首先从反派克勒斯开始。
    他的目的:通过罗杰这个挪威头号猎头进入先锋(不同字母不同翻译,我看的是爱奇艺的)公司。
    他的手段:1.通过罗杰情妇结识,从之后的剧情来看,这个情妇和克勒斯是一个公司的,当然,这个举动失败了,可以想象,如果是使用这个方法,克勒斯在和罗杰的会谈上,将会和电影中的第一个面试场景一样,罗杰批评他毛遂自荐,没有表现的九浅一深(收放自如)。
    2.通过自称家里有名画,解释了罗杰妻子戴安娜。这个方法可以说是相当奏效,克勒斯在面对罗杰时也是收放自如,表现的气定神闲,让罗杰觉得他简直就是为先锋公司定制的CEO(罗杰虽然是个艺术品大盗,但他生活中也要干正事的,他可以通过猎头机会偷几个准CEO的家,但是也不能把他们全偷了,总要正经的介绍一个CEO去。)
    镜头往下,好巧不巧,经济危机的罗杰听说克勒斯家中的名画,决定去偷。这里产生了第一个漏洞,很多人认为克勒斯故意勾引罗杰去偷画,并且遗漏偷情证据。
    正解:克勒斯并不知道罗杰是艺术品大盗,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他偷情败露。他也不可能把戴安的手机放在自己的床边,因为他根本就不可能预料到罗杰会在他的家中拨打戴安娜的电话。这正是戴安娜出轨的铁证。(尽管一开始我看到后面,我认为戴安娜那无辜的眼神,以及结局她对罗杰的爱,已经让她黑转粉了,甚至我一度认为她并没有出轨,是被克勒斯陷害)那段关于要不要孩子的争吵也许是迫使戴安娜出轨的诱因,总之她肯定是出轨了。
    镜头继续往下,罗杰发狠不让克勒斯在挪威找到工作。很多人认为,反派从头到尾对罗杰的追杀看似毫无目的,动机十分不明确。
    正解:到这里动机已经很明确了,克勒斯作为商业间谍,距离先锋公司一步之遥,此时作为中介的罗杰一封介绍信就能让他入职,甚至是,罗杰此时无动于衷,已经和先锋有过接触的克勒斯也能靠自己进入公司。但是坏就坏在罗杰偷画撞破奸情,现在要反向势力,不让他入职了,这对于他来说,真是晴天霹雳,因为入职是他的最大目的,阻碍这个目的,难道不该死?
    镜头往下,于是他用了隐蔽的杀人手法,毒针,不巧,扎中了奥威。一番纠结,罗杰杀了奥威。克勒斯应该是通过纳米追踪发现罗杰并没有死(杀人举动已经做出,再暗杀可能就不容易成功了)。于是跟踪过来想要谈谈。但是他不是上帝,不是福尔摩斯,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已经杀了奥威的罗杰此时正是惊弓之鸟,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夺路而逃。此时换做观众你们是克勒斯,会有什么举动?一个人看到你如此惊慌,十有八九是掌握了你最深秘密,才会害怕你痛下杀手。克勒斯也是本能的去追踪,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罗杰死了,自己的计划也能成功,秘密也不会泄露。
    *其实罗杰直到在情妇家,才知道克勒斯的目的。而在此之前罗杰只是单纯的认为他的妻子和克勒斯有染并且想除掉他,而克勒斯追杀罗杰的目的也只是想防止罗杰阻碍自己进入先锋公司。这正是和好莱坞大片剧情设置不同的地方。在传统好莱坞大片里,正派,反派总有一方是对对方了如指掌的,从来不存在双方都对剧情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漏解。因为我才说,看惯了大片的人,看到本片会觉得男主和反派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这正说明了导演走戏选择了让角色完全的拥有自己的视角。
    如厮杀情妇这一段,观众可能会觉得,罗杰是一个心中有爱,并不是心狠手辣的人,他已经送水给情妇倒水去了,情妇为什么要孤注一掷杀罗杰导致自己被杀?如果你是那个情妇?你会怎么做,你在上一秒还被一个男人扼住咽喉,枪指头,你对这个男人并不像观众那样了解,只知道他是一个做事果决的人,人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会做出许多过激的举动来保护自己。而且从剧情发展来看,罗杰静下来分析局势后,杀了欺骗自己并随时可能像克勒斯报信的情妇,也是个十分合理的选择,情妇显然想得到这点。她的反手出击合情合理。
    最后本片中还有个“”漏洞“”,他就是神探!这个神探,他的气质,他的神态,给人感觉都可以拿来演个主角。这又是另一点我觉得这个电影接地气的地方。现实和电影不一样,电影中往往主角和反派,和男二三四五六,往往从气质上就能分辨的出来。而本片中的这个神探,就是一个有男主气质的男四号。观众往往被他的气质所骗,认为他明显放过了很多漏洞,是bug存在的铁证。
    正解:这个神探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他外强中干,功利心极强,他的洞察力略胜于普通干警,他在片头的面对罗杰的沉思,之后在停尸房和罗杰照面后的沉思,以及他对停尸房拿包花生(罗杰头发)的多次质疑,都证明其实是有一点能力的,但是这些质疑沉思都没能让他领悟到这个案件的关键点,这真真是极其符合现实的。现实中不存在福尔摩斯这样的人,没有人能够通过一些细节百分之百的推断出事情的因果,很多嫌疑犯被抓之后的自白才能使很多办案人员了解到作案动机以及手法。这个神探就是这样的人,他略有能力,但也仅此而已。而罗杰是个能力更强的人,通过他对他人心理的把握,在最后一幕上演了翻盘,他计划好了 一切,押宝于妻子,把所有事情嫁祸到克勒斯身上。他确实留下了很多漏洞,比如奥威估计死了能有三天了,和克勒斯的死根本不是同一时间,比如那起悬崖车祸他用警察顶包,那警察也失踪了,总得有交代等等等等,但是这都不重要,还是因为那个神探,他面对电视采访,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很不符合逻辑的推测(他们是为了庆祝盗窃成功而杀掉农场主吗?),神探一脸便秘,他知道不是这样,他心存疑惑,但是考虑再三,为了自己的名誉,为了自己能轻松点,他点头说,是的。这,又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2.                         浅析《猎头》剧作

      《猎头》是继《无影无踪》后我看过的第二部挪威电影。不同于《无影无踪》北欧文艺范儿,《猎头》一部符合好莱坞剧作要求的标准商业片,所以好莱坞翻拍起来很容易。

      在影片开头通过主角的旁白我们知道他的职业,通俗说来就是偷画贼。他的5个准则在之后的剧情里对其基本上没有形成很大的约束力,所以只是开门见山的噱头。

      罗杰身高168,这是他自卑的根源。他住很贵的房子,常给妻子买礼物,他怕狗,不喜欢小孩。插播的新闻是为神探下定义的铺垫;妻子是画廊老板娘,这是为剧情铺路的省事设置;他有泄欲的情妇,剧情上是为了让之后妻子的外遇为观众所接受,拒绝情妇的要求一方面让观众了解他是一个当机立断的人,一方面也营造了罗蒂的柔弱形象;他是“探路者”的猎头,实则是以体面工作物色下手的候补。
      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声誉:重要的不是实物的本身,而是事情由谁操盘。
      可以说这是罗杰的人生观,也是全片的悬念主旨。豆瓣上很多人说以这个观点为影片的残局善后太过牵强,但它只作用于影片的戏剧情境之内确是很有效的,因为罗杰是个洞悉人心的猎手,所以他把这个观点赋予了所有希望树立或者维持体面形象的人。拒绝情妇跟同事都侧写了他是一个对自己生活有极强控制欲的人,为之后局面的失控致其措手不及埋伏笔。
      合伙人奥雅纳是的黎波里保全公司的职员,他负责入室,罗杰负责行窃。罗杰只用了26秒就完成了荧幕上第一次行窃,观影上提供了职业素养极高的形象。赃物的保管人抽取50%的利润,奥雅纳取20%并将画带到瑞士,而罗杰的30%不够他付下一季度的房贷,并且他已经透支了几十万的信用额——缺钱,也不吝给妻子买礼物。
      黑体字是影片10分钟内给出的信息,这个量比较可观,非常典型的戏剧性情境的设置。

      到画廊戏份为止,罗杰妻子唯一一次跟女性打招呼还是与罗杰交谈的情况下,帅气高大的柯勒斯是之于罗杰的嫉妒的完美化身。柯勒斯从前任职于已被美国企业收购的“赫德”,主要负责GPS定位。我们知晓剧情后在回过头来看,柯勒斯的欲擒故纵非常有效,他“偷”来的赫德笔是重要道具,剧作上潜在的正当化罗杰的盗窃行为。神探负责“盗画案”让罗杰意识到很可能自己被盯上,下一镜头就是洗手:难道挪威也有金盆洗手的说法?罗杰从妻子那了解到柯勒斯的“家庭背景”,一幅鲁本斯的名画正放在他装修的公寓里。上亿的数额或许足够罗杰从他继承的“家族行当”中退休。

      罗杰打电话给奥雅纳,他正于情人在激情“空弹战”,空弹是重要道具,之后奥雅纳持枪显得不突兀。罗杰与妻子的争吵使得“孩子”成为夫妻间的矛盾,戏剧性障碍的设置。监控录像是另一个重要设置。

      在更衣室里我们知道了柯勒斯的军事背景,背上的疤痕挑明了他是个狠角色。可柯勒斯对罗杰的告白就显得很程式化,这里指的是向观众作解释,对于他本人完全是可以继续对罗杰保有神秘感,毕竟现在主动完全掌握在他手中。戴安娜便条上的留言看不懂,潜台词估计是“不生孩子不回家”- -。网络的信息简单的告诉我们柯勒斯获过什么欧洲奖(OF THE EURO),军人,为目的不择手段。
      
      26分钟,第一情节点:偷画的过程很简单,犬吠是增加紧张感,同时为之后的小白做铺垫。画到手后罗杰来到窗边,揭下面罩,看着孩子发呆(报纸的漏缝是心形的)——我当时猜是不是有监控录像,娘的暴露身份了!而剧作给我们设下的套子是:罗杰打电话给妻子想要告白——我们要一个孩子吧——铃声却在屋内响起:柯勒斯还是比较风流的,当天见了罗杰当晚上他老婆,第二天清早飞回老家留下现场。这个设置多少有些牵强,意外的看见孩子,妻子又意外的忘了手机。30分钟,第一情节点结束。

      罗杰对柯勒斯的冷处理很直接,发胶的GPS定位以及泥巴会防阻是重要设置。接下来罗蒂的出现我猜测之后肯定还有她的戏份,不然就是多此一举(没想到戏份这么刁钻)。柯勒斯有必要因为罗杰的封杀就直接杀人灭口吗?一开始觉得突兀,可待后面柯勒斯解释之后反而为剧情的自圆其说加分——商业的战略部署有必要让一个前军人做到如此决吗?从目标失去战略意义第一刻起就要抹杀。

      但是为什么奥雅纳会出现在罗杰的车里- -?罗杰搭地铁回家的?我本来以为柯勒斯识破了罗杰的身份,杀鸡儆猴。但后来罗杰坐垫上的毒针说明不是,柯勒斯想杀的是罗杰,那奥雅纳坐坐在毒针上开了半宿车(权当是交接工作)准确的将车停入车库然后毒发——注意没有身亡- -柯勒斯你想干嘛?你不是不择手段赶尽杀绝的嘛?扎半天毒不死人的毒针你也太业余了吧?戴安娜这时出现很有欺骗效果,我当时以为她跟柯勒斯合谋。车后窗“绝望主妇”般的构图佐证了我的直觉(妈的被耍了-_-)。

      死了没死成的奥雅纳满口“娜塔莎”却是警报密码,非常好莱坞。而这个时候监控的哥们儿们放假呢?为什么罗杰要下意识的拿起枪?柯勒斯追查至小木屋是紧要关头1(46分钟),反猎开始。
    大卡车救了罗杰一命,不过这个巧合因为之后柯勒斯用大卡车当做凶器,所以削弱了突兀感。
    罗杰逃亡庄园,奥雅纳的车停在原地——奥雅纳是从郊外散步到罗杰的车里的?扔掉戒指这个戏份很细腻。

      到此为止出现了我的一个重大疑问:柯勒斯追杀罗杰的目的。柯勒斯如果杀罗杰是因为罗杰放狠话要断了柯勒斯在挪威找工作的后路,使得计划受挫,那么柯勒斯的目的是阻止罗杰这么做。而在小木屋里躺着的奥雅纳的尸体柯勒斯居然视而不见?当时柯勒斯并没有直接去追罗杰,第一他可以追踪,第二他回家带了狗——他在如此不慌不忙的情况下居然不去检视小木屋里的情况,这对于一个训练有序的追踪人员而言是非常业余的失职。因为一旦他发现了奥雅纳的尸体,完全可以揭发罗杰的杀人罪行,只要罗杰身陷官司,自然就不会有人听他的命令,那么柯勒斯进入“探路者”就不是问题,根本犯不着继续追杀罗杰。难道是想霸占戴安娜?= =
      
      柯勒斯追杀罗杰至庄园,吝啬的老板提示的拖拉机是重要设置。蹲入粪池的戏份很巧,陷入泥沼的主人公,是为重生做准备。而粪便沾污的头发是无法追踪信号的。逃过一劫的罗杰在停车坊被小白发现(老板的死佐证柯勒斯的残忍)——柯勒斯上厕所去了?小白狂吠了半天,最后成为主人公重生的重要台阶:罗杰克服了怕狗的心理障碍。(56分钟,中间点)挂在拖拉机头的小白很有造型感。追车戏看的时候很紧张,后来发现不是柯勒斯,欺骗观众的手法也很好莱坞。
      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追来的不可能是柯勒斯,如果精明的观众在追车戏出现是会很困惑,因为罗杰这会儿可是一头的屎啊!

      病房外的胖警官又是一个情节设置,不然没法起到保护盾的作用。在这里出现了第二个柯勒斯可以妥协的点,因为当时柯勒斯的车出现在病院下方,所以他已经到了医院,应该可以获知罗杰以谋杀农夫被警察监督,疑问同上——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追踪人员,他基本上没有收集情报的嗅觉。坠崖戏是紧要关头2(65分钟)。罗杰剪掉了头发,典型的重生。欺骗性的闪回让我更佩服自己的直觉——果然是妻子串通好的柯勒斯(-_-妈的)。
      第二情节点在片中跟紧要关头2可以视为同一点,给妻子的电话是复仇前的告白——这个时候妻子的反应像是什么也不知道。

      在第72分钟时,神探说了待会儿去奥雅纳那儿,说明他们已经知道奥雅纳的死讯。在这里如果不是已经知道了罗杰跟奥雅纳的内情,只是缺乏证据,常规的说法应该是“待会儿再去那个小木屋”“那个保全公司的职员那里”之类的,但是直呼姓名,并且叫对了名字,太有暗示性。可后来为什么奥雅纳的死亡现场没有收到保护?

      罗杰去找罗蒂证明了我之前的才想,罗蒂肯定有戏份。这是赫德公司的笔再次出现。接下来罗蒂道出了柯勒斯的目的,罗蒂当时想要介绍罗杰认识的人就是柯勒斯——因为插入得很早,所以不会突兀,并且是她摸得发胶。罗杰从裆部射出的那一枪非常屌!可是为什么门上会插了一把刀?- -并且罗蒂的背部没有洞,在那么短的距离内发射的子弹不会射穿人体?敢问是多少口径的?而且罗杰档里的是警枪。

      罗杰与戴安娜的重逢吐露了罗杰的心声:因为身高的缘故使得罗杰认为配不上妻子,只能通过物质包装自己的自卑,好不容易追到戴安娜的他担心孩子的出生会使他失宠于戴安娜,害怕戴安娜知道了他的家族行当会离开自己——自信并且掌控欲极强的他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忠贞的妻子扇了我一个大大的耳光,但一个镜头——戴安娜在罗杰头上抹药的特写太有欺骗性。所以我仍然有担心,或者期待这是一个骗局。罗杰离开后,镜头拉回:无论是色调还是构图都怪怪的,有内涵- -

      接下来罗杰轻易的潜入了病理部的太平间,偷回自己的头发,加之砸掉的警察的指纹,使得自己“彻底消失”。神探与罗杰擦肩而过,放掉了罗杰,嗅觉太不敏锐。戴安娜把手放在柯勒斯的胸脯,非常精彩的细节。

      高潮:待罗杰清理好了没有被保护的奥哪位的死亡小屋,柯勒斯才出现,时间上太巧。
    监控器拍不到床铺,并且无声的设置很成功。这里又有一个疑问:戴安娜而来的空弹?那么好买的?罗杰对柯勒斯的挑逗是为了让柯勒斯有射出最后一枪爆掉奥雅纳的头的可能性。果然还是好妻子,扇我耳光吧。

      最后一系列的解说尽量的圆回了剧情。爱上电视,无所不能的神探最终成为了片头罗杰的“作者的名字”理论跟记者睡了一觉,完成了整个案件的侦破。最后戴安娜怀孕,并且罗杰的态度转变是很好莱坞的设置——可是一个新经理的职位可以寻求6、7个月吗?

      好在剧情的推动很紧凑,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使得观众没有喘息去思考。可能还有更多的问题我没有看到,但如果好莱坞能翻拍肯定剧作会更严谨,总的来说,这是很棒的一部片子。

      
      
  3. 阅读互联网上的一些讨论,不难发现,观众对于不同电影的“挑刺”热情存在很大差异。打个比方,《暮光之城》的讨论版块中,网友津津乐道于哪个主角更帅,哪段感情戏最催泪之类,很少有人会提出影片(或小说)哪处细节是否有信服力的话题(更别提讨论);但同样观众群,对于《达芬奇密码》的讨论热点截然不同,他们会反复争论片中的宗教细节是否符合历史,破案情节是否低估观众智商,正反双方的行为动机是否符合逻辑等等。总之,大部分观众倾向于带着感性欣赏前者,而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后者。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暮光之城》是一部浪漫爱情片,青少年的唯美而曲折的感情,本就是超越现实的一种造梦手段,何况影片还有魔幻佐料,所以用常理去衡量故事逻辑毫无意义。而《达芬奇密码》除了故事本身虚构,其人物、道具、布景都是贴近写实的,故事发生地点和时代背景更可在现实中找到对应,何况,这是一部注重推理的破案片,而且大量援引真实存在的宗教历史细节,既然影片处处贴近“常理”,那么观众出于“常理”来挑刺,也就理所当然了。

    由此看出,电影基调越是写实,逻辑和理性在剧情中扮演的角色越重要,观众的挑刺本能就越被激发,反之,他们就懒得开动大脑,“反正都是假的,太较真就没娱乐性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某些“大片”,台词和剧情荒唐到了“雷人”的地步,那是任何娱乐性都无法掩盖的蹩脚)。

    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犯罪片,看《速度与激情》的观众绝不会注意片中的情节漏洞,因为他们专注于飞车追逐的感官刺激中,即使步出影院后想起这里那里不合理,也会一笑置之:动作片嘛,就看打的爽,情节过得去就行。

    但《猎头》没有这种优势,首先因为它拥有一个令人无比震惊的结局大反转,这是编导炫耀剧本精良的一种标志,引发的是“高智商电影”特有的脑力激荡快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快感不亚于《速度与激情》中的追车带来的视觉刺激,但它也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将观众的心态彻底引向了理性层面:在目睹了这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一幕后,观众会不自觉的在脑中回溯剧情,串联起前面隐藏的线索、铺垫,对结局的逻辑性进行验证。无形中,这已经是在“挑刺”了,因为对于以严密布局挂帅的电影,任何逻辑不顺都可能降低对于影片的印象分。

    本片的劣势还不止于此,有人可能奇怪,《第六感》,《小岛惊魂》这些经典悬疑片都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结局,为什么观众很少思索它们的逻辑性呢?正如前面所说,还是影片基调在作怪:一来,《第六感》,《小岛惊魂》都是某种意义上的“鬼片”,观众即使目睹了剧情大逆转,也不太可能用现实逻辑去质疑“鬼”的行为是否合理(当然,这两片故事确实能严密的自圆其说),更重要的是,这两部影片除了结尾抖出“高智商包袱”外,从头到尾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暗示,观众只会沉浸于层层递进的惊悚气氛,不会特意去注意隐藏的细节。而《猎头者》一开始又是神偷盗画又是拿猎头当幌子,将类似《十一罗汉》《偷天陷阱》等奇谋妙计片的气氛做足,仿佛在告诉观众“瞧好了,这里将上演一出计中计,绝对让你想不到。”带着如此心态入戏,观众对细节当然多了一份自然而然的挑剔。

    作为一部娱乐片,本片的大部分牵强之处其实算不上什么:比如那个号称神探的警察为何两次与主角打了照面都没能认出来?反派为何要选择开大货车撞警车这么变数繁多、成功率低的灭口方式?最后反派进门后并未立刻射杀主角,而是谨慎的四处侦查一番,可他为何偏偏没能发现那个硕大的摄像头?再或者那个关于“死亡时间”的硬伤,就被以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圆场,说它创新可以,说它糊弄似乎也不为过……

    诸如此类的毛病(很多甚至算不上毛病,只是剧情交代不够细致而产生的模棱两可),若放在《速度与激情》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也没有必要改正:该片主打追车枪战、俊男靓女和兄弟情义,精心打磨剧本的逻辑性会令制作成本大幅攀升(好莱坞的剧本医生价码之高令人咂舌),但对观众吸引力几乎不会增加,对制片商来说纯属吃力不讨好。但在《猎头》特有的剧本模式、故事架构和包装噱头下,这些原本不起眼的毛病被放大了,作为“高智商电影”不得不面对这种不公平竞争,逼得编导必须在剧本上下更大的工夫,才能和那些爆米花电影持平口碑(《速度与激情5》结尾那个反转骗局比本片差得远了吧,但它在豆瓣的分数远远高过本片)。

    其实,《猎头》的最大毛病并不在于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很多“高智商”商业片的漏洞丝毫不比它少,但它们懂得添加足够多的戏剧元素来分散注意力:《盗梦空间》和《黑客帝国》以炫目的特效令观众大开眼界,《十一罗汉》在偷骗之余大力展示克鲁尼和皮特的成熟绅士魅力,《偷天陷阱》《天罗地网》中男女主角从敌对到情人的关系几乎压过偷盗主线,《偷天换日》则是超长的宝马迷你广告。与之相比,本片中那条“真爱无敌”的副线就逊色多了,裸露和血腥场景可能引来一些惊讶,但要想将注意力从主线上夺走,哼,门都没有。

    文/方聿南
  4. (芷宁写于2011年12月11日)
        在观影之前不带任何预期值,果然是获得意外之喜的好办法,在看挪威影片《猎头者(Hodejegerne)》之前,知道它改编自畅销书、是挪威票房冠军、要被顶峰娱乐翻拍成英文版之外,其他信息也止于导演被好莱坞看重,将要拍一部名为《What Happened to Monday》的影片,观看时却被它牢牢地吸引了,随着影片故事的行进,好感也逐步增加,看来导演莫腾·泰杜姆的确有两把刷子。
        该片剧情紧凑,逻辑相对严密,事件发生前的过场戏和对白没有一处是多余的,都为之后剧情的发生发展埋下了伏笔,让高潮来得合乎情理,又看得过瘾。同时,许是贯穿影片的北欧特有风光——挪威的湖泊山林所营造的冷寂感所致,该片又和一般意义上的惊悚悬疑片不同,手法显得相对清冽写实,不浮夸不造作不虚张声势,毫无刻意制造惊恐的嫌疑,却带给观众一种始终存在的紧扣心弦的观感。另外,影片的节奏把握十分得当,镜头画面于流畅中透着一股冷峻寂寥之感,和萦绕其中的微微的悬疑紧张气息相得益彰。
        当一个风光无限的猎头成为走投无路的猎物,这中间的落差包裹着多少秘密和周折,最成功的猎头罗杰在遭遇了一番麻烦、亡命、疑惑与反击之后,显然深知其中味。当一对夫妇之间的外形差异堪比武大郎和潘金莲,而做丈夫的又不窝囊时,那么他总得做点什么,只是这一次,罗杰的对手实力不凡,俨然“升级版的西门庆”,又高又帅还多金单身,当过军人,经历过最严酷的牢狱生涯,冷血又好斗,还有一个好头脑来发明跟踪报警设备,好在“武大郎”罗杰也不含糊,在他的副业“艺术品大盗”这个很有钱途的职业中练就了一身本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人性。好戏就得棋逢对手,对手就得旗鼓相当。
        饰演罗杰的是挪威影坛的中坚力量之一阿卡塞尔·亨涅,这位在挪威获过多次奖项的性格演员,曾在七年前被欧洲电影推广委员会选为十位“闪亮明星”之一,这个选择选得靠谱,显示出该委员会的识人眼光。而这次,为塑造罗杰,亨涅可谓吃足了苦头,这些苦头似乎也有助于他将以前看重利益的“滑头”罗杰的嬗变演绎得颇有层次感,当警车被撞翻后,浑身是伤的罗杰伺机动手剔掉了自己的头发,这个“剃度”过程很考验演员的内心戏,亨涅将罗杰此刻内心的痛苦激荡拿捏得丝丝入扣,脑海中的怀疑和排查也在那一刻显得很残酷。那带着血的剃刀仿佛在一刀一刀地刻画着反击的步骤,暗示着之前一直在亡命的罗杰开始致力于揭开真相。而最终决定两个男人胜负的,是女人,真爱的存在,让金钱和外形这一切都成了浮云。
        较之阿卡塞尔·亨涅的出色表现,出演过《黑荆棘》、《刀斧手》、《黑鹰坠落》等片的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的对手戏则显得有点流于表面化,或许有时候,外形的优势反而会成为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