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艾米丽在巴黎 第一季 Emily in Paris Season 1(2020)

简介:

    二十多岁的艾米丽来自芝加哥,是一位雄心勃勃的营销主管,在她所在的公司收购了一家法国奢侈品营销公司后,她出乎意料地在巴黎寻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负责改进公司的社交媒体策略。艾米莉在巴黎的新生活充满了令人兴奋的冒险和惊喜的挑战,她要努力与同事打成一片、结交新朋友,并开始新的恋情。

演员:



影评:

  1. ⚠️⚠️⚠️ 预警:

    1. 这篇文章至少有4000字,文末英文部分同样属于本文观点,全文阅读时间5-8分钟,如果你不想花时间阅读全文,请勿留言,看了头疼

    2. 此文讨论的问题剑走偏锋,它能帮助你思考美国影视作品中对亚裔形象共有的刻板印象,但同时也会让你不得不承受思考的痛苦——“明明是玛丽苏小甜剧,为什么要纠结这么多!人家只想逃离现实生活,享受帅哥美女和美食美景啊啊啊”——Sorry,我能做的只有提醒你不要点开,不要折磨自己

    3. 如果你只想看个电视剧轻松一下,那这篇文章注定要让你的惬意泡汤

    4. 我都苦口婆心说了这么多,如果还有人留言一些人身攻击断章取义的留言,那我们也只能小黑屋见了……?

    亲,现在关掉页面,还可以享受甜甜的小确幸哦!现在主动权在你手中,立刻关掉页面,还能继续回味美好哦!

    什么?你真的要看么? 好吧……那就.......深呼吸……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这部剧,感觉还是挺下饭的。

    假如是十年前,少女心满满的我肯定会向迷恋《绯闻女孩》一样热爱这部剧,毕竟它绚烂、华丽、多姿多彩、节奏轻快,暖色调的巴黎如梦似幻,帅哥美女不限量供应,女主升级打怪如有神助,还顺便能普及一把“女人当自强”的观念,哪个1字头年纪的少女能拒绝这种玛丽苏爽剧?就跟男人喜欢看种马文一样,女人也喜欢看男后宫。

    但是,这部剧里的一些角色的设定实在是太怪了……

    比如,身为中国人,我对于电影里的中国角色Mindy毫无代入感,甚至觉得好笑。

    长得像贾玲的Mindy,设定是阿拉上海银“拉链大王之女”,千亿小公举。因为不喜欢被家人安排做家族企业接班人,又在歌唱表演大赛上跑调,悲愤交加之下辍学跑到巴黎当保姆,“追逐自由的生活”

    Mindy
    贾玲(去掉烟熏妆的Mindy本dy)

    从她跟女主的对话里,你会发现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看法就是“忙、束缚、不自由”。在中国你会活得很压抑,爹妈不通人情,没办法追求梦想,而巴黎才是伊甸园,是宇宙浪漫主义和懒惰精神的核心。

    来巴黎吧,这里的人都笨笨的,就算你操着一口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的方言,也能给得了多动症的巴黎小孩当汉语老师;就算你被爹妈断了生活费,你也能活得有滋有味,在雇主家开party醉生梦死,嗨到沙发上都是大麻味;就算你n久不开口练嗓,但只要心怀歌手梦,巴黎哪里都是你的舞台,就连在酒吧献唱一曲都能换来个正式工作,相比起来中国的“Cpop秀”是多么埋没人才啊!

    如果说这些只是因为导演想展示Mindy的洒脱、不羁、独立,那也能理解。但是直到Mindy的上海姐妹团夜店一出场,我就彻底意识到了,这编剧和导演恐怕是根本不了解我们中国的本土富二代啊!

    烟熏妆粗眼线,爆乳连衣裙金亮片,婊子碧池臭贱人,香槟怼脸冲满面。

    To Be Honest,这不就是《摘金奇缘》里面的疯狂有钱亚洲人么?把国籍一改,就成中国人了,换汤不换药啊!

    姐,这个眼妆在中国已经不流行很久了,厚眼影假睫毛营造出深眼窝,00年代影楼风啊
    但是在新加坡似乎很流行;也许,这就是亚洲文化是一家吧

    你要是说她们不在中国长大,而是从小就生在美融入当地文化,跟老美称姐道妹喊sister,那我还能理解。但是编剧的设定是,Mindy直到初中都在国内,去美国读了个高中,大学又跑来法国读商学院,相当于只在美国生活和学习了三年多的时间。

    可她跟她的小姐妹,怎么全都一副土生土长的ABC的样子?是我们中国文化不够有魅力,还是你们美国精神太洗脑?如果想营造“文化差异”,不应该把华人和其他亚洲人的文化特征区分一下么?

    当然,我对演员本人没有意见。Ashley Park从小在美国长大,在接这部戏之前没说过普通话,也没怎么去过中国,自然浑身上下都是美式细胞。只是在她塑造的Mandy身上,我几乎看不到任何中国元素,除了一张亚裔的面孔(Ashley Park有韩国血统,Park应该是“朴”姓)。

    其实,中国本土富二代跟ABC之间最大的区别,我觉得是【更加强烈的文化自信】

    中国现在经济已经不同往日,尤其是10年以后,一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二代们被父母送到欧美高中,有些还会随手附赠豪车洋房。很少有人会像数十年前的ABC、BBC初代那样,竭尽所能的融入当地文化,甚至忘记怎么说普通话,把当地国家的语言当作母语来练习。

    中国二代们在审美上也自成一派,唐人街走一圈,穿着和妆容上就能看出来区别。讲真,中国的“xx大王之女”,很少会是Mindy姐妹那种风格的。有钱人家教通常也很好,不说文质彬彬,但鲜少会浮夸造作,就算有特立独行的,也颇有时尚品味,总之是不太会穿得像农村艳舞团。

    【此处本来有一张配图,但是我把图删掉了,怕误导大家理解错方向】

    当然,名媛里也有狂野派。Club里嗨翻天,KTV里唱昏头,跑街上撒酒疯跳舞,讨厌被束缚,一心追求自由。

    我认识一个xx大王之女,对方也是拒绝被爹妈安排婚事,靠着不到30k的工资独自生活在伦敦。她初中就来英国了,读到研究生毕业,英语流利到宛如native speaker,ins好友外国人多过华人。

    但总归来说,你看到她的时候,能一眼认出来,她是中国人。

    不是韩国人,也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

    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其实很鲜明,鲜明到几乎不能被三五年的留学经历彻底抹去痕迹。

    我们特有的民族自豪感,对长辈的尊重,对家庭观念的重视,以及对分寸感的把握,在Mindy这个角色上彻底失踪。毕竟,这是个能对给她买房买车的爸爸喊混蛋assholes),能不请自来住姐妹家的洋气姑娘……

    这算脏话吧?(防ETC配图)

    你说她不好么?不,她很好,只是她不够Chinese。

    【说“Mindy好有趣好暖好棒棒我好喜欢她 你不要玻璃心啦”的人,熟读此句50遍后方可开启留言功能。你喜不喜欢这个角色,跟我讨论的东西不相关好么?《小时代》拍的那么烂我还喜欢顾里呢 ️ 】

    我几乎辨认不出她身上的中国元素,自然也不能对她的故事感同身受。

    你把她的故事安排在韩国人身上,或者日本人身上,也是没什么违和感,除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似乎让“继承家业”这个选项更压抑了一些。


    从导演对几个【非美国】角色的塑造上,完全能体会本片的明褒暗贬之意。用法国人的懒散无章法衬托美国人的聪明伶俐,用法国人的male gazing体现美国人的“女权精神”,顺便再用中国的“不自由”反衬一下法国的人性化,有点像是黑了法国太多次,得再黑一下其他国家以捧法国人臭脚。

    搞笑的是,机智的剧方还巧妙的借用Mindy之口,diss了一下中国的“思想不自由”:

    Mindy:“你不能因为别人有不同的观点而惩罚他们。我来自中国,我们尝试过了。”(沉痛脸

    疫情期间,美国老百姓在Tik Tok上面了解到了美国政府对控制疫情的无能。自由民主的美利坚政府是怎么做的呢?咦,说好的You can't punish people for their thoughts呢?五十步笑百步啊~

    这个时候还在一部无脑玛丽苏甜剧里搞propaganda,暗搓搓地暗示中国思想不自由,真忍不住笑了,以为用五光十色的玻璃糖纸包裹一坨翔,就没有人能发现这玩意是?不是糖么?

    言归正传。导演的目的是体现文化碰撞,但可笑的是,他没有深入了解两国文化之间的本质差异,而是把十几年前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抄抄拼拼,摆出一盘大杂烩。

    这让我想到了十年前流行的那个段子:

    天堂:警察是英国的,厨子是意大利的,工程师是德国的,爱人是法国的,他们全都被瑞士人管理着。 地狱:警察是德国的,厨子是英国的,工程师是法国的,爱人是瑞士的,他们全都被意大利人管理着。

    十年过去了,美剧还是继续在拍这个段子,换汤不换药,cliche到好笑。

    难怪法国人看了都翻白眼。我随便翻了翻法国网站对这部剧的看法,一半人说“巴黎如此美丽,你们没拍出来万分之一”,一半人骂负分滚粗,“你们美国好莱坞qj女明星,现在跑来我们这教女权,好大的脸”~

    艾米丽在巴黎:评论家讨厌它,法国人在嘲笑它-但粉丝们为它疯狂
    可笑!法国人对于艾米丽在巴黎的观后感

    我个人觉得,这是即《花木兰》之后,美国搞异国元素跌的又一大坑。

    傲慢的美国影视公司,想要一边吃法式料理,一边吃几口中国菜,但却不想去了解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内涵,还暗戳戳地想向世界展示自己本国文化的优越性。

    法国影评人说得很直白了,“如果不是因为世界局势这么紧张,大家压力这么大,谁想看你这部俗套的片子解闷?”

    但中国观众似乎不为所动,甚至对Mindy“有梦就去追,天地之大任我行”的美国梦精神颇有同感。

    Mindy这种左宗棠鸡式的亚裔角色,本质上还是在宣传西方普世价值观,脱中入欧才能得到自由。

    你看,Emily来到巴黎,成天穿得像只花蝴蝶招摇过市,非常典型的美式时尚品味让法国人作呕,但她改了么?- 没有。Emily作为一个marketing部门的员工(应该是Junior level),来法国教当地人怎么做branding,结果连法语都不会,被法国人连番羞辱,她觉得自卑了么?- 也没有。

    她保持着自己身上的美国气质,就算被骂俗,也能把法国人带得更俗来证明“潮流变了”。她跟每一个认识的人说英语,默认法国人全都是双语能手。她带着超强的文化自信和优越的社交媒体运营经验,一路过关斩将、顺风顺水,要把先进的美利坚文明播种在故步自封的法兰西大地上。看完全集,她除了学了几句蹩脚的法语,睡了几个法国帅哥外,丝毫没有被法式文化影响和改变,从里到外都还是原汁原味的美国人。

    但Mindy呢,美黑,欧美妆,法语流利,英语流利,普通话诡异……

    嘿,你不说你是中国人,我还真不知道你是哪儿的人。

    希望导演和编剧能认识到,我们Chinese,有自己的审美和文化。

    就算是追求自由人生,也不一定要摒弃身上的中国元素,向美国人学习审美打扮性格和处事风格。


    没想到有位姐们儿跟我在同一天写了同样主题的文章,分析为什么Mindy无法让中国人产生代入感

    太巧了!贴出来大家一起读读看。

    这个文章底下的留言有点意思。

    就连一些美国人都觉得,Mindy的形象是一种美式文化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可一些中国人却一点儿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很开心,觉得华人在美剧中总算有“讨人喜欢的角色”了。

    怎么会这样??

    Emily in Paris: Asian Women I Know Aren’t Like Mindy Chen

    原文地址:

    Bored on a Sunday afternoon, I decided to check out the currently trending Netflix show “Emily in Paris” after reading mixed reviews about it. I was warned about all the stereotypes and (French) cliches by a Guardian critic, but it didn’t hit me fully until I was introduced to the character Mindy Chen.

    If you haven’t seen “Emily in Paris,” it’s a story about Emily, an American woman who moves to Paris to take up a Marketing job. Not long after her arrival, she befriends Mindy, a Chinese-Korean woman who is a nanny and used to study in the States.

    There are many questionable things about Emily, but I’ll leave her for the American viewer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Mindy Chen and other Asian characters on the show from my perspective as an Asian person who grew up in Vietnam and moved to London for study and know plenty of others who have similar backgrounds to Mindy’s.

    The Mindy character has a cliche rich kid backstory: She runs away from her loaded family in Shanghai to be a nanny in Paris as she doesn’t want to live the life her parents plan out for her.

    To mix things up a little bit, the show creators give Mindy a musical talent — which, I guess, is because Ashley Park playing Mindy has a background in Broadway. They also make her half-Korean instead of full-on Chinese — though I’m not sure what the intention of this is as Mindy comes across as much more American-born than Asian-born, let alone specifically Korean or Chinese or a mixture of both.

    She reminds me of Peik Lin from Crazy Rich Asians. Peik Lin was portrayed by Awkwafina, whose performance was criticised for being attached to Black culture and is not an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Asian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born and grow up in Asia.

    Both Peik Lin (in the movie) and Mindy Chen are the Asian best friends who come from rich families and exist to encourage the main character to go out of her comfort zone. Mindy, in particular, gives morally questionable relationship advice to Emily throughout the show and, as a result, makes the American lead seem more coy and sensible in comparison.

    As a relationship writer, I wanted to stop these characters at many points during the show and give them some urgent coaching sessions because, welp, they make horrible relationship decisions and are such bad friends and colleagues — there’s no likable character.

    For this reason, I lost interest quickly halfway through, yet I continued to watch till the end of the season in case I might miss some crucial materials for this article. Lo and behold, later in the season, Mindy Chen meets up with her Shanghai friends at a club where these ladies act like they have absolutely no human control — I couldn’t relate to any of it.

    Why I Can’t Relate to Mindy Chen and Her Asian Friends

    As an Asian woman who experiences both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worlds and has Chinese and Korean friends, I want to clear up a few things and give you a wilder perspective of the real-life Asian population.

    The poi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say not all Asian people in real life, even those with similar backgrounds to Mindy Chen’s, act like them. It aims to avoid generalisation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s by those who might have limited experiences with Asian people.

    It’s also my rant as literally an Asian person with a similar background to that of the Asian characters in this show.

    Most Asians are not rich.

    Mindy Chen might exist in real life, but she’s definitely not the majority. So is Peik Lin and the world of Crazy Rich Asians.

    Most Asian people I know are from the working class. We don’t have a wildly rich family planning a life for us back in Asia; we’re supposed to build a life for ourselves here and, in many cases, help out our family back home financially.

    Most of us moving overseas is neither loaded nor incurably nerdy as often portrayed in movies. We’re smart, progressive, socially quick, and hardworking — because we have to.

    The Asian women I know in real life don’t make thirsty sex jokes.

    In my social circle, Asian women don’t portray themselves as “DTF.” They’re usually relationship-oriented and vocally so. And they don’t tell their friends to have sex with a guy in a relationship (or marriage, for that matter) just because “it’s French.”

    “[He belongs to his wife] And whoever else he is banging, so why not you? Look, you haven’t done Paris right until you’ve had at least one wildly inappropriate affair.” — Mindy Chen’s advice to Emily when Emily says she receives lingeries from her married client who is also having an affair with her boss.

    In modern Asian culture, cheating is condemned across the board and, if we hear someone who gives horrible advice like Mindy Chen, we would not be friends with her. She would be shamed.

    The Asian women I know in real life don’t spill champagne at a club.

    I haven’t partied with the “crazy rich Asians” so I can’t speak for them, but I do know many Asian women like to look pretty and polished at a club, so it’s highly unlikely they would mess up their dresses and make-ups by aggressively spilling a waterfall of champagne on themselves.

    There are bottle services, for sure, but the Asian female party scene I’ve seen in mainstream clubs is much tamer and classier than the portrayal in this show.

    Asian people living overseas care about their visas.

    In one of the scenes, Mindy nonchalantly mentions over-staying her visa.

    Her attitude couldn’t be more fictional. The Asians I know in real life would do anything to make sure they do their visas correctly, including hiring expensive lawyers to help with a simple application form.

    If there’s some issue with their visa, they would be quietly anxious about it and do anything to fix it.

    Asian people I know don’t call their fathers “assholes”.

    I haven’t met any Asian kids that speak to their fathers like Mindy does, and if a kid speaks to their parents like that, it is not normal — it is frowned upon by the entire Asian cultures.

    The Bottom Line

    If you see an Asian character on screen,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Don’t assume that all Asians are like that or the same. Most likely, even Asian people can’t relate to those Asian characters at all. Mindy Chen might as well be played by a White actress — it would make no difference.

    In fact, having a two-dimensional Asian version of Samantha from “Sex and the City” like Mindy Chen can perpetuate the sexual objectification of Asian women who are seen as easy targets by White men on dating apps. Asian women are not exotic sexual escapes — we are people with feelings and thoughts and values. Well, the film industry needs more female and minority show creators to make it right.

    As for “Emily in Paris”, I would rate it 2 out of 5 for the visual designs and Lily Collins — Paris and Emily’s outfits are beautiful. If you don’t think too hard, the show can be quite entertaining. I did enjoy the scenes where Emily wins at her job. But, if you just think longer than a second, you would soon ask yourself, “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with my life?”

    以及一些推上的观点:

    深深地感谢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一流的豆友们,意见碰撞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就算有分歧,只要彼此尊重,交换意见,那也能有所收获。

    但是一上来就劝我“出国门”、“多看看世界”的人,送你们一句话: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爱显摆什么。

    缺乏阅历的人爱炫耀自己的年纪,缺乏思考的人爱说自己读书多,缺乏视野的人爱让别人开眼看世界。老毛一辈子只去过2次苏联,所以他分析西方国家的文章,肯定没在外数十载的你写得好吧?? 不知道这种人劝别人做事之前,有没有吾日三省吾身:

    “我今天又自卑了么?我今天又自负了么?我今天又脑袋空空却想装了么?”

    以及,有强烈反对意见的话,请先留言

    【Mindy和她朋友们身上最具备Chinese元素的五个特质】

    什么?你说没必要纠结Chinese元素?那编剧给她安排一个【中国】的背景是为了啥,演员本人是韩裔,那演韩国人岂不是得心应手,难道韩国人不配有向往自由的富家女么?

    再次申明,人物角色是否可爱迷人不是本文重点讨论的话题。我在聊中国文化元素,你在想角色可不可爱,咱们讲得都不是一个主题啊

    美国影视作品可太会PUA了,导致很多人觉得,中国人的形象从奴隶到“令人喜欢”的角色是一种进步。

    但在我看来,这是从?,变成了巧克力味的?。自己心态这么好,姿态这么低,也不能怪人家觉得你好欺负啊......

    我要送给大家老毛的一段话,出自《中尼边界要永远和平友好》:

    “每个民族都有长处,都有缺点。要学习每个民族的长处,不管这些民族的大小。

    我们东方人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行,白种人比我们强。

    这是一种迷信,要破除。

    既要破除迷信,又要向西方学习。

    破除迷信与向他们学习并不矛盾,如我们可以派留学生,进口他们的设备等。

    我不是反对西方的一切,而只是反对那些压迫人、欺侮人的东西。

    他们的文化科学我们要学习。

    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

    Over!

  2. 美国美白甜跑去巴黎时尚圈,教人家奢侈品如何搞流量营销。LVMH到底做了什么值得网飞如此报复。剧中关于法国的各种土到掉渣的硬套烂梗令人崩裂。红磨坊,美食,香水,香槟,波伏娃,玫瑰人生,法国男人的打炮能力,凡事普罗大众能想到的法国cliché, You Name it, 编剧一个都没拉。如果你不看女主的脸,很可能像我一样以为她是60岁的Carrie Bradshaw. 拜托!Darren Star 制作此剧时到底有没有去巴黎做田野调查,疫情耽误了?

    关于这个,网飞的另一部Gen Z 的青春剧《How to Sell Drugs Online (fast)》明显要与时俱进太多,天时地利的梗一波波。毕竟是当地的编剧。

    不管遇到什么公关危机,人见人爱的美国营销天才总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口吐芬芳 ”To build a brand you must create meaninful social-media engagement"... 时刻保持自己高度的严谨和诚恳。私下却跟小红书里一月暴富,一夜爆美的网红们无差,每天穿得五光十色拿着羊角面包在各种旅游景点自拍,发些无关痛痒的台词,制造一些生活假象。不仅如此,剧中各式配角:中国富豪女,调香骚老板,俏邻居,酒庄女主,高级定制富二代,甚至法国第一夫人,最后都如众星捧月般折服于她。和工作一样,在感情上,她也是见一睡一,时刻保持着高强度的状态,毫无道德包袱。这就是所谓的女权主义的 “ American Perspective” ? 我看更像是一个美产自恋狂的巴黎巡演,典型好莱坞出口毒奶,还是过期的,回收着《Sex and City》《the Devil Wears Prada》《Crazy Rich Asians》各种老路子时尚剧的高级表演,与现实生活毫无半毛关系的戏剧冲突!

    好在,剧中时不时会来几句自黑,比如Emily 对同事说自己是“ the Arrogance of Ignorance” (不学法语就想来混巴黎);好在,Lily Colins 还坐享万人艳羡的美貌(虽说颜值能打,但演技还是吃老本的傻白甜)好在,法国从来不缺宝藏男人,那个让我心甘情愿喝下这碗美国毒奶的法国邻居,这二颗星都给他的,人眼里有星星,嘴角有彩虹,身形高大,线条紧致, 慵懒又磁性地对你说“Enchanté, 神啊!谁能招架?谁?

    临别前的那晚,人眼角闪着泪光,悲伤地看着蠢女主在和一富二代调情,我猜那一刻全世界的女孩都犯着花痴想搂他入怀,好好安抚,不信你可以Google "Who is the Hot French neighbor !" 或者看一下他Instagram #lucasnbravo 一夜暴涨的粉丝军团 (看过一篇10/2采访稿,当时他的followers 是11600)现在多少了?

    补充阅读:

    纽约时报总结巴黎人对此剧看法: (这篇豆瓣上有译文:)

    卫报总结的巴黎人对此剧看法:

    摘录:The berets. The croissants. The baguettes. The hostile waiters. The irascible concierges. The inveterate philanderers. The lovers and the mistresses. Name a cliche about France and the French, you’ll find it in Emily in Paris,” (大意是:贝雷帽,羊角面包,法式长棍,糟糕的服务,火爆的房东,时刻都在调情的法国男人,情人,小三。请您罗列一下关于法国和法国人的刻板印象,您定会在此剧中找到)。

    Several women complained about the impossibly good looks of Emily’s downstairs neighbour, Gabriel. “I’ve lived in Paris for nearly 10 years and I’ve never had a neighbour as handsome as that,” . (这段有意思:某Twitter 用户说到“我在巴黎住了近10年,从来没遇见过帅成这样的邻居”)

    德国人的看法:

    摘录: “Für den von der Realität längst desillusionierten, aber doch noch hoffnungsvollen Millennialblick auf das Leben und Lieben in Paris empfehlen sich andere Serien, zum Beispiel „Le Plan Coeur“, ebenfalls auf Netflix zu sehen. Was „Emily in Paris“ am besten kann, ist in einer entrückten Pariser Traumwelt zu schwelgen. Und dabei sollte die Serie bleiben.“ (大意是:如果你真想了解千禧一代眼中的巴黎建议你看Netflix 的“Le Plan Coeur” ,如果你只是想对遥远的巴黎意淫一下,那么继续此剧)

    最后,献上法国邻居在三年前曾为Chanel 做的广告插图

  3. 昨天收到巴黎好友A的消息说她“这几天在看emily in paris,里面好多剧情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只是有点没太明白,A说的“很久远”,是指剧情里描述的事情比较久远了,还是剧情里描述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也有可能她是一语双关吧?

    其实我也正想给她发消息,这部剧真的勾起太多回忆了!

    接着A说巴黎最近很不像巴黎,疫情非常严重,第二波已经来了。

    A是我几年前在巴黎认识的好友,土生土长巴黎女孩,只不过小时候有好多年随着父母在国外生活,包括在香港两年。她是我认识的最不矫作的巴黎人了,真的和Camille好像,和她相处有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A知道巴黎很多很多超酷又隐秘的venue,她的工作就是给各种活动寻找合适的场地,并且办各种PR活动。A的爸爸是银行家,所以A也像camille那样算是个白富美吧,很多法国人会在背后吐槽别人,但我从来没听到A吐槽过谁。

    很多人说这个剧不真实,最主要的两点,无非是剧中Emily全程开挂mary sue,还有中国人Mindy完全不像真正中国的富二代。但它毕竟是个喜剧,需要有夸张的桥段,很明显里面很多情节真的是非常夸张,但并不脱离现实,而且真的非常好笑,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巴黎生活过的人来说,我全程都笑到肚子痛。

    随便说说剧中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巴黎人和法国人

    一般你问一个法国人他/她来自哪里,如果是巴黎人,一定会说自己来自巴黎,而巴黎以外的人则会说自己是法国人。

    出生在巴黎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巴黎人,要是出生在其他地方,后面才来的巴黎,都不能算真正的巴黎人(according to some french people)。片中Emily的书呆子情缘,就是这样,非常强调自己是巴黎人,甚至有点看不起来自normandy的大帅哥。巴黎人真的都把其他地方人当乡巴佬,可能全球大城市都有这个问题吧。

    然后有巴黎市区和ile de france,一般在大区的也会说自己是巴黎人,然后别人会问:“哪个arrondisement?”(巴黎一共20个区)郊区巴黎人则会不好意思地说:我在巴黎市区外面一点点的哪里哪里。

    当时在巴黎认识新朋友,几乎所有人都会先问你,住哪个区的?然后他们会首先以这个来judge别人。

    所以,巴黎哪个区最好?

    没有好不好,只有不一样。很多人说8区16区是富人区,但个人感觉那里新贵比较多,很多外国富豪法国新晋土豪都喜欢把房子买在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那块。

    更多的old money则是在5、6、7。去过一个在6区的豪宅,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古堡,还有错综复杂的地下室和酒窖,在一条非常安静的小巷里,走出小巷后稍大一点的路上全是designer store/boutique。

    我的另一个朋友从小长大的公寓在7区,他经常喜欢说小时候和YSL是邻居,7区也是比较装逼的一个地方。

    13区中国人比较多,还有很多刚来巴黎工作的young professionals住在那里。1、4都是游客和酒店,2、3很多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17、18区中东非洲移民很多,感觉有点乱,也有很多游客和小酒店。10、11区都是年轻人,大学生。19、20区很多创业公司、园区,房租很便宜。

    我自己住过18区和11区,刚去不懂,最早那间小到不能再小18区的房子房租比最贵的5678区同等大小的还贵1倍,后来我换到了11区,和3区就隔着一条马路,房租还很便宜,真香。

    巴黎很小,横穿走完只要两个小时,我基本去哪儿都走路,而且真的哪里都很热闹,咖啡馆都要到凌晨2、3点才关门。

    Tre

    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人说法语,就是喜欢把tre念成chrey,而法语应该是把这三个字母分开念的,t-r-e。分开念有多难吗?真不难,我一个中国来的,都能念好,美国人为什么就不念?

    后来我发现,美国人根本不屑以法国人的方式说法语,甚至他们还希望能以这种美式念法,突出自己是美国人。lily collins真的不会念t-r-e嘛?肯定不是啊!一定是导演规定她只能念chrey的。

    导演很厉害,美国人在全球各地都是这样,极度自信,极度骄傲,觉得他们的美式口音和american passport就是他们可以在全球各地为所欲为的保障,有美国口音的法语才能显出他们的高贵。

    他们也不是刻意这样,只能说从小主旋律超级英雄大片看多了,潜意识里播下了这颗种子。

    白富美

    其实这个片子可以被称作《三个白富美在巴黎》。

    巴黎白富美

    Camille妥妥富n代,像camille这样的一般被称作old money。这些人一般从小在固定圈子长大,父母甚至祖父母辈就一直从小玩到大,对外面的圈子一般都是有点看不起的,毕竟行为举止生活习惯都不太一样。old money们生活富足,但不算大富大贵,他们的祖上18代可能都是在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因此被封了领地),所以挺看不起暴发户的,像lvmh的arnault家族在这些人眼里就算暴发户。

    像camille这家,现在还留着家里的chateau的,更是不太会和外人玩到一块。她找了乡下来的厨师Gabriel做男朋友,这种情况很少见。贵族要么都是找别的贵族,或者和富二代在一起,不太可能跨越阶层,更不要说给Gabriel投钱开餐厅了。

    很多顶着法国贵族姓氏的人,由于家里入不敷出,其实早就把家里的chateau和房产卖了。很多这样贵族,慢慢就脱离了原来的贵族圈子,平民化了。

    中国富二代

    Mindy的形象塑造确实有点不切实际了。真正的上海人,只要不是特别特别穷,更不要说Zipper King的女儿了,是绝对不可能去别人家做nanny的,绝对不可能!普通家庭的人都没有在巴黎给人做nanny的,更不要说富二代了。

    你要说Mindy的爸爸cut her off,所以她只能……不,绝对没有这种可能!为了爽片的需要,只能安排这样一个crazy rich asian,增加戏剧效果。

    在LA确实有很多像Mindy和她闺蜜这种打扮和妆容的亚洲富家女,整天club hopping,洒香槟。这些大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富二代,小时候就去美国的,但出生在大陆的,这样的真不多。

    美国 top 2%

    虽然关于Emily的背景,片子里说到的不多,除了她从小在中西部城市芝加哥长大,妈妈是她高中的老师,没有别的了。但Emily每天换衣服换包,全是Chanel或者Dior,而且她极度自信,可以看出她并不是来自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家庭。

    普通中产的孩子,绝对不可能二十多岁就全身designer clothes,也不可能时刻都那么自信。

    别看Emily似乎很低调的样子,但低调中透露着奢华。

    想想为什么Camille和Mindy两个富二代都会在街上主动找Emily搭话?只能说同性相吸,都是差不多的人,所以潜意识里都觉得可以玩在一起。

    Emily说她直到工作,都没有来过欧洲。芝加哥的top 2%们也确实有很多没出过国的,就像Emily和他的男朋友那样,很多为了工作才出国一次,baseball和hockey是他们的生活重心。只不过芝加哥真的挺保守的,在美国,那些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向往城市生活的,一般都会去芝加哥,而不是纽约或者洛杉矶。

    撩撩撩

    欧洲人真的很会撩,法国人也真的很浪漫。在巴黎,到处都是情侣,随时在街上被喂狗粮。在巴黎单身,可能是最好的事,也可能是最坏的事。

    我第一次去巴黎,就碰上个大帅哥带着我逛巴黎,剧里的桥段好多我都经历过,比如坐着小摩托逛巴黎,看夜景,塞纳河边野餐,还有更浪漫的这部剧篇幅有限都没有提到,期待第二季能有。

    在欧洲真的经常会被撩,但大多数都长的一般般,偶尔来几个帅哥,但不可能像女主这样撩她的全是(只有)大帅哥,谁让Emily的middle name是mary sue。有时候去吃饭,隔着几张桌子的人,都会找人递来写有电话号码的卡片,还画了小画儿(其他地方的可能就只会递张名片或纸条)。或者在地铁里,在餐厅,在博物馆,各种夸你,法国男人嘴甜心细,简直每天都有蜜糖吃。

    有次,我和一个男生约会,他竟然还说我夸人太生硬不够甜,我:???他教我(法国人特别喜欢好为人师):我们法国人夸人夸事,都一定要说具体的,要说的出实例,这样才能甜到别人心里,不要总是oh this is amazing……美式nice在法国人眼里就是虚伪。

    法国人之所以嘴能那么甜,和他们的看书习惯分不开,学校里都要背各种诗歌,公共场所都能看见好多人在看书。

    平时派对,美国人就是喝酒闲聊small talk,而法国人会从哲学,聊到文学,聊到政治,聊到宗教,什么都说,只要是深(装)刻(逼)的话题都行。

    巴黎的男人会撩,而巴黎女人负责高冷就行。比如antoine后来接着几次给Sylvie道歉,送了好多次礼物,sylvie都是冷冷的拒绝。巴黎的女人大多都是这样,她们和同性好友在一起,都可以很热情,对待追求他们的男人绝对不会很热情,她们甚至和我说过:don't be friendly with guys!

    也确实,越是得不到的,巴黎男人才越会觉得刺激,如果看到个帅哥,你马上就沦陷了,他们真的会觉得很无趣。看看Emily这样,Gabriel才会更想要得到她。

    英语

    在很多人的映像里,法国人不喜欢说英语,but this is outdated.

    真正的情况是,法国年轻人非常喜欢说英语,他们追美剧,看美国电影,听英语歌。而不喜欢说英语的,大多都是老年人。

    我就碰到不少法国人,要和我练英语的,还有主动说给我当翻译的,说希望能长进下英语水平。

    Mean?Or critical?

    我在巴黎基本没有碰到过特别mean或者rude的人,大多数人特别礼貌,毕竟是一个旅游城市,不太可能出现剧中Emily去店里买花,被花店主人强行塞不喜欢的花束这样的事情。

    我的法国朋友还会很认真的教我说法语,他们还要学中文。

    我觉得法国人不算mean,他们critical倒是真的,任何一样东西,他们都喜欢点评上几句,说出不一样的见解,如果你说了某样东西很A,那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他觉得这样东西很B。包括做事也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行事方式,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就像Gabriel那个永远不洗的铁锅。

    还比如,每年的圣诞节前,hermes的橱窗开幕是一大盛会,各路妖魔鬼怪齐聚一堂,对着那些2平米不到的橱窗,评头论足,在大风里说上好几个小时——希望这个梗第二季会有。

    营销能力:美国vs法国

    这部剧讲的是一个美国营销主管到巴黎教法国人做social营销的故事。

    众所周知,法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营销大国,两个国家都有数不清的为世人所皆知的著名品牌。

    美国人的营销偏实际和普遍,宣传大家都能用且经常能用到的点,现实中比如星爸爸,麦当劳这类,所有人都用的起的平价商品。而法国人的营销偏高端和装逼,比如各大设计师品牌,富人经常会用,穷人向往但只能买一个的那种。

    欧洲普遍讲究的是exclusive,追求高级且无用,而美国人更喜欢大众化的东西,要pop。这是一个很好的冲突点,可以制造非常多的喜剧效果。这里并没有说哪个更好,只是不同的方向和思维方式罢了,但目前看来,应该是更平价更大众化的东西制造的利润更多。

    social media就是个很大众化的东西,互联网拉近了不同阶级间的距离。像emily的老板sylvie一开始就说越是高档的品牌越是不应该有social media。

    法国品牌要制造的感觉就是好想他们对金钱不那么care,但事实是,在金钱面前,谁都care。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好多欧洲的奢侈品牌,都开始推出streetwear风格的东西,这部剧里也可以看到这种变化。


    其他

    真实的:

    巴黎真的到处都是狗屎。

    巴黎的面包真的超好吃!

    不太真实的:

    Emily叫同事一起吃午饭,我觉得美国人更不愿意和同事一起吃饭,反倒法国人更喜欢和同事一起hang。

    没拍出来的:

    法国人超爱看电影。

    法国人超喜欢看漫画。

    法国人确实喜欢给游客乱指路。

    总之,我觉得这部剧还是很真实的,不真实的那些大部分原因只是为了喜剧效果,放大了那些梗。本来就是部喜剧,能让人大笑起来就够了,也算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笑的喜剧片之一了。


    写累了。

    其他的,想到了再补充。

    PS 剧里的pierre cadault意指pierre cardin?grey space=off white?


    更新第二季影评:

  4. 这个剧真的是我的快乐源泉,而且这个剧激发了法国人,或者是生活在法国的外国人的再创作热情。在脸书上都有好几页分享搞笑图的帖子。

    我不是来写评论的,我是来分享快乐的。哈哈上图解释。

    艾米丽现实生活中的保姆房

    剧中艾米丽所谓的“保姆房”简直就是豪华单身公寓了好吗,真正的保姆房只有9平米左右吧,大概是这个样子:

    “巴黎的保姆房真正长这样”

    艾米丽丢了车轮

    自行车永远都会有一部分被偷。PS: 昨天逛街时好像发现了Emily的车轮呢???:

    艾米丽加入黄马甲大军

    随时都有黄马甲游行。

    艾米丽被偷

    小偷遍地都是。

    艾米丽找个开锁师傅付了1000€

    开锁真的。。。真的很贵。忘记钥匙的代价太高了。我真的不明白并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含量为什么可以这么贵???

    艾米丽在警察局门口排队

    身在法国的外乡人都有的经验吧,半夜三更就要到警察局排队拿居留卡。

    艾米丽自带啤酒到farewell

    经典,哈哈。告别party法国人都习惯自带酒水点心到办公室来招待同事。

    艾米丽伤了脚却没有电梯

    巴黎的房子很多都很老,所以没能安装电梯。但是有的也有一个,嗯怎么说呢,就是很小很小很小的电梯,我怀疑我再胖一点都进不去的那种。

    艾米丽失业了到失业局注册
    艾米丽试图看懂工资单

    老实说,我从来没看懂过。

    艾米丽面对法国的五月份

    在法国,五月有很多很多很多法定节假日,所以法国人的五月份,估计有一半时间在放假。

    艾米丽试图逃出Châtelet地铁站

    这一站真的是错综复杂。

    艾米丽在Barbès买廉价香烟

    哈哈,看剧最欢乐的应该是看到Mindy的时候,她说自己是上海人,然后对着两个孩子吆喝了一句中文,我扑哧一声笑出来。

    另外,法国观众确实是很难讨好呀。看了很多法国网友和媒体的评论,大多数居然是,“你凭什么把巴黎拍得这么美这么干净!讨厌,我们巴黎才不是这样的呢,街上的流浪汉你怎么都没拍呢,河里的垃圾也没拍,这样美国人来了看到巴黎怕是要被吓死呢。”

    最搞笑的一条推特:

    在诺曼底住了3年,从来没遇见过一个帅哥加百列,连半个都没有!

    下面的评论也很搞笑:

    “亲爱的我呆了二十年都没见过一个。”

    “原来他们全都搬到巴黎去啦!”

    Anyway,这个剧还是让我收获了很多吐槽时的欢乐呀,就娱乐娱乐就好,不用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