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黑夜造访 It Comes at Night(2017)

简介:

    故事发生在末日,病毒肆虐,凡是被感染的人都将被焚化,保罗一家人小心翼翼生活在森林里,突然有一天一个不速之客的造访,让他们的生活天翻地覆....

演员:



影评:

  1. 这个电影吧,属于观后你主动去嚼一嚼觉得还有些意思,如果只是想看完有点烧脑或者剧情让你澎湃还是算了。毕竟文艺悬疑类的很容易扁平枯燥,如果没共鸣就更容易变成导演自己一个人的自嗨。类似的像Tom Ford的夜行动物也是如此,但是相比下我就蛮喜欢。

    实际上我看完之后还是挺麻木的,或许是因为这种题材的剧情(类型)片看的比较多,也有可能我就是没什么代入感或者我早就接受了,人就是这样的,并不是丑恶,而是我早就接受了这样的丑恶。

    此片确实也有可表扬之处,至少没有一个角色是圣母的,智商下线的,所有人物的行为看上去那么的合乎情理。并且许多人不喜欢的长廊长镜头(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觉得故弄玄虚,但是其实那是一种暗示。

    其他人物我感觉不太需要讨论,因为本片的中心其实就是那个17岁的小黑哥。
    先说片名表面的It,其实It很简单,就是对黑暗和未知的恐惧。此片从始至终都不存在鬼,也没有鬼,所有的一切可能发生的都是有合理的解释,也都是人为的。

    小黑哥,青春期(性渴望),文艺生(爱画画),一看就是内心敏感细腻想得多的人。亲人的离去和长期对恐惧的压抑让他神经衰弱和失眠,至于梦游是否是以前就有还是后来发展出来的,都很难说,但是梦游是一定存在的。所以说为什么It comes at night,是因为他的梦游(病发)都是在夜里发生的,跟对黑暗的恐惧丝丝相扣。

    第一次他梦到爷爷还在红房子里急促的呼吸(还有病变后的完全形态),第二次他梦到黑瞳放大的Will(当时Will还被绑在树上),第三次梦到Will老婆Kim来他房间里,一是满足了他的性幻想,二又是因为出于对性的不理解和羞愧加之恐惧,看到她吐血,最后一次是他手臂上长满了大水泡。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符合那个致命传染病的病症和体现。

    所以说句实话,我感觉他可能早就不想活了,只是人本身的求生欲望又让他恐惧死亡,所以他不断的做那些染病的梦来暗示(解压?)自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潜意识里他或许早就接受了自己因为染病而死的可能,最后做到了“自我实现”。

    除了那几次的做梦以外,其他都是在梦游,只是他自己不知道。只是在最后死之前,导演给我们看了他的回忆,那就是那次梦游的真实事件,并且因为这个事件触发了最后的结局。

    事件的故事还原就是:

    1. Will因为父亲不让找狗,或许是主动或者梦游,总之自己等到夜里就偷偷跑出去找,从林子里听到狗叫声跟了过去,最后很明显狗是被什么其他动物咬死,只见他一脸受到惊吓(至于到底“怪物”是什么就靠观众自己脑补了)。

    2. 他把狗拖回房子里(那时候狗已经被感染),发现狗已经没救的小黑哥受到了精神上的创伤/惊吓,又进入到了梦游状态。--- 所以从客观事实来说,以Andrew小白孩子的身高确实是不可能打开红门的锁,只有可能是小黑哥。

    3. 他在回自己房间的路途上又醒了过来,但是因为过度悲伤(接受死亡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他把自己找到狗的记忆封锁了起来。接着他又开始往外走,因为这是他夜间的例行活动(反正失眠),他这种行为是典型出于对周围环境的不安。听到呼吸声他发现了Andrew(似乎是在爷爷以前的房间?),其实Andrew也有梦游症,然后把Andrew送回了他父母的床上。--- 这时候Andrew已经被小黑哥传染了病。

    4. 他走到红门那里,门是开着的,他听到里面有响动,接着就跑去把爸爸叫醒。(中间过程省略)爸爸说让所有人去客厅开会,当他问到他是不是只是打开门没有进去(害怕传染)的时候,小黑哥回答他去的时候门已经开了。最后讨论结果是大家以自己家庭为单位互相隔离。

    5. 早上Andrew先发病,虽然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但是小黑哥偷听到他们一家说要离开,而且Andrew哭个不停,小黑哥觉得不对劲,怀疑Andrew染了病(因为他们都怀疑门是Andrew开的)。后来爸爸要闯门进去的时候,Will一直对Andrew说要他把眼睛闭上,一个可能是因为不想在争斗中让小孩见血,二是很有可能Andrew已经出现了黑瞳放大的病症。--- 客观事实,爸爸提起过,爷爷染病后一天内就会病发。Andrew因为年龄小,发病更快。

    6. 在厮杀后很快小黑哥也发病了,因为当时隔离就一个夜晚(算8-10个小时之间),之后他父母也发病了。如果说Andrew才是Patient 0的话,他们给自己做了清洗,并且隔离开(应该是空气传播),染病的可能应该很低,不然这个病毒太可怕了,人类应该早就灭绝了。

    Andrew是在爷爷以前的房间里染病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那个房间被默认为是危险的,或者存有传染病原的,他们一家不会冒险还生活在这里,而且至少那个门要是锁着的,而不是敞开着的。也就是说要被传染,必须要在无措时的情况下和被感染者呆在同一环境下。同一个道理可以体现在小黑哥的房间里,还有一张多余的床,应该属于他的哥哥或者弟弟。

    为什么是他把狗拖回房子里的,是因为狗那个时候已经严重受伤,不可能自己爬进来,何况周围的门窗都被木板封锁了,只有可能是被带进来的,如果杀狗行为是周围有其他人要威胁他们,那不如直接攻进来(反正他们连狗都能带进来了),何苦杀狗示威,并无意义。而且并没有其他人听到明显的声响,都是小黑哥去传的话。

    小黑哥这样的行为可以解读为很多方面,看你自己怎么想。最方便的就是对青春期的体现,他的It就是焦虑,不安,性懵懂/性压抑(产生了性幻想,结果却是可怕的),减少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几乎他最放松开心的时候就是跟Will的老婆Kim夜里聊天,和跟Will劈柴,还有偷听他们床头语的时候),渴望与同龄人接触。在这种末日背景下,这种情绪加剧,抵抗不了压力的他,而且很明显还是一个文艺生,就被击败了,夜夜失眠,神经衰弱,梦游加剧,与其活在恐惧中,会对死亡产生一种解脱的想法。

    这是因为情感上的缺失是致命的,这不是指他爸妈就不爱他,或者他不爱他爸妈,但是人都是有占有欲的,他无法占有任何的情感关系,他需要一种专属,于是除了那只狗,没人给得了他。

    Will有他的老婆Kim,还有个儿子Andrew,他们能够互相陪伴,而小孩(不出意外)也会活很久。他的父母,也有彼此。而他,既没有爱情,还失去了其他亲人比如爷爷甚至哥哥或者弟弟,最后他还失去了自己的狗,这可能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于父亲,一个历史老师,为了生存一步步走向了黑暗的深渊。
    他一开始杀的人,都是病人,即使是亲人那都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对Will的袭击,演变为在路上对抗后的杀人,对象都是男性,是对自己的生存和家人产生的威胁,祛除威胁也是可以理解的。
    到最后,他杀了并没有确定是否一定就染上疾病,并且一同生活了一段时间(虽然不够信任)的伙伴,其中包括女人和小孩。这彻底击溃了他作为人的底线。即使他觉得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他没有做错,他做好了所有的心理准备,但最后还是接受不了,他没有流泪,但是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如释重负。人都是自私的,他做的一切在我眼里其实都是正确的,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苦他还要为他老婆孩子负责,虽然你可以说这只是你想活着,为了道德上说得过去而安慰自己的说辞。但同时这种事也是没有人会想去做的。你无法反对,他也是痛苦的。

    故事最后的事实就是,即使他们当了“好人”放走了Will一家,他们依旧会死。这时抛出的问题是:当人性泯灭的时候,还有没有生存下去的意义?你是否要为了活着而活着?

    当你选择了信任他们,放走了他们,你对接受你死亡的结果(假设发现其实是因为自己儿子染病而不是因为别人家儿子),是否会更轻松一些?
  2. 首先我的观点:威尔一家完全没有恶意,威尔也没有撒谎。

    结局中的确是小黑梦游出去找狗被感染了,然后感染了其他人。

    我倾向于本部电影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而末日疾病只是故事线的载体。给故事发生提供背景,外面世界紧张的环境与狭小空间内的两户家庭。梦游是导火索,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无法抵挡的灾难面前,真正杀死威尔一家的不是传染病,而是来自同类的子弹。

    误解:1.威尔和男主遇到的俩人不是威尔的爹和兄弟。最后往他俩尸体看的镜头,是男主,是男主埋的他俩,不是威尔,威尔在修汽车。
    2.威尔骗男主关于他有个兄弟的事。其实没有骗男主,威尔一开始说是兄弟(brother)后来又说是小舅子(brother in law),只是口误。
    那些让人起疑的情节和对话,其实是电影本身刻意安排的,让观众感同身受,如果你是男主人你也会产生这样的怀疑。但我们客观来看,从一开始威尔持枪闯入到被绑在树上,再到被逼搬离。威尔压根就没有害人之心。尽管,我们无法断定他真的没有坏心,但我们真的可以肯定从头到尾发生的一切都在他在算计男主一家吗,显然不是。
    我们又可以看到男主一家看起来从头到尾看起来都很善良,但最后却开枪杀死了一个五岁的孩子,尽管孩子得病了,但这又不是僵尸片,孩子会变成僵尸回来咬他们。病人没有对他们构成直接威胁,他们杀死威尔一家只是出于担心他们回来夺取他们的物质资源。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故事从一开始的救人变成了最后的杀人呢?

    我的结论就是:威尔一家完全没有恶意,威尔也没有撒谎。只是单纯的一个逃难的家庭,是误解、猜忌最终让人性和本能在危难面前暴露无遗。
  3. 影评人和观众的分歧,

    就像事物本身的两面,永远比口水战本身有意思得多。

    这不,最近又有一部恐怖片,引发了讨(ma)论(zhan)。

    烂番茄新鲜度89%,观众喜爱度44%

    Alternate Ending 影评人说——

    (影片的精彩部分)几乎都是通过缺省和克制来表达的。

    可对于观众,大片的省略和保留,于一部“恐怖惊悚”电影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优点。

    什么片这么神奇?就是这部——

    黑夜造访

    It comes at night

    背景末世。

    开篇,导演就给观众划好了重点——克制,是这部恐怖电影的基本法,

    一个老年人,背对着房门,整个房间潮湿阴冷,色调阴暗。

    镜头慢慢回转过来,老年人胡子花白,右侧眼眶有伤口,身上长了奇怪的东西。

    You can let it all go

    “随他去吧”,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义,等同于“放弃吧”。

    接着,一个戴着防毒面具的女人说了最后一句话:再见了,爸爸

    接着,在父亲和儿子的注视下,老人被枪杀,被掩埋,被焚烧,中间没有一个人有一次对话。

    电影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为什么老人必须死。先入为主的,是末世中那些无法医治且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以及病毒对生命的威胁下,亲情的脆弱无力。

    烧了,就可以结束吗?

    当然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家三口赖以生存的房子第二天被闯入了。

    闯入者名叫威尔(克里斯托弗·阿波特 饰),他声称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缺乏水源,自己是出来找水的。

    以为屋子已经废弃才贸然闯入。

    屋子的男主人保罗(乔尔·埃哲顿饰)当然不会轻易相信。

    他让妻子莎拉(卡门·艾乔戈饰)和儿子特拉维斯(小凯文·哈里森饰)待在屋子里,自己将威尔绑在树林里询问。

    两人达成和解,威尔有食物,保罗有水源,在资源极度缺乏的末世中,两个家庭配合极有可能活的更好。

    那么,真的可以这样吗?生存的故事在两家人相遇后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部惊悚恐怖电影,《黑夜造访》的格局狭小——一间房子,七个人(开场就挂了一个),一辆车,一条狗。

    比起《僵尸世界大战》和《釜山行》这样的末世片,《黑夜造访》看起来更讨巧。

    导演特里·爱德华·沙尔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承认——

    这部电影不依赖于那种轻易的恐惧,没有什么突然跳出来吓你。整部电影,都是由紧张累积的,就像你整整被勒了90分钟一样。

    并且,影片前半段,导演机会告诉了所有观众电影的结局——死亡

    一家人烧掉老人的尸体后,镜头将特写给了一幅画——《死神的胜利》。

    不用知道化作名称和历史,也不难看出,死亡,才是电影的唯一基调。

    勾起观众欲望的,是明知道以后这六个人都得死,却不知道他们的死法。在《黑夜造访》中,死亡不是一瞬间的血腥和残酷,而是一次长达90分钟的慢性屠杀。

    整部电影都是冷色调,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吃饭生活。

    从片名不难看出,影片关于黑夜,结于造访,

    作为修饰词,“黑夜”不过是大环境,造访者及被造访者的命运,才是电影的主题。

    黑夜,既指发生在黑夜的故事,比如杀死老人,比如威尔闯入,比如小狗失踪,比如房门被莫名其妙打开;

    也指导演给影片的末世背景,指令人不寒而栗的病毒,指因病毒泯灭的人性。

    如此小成本类型片,到底惊喜在哪里会让影评人不吝溢美之词?

    看完电影,首先被惊艳到的,应该是导演的角色设定

    这七个人,哪个是主角?相信不少人都觉得是父亲保罗。

    错。

    真正的主角,是儿子特拉维斯,十七岁的青春期少年。

    他是一个善良,敏感,内向,纯真的少年。

    当青春期面临自我与性双重觉醒的时候,却生逢末世。

    年轻的躁动和激情,与末世的压抑和恐惧;青春的狂放和病毒的折磨,这种冷漠并凌厉的现实冲突,才是导演真正所要表达的。

    在最应该快乐的年纪,却亲眼看着姥爷被父亲杀死,

    每天生活在牢房一样的屋子里,除了腐臭的味道,就是对死亡的恐惧。

    比起相对成熟的两对父母亲,和不谙世事的小孩,

    这部电影的主角,只能是特拉维斯。

    另外,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和高潮,都是由这个少年推动的。

    虽然没有具象化的怪兽,病毒,僵尸和变异,但梦境,是导演给电影设置的唯一窥探口,也是影片恐怖氛围营造的主要方式。

    影片前半段,特拉维斯有三次做梦——

    第一次,他梦到自己死去的姥爷坐在客厅,颤颤巍巍。

    这是对死去亲人的怀念,也是少年内心的直观展示——整个青春期将被死亡和折磨笼罩。

    第二次,他梦到自己和已经感染变异的威尔四目相对,这时恰逢威尔闯入到自己家来。

    不信任变成了少年的心结。这个梦很大程度上是特拉维斯对自己的审视。

    面对父亲“不要相信其他人,只相信家人”的忠告,特拉维斯心中善良的一面在和自己的良知作斗争。

    同时,第一次预示了威尔一家的结局。

    第三次,威尔一家住进几天后。威尔妻子Kim的标致美丽,让特拉维斯春心萌动。他梦到她跑到自己房间来,抱着他亲着亲着,满嘴吐血……

    这是对特拉维斯青春期性觉醒的直观展示,第二次预示了威尔一家人的结局。

    三个梦,三种状态,其实都是特拉维斯恐惧的具象化。

    随着梦的数量增加,频率增加,少年的恐惧越来越接近吞噬他的精神和身体,以至于最后他分辨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自己梦中的。

    也是从做梦开始,剧情突然间就有了推动力,故事的发展开始高潮迭起。

    不难看出,导演并没有准备走“恐怖”片走的老路子。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被“悬疑化”的原因。

    之所以观众不喜欢,豆瓣仅仅5.8分,

    是因为相较于其他直白的恐怖电影,《黑夜造访》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血浆和僵尸,也从未一惊一乍制造惊悚,反而多少有点“烧脑”。

    关键是,这种烧脑还是分层次的。有的,想想就能明白大概剧情,有的,全凭观众脑洞,然后自己吓自己,

    这种开放性的观影命题,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可能并不适应,甚至大多数观众都比较排斥——不吓人还费脑子的恐怖片,有啥意思?

    这样,看完电影,有些观众觉得神叨叨抖机灵,也就可以理解了。

    举几个例子——

    当保罗和威尔第一次相遇,威尔被绑在树上,保罗问问题的时候,他回答说:

    住在弟弟家

    达成和解以后,保罗开车去寻找威尔的妻儿,半路上遇到两人袭击,一老一少。

    这中间,威尔深色慌张,并以想问出什么信息为由,责怪保罗打死了他们。

    这时,保罗应该对威尔的话有所怀疑了。

    嫌隙的种子在没有完全信任时就已经埋下了。

    最后,当威尔一家住进来,保罗拿出珍藏的酒和威尔对饮时,威尔却说漏了嘴:

    我是独子

    当保罗问及为什么刚开始说他有个弟弟时,威尔马上改口说,那是自己妻子的弟弟,英文就是brother-in-law。

    此时,相信保罗对威尔的信任已经全无,在准备防范这一家了。

    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两家人信任危机的导火索,

    联系所有的剧情,很可能威尔就是骗保罗的,那一老一少两个袭击者,很可能就是威尔的小舅子和父亲(老丈人)。

    目的很简单:在末世,他们杀掉保罗一家可以得到他们所有的资源,包括水,枪,食物和汽车。

    剧情发展到最后的时候,也就是两家人分崩离析之初,起因是因为房间的门被打开。

    见证者是特拉维斯,而当时全家人都在睡觉,虽然威尔的小儿子安德鲁在去世姥爷的房间里,但他的高度绝不可能打开门。

    真的是外边有什么东西进来了吗?

    其实不是的,因为门锁并没有坏,说明门是从里边被打开的。

    仔细想想之前做梦的情况,我们就会知道,打开门的是特拉维斯自己。

    由于经常的噩梦和精神恍惚,他已经无法分清自己是现实中还是在梦游了。而小狗的失踪又让他难过万分。

    于是,他半夜梦游起来,打开门去外边找狗,然后将感染的狗带回来后,自己上床重新睡去。

    也正是因为特拉维斯,所有人都被病毒感染——

    他碰了被感染的狗,染上了病毒,然后将安德鲁抱进威尔的房间,威尔一家也因此感染。

    当然,除了这些动脑子能理清楚的剧情,更多的是开放式惊悚——

    1、门外到底有什么,树林深处有什么 2、狗失踪前在树林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对着一直叫 3、如果是为了骗取保罗资源,带枪的威尔有一万个机会杀了保罗,为什么没动手? 4、英文名中的“it”到底指什么? 5、失踪的狗狗为什么会染病致死?

    甚至还有——

    为什么白人爸爸和拉美的妈妈生了一个黑的透亮的儿子?

    制造悬疑的同时,导演还不忘了跟我们使使障眼法。

    细心地观众会发现,影片有三种不同的画幅,

    正常的(大约2.35:1)

    梦境中的(2.55:1),

    最终高潮(3:1)。

    随着剧情的推动和作用,画面会变得越来越窄,

    这也代表着,影片的氛围越来越压抑,人物的命运越来越悲惨,故事的结局越来越不会出乎意料。

    逼仄的屏幕告诉我们,比起病毒,心魔才是末世里最可怕的东西。

    当保罗亲手杀了威尔一家人,他所保持的对亲人的人性,也似乎丧失了本来的意义。

    那夜里造访的东西,虽然未知,却真的有人这么可怕吗。

    在一切即将毁灭的末日世界,不论是病毒还是异形,不论是僵尸还是怪物,都没有人的本性来得更加阴暗可怖。

    影片中的那栋房子,暗喻末世中每个人的内心。

    猩红色的房门紧闭,透光的部分被全部封死,只有一扇门可以出入,也就是说,人们的内心只容得下生存(或者亲人)一条通道。

    其他的,都无法进入到内心深处。

    不论之前是善良,是淳朴,是年轻,是天真,

    即便只是一个历史老师,

    当他感受到生存威胁而变得面目狰狞之时,他就已经变成了恐惧本身。

  4. 9分,个人私影百佳,可能是我目前看过的21世纪后最好的恐怖片。 中美文化差异。中国人看恐怖片要把前因后果都屡的一清二楚才罢休,什么前世因果报应,什么冤案父债子偿,这个鬼是怎么产生的,那个鬼有什么冤仇。。。我一直纳闷那些东西情报都被你摸得透透的还有什么恐怖的?跟拔光毛的鸡一样。看恐怖片别纠结这种东西就对了。 美国人害怕未知的事物,害怕理解不了的东西,这也就是克苏鲁文化产生的原因。事实上,豆瓣上许多恐怖片,如《蒙上你的眼》《迷雾》等,怪物的形像大多也是模糊不清的。也确实有导演没能力塑造的因素在,但更多的是追求对未知的恐惧。 这部电影除了未知的外患外,貌合神离的内忧更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元素。末日背景下人与人的信任是怎样瓦解的?一心想保护家人却有些大男子主义的父亲?在父亲的保护下软弱却无处渲泄的儿子?着笔不多有些边缘化的母亲?成为儿子心灵寄托的狗?许多家庭,或多或少都可以代入电影中的角色。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字,索性发成字评。我原以为经历过疫情被困在家中的人们更能理解这部电影,可惜。。。这世界上多的是猜忌,有的是让你受的冤屈。

    反正我喜欢就行了,不需要你们喜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