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抛开其它的先不谈,单说故事,故事挺好,真真正正让我们了解到同志也只是凡人,会生老病死,会喜怒哀乐,生活总是喜忧参半的,它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那个年代两个同志相爱的不易,那个年代以及现在也很难让大部分人接受同性恋,也正是这样,两个人相爱走到一起也很是不易。即使是同性,对孩子的爱与照顾也是只多不少的,愿江海一直向上流,愿我能活着看到同志平权的那一天。
2.电影里构图需要努力,有些片段杂音很大,理发店里汪宇和酒吧员工对话那一段,35:55这个位置怎么觉得少了几句台词对话上让人觉得怪怪的出戏了,还有关于重庆城市的空镜,我建议可以去看看B站up主俊晖Jan还有up旅行镇的镇长,如果导演可以看看他们的vlog里的重庆会更好,他们拍得很好,演技还需要提升,67:14那一段的航拍和前面我个人觉得衔接不够好,希望能改进。
3.这歌好听嘿嘿
总之一个高中生能做到这样也非常厉害了,更何况是对这样的敏感题材,总得来说还是鼓励吧,加油(ง •̀_•́)ง,期待更好的作品出现,愿江海一直向上流,愿同志们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抛开镜头角度的问题,抛开演员演技的问题。
我们来聊聊这个故事,这是两个再普通不过的男人的故事。八十年代的同志爱情总是被唾弃的,他们觉得,这是病,家丑不可外扬。
三十五岁的李江海遇到了汪宇,他们奋不顾身去了追求爱情,却在回家的现实中被锤的心灰意冷。
李江海爸爸递给汪宇的是一个脏的碗。这像是在暗示你们两个的关系是不符合正常伦理的,是肮脏的。他递出去的更是反对牌。
而剧情中,有那么一段看似很多余的剧情:李江海的初恋找李江海借钱,因为自己的妻子得了癌症。很多人觉得这段剧情可有可无。可实际上,这也映射出了一个八十年代的现实:同志也因为家庭和舆论的压力,迫于无奈,还是回归到了最平常的传宗接代的婚姻中去。
其实,现在的社会上也没有很多人能够接受同性恋。前几天,宿舍讨论起同性恋的话题。一个女生说:我能接受同性恋,可我只能接受两个帅哥同性恋。姑娘,你那不叫接受同性恋,叫接受帅哥。
你是真的能接受同性恋吗?你在大街上看到两个帅哥挨得近点就用暧昧的眼神看着他们,看到两个留着胡须的中年男子牵着手就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们,这真的是接受同性恋吗?
这不过是爱情,跟我们喜欢别人一样,没有好掩饰的,全世界只有一种取向,那就是心之所向。
前 言
人才济济,为何找一些演技平凡的人出演?素材累累,为何偏偏钟爱同性?牵绊泛泛,为何侧重于亲情?
同性恋者互相的排挤,异性恋者的异样目光,社会的不认可,家庭的不支持,去拍同志电影?除非你是不想混了。而他(她)们鼓起莫大的勇气站出来为同性恋声援,他(她)们不应以演技不精而备受争议,换句话说,you can you up。同性恋之间的恋爱虽说很常见,但是没有人来科普同性恋的生活,由此招致了在大众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同性恋只有爱情没有亲情的印象,以至于大多数人认为同性恋生活不稳定,而此影片的旨意为修正大众心目中同性恋的亲情观,即是如此,也让不少钟意爱情电影的看客们感到出入。
的确,此影片尚非完璧,但也绝非鱼目。小生不才,细细斟酌,记录些许要点,无意争辩是非,品后一笑置之。
补充:
(关于同性恋的的互相排挤,这来源于美国对种族主义的法案,将众志成城的少数人细细区分,再各自付以称呼,将牢不可破的平权大军逐个击破。同性恋一个单词,被区分为男同和女同,无性别者,双性恋者。。。这还不够,再加入攻和受的区分,让同性恋者们的团结从内部瓦解,似曾相识反间计)
正 文
1。。。在6:50s,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江海抱着个孩子回到了久违的父母家,随后又讲述起江海的同性行为已曝光,保守的父母自然希望江海能够“改邪归正”,但在江海的坚持下,却又无可奈何,面对父亲的责难与母亲的泪花,江海选择不再刺激父母,而转移注意力在帮助孩子找亲生父母上,将保守父母的左右为难描绘地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2。。。在10:51s,难偿世上儿女债,可怜天下父母心。江海为了照顾这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辞去工作,转而求于父母开一家杂货店,做以生计,而回到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讨论给这个孩子取什么名字,此时一种亲情才有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油然而生。这是家,一个保守的家。
3。。。15:30s,天有不测风云,江海的心愿只有带着孩子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但1998年洪涝,全国经济停滞,随着生计变淡,江海作为父亲也变得惴恐不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海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酒场老板对江海一见钟情,俗话说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聊着聊着,两人便情投意合,共枕而眠。
4。。。28:00s,语笑嫣然,仿若故人,汪宇与江海以及江海儿子同居后,完全承担起了母亲的角色,填补了家庭空缺。与江海严厉的教育方式不同,汪宇的教育方法更为柔和,即便自己受到伤害也不愿伤害到孩子,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这是家,一个现代的家。
5。。。30:30s,身伤易愈,心伤难合,千禧年时,江海本想带汪宇回趟父母家吃年夜饭,没想到汪宇不受父亲待见而提前告辞,江海随即破门而出。汪宇租了辆车在江海家门口等了一晚,只为明早能让江海即时把孩子送上学校,用心良苦,无条件的原谅与不伤害,这是爱情。
6。。。38:15s,人自不温暖,自有温暖人。汪宇的父母来探望,亲切和蔼,接受同性恋,与江海的父母形成鲜明对比。
7。。。41:20s,江海的父亲临终前还一直念着江海,侧面表达了,江海的父亲在内心层面已经接受江海的同性行为了,同性又如何?还是我儿子。
8。。。43:00s,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一晃15年过去,江海因白血病倒下。可爱可恨痴情人,此时江海的旧情人的伴侣癌症晚期需要借钱救治,江海陈情未了,便将救命钱借给了他。字字血泪,句句诛心,小琦准备骨髓移植时,被告知自己不是江海的亲生骨肉,即便如此,小琦依旧叫他爸,直到生命的尽头。
9。。。1:02:40s,倒叙结束,汪宇为了避免小琦在婚礼上被同性恋家庭出身而被干扰,便一言不发,默默在台下观望。长江水向东流,就如我们的青春一样,如果可以我愿江海向上流。
结 言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同性恋,这三个字,背负着太大的重量,两情相悦,却不敢在大街上牵手,从初中到大学,我们应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的,牵着喜欢人的手,而不是承受着被父母,朋友发现自己性取向的压力与恐惧,而拒绝说出那句“我也喜欢你”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要么领养,要么代孕,我们迟早要面对一个家,这部影片将同性恋者如何去支撑起一个家和亲情,表现得活灵活现,让人意犹未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最后的收尾,我愿青春倒流,愿与他再续前缘,片片相思让人荡气回肠。
冉导的这部电影主要是表达了同性伴侣以及他们关联的一共三代家庭之间,同样存在着深厚的真情。
暂且不提爱人之间的爱情,因为他们同样拥有更广泛的亲情,甚至李江海与汪宇的爱,在长久的相互给予依靠的过程中,也更像是纯朴的亲情一般而又不失灿烈。这值得让人深思,同性之间一样会产生纯粹的、无私的情感,并且他们与每个人一样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责任,这点从李江海与父母、与儿子李琦之间的故事可以意识到。
导演在作品中全面地展现了两位男主关于对方的付出,关于对方家长的理解,关于己方家长的关心,以及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之间互相理解,多方位向人们传达了性少数的生活现状,并有帮助观众形成一个对“较好状况”展望的作用,而这个“较好状况”正是只要性少数群体获得理解后短时间很快就能达到的。
上一段的问题不是同性恋的专属,异性恋也同样会遇到上述问题,将爱情扩展为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追求理想爱情的异性恋同样也是一个需要长久磨合才能达成的目标,相信每一对相守一生的伴侣拋下对同性的成见,都是可以感受到共鸣的。
另外,如果这部电影给尚未理解同性群体的观众观看,我认为会有几点问题:正如前面所说影片全面展现了多组情感,但也同时导致这些情感在圈外人眼中缺少支撑。
如果是同性观众,自己就会有类似经历和心态,自然直接观看剧中人物表现情感的行为(如李江海对李琦无私的养育,李江海与汪宇互相的牺牲和付出、汪宇做出拔掉呼吸机的选择)时就会有强烈共鸣。
可如果是圈外人士,则仍然不易理解人物做出上述例举行为时的内心所想,因而容易影响电影对圈外人士的感染力。也许可以添加更多直接或间接表现人物内心思想过程并且能够在符合同性人物真实心理的前提下相对易于引起圈外人士共鸣的镜头。
很抱歉作为非专业人士,仅仅只能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而已,既不敢说提得有多么正确,也不能给出专业而系统的改进方法,但确实是真实想法。
最后祝愿导演及全体相关人员工作顺利,作品及倡导平权效果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