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梦工厂 Traumfabrik(2019)

简介:

    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德国,刚刚退伍的军人埃米尔(丹尼斯·莫因 Dennis Mojen 饰)来到了位于巴伯斯贝格的DEFA电影公司,他的哥哥亚历山大(肯·杜肯 Ken Duken 饰)在这里为弟弟谋得了一份差事,很显然,一个埃米尔闻所未闻的新世界即将在他的眼前展开。

演员:



影评:

  1.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认知,或者终将有这样的认知: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爱情在很多时候充满了欺骗、占有、背叛等戏码,也会在许多时刻为梦想、名望、利益等让步 。

    一句话,许多时刻下,爱情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纯粹爱情的描画、相信及向往,伟大的爱情片总是这样告诉我们,爱能够战胜一切,可以超越生死,可以胜过时间,甚至跨越物种。尽管现实总是一次次让人们梦碎,那些美好爱情的反面案例总会在每个人的周遭反复上演,我们却仍然不由得一遍遍去建筑圆满纯粹的爱情故事。

    罗曼罗兰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以这句话来诠释艺术作品里的和人们理想中的爱情,同样贴切。

    电影《梦工厂》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处处透露着极致浪漫气息,关乎理想爱情关乎等待与厮守。

    如同许多经典电影的讲述方式一样,片子故事起源于年老男主角,他一脸慈祥的向孙子讲述着那段跨越年代、炙热狂烈、冲破一切阻拦的爱情故事。就像《拯救大兵瑞恩》,就像《放牛班的春天》,故事来源于年老主人公的遥远记忆,那般深刻,那般醉人。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电影片场就是一座梦工厂,《梦工厂》片名就是这么一层意思,1961年夏天,年轻的艾米尔·黑尔贝格从军队退役,来到德国巴伯斯贝格的一家电影公司,做着场工工作,在电影拍摄片场,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当时大明星碧翠斯·莫莱的舞蹈替身米露,就像许多的爱情片一样,他们相识、相知,就在他们将要确定恋爱关系的那天,德国建造起一座柏林墙,将位于东西柏林的他们分割,米露后来回了故乡法国,重新恋爱、订婚,而艾米尔被阻隔在东德,得不到米露的任何消息。直到一年后,艾米尔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导演,开始张罗着一部伟大电影,并准备邀请明星碧翠斯·莫莱参演。

    后面的故事并不需要再赘述,米露跟随演员重回巴伯斯贝格,再一次遇见艾米尔。在伟大爱情面前,身份悬殊的差异,黑暗社会的动荡,以及似乎已成定局三角关系,都无法阻挡情不知所起的一往无深。

    电影《梦工厂》里里外外,就像其片名,是一场极致浪漫的美梦,电影里故事如是,电影外也同时如是。片子故事改编自德国传奇制片人汤姆·齐克勒,他与妻子的恋爱往事是这部片子故事的蓝本,他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相识,一起经历动荡岁月,最终厮守到老。

    汤姆·齐克勒在去年9月逝世,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电影作品,是1997年的《敲开天堂的门》,两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决定在死前用力活一把,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十年后,好莱坞将其翻拍,成为《遗愿清单》,去年,又有了日本翻拍版。如果说《敲开天堂的门》代表了汤姆对梦想和生命的态度,那么这部《梦工厂》则是他对青春和爱情最恰当的注脚,也是他写给过往岁月的浪漫情书。

    热烈、疯狂、纯粹、可爱、美好、浪漫、长久、深刻,我们所能够想到的一切描绘爱情的词语,都适合这部《梦工厂》里的故事,最让人动容的是,在那样动荡而一切未可知的年代,爱情可以冲破一切的力量,想来总是让人难以置信。

    电影里,男女主角有一段这样的对话:电影背景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电影院的那刻,看到影片时的感受。

    是这样的,当电影为我们造一个梦,它极度浪漫,浪漫到失真,但那又如何,我们从疲乏生活里抽得半日空,不就是为了做一场大梦吗?电影《梦工厂》,就是这么一场关于爱情的大梦。


    题图:《梦工厂》剧照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梦工厂”,获取电影下载资源

  2. 我们为什么需要电影院?

    随着国内疫情好转,上海迪士尼宣布于五月十一号以控制入园人流量的方式恢复营业,据悉由于主题乐园的关闭,迪士尼整体运营的损失就高达十亿美元。迪士尼作为一个造梦的工厂,其所属的乐园给了所有热爱这个童话世界的大小朋友们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当我们身处这个造梦工厂中时,心中的那份童真都会被再次唤醒,这里没有生活压力,没有尔虞我诈,只有希望和纯真。纵然游人皆知这不过是一场梦,但我们还是愿意短暂的入梦,享受那片刻的美好。

    电影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疫情爆发以来,电影已经离开我们的生活一百多天了,每年令人兴奋的迎接春天的北京电影节也改到了线上展映。为什么需要电影院?也许就和迪士尼乐园一样,那是电影邀请所有观众入梦的一个地方,在那个集体观赏的剧场里,透过一抹光影投射在大银幕上,导演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平行世界的窗,暂时的忘记生活,去体验另一个人的人生,或是追忆一段往事。

    当银幕渐黑,场灯打开,观众被拉回了他们所属的现实,人们会带着从电影里获得的感动或是感悟离开影院,继续他们的生活。即使每每观影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两个小时,但是对于沉醉于光影中的我们,亦是幸福的,它不仅关于我们个人的观影体验,也连接着我们的一段段记忆,或欢喜,或悲伤,但那都是我们存在过的证明。

    “电影背景的真实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电影院,看到影片时的感受,就是最真实的,那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爱电影的人的共同心声的台词出自于德国电影《梦工厂》,这部于去年上映的作品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德国为背景为观众呈现了了一出关于电影的电影。一个退伍的在德国DEFA电影公司混迹的群演小子为了追求郁郁不得志的给大明星做舞替和助理的姑娘而着手拍摄一部史诗电影《埃及艳后》,这个故事听上去就非常荒谬,但就如片名一样,梦工厂就是造梦的地方。

    即使不可思议,但电影就是有这种魔力,它可以让观众在两个小时的梦境当中,暂时停止理性思考,沉浸于光影制造的真实当中,那个观影当下的情感体验,就是最合理的真实。

    一封递给电影的情书

    以“元电影”为创作母题的作品不在少数,阿尔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当中借由萨尔瓦多指导的关于童年的影片,主人公在创作的同时也在疗愈着童年因父亲缺席和窘迫生活留下的创伤记忆。马丁.斯科塞斯指导的《雨果》将镜头对准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大师之一乔治.梅里埃,导演通过孩童的视角向法国电影和电影史上有过贡献的导演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而更直接的如特吕弗指导的《日以继夜》或是汤姆.迪希罗的《开麦拉狂想曲》则直接讲述着拍片现场的种种。

    在《梦工厂》中,导演设定的故事发生地是在德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隶属于东德的德国电影股份公司。由于是东德唯一的电影国企,DEFA得以网罗当时东德所有顶尖电影人才,制作了一系列精良的电影作品。

    导演在片中加入了很多直接对于电影史的时刻的致敬,比如当女主人公米露跟随大明星碧翠丝回到位于西德的酒店时,当时下着大暴雨,碧翠丝在酒店门口的长廊被记者围着拍照,这颇有点斯坦利.多南导演《雨中曲》的味道。包括片中角色身份上的对位,米露是碧翠丝舞蹈场景的替身,《雨中曲》当中配音演员凯西是默片女明星琳娜的声替。再如米露和凯西都属于有才华有理想但没有名气的女演员,而他们最后在片中都通过展现自己的实力获得了认可,米露是通过一支舞蹈,而凯西则是通过展露自己曼妙的声线给观众。

    片中另一个有明确电影史指涉的细节是男主埃米尔为米露准备的玫瑰花瓣,这可以直接让人联想到奥逊威尔斯的经典之作《公民凯恩》当中的玫瑰花蕊。在威尔斯的作品中,玫瑰花蕊代表着童年,代表着未被浮躁的世俗玷污的纯真。回到《梦工厂》当中,满天飞舞的玫瑰花瓣有两层寓意,其一是埃米尔对于米露浓烈的爱恋,这无关阶级,身份,而是纯粹的爱慕。

    另一层则关于电影本身,就如上文提到的那句台词,当埃米尔说出那句“电影里观片时的感受就是最真实的”时,他手里紧握的就是一片玫瑰花瓣,那是我们对于电影最赤诚的激情,就如凯恩对于童年的怀恋,未经世俗的,只关于爱和真实的记忆,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梦工厂》对于《公民凯恩》当中玫瑰花瓣的致敬之意。

    埃米尔在片中为了再见到米露而假借公司高层的身份化身为导演波波克曼,张罗拍摄一部史诗片《埃及艳后》,这个片子的选择本身又和电影史形成了直接的互动关系。回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史诗片《宾虚》的大获成功,当时的20世纪福克斯决定趁热推出电影《埃及艳后》。福克斯为本片请来了曾凭借《三妻艳史》和《彗星美人》连续两年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编剧的约瑟夫.L.曼凯维奇,以及同样两获奥斯卡的传奇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担当女主演。

    据悉《埃及艳后》在当时的制作成本高达4400万美元,结合通货膨胀到现在来看应该有4亿美元左右,这个成本直到现在都是非常之高的。但令福克斯没想到的是,虽然该片在隔年的奥斯卡收获了多项提名,但是观众和影评人并不买账,影片的总票房才两千多万,这直接使得福克斯产生巨额的亏损,甚至一度一蹶不振。

    因而当毫无拍片经验的菜鸟导演埃米尔决定指导《埃及艳后》时,这其中的调侃和讽刺意味可见一斑,更可笑的是埃米尔的版本竟然意外的受欢迎,尤其是苏联驻扎在东德当局的高层对埃米尔的艺术造诣评价颇高。

    这里其实又有另一个历史背景可以加入到本片中,自二战之后,美苏展开了长达四十年的冷战,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古巴导弹危机等地区事端使得双方时刻处于剑拔弩张的事态当中。美苏在军备,经济等方面展开多领域的竞赛,这也在本片当中借由电影凸显了出来。

    相比于好莱坞强大的制片厂体制,苏联始终在这个方面略逊一筹,所以当埃米尔决定拍《埃及艳后》时,对于苏联高层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输出和彰显大国形象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里同时又有导演对于社会主义本身的讽刺,冒进,集中力量干大事,只顾数字和门面,而不在乎实质上的内容,这也使得即使是菜鸟的埃米尔也能得到领导的青睐,因为领导一也不懂电影,二也不在乎,对于他们而言,有一部史诗片比内容的优劣来的来的重要的多。

    除了以上三个比较密切的从文本层面电影史的勾连,片中还有一些小细节值得玩味,比如埃米尔刚到片场时,有一段是有人喊开机,然后有一群女工从一个工厂的大门里灰头土脸的出来,还有说有笑的,这里颇有点致敬卢米埃尔兄弟《工厂的大门》的意味,虽然这里难免有点过度解读,但点滴间能看得出导演的迷影情怀,包括影片象征着爱情主题的音乐《Ein halber Kuss》,开始的旋律总让笔者想起《Star wars》里汉.索罗和莱娅公主的主题音乐,同样是关于最甜蜜的爱情,二者隐约间能感觉到一些勾连。

    被冷战阻隔的爱恋

    当我们回想起关于冷战时期的东西德,似乎爱情都是这场战争当中的陪葬品,就如《冷战》当中的祖拉和维克托,即使相爱,但意识形态的分野终将他们拖入泥潭,一切都化为虚无。而在《梦工厂》当中,导演也着力于表达冷战背景对于埃米尔和米露之间关系的影响。

    从人物身份上来说,埃米尔的背景是刚刚从军队退伍年轻人,作为德国人,自他成年后德国就被分割成了东西德,两种意识形态的冲撞,二战之后集体性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知方向,使得埃米尔也对自己没有任何的规划和理想抱负,来到电影场工作某种意义上也是在逃避现实,米露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说埃米尔是不属于这里的人。

    埃米尔和米露两次关系的进展,都被冷战之下的种种变数阻绝了。一次是二人在1961年的相识,某一晚二人本来想约第二天一早的私会,但却因美苏局势的突然紧张,以及即将立于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和阻止了,二人因此错过了结合的机会。第二次是在1962年7月二人重逢后,一天大雨埃米尔和米露在街边躲雨,被巡逻的哨兵发现埃米尔有双身份而将其逮捕,这使得他们二人第二次错过了关系进展的机会。

    二人不仅要面对历史的重重考验,还要面临现实的重压。虽然颇有些狗血,但是导演还是在片中设置了一组三角恋的关系,第二次米露来到德国拍片时,她已经与演员奥马尔订婚,这给了埃米尔不小的打击。奥马尔所代表的就是资本主义上层精英的价值意志,他用自己的权力和财富让米露臣服于他,虽然就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的黛西对布坎南是有感情的,米露虽然并不完全倾心于奥马尔,但却还是对他有一定的依赖。

    放在当时的语境里可以理解为是战后一些法国高层的保守派对于德法联盟的反对,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他们选择不与德国合作,但是在冷战的背景下合作是大势所趋,就如埃米尔和米露的爱情,他们最终的结合其实也连接着德法两国的合作的开始。

    定位到历史当中,1962年的7月西德总理阿登纳国事访问了法国,会见了戴高乐,之后的两个月,戴高乐回访德国,并阐述了法德结盟的重要意义,而这个时间对应到影片里,米露作为法国的代表来到德国的时间也是1962年的7月,这种对位显然不是巧合,而是导演有意而为之。

    缺憾也是一种美

    浪漫的爱情故事固然令人向往,大团圆的结局也给人心里温暖的抚慰,但本片仍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比如对于《埃及艳后》这部影片本身,并没有形成文本内外与角色的互动,米露在片中仅承担了一个舞替的角色,虽然她也是饰演埃及艳后,但并没有使戏中戏当中的人物身份及关系和故事中角色产生联系,就如提过的阿尔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片中的戏剧其实就是主人公自身的故事,在创作的本身导演也在解构自己的情感体验,这就使得文本有了更加丰富的解读空间。而在本片当中,《埃及艳后》更多只是对于电影史的自指以及承担了一定的戏剧意义,这多少有点可惜。

    再就是关于米露和埃米尔各自所携带的文化地缘身份上的特殊性,并没有在片中体现更多,导演把本片的冲突和矛盾降维成了简单的年轻男女的追梦故事,这当然也很浪漫和纯粹,但是毕竟两个角色本身携带了他们所属的地域的价值观,如果能让两者更多的冲突也许会更有深度。

    其实影片也不是全然没有体现,埃米尔本身个体身份的迷茫是有交待的,但是后来就让渡给简单的恋爱故事了,这个角色自身的矛盾就一带而过了,或者说落回了好莱坞最经典的“爱情拯救一切”的主题立意上,这就把影片的讨论空间搞得我有些窄了。

    但无论如何,对于许久未进电影院的我们,《梦工厂》唤醒了我们对于影院的依恋,对于电影的热爱,沉浸在光影当中的感动,即使只有一瞬,也是弥足珍贵的。致那些在电影院里难忘的回忆,致那些依然爱着这光影的每个你,希望我们能够在电影院重逢。

  3. 这是一部处处都透露出极致浪漫气质的纯爱梦想电影,无论是戏内还是戏外。

    电影内,年老的男主角,一脸慈祥的向孙子讲述着当年那段跨越时代、简单纯粹、炽热疯狂的浪漫爱情故事。

    电影外,德国传奇制片人汤姆·齐克勒,则用这部讲述其真实故事的遗作,为自己的青春、爱情涂抹上浓墨重彩的梦幻光影。

    今年9月初,汤姆·齐克勒被曝英年早逝,这位德国电影界颇具盛名的制片人和最热情的故事讲述者,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享年55岁,电影《梦工厂》则成了汤姆·齐克勒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部电影,堪称他自己的“遗愿清单”。

    说起汤姆·齐克勒,可能国内观众并不是很熟悉,但这位制片人可是德国电影界首屈一指的传奇人物。1997年出品的经典电影《敲开天堂的门》,就是这位的杰作。这也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两个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为了在死前实现心愿,尽情疯狂、无所畏惧,充满了轻松幽默与对生命的释然。这部片子不仅成为影史经典,商业上更是大获成功,汤姆·齐克勒只用了100万美金的制作费,就收获了4000万超高回报,一战成名。

    十年之后,2007年,好莱坞将其翻拍成《遗愿清单》,由杰克·尼科尔森和摩根·弗里曼主演,豆瓣上有19万多人给了8.6分的高分,是豆瓣电影TOP250中的经典。

    而20多年后,汤姆·齐克勒则把自己的梦想和爱情故事,放进了这部《梦工厂》。

    《梦工厂》的故事人物原型,就是汤姆·齐克勒和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罗马尼亚人。

    电影里的片场,正是汤姆·齐克勒年轻时工作的地方。当年的汤姆·齐克勒也是一个小小的场工,在电影梦最开始的地方,认识了自己的太太。两个人一起经历了各种时代动荡,功成名就后,终于把年轻时工作的片场买下来,并且为了纪念这梦一般的片场和自己的爱情,拍了这部影片。

    电影里最令人震撼的就是东西德分裂的大时代背景下,两个年轻人为爱、为梦想、为自由而努力向前奔跑的精神,更像是汤姆·齐克勒给自己、给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电影梦想、给曾经度过的那些轰轰烈烈的时代的一封浪漫情书。

    少年的爱与梦想,永远值得被传颂。《梦工厂》里,男主角为爱不顾一切的疯狂劲,简直和《敲开天堂的门》里主人公为梦想豁出去的劲头如出一辙。一样的纯粹热烈,一样的动人心扉。最令人遗憾的则是,这部讲述他的爱情与青春追梦的故事,竟然成了自己的遗作,世事无常,梦想可贵,纯粹热烈的爱更可贵。希望所有的人,都应该来看看这部电影,那样浪漫温暖。

  4.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一份理想的爱情也许很难,但是能学到对待感情的态度就可以尝试改变到什么? 下面就会聊到一部电影中的老人的往年情事,它告诉我们:“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两个人相爱,但要永不放弃,否则你喜欢的人真的会忘了你。”不过,要成为浪漫情怀的人有很多的麻烦(笑),比如学会接受现实中的不完美,复杂人性的变化多端。如果你做好内心的充分准备,那么我将重述故事情节,下面且听我说说看吧。 电影开场,一个哭泣的男孩跑过麦田。爷爷看小男孩哭得伤心,知道他是为将要告别小女孩的事哭,便给小男孩讲起了一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他的故事发生在东德国营电影制片厂“DEFA”,那儿是他从未见过的新世界,是他遇见爱人的地方,亦是他事业发展的起点。 刚退役的埃米尔(男主角)来到哥哥亚历山大工作的地方——东德国营电影制片厂。而后,埃米尔随着哥哥到布景工作室,准备接受工作任务。正要帮哥哥拿酒进入工作室时,远处车的喇叭声和强烈的灯的照射让他转头向远处看去。 远处的车里坐着一个梨花带雨的女人,她是海报上当红女明星碧翠斯的舞蹈替身米露(女主角)。她很快平复情绪,擦干眼泪。不过,抬眼就看到埃米尔在直视她,对于她来说有点冒犯了的意味,便比了中指手势,而埃米尔微笑着也回了中指手势。

    在群演任务中,他再次在舞台上见到米露。为测试灯光效果,导演助理拉了埃米尔上台。 在导演描述女盗贼和海盗的情节时,他们眼眸深情交汇,似乎陷在了这个故事情节,仿佛这个故事的角色就是他们。不过,埃米尔工作的第一天,给米露惹了不少麻烦,让白马受惊逃跑不慎烧掉了道具,看守的鹅破坏了场景,而且为维护米露,得罪了当红女星碧翠斯和总监。总监不悦埃米尔的行为,让手下将埃米尔进行押送。押送途中,米露救下他,躲过他们的追逐。 两人来到拍戏地方上的天台,米露还记得埃米尔说的晚餐,于是米露准备了他们的晚餐约会。他们彼此说对方的经历,埃米尔还了解到米露的舞蹈梦想。米露说,她从小就有个公主梦,想和森林的大象共舞。埃米尔下定决心要给米露惊喜,于是约她在返回巴黎前的次日清晨来相见。然而,次日到来,米露的车从西柏林的住所返回东柏林的片场时,桥上布满持枪的军人,没有谁能通过军地封锁。米露无法联系到埃米尔,只好返回巴黎。 得知情况的埃米尔想尽办法去见米露,都被现实无情折断。故事到这里两人也许就此无交集,但却出现了转机。因为误闯了波波克曼的办公室,而新任的秘书正好未见过在休假的波波克曼,因此男主角顺理成章的假装成波波克曼。 当他看到波波克曼的名片若有所思时,一个大胆的主意从他脑子里诞生了,那就是创作出吸引碧翠斯的剧本!埃米尔哥哥听到他的计划后,认为他这是愚蠢的想法,且不说他根本不会拍电影,而且被发现后会送去服刑。不过,埃米尔还是坚定他的想法,于是他向一位担任四十年的明星女助理寻求帮助。幸运的是,她愿意帮助她,并为他介绍人选组建电影团队。 随后,对电影有热情的大军纷纷加入埃米尔团队,只为创作让碧翠丝无法拒绝的《埃及艳后》剧本。他们聚集在一起,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来完善《埃及艳后》。他们要1500个临时群演,巨大的王座,金银财宝的道具……而这些都是为了身在巴黎的米露。接机当天,如埃米尔所愿,跟随着碧翠斯的米露,也回到了东德电影制片厂。然而想不到的是,米露身边多了一个男人——未婚夫。失落的埃米尔有了不想制片的念头,哥哥劝说他不拍戏的后果,让他振作起来。 在拍舞戏部分间,欧玛注意到“波波克曼”看米露的眼神和其他人不一样,于是打断了这场戏。欧玛直言自己的未婚妻跳舞戏份穿着俗艳,拒绝拍跳舞部分。眼见埃米尔和未婚夫欧马要对峙起来,米露顺从欧玛的意愿,拒绝了片中舞蹈戏份,即使是牺牲掉她练习已久的舞蹈。埃米尔不就此放弃,坚持邀请米露出演。欧玛见埃米尔再次邀请米露出演舞蹈部分,当着埃米尔的面说出自己是不会让埃米尔毁了米露的人生。在欧马观念里,巴黎安逸美好的生活相较于德国不安定的战争才是米露想要的生活。 米露告别埃米尔,来到化妆台整理东西走人。拍戏时间将至,埃米尔只好换上另一位舞蹈演员。很巧的是,这位舞蹈演员认为“波波克曼”可爱,老明星助理于是骄傲地向她讲述了“波波克曼”的真实身份,以及拍《埃及艳后》的原因:只因一个群演爱上一个舞蹈替身。而这些对话正好被在化妆台后侧的米露听到。此时米露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一切,从埃米尔冒名监制到剧本的创作,再到所有人的努力,都来自于埃米尔想为她实现梦想。 米露换上舞蹈服,毅然走回舞台,完美献上自己的舞蹈。在舞蹈的尾声,剧场中缓缓走入两头大象,音乐再次响起,灯光璀璨、彩带飘扬,舞姿闲婉柔靡,机敏迅捷。 现场的工作人员都被深深的吸引。米露终于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米埃尔默默地离开了片场。 拍摄结束后,米露和欧马坐着汽车返回西德,准备第二天飞回巴黎。汽车驶上了东西德间的大桥。就在车子经过士兵岗亭停车检查的时候,米露想到了什么。她毅然地跳下车来,向东德奔跑。米露来到了他们在第一次约会的地方,而埃米尔果然在那里。此时,他们相视而笑,仿佛胜过千言万语。 也许会有人说,努力了也没用,甚至是认为这样的爱情过于理想化。每当我听到这样类似的观点,想到的是寓言故事那只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我未经历日出日落的爱情,所以在此我就引用概括一下我喜欢的up主木鱼水心在《爱在》的三部曲所讲的几句:“两个相爱的人不再是第一部里面轻轻松松的交换看法与憧憬未来,而是和生活中的利益息息相关;他们不再是年轻时谈恋爱的那种,只要两人高兴就可以的那种简单。到两人关系成熟阶段,关系的复杂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复杂又和人们本能对爱的简单憧憬有所不同”。 尾末。看到这里,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