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GT赛车 / 头号赛车手 / 跑车浪漫旅(港) / GT:跨界玩家(台)
导演: 尼尔·布洛姆坎普
主演: 大卫·哈伯 奥兰多·布鲁姆 阿奇·马德基 平岳大 达伦·巴内特 洁芮·哈利维尔 杰曼·翰苏 乔舒亚·斯特拉多斯基 丹尼尔·普伊格 梅芙·库蒂埃-李利 佩佩·巴罗佐 尼尔·玛克谢 尼基尔·帕尔玛 托马斯·克莱舒曼 小田部阿基 上田贞夫 杰米·肯纳 罗伊斯·克罗宁 哈尔基·巴姆布拉 艾梅莉娅·哈特福德 林赛·帕蒂森 马里亚诺·冈萨雷斯 马克西米利安·蒙特 李尚熙 西奥·克里斯廷 劳埃德·梅雷迪斯 希亚兰·乔伊斯 齐藤里奈 安德莉娅·瓦西利乌 雅克·乔夫雷特 赛琳·库哈达罗格鲁 理查德·坎布里奇
上映日期: 2023-09-01(中国大陆) 2023-07-16(米肖电影节) 2023-08-11(美国点映) 2023-08-25(美国)
片长: 134分钟 IMDb: tt4495098 豆瓣评分:7.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1991年9月9日,Jann Mardenborough 出生在英国达灵顿一个工薪层家庭里,他在卡的夫长大。
Jann Mardenborough的父亲Steve是一位足球运动员,长期在英冠或威尔士联赛等赛事效力。当年的足球运动不比现在红火,足球运动员的月薪只有数百英镑,但出于对足球的喜爱,Steve在足球领域待了13年,这种不计名利、为热爱事物不惜一切付出的风格,深刻地影响了Jann的人生观。这对父子之间也互相尊重,作为一名前职业运动员,父亲深知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在儿子走上赛车之路后,从不干扰儿子的赛车活动。这一点迥异于“跑到后场哭泣煽情”的电影。
Jann从小就爱看赛车,尤其是英国房车锦标赛。8岁时,Jann的父母发现了儿子的兴趣,父亲亲自带他去了卡丁车学校,学校负责人发现了Jann有成为赛车手的天赋,并当面告诉了Jann的父亲。但是,通向职业赛车道路的儿童卡丁车训练价格高昂——学费、燃油费、车辆费用加在一起,每年起码要花掉五六万英镑,几乎是一个英国蓝领工薪家庭的全年收入。经过了砸锅卖铁的三年,Jann的家里实在承受不起了,刚好卡丁车学校也倒闭了,最近的卡丁车学校离家七八十公里,家里就顺势停掉了Jann的卡丁车训练。 Jann八岁就迷上了《GT赛车》游戏,在中断卡丁车训练的这几年,《GT赛车》游戏对他而言,是寄托,是消遣,也是无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他后来这么说:“只要往一件事物上投入上万小时的精力,任何人都能成为这样事物的专家,别人是练了上万小时卡丁车,我是上万小时GT游戏。”
在英国,蓝领青年之所以难以突破阶层天花板,很重要的原因是身边的人经常拉后腿。Jann曾经说过自己想要一台宝马车,却总被朋友嘲笑。Jann把自己成为赛车手的梦想埋在了心里,不要说对朋友,连对高中的就业指导老师都不曾透露。至于Jann的父亲,他有一段时间老想着把孩子弄成职业足球运动员。
高中毕业后,Jann考进了威尔士大学,但专业却不如人意——他发现汽车工程专业不能让他走进赛车场。一年后,Jann选择辍学,开始了自己的间隔年,他一边在大型零售企业NeXT工作,一边思考和寻找着人生的去向,他回忆往事时表示:对于他本人来说,那段时间他最大的焦虑是:人生的一扇扇大门在他面前关上,他还能打开几扇大门?
2011年1月,Jann看到了GT学院招收第三期学生的通告(Jann是在八岁时开始游玩PS1上的初代GT赛车游戏的),他早就知道GT学院这档事,他从预选赛开始就积极参加了GTPLANET论坛上的讨论。预选赛时间长达六周,当时他一门心思花在刷圈速提高记录上,每天练习五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他母亲还以为自家孩子沉迷游戏成了废人,嚷嚷着要拔掉孩子卧室的网线。
最终,Jann从九万名参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GT学院竞速营的两名英国籍选手。在银石赛道竞速营,在前F1名将Johnny Herbert的耐心引导下,他起初低迷的真车驾驶成绩在两三天内飞速提高。最终击败来自全欧洲的另外10名竞速营成员,成为GT学院2011年的欧洲区冠军。
GT学院本身也是一档真人秀,英国ITV和EuroSport等电视台向全欧洲播出了Jann的故事,连独联体国家也有播出。第二年,美国ESPN也播出了对Jann的专访。
经过半年的强化训练,Jann Mardenborough成功拿到了FIA国际赛车执照(这需要参加一定频率的英国本地赛事),并且在2012年迪拜24小时耐力赛获得小组第三名;在英国GT锦标赛拿过分站赛冠军(总积分第六);在2013年夏季拿到斯帕24小时耐力赛小组第三名和总积分第七名,同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LMP2组季军;2014年开着GTR打破古德伍德速度节的超跑速度纪录。当然,Jann Mardenborough也遇到过外界的敌意——他参加首场比赛时,遭到个别车手的嘲笑;在英国GT锦标赛期间,一些英国赛车界人士串通起来向裁判团施压,要求“刹刹这打游戏臭小子的锐气”,迫使裁判以“速度太快”做出判罚。但这些小动作挡不住Jann的进步,2015年,Jann Mardenborough被某英国调查机构Sports Media Pro列入世界最具商业价值五十名运动员的第五十位。
电影中有个在迪拜进前五拿FIA驾照的情节,现实中Jann在迪拜开的是GT4赛车,站上小组第三名之后就升级到GT3赛车,电影还是想面向大众,就把拿FIA驾照和GT4升GT3的事儿合并了。
成名之后,虽然物质条件有了改善,Jann甘于平淡,依然和父母弟弟住在一起,过着朴素节俭的生活。为了拼事业,2011-2015年,他放弃了恋爱和约会,专心于提高自己的赛事成绩。(后来倒是在欧洲和日本都有过恋爱)。
Jann的母亲通情达理,虽然在儿子参加网上比赛时有过不理解的举动;但当Jann一出道,她就骄傲地向大家表示,Jann就是我家的天使。儿行千里母担忧,Jann在2012年和2013年都遇到过事故,他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安慰母亲。
2015年,Jann遭受两次挫折,第一次是电影预告片出现的纽北车祸,Jann在另一位资深F1选手帮助下走出了阴影——那次车祸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古早的赛道设计没有考虑到现代赛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且20世纪80年代就出过类似事故,30多年间,麻木不仁的德国方面竟然没有整改赛道,直到这次死了人他们才整改。
另一次挫折直接影响了Jann的赛车生涯,直接断送了Jann向更高级别赛事进军的希望。日产派Jann驾驶他们美国团队那短期速成、设计糟糕、动力不足的初代LMP1赛车,参加勒芒LMP1组赛事,结果那台破车故障连连、速度极慢,Jann没能跑完比赛全程就被迫退赛。
2016年,日产停止GT学院项目,Jann被日产安排到日本继续比赛生涯,2016年,Jann在日本三级方程式、SUPER GT的GT300组等赛事都有极佳成绩,不仅分站赛频频夺冠,也都拿到年度亚军的好名次。电影里,Jann Mardenborough悟出”我可以不走别人的赛车线“那一幕,事实上发生在日本三级方程式比赛的富士站,他在第四号弯和第五号弯用上了。
2017年,丰田的赛车运动部门Toyota Gazoo Racing表示:他们愿意给Jann一个参加日本顶级方程式赛事——日本超级方程式的机会,但需要Jann拉来一些赞助。作为工薪家庭子弟,Jann没有那个能力,非常遗憾地错失这一良机。也在这一年,日产志得意满地调Jann去参加SUPER GT的GT500组,但日产新打造的GT 500赛车很糟糕,Jann被这台破车坑了三年,其间只上过一次领奖台。
2023年,Jann加入一支日本独立车队,参加了富士24小时耐力赛,被劣质刹车碟坑了,从冠军坑成了第四名,但由于前车因不合规格被取消成绩,递补成了季军。
需要指出的是,Jann参加的是欧洲地区的GT学院竞速营,跟美国没半毛钱关系,从教官到学员完全没有美国人。美加地区单开一个竞速营,那个营地有美方导师。每个竞速营各剪辑一版电视节目,美加竞速营选手出道后的赛事成绩比欧洲选手要差一些。
流水线式的俗套剧情,没必要加入的爱情线,无脑吹GT赛车的拟真度,迷惑的驾驶操作。
都知道GT赛车只是半拟真半娱乐游戏,根本不可能靠GT游戏的经验去开现实赛车,但电影里主角多次用几千小时游戏经验来反驳教练,并且还成功了。就算真实的GT学院里,学员门从模拟器过度到真车用的也不是《GT赛车》。另外GT赛车里根本没有刹车热衰减的设定。 主角开车真的迷惑,超车全靠一脚地板油。然而现实里要超车要么是自己赛车性能更好,要么是靠弯道过得更好;金队兰博基尼出弯一脚油不仅超过主角还追尾前车导致红旗的大事故,请问你这兰博真是同组别的车吗;从车里爬出来心情不好推搡马修,迷惑;主角进AI单人局练习迷惑的蛇形超车;金队鱼雷主角不处罚;金队的不高兴和彩虹队的没头脑是如何跟着主角一起晋级到勒芒的,不知道;勒芒24小时进站换胎根本不需要像F1那样争分夺秒着急忙慌的,因为进站后进度最慢的一项工作是加油,换完胎还得在等几十秒才能加满油,而且换胎的人员是固定不能变的,电影里教练去轮胎是明显的犯规。况且并不会因多十几秒的换胎时间就丢好几个位置,最后几小时前后差距可能几十秒几分钟甚至几圈。最近的例子就是今年的勒芒,法拉利两次因意外在维修区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依然获得第一。除非前车故障或事故,很难出现全速快同级车6秒的情况;最后全片没有违规处罚这个概念,金队鱼雷主角不罚、把主角蹭上墙不罚、追尾造成事故不罚、随意调换人员换胎不罚。
一部以真实为卖点的电影,处处都表现出不专业不、不真实,真的离谱。
另外在你知道jann的赛车生涯以及日产的赛车历程后,只会觉得这部影片很尴尬。现实中日产实现了Jann的梦想,但可能也是日产断了Jann向更高级别晋升的希望。 电影最后的勒芒24小时是jann以及日产进军勒芒最高组别的第一年,那一年开的还是底一个级别LMP2组别赛车,确实拿到了第三名。第二年LMP2第五名。到第三年日产正式拿出GTR LM Nismo赛车参与LMP1最高组别的竞争。然而这台原型车的性能却是极为拉胯。当年派出了三台GTR LM Nismo参赛。排位赛成绩最好的一台是LMP1组别最后一名,其他两台的成绩甚至不如LMP2头排车。正赛更是以两台故障退赛,另一虽完赛但最终里程不及冠军车里程的70%而被取消成绩,全军覆没。这一次惨败直接导致日产全面退出欧洲赛事。
受影响最大的当然就是Jann,如果日产能有台稳定的车,再坚持几年,Jann靠着勒芒最高组的经验和成绩加上日产的大力资助肯定能比现在混得更好。然而日产在大前超失败后削减了赛事经费,退出了欧洲的赛事。之后Jann一同回到日产大本营日本,参加各种级别赛事成绩还不错。却因为没有资本而被更高级别的赛事拒之门外。赛车是一项极为烧钱的运动,赛事级别越高花的钱越多,能在赛道中长期坚持下去并逐步晋升的人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自身商业价值极高有众多公司能赞助自己。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勒芒24小时的发车仪式还原的相当好。
比较有意思的是主角母亲的饰演者Geri Halliwell,曾经是英国辣妹组合的成员,现在是红牛F1车队经理霍纳的妻子
YO,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调侃《芭比海默》,因为这两部电影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和调性。
不过今天要聊的《GT赛车:极速狂飙》,又名《GT:跨界玩家》,这部电影其实在选题角度,和《奥本海默》反而有所关联但又呈现不同的观看方向。
因为这两部都是根据真实人物和故事改编的,但《GT赛车》在类型上,却完全360度零死角灌输了纯纯的资本商业爆米花味,是一部无需思考甚至都不用字幕也能看懂的赛车竞速电影。
《GT赛车》的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曾经也是拍出过先锋个人风格,打破科幻外星文明传统观念,又有着暗喻讽刺现实种族与殖民议题的《第九区》,但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尼尔导演不管从身型还是执导的电影,那都是越来越圆滑...
如今他带来的这部《GT赛车》,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纵观影史,从来不缺乏好的赛车竞速题材的电影作品,从近些年刻入人物精神悲怆骨髓的《极速车王》,赛车韵律和音乐以及剪辑完美融合的《极盗车神》,势均力敌双雄精彩曲折人生的《极速风流》,以及古早的偷盗神片《极速60秒》。
话说我们都很喜欢用“极”来去作为竞速赛车题材的片名,这部《GT赛车》副标题同样也有“极”,那这次又有多极。
《GT赛车》和此前索尼影业的游戏改编电影不同,原因在于游戏《GT赛车》系列,并没有剧情,PS的《GT赛车》系列,又名《跑车浪漫旅》,该游戏以其说是游戏,更像是一个赛车迷练手的模拟器,玩家可以把自己选择的赛车,任意改装成自己喜欢的款式,更重要的是,车子任何微小的装备改动,都能反馈到驾驶的过程中,而且很接近于现实中同样车型的驾驶反馈。
再加上游戏中各种现实赛道的真实还原,更加深了这款游戏专业程度。
所以电影《GT赛车》不可能以没有主角的游戏作为改编,而是换了个赛道,以真实故事作为改编蓝本。
早在2008年,日产就和索尼合作运营了《GT学院》,目标就是在游戏里发现能成为现实赛车手的玩家。
现实中《GT学院》还做成了真人秀,这也是影片为何在训练玩家时,会有拍摄团队坐着直升机拍摄的原因。
影片中的主角詹恩·马登伯勒,在现实中其实是第三届《GT学院》的学员了,不过影片为了突出努力和天赋改变命运,为了塑造更曲折的英雄成长路,改成了类似首次实验性把玩家变成真实车手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要选詹恩·马登伯勒作为《GT赛车》的主角,前两届的冠军不也很香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詹恩更符合英雄成长旅程中,有过明显的“灵魂黑夜”的剧作章节。
在真实事件里,詹恩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上,他驾驶的日产汽车在路面上升赛道直接起飞,冲进观众区域,造成严重事故导致一名观众死亡。
虽然事后得到的结论是赛车本身设计和路面,以及当时风向等各种因素,和詹恩驾驶没有关系,但这起事故成为詹恩职业生涯的一个难以跨越的阴影和障碍,毕竟这是一条人命。
其实这起真实事件,可以用来深挖和下沉影片对于詹恩角色塑造的一个有力关键节点,甚至是可以探讨下车手对于赛车压力,竞速事故带给车手的道德天平失衡和心理负担等等,但遗憾的是影片只是作为剧情叙事推进的转折,用了一两场戏就像转动车里方向盘一样,轻踩刹车然后看到直路继续加油向前冲,詹恩又再次走向了人生巅峰。
这也是我觉得作为拍过《第九区》的导演尼尔,其实完全是有实力把这个真实故事改写的更好,而不是比现实故事更励志,更热血更爽文,但也能理解,甲方索尼爸爸的年度商单,作者表达就先放一边,爽才是重点。
聊到这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电影《GT赛车》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人物传记片,或者严谨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而是依靠着一个真实故事蓝本,去拼凑组合魔改出来的一部爽感度为主的商业娱乐片。
影片的故事遵循了最为传统的救猫咪节拍,所有的剧情都是为了能呈现尽可能优质的赛车戏码去服务。
这也造成了《GT赛车》给我十分割裂的观影体验,文戏不值一提,流水账的通篇陈述,比如为了有女主戏份,给男主强加了一位暗恋的女朋友,然而在现实中,詹恩为了全心全意做职业赛车手,牺牲掉情感生活时间不谈恋爱。
影片中还塑造了一位日常反对詹恩前进的剧作标准化“反派”老爸,但现实中詹恩老爸是给他最大鼓励的人,而詹恩母亲虽然有过怨言,但也就是发牢骚詹恩不按时吃饭而已,这些显然放在影片中无法给主角詹恩制造阻碍,所以詹恩老爸被改编成为那位对他唱反调的人。不过好在后面詹恩和他父亲的大和解,在杰曼·翰苏的动情演绎下,还是能拉回一些亲情分。
似乎聊到这那影片还能看吗,那现在就拉回来一些,烂番茄的爆米花指数高达98%这你受得了吗,一部分原因是热爱这款游戏的玩家肯定疯狂给高分。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影片作为竞速运动题材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大银幕的视听呈现下,赛车的轰鸣和极速飞驰带来的肾上腺素快感,是不会骗人的。
赛车竞速的镜头语言设计上,这次也采用了不少新的拍摄技术,以求还原游戏中摄影机回放赛车时的贴地视角,还有一些轮胎动向等细节。
影片在堆叠递进比赛模式的层面上,还是做得很有节奏感的,从詹恩一开始只在自家小屏幕前玩玩赛车,到他入选GT学院开真实的训练车赛出圈名次,再到他开始打职业比赛,到最后最刺激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比赛和速度都在一场场的升级,挑战也越来越难,带来的冲击力也越来越大。
《GT赛车》其实就是一部常规性的年度动作商业片,影片的目标性也很明确,不去深入真实故事中主角的内心和困境,而是借着现实中草根逆袭的真实案例,去最大程度拓展出更抓人眼球的赛车竞技,当主角詹恩最后站在领奖台上时,一切都看起来很圆满,未来可期。
但现实中的詹恩,并没有像影片中最后在勒芒赛事中有着电影梦幻般的收尾,詹恩反而在那场比赛职业生涯走向滑铁卢,原因是在于当时日产的LMP1项目已经失控,研发出来的那辆赛车各方面性能都很差,以至于当年3台车直接退赛两台,有一台虽然完成比赛,但没有达到有效成绩,总之就是这场赛事以全方位失败告终。
当然作为索尼投资并拍摄的《GT赛车》,是不可能以如此写实并让人唏嘘的结局作为影片的结束点。
也正因为如此,我并不认为影片是实质意义上的真实故事改编,即使现实中的詹恩有参与电影中的车技拍摄,更严谨来说,影片应该是真实故事蓝本为灵感创作的全新电影,看完影片我其实体验不到更多的励志和鼓励,而是更想再搞两盘《GT赛车》游戏。
这或许也是索尼的目的了吧。
总的来说,电影《GT赛车》是一部全方位面向各个观众年龄层的大型娱乐狂欢,外带宣传索尼自家产品属性的商业片,影片有着很强的游戏玩家视角标签,相信不少玩家看到电影里各种型号的改装赛车,以及不同赛道风采,还有刺激的竞速后,会获得一定的满足,如果你是其中一个想要在影院消遣轻松的观众,影片能值回票价。
但如果你想去收获一部类似于《极速车王》那样,去体验主角对赛车的热爱,以及结尾人生走向意外遗憾的沉默思考,那《GT赛车》给不到你。
不过我还是希望《GT赛车》票房表现好一些,我对导演的《第九区》续集,还是保有幻想...不是,抱有期待的。
但如果真的有《第十区》之类的,请导演抛开老套中庸的剧作公式算法,回归独立创作者的初衷吧。
好!《GT赛车:极速狂飙》就先聊到这里!大伙伴们观影后,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观感!
非游戏改编,而是真人真事但非“传记”类改编电影。2008年Nissan日产➕SONY➕GT赛车游戏推出GT Academy(GT学院),从全球挑选顶尖的游戏玩家进入赛车训练营,最终获胜者签约日产车队参加FIA赛事,包括顶级24小时耐力赛。“GT学院”同时也是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珍贵历史影像,秒杀国内真人秀。电影原型就是这个系列中最成功的车手之一Jann Mardenborough.
观影角度,路人视角,这是一个标准的三段式商业爽片,穿插一点网瘾少年父子关系的和解(你牛逼你都对),和一点点懵懂小爱情。路人看赛车可能主要就是看撞车,电影中第一个转折就是著名的纽博格林飞机场路赛车起飞事故(真人真事),看电影时前排一直刷手机的小朋友,立刻放下手机认真观影,这里不过多剧透。喜欢的一句台词也来自这里,大致是:The crash does not define who you are. How to react after the crash will define who you are. 作为一个在第一场国家级赛事就crash的rookiee 和一个在冲击年度冠军第二场比赛又crash的@#*%,我也在定义Who am I[奸笑]。
以一个GT游戏老粉和严肃模拟赛车玩家角度来说,这电影不够硬核,整个片子有浓厚的甲方味道(Sony日产Puma,居然还有国内能买到但不能上路的保时捷992 GT3RS)。赛道超车嘛,一升档,一脚油门,火花塞一点火,活塞一推动就完事。至于线路,不走寻常路就可以了。千方百计拉低观影门槛。确实赛车在普通人眼里,特别是场地赛车就是在已知路线里画圈圈,真没有什么意思(难度)。毕竟,游走在极限边缘的快乐,在最短的线路和最高的速度之间的选择,轮胎纵向抓地力(加减速)和横向抓地力(转向)极限在同一时间的分配,99%的人类驾驶员,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体会过自己爱车的任何一个极限。但人类对于肾上腺素这种神经递质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迅速提升的摄氧量和心跳,放大的瞳孔,你可以选择无法控制也稍纵即逝的过山车,但和赛车以及其他可自我控制的极限快乐相比,只有尝试过的人才知道。
最后,如果大家对汽车运动,对模拟赛车到真实赛车感兴趣,PS的《GT赛车》并不是一款严肃的赛车模拟器,但却是娱乐向和真实模拟完美结合的赛车爱好者养成器,可以在一个入门门槛和现实挫败感低几个数量级的环境下,让汽车爱好者变成汽车运动爱好者。2013年我在GT6赛车游戏的驾驶学院内学习到的驾驶基础,最基本的路线选择和油门控制,比我在线下赛车执照培训所学都要全面。2013年GT6所附赠的Beyond the Apex小册册,里面有你在国内大学汽车系都学不到的理论基础。拥有这一切,不过一两条轮胎钱。但游戏和现实的边界是清晰的,GT6的轮胎物理可以踩死刹车直冲弯心,而真实取向的模拟游戏Assetto Corsa系列却并不能,现实世界里哪怕有着abs和esp的运动轿车也不能,这么做只会让你有更慢的圈速,和更快的失控。要冲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吉利汽车运动部和Hipole合作的线上超吉联赛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