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狙击手的战争 A Sniper's War(2018)

狙击手的战争 A Sniper's War(2018)

又名: 生死狙击

导演: Olya Schechter

类型: 纪录片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美国 乌克兰

上映日期: 2018-02-01(美国)

片长: 83分钟 IMDb: tt7974772 豆瓣评分:8.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名狙击手在顿巴斯地区为亲俄叛军作战

影评:

  1. 去年,名不见经传的亚利桑那独立电影节的最佳外语纪录片奖项颁给了同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Olya Schechter的作品《狙击手的战争》。这部纪录片采访了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为亲俄叛军作战的一名国际志愿狙击手,塞尔维亚人Deki,记录了他的作战生活。

    导演解释了她制作这部看起来很不政治正确的纪录片的初衷:“制作这部电影挑战了客观性,在顿涅茨克,感觉就好像穿过镜子一样。在镜子的反面,信仰与美国截然不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不偏不倚和政治中立,通过Deki的观点来讲述故事。”

    纪录片开头航拍荒凉景象

    首先,这场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呢?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一个月后,乌克兰东部发生叛乱,分裂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乌克兰军队由北约支持,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民兵/亲俄叛军由俄罗斯支持,双方已交战数年。

    众多国际志愿者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加入这场战争,自愿蹚浑水。Deki是其中一员。

    打仗去

    纪录片中的采访片段中,导演问Deki为什么要来,这并不是你的战争。而Deki回答到:不,这也是他的战争,北约摧毁了他的家园南斯拉夫,炮轰塞尔维亚,使无数平民丧生。那个时候俄罗斯为塞尔维亚提供了帮助。如今乌克兰东部战争爆发,当年的战友召唤他加入,他认为是时候回报当年接受过的帮助了。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这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战,要保护顿涅茨克的平民,而且对手依然是那个有深仇大恨的北约。他认为北约践踏国际法,是最大的种族灭绝机器。北约只为强权服务,不顾平民生死。

    狙击手的战场

    在参加这场战争之前,Deki自己也是个平民,他是个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还参加过索契运动会的场馆建设。他的平凡的梦想就是赚钱,买个小房子,退休。而如今,他却回到了战场,重新拿起狙击枪,也不知道何时还能回到平凡生活里。他早想离开,却遇到一个乌克兰狙击手的挑战,他接受了挑战,干掉了对方。可现在他回不去塞尔维亚了,因为那里成立新法案,参加顿涅茨克战争的人回国会被关起来。

    Deki说,士兵与杀手只有一线之隔,要小心不能过界。他提醒自己保持初心,保护平民,只除掉有武器的对方军人。透过镜头,他平静的表面下有疲惫。

    保持政治中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纪录片选择一个外来志愿兵的视角是一个好的开始。

    然而自2014年以来,西方媒体一概倾向乌克兰,顿涅茨克独立战争vs.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究竟哪一个题目更充斥信息来源。至于在乌克兰国内,一向民族主义走极端的国民自然不接受“亲俄反叛”一说,普遍认为是俄罗斯正规军伪装成顿涅茨克民兵来侵略乌克兰。

    五毛不是天朝特产,乌克兰也有,IMDb网站上充斥大量只写了标题“俄罗斯政治宣传垃圾”的“影评”以及一星差评,反而可见政治宣传与民族主义在乌克兰多么深入人心。他们选择相信被精心诱导相信的,对东部平民的遭遇选择失明。纪录片用平静的风格带过了墓地中的平民的悲痛:老妇人环顾四周后,面无表情地说:“真恐怖”。

    推荐几部适合与这个纪录片一起看的电影吧。

    公众号:穆尔登格

  2. 这部纪录片的背景是乌克兰战争爆发期间,一名来自塞尔维亚的狙击手自愿参军,保护一方平安。他名叫“德基”,17岁时祖国爆发战乱,少年意气风发,在冲动之下退学身赴战场。

    这部纪录片的背景是乌克兰战争爆发期间,一名来自塞尔维亚的狙击手自愿参军,保护一方平安。他名叫“德基”,17岁时祖国爆发战乱,少年意气风发,在冲动之下退学身赴战场。看着南斯拉夫一点点分崩离析,德基对北约的痛恨日益增长,这些家国仇恨在塞尔维亚被轰炸后达到了顶点。也正是这时,俄罗斯的援助让他在祖国奄奄一息之时看到了希望,所以他在二十多年后义无反顾地成为俄罗斯的盟军。

    德基在国家会议期间保护亲俄叛军领导人

    2014年,俄罗斯攻占克里米亚,乌克兰东部分裂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而俄罗斯则协助顿涅茨克争取独立。德基所在的军队由来自各个国家的志愿者组成,他们未曾征兵,也没有薪酬,只靠着纯粹的信念将身许他国。在拍摄的时候,他已经在顿涅茨克驻守了三年,枪下有数不清的敌人丧命,而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与敌军神枪手马里乌波的对决。马里乌波开枪时从不顾虑任何手无寸铁的平民,是一个纯粹的刽子手,而德基的愿望就是除掉他然后去过平静的生活。

    其实我原本预想两个狙击手对决一定充满悬念,但是德基在前线很快就解决了马里乌波,就像游戏一样容易。我想在战争中扣动扳机和在现实中触摸手机屏幕一样,都是瞄准射击,只是结果不同罢了。影片没有渲染太多残忍的场面,反而在战争中让我看到了普通人该有的温馨:在庄严的军事基地里,德基就像一名铲屎官一样撸猫;在去往前线的车上,在面临枪林弹雨之前,士兵们一样微笑吐舌;在获得圣乔治勋章之后,他开心得像个孩子;但在这背后,这场战争的本质是残酷的。

    顿涅茨克前线战火纷飞

    消灭敌军狙击手

    参加志愿军之前,德基在俄罗斯索契修建奥运村,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他没有什么大的追求,只想挣够钱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接儿子一起住。随着战争爆发,一切都被改变了。他所经历的人生如同影片基调一样灰暗,也许是弥漫的硝烟战火,也许是他心头的阴霾,挥之不去。看似是国与国之间的一场战役,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三场,一是为顿涅茨克的人民,二是与马里乌波的对决,三是在平凡与责任之间的痛苦抉择。

    他曾有机会把握自己一直渴望的生活。就在授勋之后的几个月里,德基在俄罗斯的一处农场过得十分惬意。但不久后这把狙又被他重新拿起。就像影片开头时,他在白雪覆盖的庭院里做着烤全猪,这时,我猜测他已经回归平凡。而结尾却一身戎装漫步在雪地,与他本身的期望相悖。导演在这一点上的设定,映射着德基的人生历程,为了内心的一份正义,永远背道而驰。

    德基看到平民受袭十分悲痛

    片中大量蒙太奇的运用,使电影语言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两位老妇人在墓地中寻找丈夫墓碑时,没有太多的语言表述,从哀嚎到淡然,仅仅几个镜头就凸显出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这时文字反而显得十分苍白。主人公在历经几十年战争动荡后,内心却十分简单明了。他将自己无法企及的生活构想成了“乌托邦式”的完美状态,而为了人民他甘愿放弃自己的渴望。

    德基在片中唯一一次流泪是在听到一名电工讲述自己如何在工作中频繁遭到狙击手的袭击,他承诺让这些普通的人们过上平静的生活,有一天可以和他们一起坐下喝茶。而现在他能做的就是拿起枪保护其他人手中的茶杯。

  3. “士兵和杀手仅有一线之差,永远不能跨过那条线” “1999年5月24日,北约恐怖组织轰炸塞尔维亚,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丧生” “他们毁了我的国家,同样也会发生在这儿,我必须帮忙阻止,不让历史重演” “美国资助恐怖主义,美国和北约不在乎国际法约,他们没底线,只在乎权势,美国是世上种族灭绝最严重的国家” “总有一天政权会变,我会回家” “当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他们开始篡改苏联历史,我一直以父辈的英勇事迹为傲,但现在却被说成坏人” “北约从不与强敌作战,只与毫无还手之力一方为敌” “猫咪都有脑震荡,喵都不喵” “让我们为孩子干杯,希望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手足残杀的战争” “这是一场离谱的战争,谁跟谁打不清楚,原因不明” “德基是谁,德基是个塞尔维亚的普通男人”

    抛开意识形态,这是一部制作非常优秀的纪录片,摄影,配乐都不错,真正的展示了战争地带人们生活和作战的日常,尤其是一些对话非常有意思,访问抛出的问题也非常尖锐,其实创作者本身也是带了意识形态的,从她的话语中就能感受到,她也觉得主人公是法西斯分子,这是不属于主人公的战争,叫这些人叛军。难为她拍个纪录片,还被一堆人骂共产意识形态宣传,明明人家是倾向西方那边的。

    看完影片难免想问,为什么当年美国和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支持科索沃独立? 如今顿涅茨克要独立,怎么又反对呢?民主自由呢?人家顿涅茨克不想归乌克兰管,怎么就不支持人家独立了呢?其实支持某方在别人家地盘打仗都是为了国家利益罢了,美国俄罗斯怎么样,我们管不着,人家不论支持那个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别扯什么正义不正义的了。苏联当年野心勃勃,走上了帝国主义,侵略阿富汗。美国更是打了数不胜数战争,全是在他人领土,更别提违反多少国际约定了。二者都不是什么圣人,苏联没了威胁不到我们了,喜欢讨厌都无所谓,美国天天欺负中国,但为什么还有中国人能全心全意的爱着美国呢?

    这片有意思的是一堆打低分的,点进去这些人主页一看意识形态暴露无遗,只要是中国的或者涉及苏联俄罗斯的,明明比较优质的高分作品清一色批评和一二星,一到欧美作品全是高分评价,这样意识形态鲜明的人完全不从电影质量制作角度评价,就是单纯的为黑而黑,为赞美而赞美。而这样的人在豆瓣数不胜数,在涉及到战争政治的电影评价中随便一找热评里的一二星或满星就能发现。说明什么呢,意识形态从来没有离开过电影创造,电影绝对不是有些人嚷嚷的独立艺术,从导演到观众没有真正客观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倾向。有立场这倒也没什么,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有这么多人身为黄种人却无脑舔白种人和资本主义的,这无论从血缘人种还是文化教育来说都是极其割裂。只能感叹意识形态之争从来没有停止,人类的思想被引导被改造有多么容易,一个人想要保持真正的独立思考有多难。

  4. 2022年2月27日

    写于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特别军事活动”的第4天。

    在所有电影的分类中,有一类电影被叫做“战争片”,所有的战争电影的根本主题都是反战,但几乎所有的战争电影都毫无例外的去营造激烈的战争场面,飞机大炮坦克,支离破碎的肢体,通过这些残酷的战争场面让人们感觉到战争的残忍,但真正的战争根本不需要这种所谓的场面。

    可以说,在看过的所有战争电影里面,没有一部能够比的上今天看到的这部《狙击手的战争》的纪录片,只是因为这不是电影,而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

    这一切,是真实发生,而且仍然在继续发生。

    人们对于战争总有各种各样的记忆和想象,战争伴随着人类的存在将会一直存在,对于人类永远和平的愿望也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在这部并算上太长的记录片里,一些难忘的场景并不是那么的出众,但真正的告诉了我什么叫做战争。

    顿涅茨克地区仍在前线坚守的居民有一位养鸽子的老大爷,他在故事主人公来自塞尔维亚的狙击手拜访的时候,告诉他等狙击手能够回家的时候,再来拜访他,他会送鸽子给狙击手,但是狙击手却说,他的国家塞尔维亚刚刚通过了一项法律,在外的志愿兵将不被允许回到国内。

    国仇家恨,到底是什么,这是一场跟谁打,为了什么的战争?

    前几天还看到了顿涅茨克机场争夺的战役纪录片,顿巴斯的优秀指挥官Kivi,在对抗乌克兰军队的最前线指挥战斗,最后却在停战的时候被乌克兰人用火箭炮暗杀。

    尽管这些是来自顿巴斯的视角,但乌克兰对于顿巴斯地区的无差别攻击,对于平民和医院,学校,教堂的攻击,却是无可辩驳的实时。仅仅从这层意义来说,乌克兰军方绝非正义的一方。

    双方都在互相指责对方是法西斯,但那些仍旧以列宁塑像当做广场标志物的人们,那些对于苏联红军仍然保持崇敬的人们,实在想象不到为什么他们也会被当做纳粹?

    乌克兰甘愿当做北约和美国的马前卒u,如今面临的局面实在是咎由自取。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世间事莫不如此。

    可怜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