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是很偶然看到的一部电影,作为排片极少的主旋律电影,又是限电的成都,几乎是包场看完了这部电影。
总体上来说,是一部完成度比较高的革命人物传记,将一位不那么广为人知的烈士事迹引入人们眼前。叙事手法比较独特,用片段式的插叙分别展现了罗世文从小至大的成长历程和罗世文入狱后的所经所想,故事一开篇的水电报将人们直接带回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也暗暗埋下罗世文心中革命的种子;值得一提的是,罗世文与母亲的故事,以及“梅花”贯穿全文的意象更可谓全片的一个加分项,并不靠高歌“说教”,也能感到革命的星火燎原。
最后说一些瑕疵,首先是主旋律片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人物妆造方面过于粗糙,为了表现主角“光伟正”的形象,受尽酷刑折磨和铁窗煎熬的人,脸上身上绝没有这么干净。另外一点是史实问题,主角团在书店阁楼宣誓,本该是激励后辈的慷慨剧情,却“张冠李戴”,宣读的是1982年确立的入党誓词,在宣传部门参与下制作的影片,确实是不该有的疏忽。
6月30日上午,电影《地火》在内江市威远县万达影城举行首映仪式。 这是一部以罗世文烈士事迹为主要内容的电影。 罗世文(1904年-1946年8月18日),四川省威远县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烈士,为《红岩》中英雄许云峰的原型。1937年回川领导统战工作。1940年3月18日,罗世文在成都被捕。1940年下半年,罗世文被转往贵州息烽监狱关押。在狱中,罗世文担任秘密成立的临时党支部书记,以各种方式坚持斗争。1946年7月,罗世文被押解回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8月18日,在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壮烈牺牲。四川省威远县有罗世文纪念馆,重庆渣滓洞有罗世文雕像。电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罗世文在狱中与国民党反动派生死斗争 ,另一条是他革命生涯重要片段,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罗世文的扮演者是青年演员赵波,多次扮演过刘少奇,在《跨过鸭绿江》中扮演第38军军长梁兴初。知名女演员岳红饰演罗世文的母亲。
罗世文烈士被捕时的身份是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十八集团军驻蓉办事处主任兼《新华日报》成都分社负责人。出生于四川威远的罗世文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秋,罗世文从延安来到重庆,领导重庆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并负责统战工作。1940年3月14日,为打击迫害成都共产党,军统特务头目康泽等人策划了成都“抢米事件”,大肆抓捕进步人士,一时之间,四川地区的革命活动陷入低潮。作为四川地区的革命领导人,罗世文自然是国民党反动派重点抓捕的对象。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罗世文把转移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则选择留在成都坚持工作,直到3月18日被捕。在罗世文被捕后,国民党想从他口中得知中共四川党组织的机密。但即使是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出马,也没能从罗世文口中得到任何情报。在拒绝特务招降的同时,罗世文还充分利用监狱里的条件进行宣传工作。罗世文不仅秘密地给同监房的同志们讲述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鼓舞难友的斗志,坚定难友的信心。还与车耀先、韩子栋、许晓轩等同志一起,在息烽监狱内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团结和领导革命同志开展斗争。罗世文临刑前给党组织写了封信“据说将押往南京,也许凶多吉少!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老宋处留有一万元,望兄等分用。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那一万元则是罗世文交纳的最后一笔党费。其实,早在敌人动手的几天前,罗世文就凭借在长期地下斗争中形成的政治敏锐度,意识到蒋介石要对自己下手。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罗世文显得十分坦然,写下了上面的那一段文字。
地火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罗世文烈士就是那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罗世文烈士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对信仰的忠诚、对理想的坚守、对革命的不屈意志和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回顾当今中国繁荣安定局面来之不易,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拼出来的。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唯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方能对得起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方能对得起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