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Club Sparkle
导演: 杨家宝
主演: 吴君如 钱嘉乐 森美 阮小仪 詹志民 朱薰 少爷占 唐剑康 何韵诗 徐子珊 周励淇 刘伟强 黄百鸣 梁汉文 许志安 吴国敬 刘浩龙 李宗盛 张震岳 周华健 罗大佑 刘德华 蓝奕邦 杜汶泽 梁咏琪 薛凯琪 周柏豪 郑融 马伟豪 曾志伟 元华 刘家辉 蒋荣法 汪明荃 黄淑仪 廖碧儿 许绍雄 田启文 林雪 刘乔方 洪金宝 元奎 元秋 张耀荣 李进 吴雨 苏永康 甄子丹 陈嘉上 雷颂德 古巨基 方力申 苗侨伟 林峯 吴卓羲 王晶 葛民辉 马思慧 杨峥 周汶锜 苏民峰 谢天华 黄宗泽 黎耀祥 邓萃雯 商天娥 惠英红 谢雪心 张家辉 张智霖 黄秋生 郑裕玲 曾华倩 林建明 钟慧冰 吕方 钟镇涛 杜丽莎 罗兰 袁咏仪 叶童 岳华 陈鸿烈 郑佩佩 李香琴 卢大卫 梅小惠 江欣燕 阮兆祥
类型: 脱口秀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2009-01-04(中国香港)
集数: 26 单集片长: 43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导演、制片上来这节目总要被问的问题,就是某某大牌收你们多少片酬。
星爷第一次拍92家有喜事,800,第二次97年就1500 。 刘德华梁朝伟在无间道一共拿2000 。 诸如此类。 这还属于八卦,尚算正常,观众肯定也好奇。
但他们会问出:“一部片的成本,一两个人的片酬占了大部分,你们觉得会不会过高呢?你们会不会觉得不合理呢?”就未免显得小肚鸡肠、小农心态了。 价格是市场决定,你嫌别人价格谈的太高,未免有点太马克思了。 而且领头羊片酬高,对其他成员不一定是坏事,或许可以带领整个行业的行情。或者这么说,人家周星驰要不是拿1500万,哪有你吴君如拿400万的份?
不过牵扯到经济数字,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黄百鸣提到,一起搭档的石天、麦加,在90年代初就机智的预判电影市场即将没落,黄金时代会过去,并逐步退出。黄百鸣看起来还后悔不已,说明他自己事后也确认了电影确实不再是好行业——只能靠压榨甄子丹、古天乐等捞点了。
电影的黄金时代是逝去了,但演员的钻石时代来了。就如前文所述,有市场价值的演员。 周星驰拿1500万片酬,但你还得知道他花了多少时间。按照黄百鸣的说法,也就15天左右。换句话说,日赚百万,换算到年,就是好几个亿了。这在90年代算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级别的收入。何况这个过程是不辛苦的,据说NG都不多。 那个年代,高水平演员的捞金能力已经进化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其实我得指出,这两个现象,从本质上看是同一个事实的两个面向。 恰恰是因为演员的身价涨了,导致电影的制作成本增加,而香港的电影票房却逐年下滑,两相轧差,拍电影当然越来越难赚大钱。 这才是香港电影在90年代后遇到的困境所在。仿如日本经济失落的三十年,香港电影在最辉煌过后,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低潮期。
如果要进一步探讨其成因,我觉得恰是因为当时太过注重演员的个人魅力和流量价值,有点类似如今的流量经济,香港当年也是的。 一部卖座的电影,是不是一定要有大明星呢?当然不是。比如好莱坞的经典例子就多不胜数,电锯惊魂、蝴蝶效应等小成本制作换来大效果的例子街知巷闻。电影的剧本、拍摄手法,可能会是更有经济效益的因素。 但香港电影圈当时显然没能看透这一层,在明星漩涡中泥足深陷,走不出来。
最后把话说回来。 事后看,毫无疑问,演员算是性价比蛮高的职业。就不用说周星驰,吴君如也有几百万的片酬。 基本上,你只要努力,收入不仅止是理想,甚至是过分的多了。很多成功演员也没有太好太深厚的背景。就是拼命拍、多动脑,声望财富就来了。 假如我们处在那个时代的香港,会不会选择演员这个行业呢? 我认为,依旧很难。 一是信息壁垒。毕竟这些真实的收入数字,我们也是事后诸葛,当年普通民众估计接收不到。 二是前期投入。虽说成功后风光无限,但一开始那段默默无闻的新人时间还是比较难熬的。等到人家功成名就,你又会发现他已经是作品等身,这层深厚的积累已经是天渊之别。 三是思维痼疾。在华人社会,演艺行业在普通民众心目中始终上不了台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明星在接受采访时,都坦承自己小时候家境比较一般,就此我们可以推知,在这个社会中,一般是学无所成、进不了传统意义上的好行业时,父母才会放心让自己的孩子从事演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