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第二滴血 Son of Rambow(2007)

第二滴血 Son of Rambow(2007)

又名: 兰博之子 / Le fils de Rambow

导演: 加斯·詹宁斯

编剧: 加斯·詹宁斯

主演: 比尔·米尔纳 威尔·保尔特 杰西卡·海因斯 爱德·维斯特维克 内尔·德贞

类型: 剧情 喜剧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法国 德国

上映日期: 2007-01-22

片长: 96 分钟 IMDb: tt0845046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威尔(比尔·米尔纳 Bill Milner 饰)是个寂寞的乖小孩,他被家里管得很严,没什么朋友,又因宗教因素被严格限制娱乐,只能靠画画打发时间。偶然的机会,威尔结识了学校的“问题学生”卡特(威尔·保尔特 Will Poulter 饰),带着威尔进入另一个崭新世界,卡特第一次给他 看了电视,带他作恶,还要他帮忙拍短片,完成自己的导演梦想。善良单纯的威尔成了卡特的小跟班,也渐渐开始发现摄影机的妙处,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少年人的友谊总会埋下许多不安定因素,随着一个法国交换生的出现,似乎威尔和卡特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演员:



影评:

  1.     在电影杂志的角落里豆腐块大的地方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的时候,就觉得我肯定会喜欢它的。在小孩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美好的。
         Will是个好孩子,连电视都不看,不谙世事,整天独自在纸上涂鸦,以释放无处发泄的想象力。Carter是个坏孩子,调皮捣蛋无所不为。偶然的机会,坏孩子带好孩子离开了纯洁无暇的世界,来到了坏孩子的天空,结果好孩子的恶劣像脱缰的野马,连坏孩子也无可奈何。故事到后面,狡黠的坏孩子通过愚蠢的贱招来引起好孩子的注意,而好孩子却一根筋地不依不饶了,披着坏孩子外衣的Carter成了个渴望被爱的可怜兮兮的单纯小鬼,而顶着好孩子头衔的Will却自以为是地成了个伤人而不自知的墙头草。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Carter救了Will,而Carter自己却受了重伤。这个时候,好孩子才意识到,该说抱歉的不是坏孩子,而是自己。于是,有了最后一幕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电影,一群小鬼折腾出来的小短片。
         举着恶劣旗帜的人其实是最没杀伤力的,善良的人伤人而不自知。这只是个关于小屁孩儿的简单电影,我不该扯这些复杂的道理。不过我要说的是,假装不在乎假装又屌又酷的Carter让我很心疼。这个满脸雀斑的孩子,眼神锐利而脆弱,脑子直来直往不知道拐弯,他一心一意地爱着成天指使他的哥哥,对哥哥言听计从,他一心一意地维护着和Will的友谊,尽管那个浮夸而愚蠢的法国佬“第三者插足”,不过他只会恶狠狠地、或是气呼呼地冲着Will大吵,他只会倔强地大发脾气,这个假装不在乎的孩子学不会温柔地说,Will,这不是咱俩的电影吗?
        Carter哥哥最后在小短片里说的那番话很感人:“当你看到我弟弟,告诉他我很抱歉…因为我并没有支持他,更没有和他像家人一样相处,但他也是我的唯一,我只有他。”所以,如果你也有个臭屁而倔强的朋友,他总是嘴硬,他总不说温柔的话,他总是倔强地令人生气,他总是一副酷酷的屌样,但是,他却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帮了你还死活不承认,他会默默地流下最认真的眼泪,然后一句话也不说,那么,请你向他投降,并且,好好珍惜他!
          
  2. 转自网易:

        2005年春天,加斯·詹宁斯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在此之前,詹宁斯一直是个拍MTV的导演……一直想拍一部自己的电影,于是他准备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为素材,筹拍自己的电影导演处女作,这就是《兰博之子》的前身。詹宁斯一直以为《兰博之子》会是他人生的第一部导演电影,没想到最后他将这第一次给了《银河系漫游指南》。

        当时《兰博之子》还处于构思阶段,就有人捧着3千万英镑的制作费找上门来,希望詹宁斯能将《银河系漫游指南》这部著名的科幻小说搬上银幕。于是,他就与尼克·古德斯密斯合作,一人当导演,艺人当制片人,合力拍完这部电影。

        詹宁斯与古德史密斯就开始筹备《兰博之子》了。他们拍这部电影的预算只有4百万英镑,也就是说差不多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拍片经费的8分之1。

        詹宁斯说《兰博之子》中的主角威尔,其实就是他与古德史密斯。他们小时候做的事情,就是威尔在《兰博之子》中做的事。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詹宁斯发现像威尔这样的小孩有着特有的英国气息,这种小孩在美国电影中是罕见的,就跟《比利·艾略特》这样的电影一样,不太可能会出现在美国。这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像美国那种从小就教育小孩勇于进取,让小孩充满自信地实现美国梦的国家,很难出现这种内心丰富但有无力行动的孩子。

    ps: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神马才是伟大的友谊。
  3.     回想我当年看《第一滴血》的时候,也是坐在座椅上脚板碰不到地板的年龄,与片中的英国小男生威尔大致相仿。当年的银幕英雄,不像现在,漫山遍野滚滚而来,除了佐罗和觉远和尚,就剩下浑身肌肉棒子的兰博。从这些膜拜的偶像身上,寻找浮想联翩的乐趣,就成了童年岁月中寥寥的“高雅爱好”之一。

        威尔是某个单亲家庭的长子,他和家人的衣食住行都被普利茅斯教友会繁琐的戒律所约束,连最普通的娱乐都成了对上帝的亵渎,他也只能在循规蹈矩中消磨自己的童年···威尔死水一般的生活,在遇到一个名叫卡特的捣蛋鬼和一部名叫《第一滴血》的电影后才戛然而止。于是,出于对英雄的膜拜,俩小屁孩毅然决然,离经叛道地拍起了属于自己的兰博电影,而穿插其中的与童年相关的友谊、纯真、无畏和想像力,也如同水墨沾染了宣纸,在怀旧的画面中弥散开来,此刻的我,对那段时光的回忆,也渐渐变得潮湿····

        用电影的手段讲述孩子的故事,从来都是最讨巧的,它甚至比战争和爱情这两大不朽的题材还要老少咸宜。儿童是微缩版的成人,是净化后的生活,是电影里当仁不让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草语花舞的美丽童年,禁锢它的美丽,是无法宽恕的罪过,所以本片的最高潮,是威尔的妈妈摘下教友会的头巾,赶走恬不知耻的教友会头目,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欢呼的场景。
  4.   从影片末尾小孩子的短片放完之后大人观众们集体漠然的表现可以看出导演想表达的其中一个主题是大人忽视儿童的世界。这个主题在前面也可以看到两处线索,Will严格的妈妈;lee苛刻的长兄;不过在用来描述Will和lee从认识到相知到出现分歧决裂再到相拥而泣良多的笔墨的冲淡下,多少薄弱了一些。
      Will和lee的友情当然深入人心,相信许多朋友都很遗憾自己小时候没有一个把领带绑在头上的哥们一起看葫芦娃。导演把这友情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的非常细致,毫无漏洞,让我们这帮就要步入而立之年的只能在饱满醇香中自惭形秽。但这也许只能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友情故事。我想如果给些篇幅在大人与小孩的问题深刻探究一些,可能影片会更引人思考。比如lee与在外乡只顾风花雪月的妈妈极其乖巧地通电话;传道士撕碎了will的画卷;劳尔斯依旧不改对lee的呼来喝去;如此之后可能大家将感受到比《小鞋子》所带来的更多的沉痛。有孩子的回去把垃圾箱里撕碎的孩子的画纸一片一片地捡出来粘在一起;没孩子的为自己逝去的悲惨童年慕哀三十分钟。
      导演在凄凉的事实面前犹豫了,他这个本子引以为豪的悲天悯人情怀突然把他推入了冰窟里。他觉得自己捧着奥斯卡杯在领奖台上老泪纵横根本不如lee听完哥哥说我很在乎你弟弟热泪盈眶的每一秒钟美好。
      他决定把这个故事念给儿子听。
      导演撕碎了后面的剧本,和will听完妈妈温柔的劝告毅然跳出窗子变成兰博之子一样。

      “去他妈的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