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微弱光芒
编剧: 琼·拉特 托尼·佩兰 威廉·哈珀 本·埃斯勒 艾丽莎·玛格丽特·雅各布森
主演: 蓓尔·波利 乔·科尔 列维·施瑞博尔 比莉·布勒 艾什莉·布鲁克 阿蜜拉·卡萨 安迪·尼曼 卡罗琳·凯兹 鲁迪·古德曼 诺亚·泰勒 伊恩·麦克尔希尼 尼古拉斯·本恩斯 萨莉·梅瑟姆 埃莉诺·汤姆林森 塞巴斯蒂安·阿梅斯托 比尔·米尔纳 普雷斯顿·尼曼 汉娜·布里斯托 萨拉·温特 玛雅·戈尔金 玛格·比拉尔德 德里斯·阿克玛德 加斯帕·科克霍夫 James Beaumont 朱莉·萨维赛纳 丹尼尔·顿斯科伊 维克多·麦奎尔 劳利·基纳斯顿 丽莎萨多维 汉纳·范·弗利特 米歇尔·帕克 吉姆·海伊 科斯马·肖 布莱恩·卡斯佩 西妮德·菲尔普斯 Laura Baranik Sarah T. Cohen Lisa Karlström 亚历克斯·蒙蒂罗 汤姆·斯托顿 薇琪·佩珀代因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23-05-01(美国)
集数: 8 单集片长: 60分钟 IMDb: tt17921714 豆瓣评分:8.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看内容简介的时候,我想着已经看过许多二战题材的影视剧了,集中营犹太人角度(以《辛德勒的名单》为首的好莱坞制作),德国平凡人角度《我们的父辈》,为德国人卖命的犹太角度(《索尔之子》),盟军角度……对这样一个选题的处理应该是驾轻就熟,没法再有惊喜了。
但是我错了,这部剧扎实,细腻。最重要的是,它里面所关注女性视角的细节,让我惊叹。
这不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剧集,虽然它里面有无处不在的纳粹阴影,但它的取景都是城市,街区,阁楼,厨房,狭小局促的房间……它没有炮火,没有舞女,没有坟尸炉,这是关于日常生活如何被突然打碎,再也无法复原的故事。
梅普,扬,荷兰反抗组织,犹太协会的护士,他们当然都是乱世微光,是直面黑暗的光。
但更触动我的是——
梅普第二次遇见扬,被关在门外后再次敲门跟他说:那是一个很好地笑话,你应该笑。
这是女性看到能会心一笑的视角。
安妮一直执着于关心她的猫咪,当知道梅普欺骗了她非常伤心生气,但转眼又能原谅梅普。
梅普和女友在混乱时期仍能一起喝酒,女友劝她参与自己的生意但梅普拒绝了。但是女友还是一脸坚持的说,你不管做什么都可以成功。
梅普买了红色舞鞋给安妮,小姑娘拿到舞鞋和红色裙子时不敢相信的眼神。
安妮的母亲游荡到楼下,站在窗前,看着阳光。
安妮激动地跟梅普描述她得到的第一个吻。
另一个小姑娘老是渴望再去学校“那我们能赶上秋季学期吗”。
梅普带来了草莓,教他们做草莓酱,范佩尔斯女士开玩笑地说梅普现在掌权啦,然后安妮的母亲亲了她一下,说她是完美的。
这些生活细节,都是乱世微光。
乱世里,任何一个,正常生活的细节,哪怕在正常生活里多么微不足道,都成为支撑人继续活下去的光芒。而这些细节,尤其是女性之间不用言说,或是轻轻一句台词你就能懂的细致情感,是无法从男性导演的视角以如此平实,又令人感同身受的被表达出来的。
就如同格蕾塔薇格在芭比一定要保留老太太那幕,“你很美”“我知道”,这是属于女性的经验体验,也只有女性能感受这短短的台词,意味着多少情感。
第六集开头护士和犹太委员会成员的交谈——“你认识科丽吗””是的,她的宝宝喜欢咬我的头发“。
梅普在焦虑爆炸的边缘试图送收音机去藏身地,走在路上突然被纳粹撞到以后崩溃大爆发,而纳粹受到攻击回头看到是个女性时不屑地大笑。梅普的那种沉重的无力感,压力爆发的焦躁,是女性看了才更有体会的经验。
这种细节,真的太女性了啊!!
在藏身处男人们关心的是收音机,是猜测盟军会在哪里登陆(嗯?就好像你们猜对了有奖可以杀死一个纳粹一样),只有女性在关心能不能弄到足够的面粉,还有多少土豆。
第四集看到关于婚姻和梅普以爱之名让扬不要去送死的那段让我有些困惑,为何女性视角还这么执着于“爱我就不要离开我”,但发现导演其实是借此后向安妮的坦白解构爱情(梅普结婚的初衷并不是爱情,但正是这些共同经历促成了爱情,以及更加稳固的“同志”关系),并且还和第七集相互呼应。这也是一个小惊喜(是我太先入为主的批判了)。
判断一部好剧的标准,当然并不会因为它的导演的性别是男性或是女性而有所不同,但这部剧,女性导演关注到的细节,无疑让女性观众拥有了对于二战更好的体验。
“梅普,我什么场合会穿到这双鞋呢?”
“所有的场合,你会穿着它去面试,会穿着它跳舞,也许穿着它吻一个男生,他可能不是你的真命天子,不过没关系,你会犯错,从中吸取教训,继续成长……我非常渴望看到这一切。”
谢谢导演,以这种生活化的女性视角呈现《安妮日记》。
她是这样一个动人的,鲜活的姑娘。
也感谢导演让我们看见了女性的微光,
如同去年的《闪亮女孩》,
They are shining like stars.
PS.
今年看了比以往更多的女性导演和女性作家的作品,经常被其中不经意就能会心一击的女性视角所打动,仿佛是一种不用提前沟通的暗号,看到就知道对方一定是一位女性。这些细节,经验,体会和表达是很难出现在男性创作者的作品中的。
所以是不是女性并不天生就是更出色的“理解者”和“共情者”,而是在成长中往往接受到的都是主流父权社会的归训、视角,这些有别于自身的经验和视角在不知不觉中促成了女性必须对父权的表达“理解”和“共情”。
如果是这样,很高兴有这样一部作品,呈现战争下的生活。
今年5月上映的美剧《乱世微光 A Small Light》豆瓣评分9.0,IMDb 8.4,是部高分剧,我给8.1分。
豆瓣给的分类是: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IMDb给的是:传记、剧情、历史。出品方有国家地理,可以相信对历史的还原度比较高。
剧情讲的是女主二战期间在荷兰救犹太人,号称女版的平民《辛德勒名单》。这次巴以冲突爆发之后,《辛德勒名单》被网民们一度降分到4点几,《乱世微光》则因为知名度不够,评分未受影响。
不吹不黑,只是简单说几个引起我注意的地方。
女主蓓尔·波利 Bel Powley 是伦敦人,1992年3月出生,拍片的时候已经30岁了。
我主要是感叹她这一对大眼珠子,太大了,有时会担心眼眶装不下,别一不小心掉出来。
顺便八卦一下,她身高只有1米57,国内很多女生中学就比她高了。还有就是她10月28日刚结的婚。
另外一个不算八卦的是,她在2015年有部电影叫《少女日记 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当时她23岁,有一段镜头跟《》里很像。区别是,《皮囊之下》里斯嘉丽是在昏暗的灯光下观察自己在镜子里的裸体,《少女日记》里是白天。
上个月月底,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吉拉德·埃尔丹(Gilad Erdan)再对联合国发难。在当天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他当众戴上象征犹太人遭纳粹迫害的黄色六芒星标志,上面写着“NEVER AGAIN”。
影片中对二战时的这个细节也有描写,第一集开始不久,梅普(Miep Gies)带着犹太女孩逃跑,就在桥下扔了带有星标的衣服(下图)。只不过,剧中的星标上写着的是“Jew”。
所有犹太人,不论大人小孩,出门都必须明确标识自己,也就是穿上戴有标志的衣服。
见上图,右侧两个就是犹太人,黄色的星标确实比较醒目。
第4集,梅普的好友送了她一串项链,梅普吃惊的说“蝴蝶(项链)”。这项链很巧妙,乍看上去是6只蝴蝶连在一起。
但是,这是个专门为犹太人设计的项链,上面有个小机关,6只蝴蝶折叠之后,可以拼成一颗犹太人的六芒星,又称大卫之星,或称所罗门封印。
犹太人现在也喜欢这个项链设计,在Amazon上搜“Star of David Butterfly Necklace”可以找到下边这个单品,很漂亮,是吧?49美元。
还有个专门面向犹太人销售的网站 也有这种项链,比如下边这个,¥577 元人民币。
还有就是纳粹党卫军的帽子,上面有非常明显的一个骷髅头和两根交叉的骨头的标志。要知道,当时的纳粹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做的是正确的事情,而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骷髅头这种标志是代表坏人的。那么,为什么“好人”要配戴坏人的标志呢?
墙外也有类似的疑问,比如这里。
所以,在当时的德国人看来,这个标志一定是褒义的,是个好徽章。
查了资料之后发现,这玩意代表着荣誉和身份,不是一般人能戴的。关于该徽章的含义之一就是凡人必死,鼓励士兵要勇敢,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要碌碌无为终老故乡。
著名的《安妮日记》就是片子里上图这个小女孩写的,片尾的彩蛋给了演员和真人的对应照片。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有一个博物馆和一个专门的网站,该网站提供了一张非常清楚的交互式立体图,说明了当时他们隐藏的房间情况。比如片中经常出现的那个入口处的文件架,就是下图中第一个箭头指的位置。鼠标放在右边菜单上,左边对应的房间就会高亮显示。可以去看看,能够帮助理解本片。
网址是:
该网站还提供了一张人物关系表,我也搬运过来了,见下图。
梅普和他老公(Jan Gies)当年确实是拍了照片的,见下图。
梅普后来是个很有范的老太太,活了100岁。
在巴以对打的日子里,建议双方都温习一下当年的历史。最终你会发现,不是谁弱谁有理,可能有枪的时候大家都一样。
公众号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指向的是 Anne Frank House博物馆的网站。
公众号 水塔视界 666篇原创内容
29个收录于合集 #美剧
上一篇吃瓜美剧:强尼大战安珀 Johnny vs Amber (2021)
《安妮日记》,由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所著,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其中,她记载了藏匿于密室25个月的生活记录,充斥着恐慌与焦虑,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这本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籍之一,由此衍生了一系列影视作品,但大多以安妮本人为视角展开。
最近,国家地理联合迪士尼推出的新剧,同样以《安妮日记》为题材,但第一视角却换成了她——
《乱世微光》 A Small Light
该剧由苏珊娜·福格尔(《空乘危机》、《荒野》)、托尼·佩兰(《神探南茜》)、莱斯利·霍普(《血族》、《豪斯医生》)执导;
女主是蓓尔·波利,代表作《早间新闻》、《少女日记》。
男主是乔·科尔,代表作《浴血黑帮》。
除此之外,还有列维·施瑞博尔、安迪·尼曼、本·埃斯勒、比莉·布勒等参演。
《乱世微光》是一部七集限定剧,目前在Disney+和Hulu等平台播出两集,烂番茄新鲜度100%。
豆瓣还没有出分,目前只有7条评价。
《乱世微光》以一位勇敢、善良的女孩梅普为主角,主要讲述了她是如何在二战时期帮助犹太人安妮一家躲避法西斯迫害的故事。
故事开始,梅普不情愿地被家人叫醒。
父母嫌弃她迟迟找不到工作,赖在家里做啃老族。
她自己却不以为意,怪罪在就业大环境不好。
于是,父母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嫁人。
让梅普嫁给自己哥哥,因为她哥哥有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
这样一方面解决她哥没有女朋友的问题,也解决了她未来的生活问题。
是不是觉得有点扯?
可人家父母说出这话也不是毫无根据。
其实,梅普是他们一家收养的女儿。
她原本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劳工家庭中,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政治与经济动荡,食物短缺造成价格飞涨。
她的父母为了能让瘦弱的梅普有机会活下去,只好接受荷兰劳工社团发起对奥国劳工小孩的援助计划。
就此,11岁的梅普被送往荷兰莱顿,寄养到现在的家里。
可是,让梅普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哥哥结婚,这怎么想都难以接受...
更何况,她哥哥还是「同X恋」。
同样不情愿的梅普哥哥索性给她介绍了一份工作,是为一家果胶公司老板做秘书,老板名叫奥托,他也是安妮的父亲。
梅普毫无工作经验,起初并不受奥托待见。
不想放过这次难得的工作机会的梅普努力争取,才勉强说服奥托把她留了下来。
从一开始不耐烦的熬果胶,到后来可以独立处理很多办公事务,梅普的工作越发得心应手。
与此同时,她也在酒吧邂逅了自己的真爱,简。
简既帅气又博学,两个人很快便共浴爱河,结为夫妻。
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梅普也渐渐与老板奥托成为了可以谈心的挚友。
通过聊天,她知道了奥托一家身为犹太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多么不易,也深深为他们即将遇到的处境担忧。
但同时也抱走一丝幻想,认为希特勒是不会攻打到荷兰的。
结果,“打脸”说来就来。
希特勒不仅攻到了荷兰,且荷兰军队仅战斗5天就宣告投降,女王也逃走了…
情势急转直下,奥托一家本打算立刻逃去美国,可是却显示签证拒签,美国根本不接收他们。
可是,再待在荷兰,进集中营是板上钉钉的事,奥托深知进入集中营的犹太人根本没法活着出来,所以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躲”。
他不仅需要一个可以藏匿一家人的安全屋,还需要一个人定期为他们采买食物。
那个人就是梅普,奥托非常信任她,但这是一项危险的任务,一旦被发现,梅普将有生命危险。
然而,当奥托提出这一请求时,梅普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与奥托一家相处的时间里,梅普早就已经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她本人也痛恨无情的法西斯,为犹太人的遭遇痛心。
于是,在需要转移家人的时候,梅普毅然决然选择单独带着奥托的大女儿,也是安妮的姐姐,勇闯纳粹看守站。
为了逃过看守,梅普让安妮姐姐提前换掉衣服,也丢下了证件,这让她十分害怕,尤其是看到看守们严肃的模样,她紧张的想掉头逃跑。
可这个时间如果逃跑,一定会被看守追上,到时安妮姐姐肯定会被抓走。
于是,梅普索性带着安妮姐姐直接冲过去,假装快要迟到的姐妹花,一边骑车,一边欢声笑语,这一招还真骗过了看守,她们顺利冲过站点。
仅这一个细节,就能看出梅普的机智与果敢,在梅普的帮助下,安妮姐姐成功到达藏身点。
此后,梅普的丈夫简也加入其中。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们夫妻俩齐心照顾着包括奥托、安妮在内的八名避难者。
虽然最后还是被发现了,但是这两年时间也让我们感动于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敬佩于梅普夫妻俩的勇敢与善良。
也正是因为有梅普帮安妮保留了那本日记,最后交还给了唯一幸存的奥托,才得以让世人更直观的了解那一段过往。
梅普本人于2010年去世,享年100岁。
她曾说:“超过两万名荷兰人在需要藏匿的那几年间,协助藏匿犹太人及其他人,我只是欣然做我可以协助的事。我丈夫也是。这不算什么。”
或许这就是剧名《乱世微光》的意义,身处危难时分,正是有像梅普这样的“微光”,汇聚在一起,才能照耀人们残破不堪的心灵,引燃那个令人心碎、动荡的世界。
——————————————————————————————————————————————————————————————————————————————————————————————————————————————————————————————————————————————————————————————————————————————————————————————————————————————————————————————————————————————————————————————————————————————————————————————————————————————————————————————————————————————————————————————————————————————————————————————————————————————————————————————————————————————————————————————————————————————————————————————————————————————————————————————————————————————————————————————————————————————————————————————————————————————————————————————————————————————————————————————————————————————————————————————————————————————————————————————————————————————————————————————————————————————————————————————————————————————————————————————————————————————————————————————————————————————————————————————————————————————————————————————————————————————————————————————————————————————————————————————————————————————————————————————————————————————————————————————————————————————————————————————————————————————————————————————————————————————————————想成长成一个正常的存在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