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噩梦缠身 They(2003)

噩梦缠身 They(2003)

又名: 鬼物 / 三更来吓

导演: 罗伯特 哈蒙 (Robert Harmon)

编剧: Brendan Hood

主演: 劳拉·里根 Laura Regan 伊桑·艾姆比瑞 Ethan Embry

类型: 悬疑 惊悚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3-09-18

片长: 89 分钟 IMDb: tt0283632 豆瓣评分:6.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茱莉亚(劳拉·里根 Laura Regan 饰)是一位心理学系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她正在准备着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前途一片光明。某天夜晚,茱莉亚意外的接到了儿时好友比利(乔·阿布拉汉姆斯 Jon Abrahams 饰)打来的电话,比利的声音听上去充满了绝望与恐惧,他告诉茱莉亚,有某些邪恶而又恐怖的生物躲在黑暗之中,随时准备向他发起进攻,之后,比利自杀了。

演员:



影评:

  1. 文/梦见乌鸦

     

        要不是封面上那“韦斯·克莱文”字样,这部无明星、无卡司、无宣传的“三无”恐怖片《噩梦缠身》很可能被很多观众直接跳过。事实证明,凡是恐怖大师韦斯·克莱文经手的电影,质量必定不次 所以说这部《噩梦缠身》的质量还能还说得过去,没有让人失望,但却令人非常惋惜,因为片子有一个非常漂亮创意,但是其整体的发展和故事的结构却无力支撑这个极好的创新,甚至把电影最初的这个好点子也直接带到沟里。



        其实一部电影的创新就好比鲤鱼跳龙门,只要你能成功跨越它,必将会引起电影本身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是这个“龙门”并不是那么好跳的,不知有多少电影面对这个高高在上的“城墙”望而却步,而选择了绕道而行。对于这部电影而言,虽说起点较低未能成功越过这道坎儿,但是起码人家作出了尝试,没有跳过“龙门”不丢人,关键在于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噩梦缠身》作为一部恐怖片,其恐怖起点其实很低,没有大张旗鼓的运用色彩和剪辑强调恐怖气氛,反而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恐怖切入点放到了最原始最普通的那个层次,即对黑暗的恐惧。其实这样的恐怖感也最为真实,试想一下,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们,当独自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时,也许会对那种扑面而来的漆黑一片压抑的喘不气起来。黑暗里死气沉沉中突然的一点声响、半虚掩的门外黑洞洞看似遥远的空间,还有窗外映射出那斑驳的怪影,这些看似自己吓唬自己的原始手段,其实是任何人埋藏在心底的那种最为直接的恐怖感,电影就是利用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方法来直击你内心深处不愿面对深层恐惧。本片的开场部分就是一个小男孩独自在黑暗的屋中所承受的那种恐惧,这样的情节不需要太多的渲染,但是要考验电影工作人员对气氛与镜头把握能力。片子里一点一点、由内向外缓慢流出的恐惧感,就像一张大网扑面而来,压抑的你喘不过气来,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恐惧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浮云,而是来自你身边最常见也最容易面对的黑暗,就是这一点确实令人心寒。也许会有人对这种小儿科般的把戏嗤之以鼻,但是当你一个人独自在家的时候,突然停电后你那种心态,也许不用过多描述,这并不是一个人胆子大小的关系,而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那种本能反应。


         所以说从这一方面,电影对恐怖感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但是成功之后就再也没了下文。因为故事是需要发展的,电影不是探索频道的科教片,这要有一个合理的说辞来对片中黑暗气氛的大肆营造做出一个衔接,以便推动剧情发展。但也就是恰恰这一方面,电影俗套的尾巴就露出来了。对于片中那种成功的恐怖塑造,依托于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画龙点睛一般,能把 影片中大部分时间塑造的黑暗恐怖之感确实成功,但就是最后那一点睛之笔,比如开场那个小男孩突然被床下一物猛的拽进床下之后,使得之前渲染的那种恐怖感荡然无存。


        恐怖电影的影评是不能剧透的,以免冲淡了片子的悬念成了影迷心中的罪人。在这里要说的是,电影最终也是一个俗套的故事,把一部心理惊悚片彻底的变为一部传统恐怖片,甚至科幻片。这样一个狗血般的故事情节再好德创意也是白给,只能可惜电影借用了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心理,本可大肆发挥其功效,但是一个四处漏风的故事却把这个不错创新点从天上一下子忽悠到地上,在甚为可惜的同时,还有一丝无奈,能吓人的恐怖片不在少数,但是有创新的恐怖片却在这个快餐的时代凤毛麟角。


        其实这部《噩梦缠身》在一个很好的创新点子依托下本可借题发挥,把这部小成本的恐怖片推向一个高峰,无奈还是没能脱离“俗套”这个圈子。不过退一步来说,本片还算值得一看,但不要抱太大希望,一部合格恐怖片,仅此而已,可惜那个创意了。
  2. 似乎没什么名气,但却是让我看到全身发冷的恐怖片,也许对黑暗的恐惧对了我的路,那家具旁门背后摇曳着的一片片阴影,像一个个神秘的世界,在你靠近想看个真切的时候退去,又在你转身后升起。

    如果你小时候曾经一个人晚上在家,怕到不敢睁开眼睛,因为墙上水气的痕迹会变化出一张张不怀好意的脸。

    如果你儿时曾独自在家遭遇停电,在黑暗中恐惧地坐椅子上不敢动一下,不敢发出任何声音,仿佛立于万丈崖壁,强迫自己趴在书桌上睡去,来电重生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一只蚊子因为吸血太多以致于不能飞动,鼓着亮晶晶的红肚子趴在你胳膊边,却只觉得这一刻很幸福-有光真好。

    那么这部片子或许可以让你重新想起那记忆深处最本能的恐惧。
  3. 原来今天是冬至。

    Space上一片更新着关于冬至的文章,我忽然觉得活在这个时代多么幸运,我们居然可以拥有这样奢侈的闲情逸致在这个晚上坐在电脑前泡上一杯冒着热气的热巧克力,写着些抒发情怀的小酸文儿,而不用为家里的被子是不是又漏棉絮了,是不是又要厚着脸皮问隔壁张三借点过冬的柴火,对着青黄不接快见底的粟米抽着旱烟发愁……多少的生命将在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渐行寒冷的夜晚消逝,他们随着霜雪沉眠却再也不会醒来。节气与那些和气候相关的节日的诞生,一方面是便于农种,另一方面或许和农业一样,气候对于古人而言也是至关重要。或许活在有着砖房抵风,棉衣御寒,暖气取暖的当下,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到古时冬至降临对于我们祖先的意义究竟何在。

    传统欧洲的文化之下,即便是七八岁的儿童也必须穿着和成人一样的紧身衣束腰,绑腿,假发,像成年人一样习惯复杂的社交礼仪。他们觉得束缚与压抑么?其实谁都不得而知。现代文明,尤其是伴随着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而来的现代文明,指责我们的先人在了落后封建的思想控制下,愚昧麻木地将魔掌首先伸向了自己的骨肉,剥夺了他们天真烂漫肆意妄为的童年的欢乐,而早早地让他们在服侍装扮与言行举止就陷入了成人世界可怖的沉闷与悲哀中,扭曲了他们活泼自由的天性(这些话怎么听来如此熟悉呢……)。但是社会史学家们说,那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一个能够存活到七至八岁的儿童,就算在娇嗔可爱,在人们的眼中就已经算作和一个三、四十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一样的成年人了。在当时的欧洲,伴随一个儿童降生所来的,并不是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与喜悦,而是高得惊人的产妇与婴儿的死亡率,而鉴于当时恶劣的医疗卫生的条件,几乎一半以上的儿童都会在十岁之前因为各种自然死因而夭折,即便是18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特蕾西亚女皇,她与她丈夫共同生养的三十多个孩子中,多过一半都在童年时期早早夭折。因而,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一个孩子在初生的十年中,便是与饥饿、伤寒、病菌以及不期而至的各种病魔斗争的过程,能够从这些恶魔掌下奋力逃脱而没有致死的,几乎是残酷的物竞天择外加上帝格外恩宠而存活下来的勇者,拥有这样的体魄与能力的人,已经接受了自然的考验,自然已经被视作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了。

    对于活在前现代社会的欧洲人而言, 并不存在所谓的童年,如果有那么一样东西的话,也不是和阳光花园蝴蝶小鸟联系在一起,而是冰冷的漫漫长夜,死神举着镰刀四处猎杀,必须要足够强壮,足够幸运才能逃过一劫。

    随着现代文明的医疗与卫生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的改善,儿童们终于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些早年可怖的阴影也烟消云散。而对于一个人成年的资格遴选也由人生最初十年的生存能力的考验,转变为对一个人的认知和心智以及社会责任能力的判定。

    然而,是什么在一片阳光明媚的孩童的身上,投下了那么一小片阴影呢。许多的人都会在《They》这部小成本制作的惊悚片中找到共鸣,关于童年的梦魇和对黑暗生生不息的恐惧。记得小时候曾经常常做梦,半夜莫名醒来,然后躺在床上不敢动弹,直勾勾地盯着家里深红色的绒布窗帘,我一直觉得那上边细细密密的花纹在不停地慢慢蠕动。我时常就这样,睁大着双眼,不敢合上,生怕一闭上眼就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或者我会常常紧闭双眼,一言不发轻轻地不停地祷告唱歌,然后不知过了多久,便平静地渐渐睡去,于是睁开双眼,天已经大亮。父亲若无其事地催促着我赶快起床上学,事实上他确实不知道在夜里发生了什么,我便揉着严重缺乏睡眠的惺忪双眼挣扎着起床,那时总是有些恍惚,不知是昨夜的梦魇,还是此刻的early morning madness,更不真实。

    后来渐渐成长,于是知道那些夜晚的惊悚都是幻想,黑夜并没有权势,日子就变得踏实无趣起来,只是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童年的噩梦,过上了常人的日子,并没有留下什么不可治愈的阴影与后遗症。然后有一天,一个童年的玩伴出现在你的面前,告诉你那些儿时的恐惧都是真实的,并非出于孩童的胆怯,there is something in the dark。于是你的生活再次出轨,你挣扎在童年的梦魇与恐惧,和成人世界的理智之间,摆荡不停,甚至试图用心理分析来镇定自己,因为终究,你仍旧害怕与惊惧,你宁可否认过去的真实,也不敢面对。但是它们就是真实地存在,存在于黑暗之中,跟踪着你,猎杀着你。

    《They》的巧妙之处是抓住了每个人曾有过的也许羞以启齿的恐惧感,在理性至上的科学世界中,这些都是虚幻的。所以,你感到羞耻,但是这种应当被摒除的恐惧感是那么刻骨铭心,你无法否认也不愿再感知。可是,《They》的导演沉着而确凿地告诉你,它们是真实存在的,那些在黑暗中的不知名的东西。你是感到释然呢,还是避之不及?你是否会感到欣慰,当你的手上又出现了那些黑色的记号,还是如临大敌般惊惶万状?当这个社会以精密的规则与秩序终于规训了我们之后,我们莫非变得更加脆弱。我们恐惧的不仅仅是那些导致我们恐惧的黑暗,更有恐惧本身。

    对于前现代社会的儿童而言,他们害怕吸血鬼、游魂、狼人、巫婆以及树林中的精灵,但现在这些传说不攻自破仅仅是文艺作品中无害的形象,但我们仍旧害怕,我们害怕的东西甚至无法言述,因为科学已经将一切都摆诸光天化日之下昭然若揭,我们只能用儿童那样简略的言语来形容。从这点而言,我们虽然脱离了伤寒、饥饿和各样疾病的威胁走向进步,但在恐惧的面前,我们从未真正进步,也从未真正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