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乘客(2019)

乘客(2019)

又名: 重庆故事 / Give Me a Ride

导演: 许振昊

编剧: 许振昊

主演: 刘陆 莫含 邓宇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2-03-18(中国大陆) 2019-03-27(香港国际电影节)

片长: 103分钟 IMDb: tt9872368 豆瓣评分:6.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带着神秘过去的女人宋雅洁,时隔二十年之久再回故乡重庆,准备开始新的生活。她结识了当地出租车司机高捷并闯入其表面看似平静的生活。出租车司机积塞的生活中充斥着情感压抑与传统责任的捆绑,女人面临着中年困扰和已无法融入的陌生家乡,儿子困惑于自己的青春和前途,在现实黑暗与超现实的白茫里,他们皆不见出口。过去千年长江巫峡神女峰为孤舟导航,未来亿年后仙女星系终将银河吞噬。而现在只有沉重呼吸映照着迷途中试图寻找答案的人们,身在何处。

演员:



影评:

  1. 纵观近一二年的华语电影,不难发现,新锐影人不约而同地呈现出地区指向的创作态势。虽然这一现象并不能被认定为某种“浪潮”和“风格”,但其主题、叙事及影像风格中闪现的共性,连同影人们描摹地区特点时的灵思乍现,的确将某种创作气候悄然散逸。在这其中,或许我们尤当注意一种“泛西南叙事”的自生自成。那些从贵州、重庆等地出发的影人们,透过相对来说非世俗化的、颇具诗意的镜头和影调捕捉山川、树木、落雨和雾霭;对这些自然元素的精妙运用,自然加深了影片的内涵和深度。在无数取景框的施魅之后,环境本身也成为了可被观赏的奇观。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气候给予了我们脱身于常规叙事的情绪体验,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场”,透过影像将观者无缝包裹。

    作为这一创作谱系中一环的《乘客》,自然也发展了这一“在地叙事”。无论是久别故土的宋雅洁,还是生活于此的出租车司机高捷及其儿子,他们生存的姿态并非与重庆这座城市和谐相融,而更多地涌现出一重疏离的沉默——非指隔绝交谈,而指的是一种深层的失语状态。片中三人皆为对生活现状无能为力的小人物:身负不光彩过去的女人、独身照顾老小的男人及对未来迷茫的少年。作为边缘人群,他们释放压抑、愤怒和悲伤的方式很难让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而更多的是一种遁入虚空的抛掷。进而,那些愁苦和不甘又被无言的雾霭和旷野吞噬。

    在这样无终点的循环中,三人却都在努力参透生存的意义。落于宋雅洁之上,矛盾具体化为对乡愁的回溯与找寻。宋雅洁的幸与不幸都在故土:幸运之处在于,她成长的环境仍具传统概念中“乡土”的韵味,有山有水,如诗如画;不幸的是,当她历尽千帆后想再度融入故土时,此般乡愁已然异化。宋雅洁颇为无奈地、通过委身于一个她或许不爱的男人来达成身心双重的“返乡”,但求职遇阻、男人对于过往的诘问、与继子的冲突,图穷匕见地显露出当代乡愁并非温暖和友善的实质。疾驰而过的希望,恰似片中两个孤独男女互相抚慰时乍现的情欲,刚升腾便即刻消散。

    异化的乡愁在影片中并非尽然导向悲观,若将之置于后现代的视野中进行观察,则会有另一方的豁然开朗。显然,宋雅洁与家人是疏离的,童年回忆与血亲施舍她的只是冰冷的梦魇。然而,其与继子高原的关系转变却带来了一丝未曾预料的情感连接。若作为高捷的出租车司机已被归为社会的底层,宋雅洁及其儿子高原则更因为道德污点、性别身份而成为底层中更加沉默的“零余人”。在熟悉又陌生的故土,来自高原的善意,或许是宋雅洁获得的、唯一直达心底的慰藉,它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乡愁的缺位。在《乘客》末尾,尽管游轮上的宋雅洁仍然呈现出一种之于家乡的乘客和过路人的姿态,但至少在那个雨夜,她与高原已经结成了彼此理解的情感同盟。

    我们应当羡慕宋雅洁幸运地拥有传统概念中的故乡。对于我们来说,“乡愁”更多是被指认的而非原生的——书本、影像与老者之言为我们描摹出故土的原初样态,但那一意象,对于成长在钢筋水泥中的“无根一代”来说,不但难以想象,更无法触达。即便如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乡愁还是会缠绕着每一个生命,无人不被刻在血胤中的乡愁吞噬。面对这一现代化过程中难以逃避的刺点和隐痛,我们能做的,或许也只是像影片中的宋雅洁和高捷一样,无措且沉默地驶过隧道、山林和浓雾。

    正是在那些游移的、捕捉隧道、山林和浓雾的镜头中,重庆被折叠了。它形成了一个立体结构,位于最上方的是世俗的城市风光,位于下方的则是诗意的故土和远方。或许其独特的折叠结构恰好为那些试图探讨失落故土的创作者们提供了土壤。这座折叠的城市无差别地倾轧包括不知归途的人们,它吞噬呓语、梦境和那来不及思索便消散而逝的乡愁。而这,似乎注定将成为包括宋雅洁在内的、现代人的整体命运——既然不能改变,那么不如记录和书写。

  2.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对我而言的意义不止于电影而已,因为很久没好好看电影或者安安静静的去做一点什么了。看了太多的综艺、直播、视频,短暂的感官快感之后,人总是恍惚的,总要追求下一次这样犹如毒品一般的东西来充满时间、挤走情感、麻痹自己。但是这样的电影从一开始的音乐进来,就直接把我拉了进来。没有场面上感官的刺激,而是被一种压抑的气氛包围住,慢慢成为这种压抑的一部分。然后情感上再慢慢不麻木的平静下来,仿佛是在把人生命运生活的无奈,从一个在心底极不愿意面对的地方,自己找了出来,再来和角色的情感相比较。比较着,比较着,就成了角色。角色有答案吗?自己有答案吗?女主给了回答,这就是命,我却觉得没有在电影里找到答案,因为我有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也许我们都各有一个,只是时常忘记。人累的时候,总会忘记些什么,忘了要好好吃饭,忘了想早睡早起,忘了自己对生活最初的态度,忘了自己对生活想要的态度。我觉得电影的意义便在于此,一定要让人看得开心吗?一定要满足观众的意淫吗?一定要深刻反映社会吗?一定要弘扬真善美吗?不见得。电影也可以是一张贴在冰箱门上的便利贴,上面写着一句:“你还在按照你想要的样子努力生活吗?”

  3. 可能冲着大女主错觉观影的观众会觉得不够过瘾,但我反而觉得特别好。

    大概我们的心境正好处于那个点。近几年也在一直思考,留下来还是回家去的问题,发现自己就是“孤魂野鬼”,而且有“亲人”其实比没有,更难!甚至年初大病一场,连得病的部位都与女主类似,哈!唯一就是没女主那么有故事的前史,以及不至于那么惨,但也是相对的,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甚至是更巨大的。有一次我路过一座桥,我突然发现我这么热爱生活的人,这么坚强有韧性的人居然觉得跳下去也不错,解脱了,活着真难啊!我们是要求如此低的人啊!居然都这么难。

    那一刻被自己吓倒了,原来曾经那么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怕死的人)居然也开始想死。

    觉得不够大女主的只能说你生活挺幸福的,是好事。或者未经生活蹂躏。或者还在向往我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满怀希望是好事,我们都要满怀希望,但在整个社会评价体系,大多数人连配角都算不上,甚至是不露脸的群演或者只是“来凑了下热闹”,那就没希望了?我觉得还是要怀有希望。看来我果然快好了^0^~都开始输出鸡汤了…

    扯远了…

    细思极恐!却无比真实揭露了当下生存资源分配规律。随波逐流吧,你会得到主流价值观的成功,房子有了,工作有了。还能结婚(又一个同妻诞生)…

    我比较看好这位导演,虽然他有些停留在(或者迷恋)文学表达层面(并不是说视听不好,相反导演很擅长视听营造),倒也因此给了电影更多解读空间。有的电影看完也就完了,过段时间再看也还是那样,有种电影看完出电影十几分钟就有新的想法,而后不断有内容叠加,若干年后再看可能感受完全不同,乘客显然属于后者(虽然还有些稚嫩牵强,但有那个趋势了)

    与导演交流时,导演说你也可以理解为出租车停在那以后,后面都是他做得一场梦,如果这样解读,就挺像我们有时候旅途当中或者路上看到个什么人,然后你觉得嗯,有感觉,我的理想型什么的,然后你恰好又比较多情,想象力丰富,你就在脑海把你们后续的恋爱结婚生孩子孩子大学毕业结婚生孩子都想到了…

    挺有意思的。这就是这部电影或者说导演在创作之初就有特地留白空间的有趣之处。

    就是可能是因为第一部作品,表达欲又较强,装了太多东西进去,但也让我抱有更多期待,期待导演的后续作品。

    在南方影展上我问了杨堃导演(《清风的味道》导演)一个问题,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现大城市不属于自己,回到家乡发现那里也不太属于自己,怎么办?后续作品还会继续谈谈吗? 我觉得这个话题更该问许振昊导演,不知道他会不会在后续作品中继续探讨这个话题,我个人还挺期待的。

    最后说下打分,电影我觉得六七分是有的,八分是我个人喜好,心境契合,以及鼓励加得分。

    祝导演拍出更好作品!

  4. 我们对明天一无所知,爱人,亲人,都完美的陌生,甚至偶然对镜一暼,都怀疑镜子里的灵魂,我们从哪里来,又要飘向哪里,悲从心起,无法应对,影片完美诠释了无奈,用尽力气活了半生,都是随波逐流,一切看似不能轻易放弃的,转眼都会忘记,安贫乐道的日子,都是危机重重,死亡是解脱,也是新生,只看你是否有勇气,或者早已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