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奇迹小子 Wonder Boys(2000)

演员:



影评:

  1. 对这片产生兴趣,主要是因为小说的作者 Michael Chabon,Chabon先生是普里策小说奖得主,同时又是个漫画发烧友(他为SPIDERMAN2写过剧本),受严肃通俗两种文化影响的他写的故事机智幽默,富于哲理而不落俗套。Wonder Boys就是具有这样特点的电影,如生活般平实却出乎意料的情节,不时出现的绝妙对白(台词很多都诙谐且兼有潜台词),有让人有所感悟的力量但绝无米国电影里惯有的说教的乏味。就像电影的宣传语: Undependable. Unpredictable. Unforgettable 。

    故事围绕一个大学英文教授 Grady 展开,7前年他的小说使他一举成名,成为大家眼里的Wonder Boy,可7年后他的写作陷入瓶颈(7年来他一本小说都没写成),老婆离开了他,和他有外遇的校长告诉他她怀了他的孩子,就这样他的衰事还没到头呢,在校长家的晚会后,他被校长的狗咬伤,他的学生 James 为了救他慌乱之中几枪把狗给杀了,于是两人带着死狗开始了琢磨着怎么解决这事,而James还拿走了校长老公收藏的梦露结婚时穿的夹克……

    我未曾料到这个电影会从头到尾没有一点沉重的气味,以前看过类似题材的片,一般都不会那么轻松。不刻意把题材搞的厚重,是它的优点。 Grady 和James一路走来,经历了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不新鲜的事情,说不新鲜是因为这都是常理之内的事,即使看着有些离奇(比如那只死狗),逻辑性却没什么可挑剔的;说新鲜是因为两人在过程中找到了以前从没找到的东西, Grady 意识到行为古怪James其实是个十分有才华的作家,James则从 Grady 身上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父爱。 Grady 在为狗和夹克忙活的同时,不知不觉的体会到了生活和写作的真正意义,不为他人的眼光而活,不为他人的评论而写,他的瓶颈在于他什么都考虑,惟独没有考虑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片名里的Wonder Boys指的是三个人, Grady ,他的编辑 Terry ,还有James,两个是过去的Wonder Boys,一个是未来的,三人性格各有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在等待一个转机。Grady在一阵焦头烂额中意外的得到了解脱,当他麻木写就的小说稿随着风满天飞,当他把找了半天的梦露的夹克送给了女招待(“你和她都是窄肩”)时,他已经跨过了瓶颈,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取舍。Michael Douglas把这个角色演的非常生动,人物的无奈和保有的那么一点点优越都活灵活现,同时依然保留着他特有的男性魅力,和James之间亦师亦父子的感情戏则让人感动。Terry 和James,两人怎么看怎么南辕北辙的人最后居然成了一对……必须说,这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震撼”的配对……,本来我想当然以为James会和暗恋Grady 的女生一起。其实吧,过程还是挺自然的,但看到 Tobey Maguire和小唐躺一张床上,感觉怪的很啊……Terry属于性格外向,玩世不恭的那种,虽说急着找一部畅销作品来保住自己的饭碗,但照样喜欢玩,一下飞机就会带着刚认识的DRAG QUEEN到处跑(那个QUEEN还挺漂亮的,男女装皆是),看上去有点惟利是图的样子,实际上人不坏,关键时刻会为着朋友想,有着从外表看不出的细心的一面,别人看上去怪怪傻傻的James他却是情有独钟,告诉Grady “ I see myself in him. ”,也只有他能让喜怒不形于色的James开怀大笑,最后James的小说成了他出版的新方向,两人也一道回NY。Terry在小唐的演绎下,除了不羁和圆滑,更多了十二分的可爱,最喜欢早上他向James问好后小声嘟囔的三声"Jimmy,Jimmy,Jimmy"~~小唐演喜剧真不是盖的啊~~总之我喜欢的不得了~~James呢,是个内向的怪小孩(能背出所有自杀影星死亡的时间地点死法……),刚开始一副自闭症的样子,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他内心是个特别敏感的思考青年,看到那件挂在衣柜里的夹克会流眼泪,因为他觉得“它在里面很孤单”,接触多了发现他风趣且有挺强的洞察力,有点像一个无害版的 Ricky Fitts ( American Beauty里的“塑料袋”男孩), Tobey Maguire无论从相貌还是气质上都是James的最佳人选,兼有甜蜜可爱和标准freak两面,纯真又深沉, Tobey 大部分时间都表现的木木的,但不让人觉得僵硬,反而有生怜惜之感。三个男人一台戏,这三个男人都十分精彩。
  2. 教育界如今的指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到处都在寻找神童,8岁上大学13岁拿博士。这种对“天才”的定义也许就是这部片子不是很火的原因。这里出现的“奇迹小子”完全不是人们希望中的那种,而是这样一个人:他自闭,内向,孤僻。他总是坐在课堂的角落里,用一双间谍般的眼睛打量周围的一切。他被所有的同学讨厌,以致联合起来贬低他的作业。他满嘴都是谎言,把明明住大宅别墅的父母硬说成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虐待儿童,让他在地下室里当哈利波特。而他做这些事似乎毫无动机,只是一个作家“编故事”的天分(也是骗子的天分)在即兴流露。他显然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也永远不会被选为“推荐生”,因为他偷了校长的收藏品,还杀了他的狗。

    怪胎只有与怪胎才能相认(虽然更可能相斥)。于是从纽约来的同性恋编辑一夜之间坠入情网,于是同为作家的老师陷入比婚外情更复杂的爱恨交加。家长、同学、校长乃至将来的社会都无法接受的毒药,他们却凭借一种同类本能不能不甘之若饴。那就是才华。拥有这种东西的人不一定是个好人。他们可以为了完成作品而去抢劫,偷光父母的财产,抛妻弃子,酗酒而死。作家不能也不该是一个凡人。这在格雷迪的身上体现得最充分:婚外恋、离婚、抽大麻,不过是人过中年的50后常玩的危机游戏,这算什么叛逆不肖?作品需要一种强大的外分泌,让世界融化在作者的想象和目的中。假如父母爱你,就要把他们写成魔鬼虐待狂;假如酒吧老板很憨厚,就要写他杀了自己的弟弟。如果你写在纸上的东西仅仅是心理诊疗记录或一脑门现实官司,那么想象和现实的分裂早晚会带来“双输”:现实痛苦,作品失控。罪恶之源在于:你已经正常得太久了。

    艺术在多数情况下是怪胎的事业,这一点人们都已接受。实际即使在这一群体中也同样会消耗掉比例不低的炮灰。区别只是,这拨人里从独木桥的两边掉下去的那部分大多并不后悔自己没走别的道路,事实上除了来这里凑热闹之外他们很少有任何别的选择。没有《在路上》的凯鲁亚克依然会酗酒漂泊,没有《十一种孤独》的耶茨冰箱里也不会多出牛奶和花生酱。在他们的历程中根本没有什么打包上路之类的程序,他们一直就是这么走着活着,突然就冒出一些人来拽住他们的手,闯进他们的房子,说他们写了经典之作。一瓶酒之后,也许这些人又会不见踪影。而宿醉、烦躁、孤独、不愿起床的骨头,才是自己的。

    因此,奇迹小子不需要一个把他写进保送名单的校长,但需要一个能和他睡进一个被窝的编辑。从技术层面上说,他长着一双非凡的眼睛。从那张马不停蹄背出自杀艺术家名单的嘴上能看到魅力,从打字机里夹的半页纸上能看到天才。从职业道德上来说,他是圣人。为一个七年没出东西的过气作者堵枪眼扛炸药包,当面却只字不提。这样的万年好人,但愿世上所有的作家(尤其是没出名的)都有福分遇到。他不会在一瓶酒之后化为幻影,而是会留在你的战壕里(或者床上)。现实是,一个编辑能和一个非畅销书的同性作者走到这么近的概率比把对方的手稿当纸钱撒了还低。这一行为而非性取向才是另类的。出版社老总一般没兴趣管你搞不搞基,但他肯定会过问你的业绩。

    影片的华彩场面就是格雷迪那2000多页的手稿随风而去。所有做过作家梦的人都知道,那是宇宙毁灭的时刻,是亲生独子(女)的死亡现场。就算有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也丢失过手稿的八卦可以用来“开导”,很多人还是会活不下去的。何况一部作品根本就不该这样拖上七年(你以为你是普鲁斯特),更不该防火防盗防编辑(人家的饭碗都拴在你腰上)。这就是天启。也只能当成天启:这本书不该问世,它没有这个命。人不能和天启较劲,正如他们不能把天才藏起来。由此,嫉妒、焦虑、烦恼都消失了。上天给怪胎的劳役顺理成章地会从正常人的肩头松解下来。可是,假如那个别无选择的奇迹就是你,那么你还是只有死扛到底。
  3.    看得出来,小蜘蛛人.快乐的出版商.美艳的租客.甚至那昂贵的毛皮外套都只不过是引子而已,一切都若有似无地试图召人向前,不仅仅是表面上看来的格雷格本人,就像他自己说说:“一切都是种预兆。”当然,光明的电影总是会有光明的结局,走出晦暗当然是应该的,但是矫枉过正的嫌疑也出落得太过狂妄。有些像是说教未果,毕竟拥有橡皮泥心灵的人少之又少,千疮百孔的心根本不可能因为某种不痛不痒的撩拨就自行复原,这根本不能给某些无望的人生带来什么。
      就像小时候吃的糖稀,入口甜蜜,实则伤身,但有时想想,一些人不正是追求此种虚幻幸福感觉吗!说到底追求可以,但沉迷却危险,如果无限放大它的正面能量固然是好的,也许会催人奋进,可更有可能的结果即是雁过不留痕。
      不妨这样理解,如果我们不把他放在励志电影的范畴理解,它不是为我们寻找出路而是为了让我们理性看待,不计较失去什么,而努力看清自己需要什么,那么,也许那件价值连城的外套没有妥善被保管,至少它物尽其用不至于躺在保险柜里孤独神伤。
      迈克尔道格拉斯果然是君子,演技也能屈能伸,颓废时极颓,绅士时极绅,生活中如此高高在上的老人,演出失意作家却毫无违和,令人佩服!十二年是什么,这要问小萝卜和小蜘蛛了,当时的他们还不是超级英雄,没有蜘蛛侠的宅呆木讷,也没有钢铁侠的嚣张风流,他们单纯的笑着,嘴角上翘时更没有脉络清晰走向诡异的纹路,如今的一道道沟壑沉淀着多少渐渐老去的辛酸与无奈,好在他们依然快乐,可有多少人能够像他们一样幸运??
  4. 算是莫名其妙的原因吧, 这片子里的每个场景和每句对白让我在回放数次还都不厌其烦.看完这片子, 我就好奇这名字,"WONDER BOYS"说的是谁呢? 那一老一少吗?
    颓废,躁动,迷惘,犹疑也许还不足以形容这个辉煌过后一蹶不振的"老"(50多岁的人, 算老吗)作家/教师的生活. 就在创作和生活(婚姻)的双重窘迫中他看到了一个"少", 一个让人嫉妒羡慕的天才, 有着青春和希望的天才,一个似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让人捉摸不定的"学生".在之后的一系列荒唐事件里, 他们面对的有机会,有遗憾,有所得,也有所失.而这一切似乎都关于"MAKING CHOICE", 其实谁每分每秒不是面对抉择呢? 只是抉择对与处于生命不同阶段的人的意义却是不同的吧.
    故事中的主角是几个多少都和文字打交道的作家,编辑,教师,故事其实也就围绕着生活和创作铺开的.这两者就象是"镜像"的,而哪个是实,哪个是虚,真真假假都在一念间. 但这一念的"桥梁"却恰巧是创作的灵动之处. 婚姻失败,灵感枯竭,沉迷大麻的作家在最终能穿越了虚幻和现实的阻隔而找回了他的"灵动之处"吗? 所谓"选择"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吗? 这样的挣扎和天才学生的才华横溢自然天成是强烈反差, 但他们在心灵深处又又着共鸣和戚戚相惜.他们的相似与差异让我隐约有些疑问,但我无法条理清晰的表述,只能说看到了两条平行的线向着同样方向延伸着,也许有同样的波折,同样的跌当,同样的捉摸不定一如命运本身.
    对于故事情节, 我个人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结尾. 我的理解这收场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 当然,一个温和的交代,一个"HAPPY ENDING"总是让人释怀.如果这故事发生在现实里, 我也衷心的希望是这样的发生发展.但电影, 我总还期待点"耿耿于怀","难以释怀".
    (说回电影本身,MICHAEL DOUGLAS塑造的角色让我意外的"不讨厌"这个明星(一直就是看着他不舒服),而"蜘蛛侠"当年的演出几分本色却也不让人失望.算是配角的系主任Frances McDormand是我一直喜欢的实力派, 编辑Robert Downey Jr.几分夸张的演绎给故事添了点滑稽和幽默.而另外那位如今科学真理教护法夫人的Katie Holmes没什么精彩也没什么过失. 演员阵容还是够强,情节编排设置也多少有些机巧.总体来说, 这是个值得一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