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玫瑰的故事(1986)

玫瑰的故事(1986)

又名: Rose / Lost Romance

导演: 杨凡

编剧: 杨凡

主演: 周润发 张曼玉 陈俊国 余小翠 张耀扬 张坚庭 连晋 夏萍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1986-02-21

片长: 92分钟 IMDb: tt0089576 豆瓣评分:6.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玫瑰(张曼玉 饰)是一个天真美丽的少女,身边不乏各种追求者。而她唯一的亲人——哥哥(周润发 饰)更是对她呵护备至。直到她遇见了已经订婚的庄国栋,才真正体会到了爱一个人所带来的痛苦。玫瑰决定远离香港这个伤心地,于是不顾哥哥的不舍便飞往巴黎求学,并嫁作他人妇。直到哥哥生病离世,已离婚的玫瑰又再度返港,遇到了对她百般关爱的傅家明(周润发 饰),就在她再次披上婚纱之时,噩耗又再次传来……

演员:



影评:

  1. 我们从来没提过第一次的见面。那年她大概只有十九岁,模特儿公司派她上我影楼面试,她没有一般模特儿应有的portfolio,只有几张简单的照片。很奇怪,到现在我还记得那照片中的背景纸是黄色,她在照片中带有些日本青春偶像的味道,香港少见。简单的问答中,她说自己在英国长大,目前在连卡佛童装部工作,模特儿是副业。我告诉她这份工作是泳装模特儿。她听完马上说自己不拍泳装,头也不回就走了。我奇怪经纪公司没向她说明工作的性质,但是对她的乾脆却留下极深的印象。记得那时马上告诉施南生这个女孩的存在,还跟进到底新艺城有没兴趣,但是不见下文(博主注释:此事详见施南生回忆 )。不到一年,忽然在许多电视广告上看到这个女孩,接着就在香港小姐选美现身,然后大家都知道她叫做张曼玉。没过多久她就在电视和电影真正做了青春偶像。影迷在马路上还会叫她 Monica,因为张国荣的那首歌(博主注释:电影《缘分》中,张曼玉名为Monica,而当时也是张国荣同名歌曲大红时期)。也是差不多的时候,我向亦舒买了《玫瑰的故事》电影版权。这本畅销小说,曾经相传徐枫要拍,找的是钟楚红饰演玫瑰,舒琪导演,配上港台最红的文艺众男星。信不信由你,包括当时很红的长毛岑建勋也在文宣名单内,后来整件事空穴来风。于是我很尊重地问亦舒,应该找谁人饰演玫瑰,她说,当然就是张曼玉。她说,你没看到 TVB台庆她扮演空中飞人,一出场那双美腿就杀死人,我不管她会不会演戏,只要她走出来,我就要看。于是某夜我约了亦舒和张曼玉一齐在喜来登喝咖啡,还不到二十一的张曼玉在吾友「姐妹」编辑施盈盈陪同下到会,见到我们两个小大人,当然有些腼腆。我是第二次见她,当然闭口不提泳装模特儿的旧事。反而亦舒有点像个小影迷,对眼前这位小女生,千呵百护,好像是在说服她一定要演,非她不行。我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位大作家,向一位出道不久的小女孩,替我推销一个多少女明星梦寐以求的角色。张曼玉终于答应接演玫瑰,其他拍片细节,一切都由她自己经理,连片酬都自己开口。但是不可以有床戏,也不可以接吻,她坚持。我说文艺片没有床戏与接吻,那太枯燥。一阵讨价还价之下,张小姐答应可拍有限度的床戏和接吻,但是在合同上必须注明「非主动性」。后来我觉得这四字着实可圈可点,却记不得三人中谁想出来。

    她又告诉我和邵氏公司有合约,但是不用担心,她签名就可以。于是为了礼貌起见,第二天打了个电话给方小姐,说几句感谢及称赞的话。方小姐说,现在很多人都找张曼玉,其实她开的片酬太便宜,假如你真想找她,多加五万。没想到一个感谢的电话,价钱是那么昂贵。心里自然不太顺畅,于是马上做换角的准备。首选当然是宣传已久但是一直只听楼梯响不见玉人来的钟楚红,但是她的经理人马上感谢好意,说是钟张二人份属好友,决不能夺他人之好。吾友施盈盈则说台湾来了位美女,很感兴趣,她的名字叫王祖贤。一见之下,果真高挑美丽,但是还未满十八,不敢冒险。也想过第一美人林青霞,说着说着还没来得及开口,我的红粉军师团林冰、施盈盈和汪曼玲说,你无论如何都要忍下这口气,任何其他美女都不及张曼玉来得惊喜。于是我一口把那气吞了下去。说来也巧,数年后的《流金岁月》,也发生了同样状况,本来和陈自强已谈好片酬,一周后又告诉我要提高片酬五万。这时我已习惯临时增加片酬五万的事件,不希望「周润发事件」重演。这周润发又是什么事件?话说《玫瑰的故事》卖座,接下来就拍《海上花》。卡士定了周润发、张艾嘉和姚炜,非常吸引的配合。孰知片子筹备了一半,发哥忽然要求增加片酬五万。由于不久前才忍受过「五万」的气,这次我就不肯囫囵吞下。我说发哥坚持的话,就会去日本找男主角,发哥则说杨凡非我不行。而我以往的军师团长林冰小姐,居然把整件事在她报刊专栏上直击报道。发哥和我彼此为了那五万骑虎难下。其实数目并不是很大,但是我就是不肯吞下那口气,就把发哥《英雄本色》后面的片期放弃,真的用了日本男主角。后来公司说影片如果照原来的卡士,我的电影事业可能改写。也可能没有被改写的缘故,我在香港电影始终是个边缘人物。看来像是唐吉柯德,挑战些莫名的事物。

    话说那时的发哥,非但英俊潇洒,演技一流,做人处事更是无人不赞。说是观众缘排行榜,发哥认第二无人敢认第一。奇怪的就是缺乏粉丝为他买票进戏院。所以他什么影片都接,希望碰到一部对的,就可电影界平步青云。制片本来只找他演玫瑰哥哥黄振华,合约签十天戏,片酬只有三字形容:平靓正。家明原本想找刘德华,后来谈不拢,于是又找发哥再演多一个角色,加多十天片酬。由于发哥一人分饰二角,于是把剧本改成稍带(缺字)意味,以增加戏剧性。

    发哥的演技与做人,的确是开了我在电影圈的眼界。施盈盈说张曼玉很高兴和发哥合作,因为他能带出她的戏。记得开镜不久,一行人飞往巴黎拍外景,途经新加坡,发哥还找了当时还没正式过门的发嫂家人,带我们一夜游,也是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已经不是在黑街的人妖。第二天坐在星航经济舱内,发哥教会我玩「锄大弟」,又赌又笑又闹,十几个钟头一下就过。下了飞机马上稍微梳洗,一行人就上邮船开工。本来五个工作天,两天就完工,其余三天放假玩耍,我这个导演也算偷懒马虎。但是拍出来的巴黎戏份,居然这麼多年后,看到还是有点感动。可能因为大家都身处异乡,多少有点同舟共济的感觉,而这种感情在创作上很易自然流露。

    回到香港,和张曼玉的陌生感又重现了。我不知道她住在哪,她的电话多少号,永远都是一个call机号码。她说,我永远会准时覆机,准时接通告,说到做到。在拍戏现场,这个刚满二十一岁的女孩不苟言笑,培养情绪,和发哥那种游戏神龙之后,马上可进入离情别绪,是大有不同。有时我会问自己,关于电影,发哥到底有什么不懂?别说电影文法、演员镜位他都滚瓜烂熟,即使动作特技,和领班稍事沟通,也都可以亲自上阵。譬如他的撞车戏,从被车撞,翻到车头再滚到车下,全是自己亲力亲为。至于撞车后的七孔出血,则完全属于他自导自演,我完全不敢沾光,连镜头剪短些都不舍得。他做人成功之处,自然会引起某些人诟病,用「圆滑」二字冠之。可能他实在太了解电影与自己,张曼玉这位文艺新丁有点不在他眼下,许多时候只顾和工作人员嘻哈作乐。直到某夜张曼玉和他演了一个两分钟长镜头的醉酒戏,张曼玉声泪俱下地自数「玫瑰」的缺点。平素玩世不恭的发哥,首次走过来轻轻地对我说:刚才Maggie演得真好。要从发哥口中听这句真心话,不是件易事。有次在法国「电影笔记」看到一篇张曼玉专访,这时她已是世界级演员。文中问到她与也是同级的发哥的合作经验。我依稀记得,她轻描淡写地形容,在少不更事时,只和发哥拍过一部文艺片与喜剧,其他一切从简。现在回想,当时张曼玉拍「玫瑰」的压力大吗?整个电影分场表上,她的名字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就像当年周润发说,你的镜头不需对着我,观众要看的是玫瑰。但是发哥错了,即使今日威尼斯影展主席观片后,除了大赞发哥的演技与气质之外,还问我那时他们二人是否在恋爱:Were they having an affair?当然不是,我肯定地回答。但是觉得这是对男女主角演技的最佳赞美。

    果真给亦舒小姐言中,观众看「玫瑰」不是要看张曼玉的演技,就是要看张曼玉漂亮的出场。二十一岁的曼玉扮演「复活的玫瑰」,刚从巴黎带着六岁大的女儿回到香港,大白天把头发梳得光鲜油亮,戴着蜘蛛网黑钢钻耳环配上三宅一生露肩一件头,从楼梯上衬托着美丽音乐像仙女下凡般的走下来,有够camp的。但是观众就觉得这是整套电影最好看的镜头。她就有这本事迷惑观众。即使将近三十年后重温,还是觉得可归纳high camp经典。但是我想,张曼玉可能没看过这个镜头,因为她可能根本没看过《玫瑰的故事》。

    原来影片将要上映时,公司找张曼玉宣传,她透过陈自强拒绝出席,理由是我逼她演床戏。结果这么一闹,反而变成了宣传。我记得她为了影片出来见过一次记者,而我却没有为了这部影片和她再次见面。其实现在回想,她拒绝宣传一定有自己的原因,可能我在拍片的某些小节缺乏对她的尊重,而这些被忽略的尊重,往往又是说出来是无关痛痒,放在心上却又耿耿於怀。再说那时她才刚二十出头,我要和她计较,总是不应该。但是斯时我初尝卖座导演的滋味,脑海裏只有自我,那会想去了解她的不满之处,于是几乎三年没见过她。

    直到叶蒨文辞演《流金岁月》,又看了王家卫的《旺角卡门》,就知道张曼玉会把蒋南孙演得神气活现。这是个非常内敛的角色,许多时候把许多的事情埋藏在心里,看似机心,实则关心。不像朱锁锁那样感情直接了当,许多时候她会躲在拍摄地点的一个角落,培养感情,然后在开麦拉的时候,让你感觉到她真正的付出。其实她一直都这样,为什么早三年我没看到?

    话说这部电影,虽标榜文艺爱情三角恋爱的老套故事但亦不乏创新笔触,其一则是两位女主角都有许多超越香港观众容忍度的独白。之前,我自以为已做到了香港电影独白的极限,直到看到张曼玉在《东邪西毒》中的独白,才慨叹此乃独白之颠峰。每顾必为感动,惊叹那有如此好的女演员,诉说出如此动人的身世情怀。她不回顾当年的玫瑰年华,也是有道理。这段时期我是真心爱惜她,也感觉到她坚强后面隐藏着无名的脆弱。有次她和钟楚红约了我在文华喝茶,她说,我什么都告诉你,你什么都不告诉我,只告诉钟楚红。我说,从来我和你连络,不是传呼机,就是经理人,怎样培养友谊?这刻,她写了个电话号码给我,吩咐我千万不能告诉别人。但是我还没有机会打那电话,她就已经去纽约拍《人在纽约》。接着就开始不停地享受做影后的感觉。当我们再拍《新同居时代》的时候,她那写实冷静独特的喜剧细胞被张艾嘉展现得一览无遗。拍戏的感情有时很奇怪,和谁一起工作,感情就会深些,而她在我的那段戏,只有两个镜头。

    《新同居时代》之后,十八九年飞逝,其间只有在中国会偶遇她与钟楚红一次。其他就靠报章杂志的报道,知道她生活的变化,思想的看法,演艺的进展。忽然去年的冬天,我从北京回港的飞机上,她的男友Ole(奥雷舍人)就坐在我隔位。居然刹那间有某种熟悉的亲切感。本想对他说我认识Maggie,她也曾拍过我的电影,我觉得她是中国电影史上空前的好演员,我知道她一生一世在寻求真爱,我不希望她的艺术被庸俗的市场湮没,我希望她开心而且不断地创作,那怕只是简单地生活着。我真的关心,但是忽然又有某种莫名的自卑感,觉得是否这一切问候与关怀都多余。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只对 Ole点头礼貌说声「哈罗」,然后继续保持沉默。

    前些日子,又在电视上看到《东邪西毒》,张曼玉还是令我感动。
  2. 一篇篇看完豆瓣影评,本来想说,看改编的电影,千万别老拿去跟小说比。却也不得不承认,小说早已成就了观影时的底色。

    张曼玉妙则妙矣,较之心中的玫瑰却不够美丽。就像姜文气场十足,去做《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却有些缺乏说服力。

    不过美丽动人原本是个人体验,永生不忘更是私密。张柏芝或许可演出少年玫瑰的飞扬任性与茫然,确未必能演尽成熟玫瑰之美。亦舒浓墨重彩地写下的向往、传奇、平静,能被体现十之二三,作为读者观者,亦觉十分知足。

    不爱时过遍千帆未动容,一朝动心便不可收拾,远走他乡为避情伤,不再提起可总是念念不忘,这样的感情,一生一次也就罢了。关于庄国栋的情节有些少,可是多了该怎么演,心神沉溺、惊心动魄、念念不忘,从来都是心里的故事,无从旁观。

    这样的庄国栋,既然离开,原该除了回忆外再不出现,可是他不是一场深情的幸存者,必得在梦回时念起玫瑰,直至重新寻到她,在无法重来后,说出句苍白的再见。

    十分爱那场画室慢舞,在那样春风沉醉的夜晚,庄国栋拥住玫瑰,存下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大哥旁观亦不免动容,虽知庄之于玫瑰之几不可得,也只是一言不发,轻轻离开。如果没有美好相伴,一生未免容易平淡漫长,可是太过美好,又未免令其他岁月暗淡无光。

    发哥便是心里的家明模样,从未觉得发哥如此风流倜傥、眉眼含笑,虽说笑得多了些,角色空间小了些。

    我们心里想着的十分,在旁观者看来或只是三分,我们心里的百折千回,在旁观者看来或只是离合谈资。所以见得三分,想到十分,深深震动。
  3. 看过亦舒的原著,对玫瑰的想象有各种各样,也总想找个人把玫瑰的形象放进真实的人物身上去,但也一直想不出个所以然,直到看到这部年代久远的电影。
    说实话,就像大家说的一样,拍得不算好,但也不至于非常差,至少女主角——让所有人又爱又恨的潇洒的优雅的美丽的聪慧的玫瑰的人选我觉得是选对了,胶原蛋白满满的曼玉就是年轻的玫瑰,虽然在剧中她没有把历经了许多故事的后来的玫瑰演出神。可是在我心里曼玉就是真实的玫瑰,以前的她参加香港小姐比赛出名,大家都说她是花瓶,后来上了心之后演戏越来越厉害,随随便便跑个龙套都有人说这就是真正的影后,就是超级巨星。曼玉有玫瑰的潇洒,谈起感情来什么都无所谓,只随着自己开心,想结婚便结婚,想离婚便离婚,现在人快半百了又当起歌手来。曼玉更是有玫瑰的漂亮,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看到挂历上她的照片,当时就惊呼这个姐姐真漂亮,只是当时的90年代画报女郎还是凭着青春的面容赢得大家赞赏,而今日,则完全是靠着她的故事越来越有味道。用当年哥哥的话就是“我好钟意张曼玉,起初我不觉得张曼玉有什么,但到后来整个人味道都出来了”
    用书里的一句话吧 “静静地审视张曼玉,你会发现在她身上有着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不是漂亮,不是修长,似乎也不是娇憨,当你贴近她,感受她时,你便会真切地看到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张曼玉。真正的美是从生命内部射出的光芒,张曼玉正是如此。”
    我也建议重拍,让曼玉再演一次玫瑰,后来的玫瑰。
  4. 作为看过原著的,我其实觉得这部电影还不错。不过讲得的不是原著那一个故事就是了,只是用了书里的名字而已。如果坚持只是想看原著改编的故事,那就别看的好。
    张曼玉真的很美丽,用傅家明的话说:“美丽过美丽,忧郁过忧郁。”无论是少女时期还是少妇时期都很美。玫瑰是里面唯一符合原著的。
    原著的傅家明给我的印象是白净瘦削,不染风尘,况且他真的是个小受啊(原著真的是gay啊)……周润发很man好不好……
    我看电影,泪点多数在死人那里。没错,黄振华死的时候我哭了,以至于玫瑰对家明回忆起哥哥的时候我也哭了。
    周润发分饰的黄振华也很好,可是原著有这个人咩?……很多人说这电影是兄妹恋,如果有这样的哥哥,我可真会爱上!温柔的发哥,谁不爱呢!他是个艺术家,本就是内心敏感细腻的人,爱上不该爱的人,藏在心里到死也没说出,可是爱的人却始终不快乐,他的死,可以说的郁郁而终。说他爱的是自己的妹妹不会有人反对吧?虽然没明说……他这个“空降”的人物可算是电影里塑造得最好的。我说这部电影不错,大部分是因为他。
    庄国栋嘛,原著里可是个“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角儿,该是风流潇洒,谈笑风生的人,虽说最后爱上傅家明还是沦陷了,但不该是那个样子吧……电影对他描写不多,最后还莫名其妙的。
    关于结局,导演你不喜欢原著结局也不用撞死傅家明啊哭。。。还文绉绉的不让他撞完马上就死,而要他慢慢七孔流血而死,你太毒了!
    还有你实在太厉害了,硬是把同性恋的原著拍成兄妹恋的电影,实在不够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