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龙种 Dragon Seed(1944)

演员:



影评:

  1.     这部片的前半部分是非常打动我的,可惜后一小半的情节拖沓了些,感觉也有点古怪,破坏了电影的整体结构。

        据说当年凯特为了演好Jade(小玉?),曾经翻阅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资料。前半部分她的表演着实很赞;与《大地》(1937)中的阿兰不同,小玉是一个有进步意识的农村女子,就是所谓的“新女性”。她悄悄地自学识字,并且爱书、爱知识;对于和谭家老二的包办婚姻,她坚定地采取“先了解,后结合”的方式。而老二,也是一位宽厚仁义的丈夫;夫妇二人的对手戏十分感人,十分“中国”;描述情感进深的过程也十分细腻,切入点的设置恰到好处。其中有一个两人第一次拉着手回家的情景,当走近家门口时,两人都停下脚步放开了手,怕被家里人看见;正是东方含蓄的表达方式。

        很喜欢小玉前半段的发型,脑后梳着发髻,一排短额发恰好遮住了凯特有点前倾的额头。只是黄种人的面部化妆使凯特的眼睛显得有些斜视,眼神没有焦点似的。不过她模仿中国媳妇的举止神态都是惟妙惟肖的,看去十分亲切;而男主角也很有中国味。

        在说关于抗战的那段之前,想先说说片中的配乐;这是首先给予我震动的。因为主要配乐的旋律便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变奏。那时它还没有成为我国的国歌呢;原来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这样大!我的心里不由充满了骄傲。我还听见了英文版的演唱,心情就更是激动。而其他中国元素的配乐,大多是温婉的,比起30年代的一些关于中国的好莱坞片,无疑好了许多。

        描述抗战中村民受难的情节是最为震动我心的部分。将日军的凶残和暴行表现得如此真实;烧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村民的凄惨光景令人揪心;我想这旨在唤起人们对于亚洲战场受害国的同情罢。这一段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儿媳Orchid(阿兰?)的受难。日本兵正在村庄里到处搜寻年轻妇女,躲藏在树林中的阿兰,因为怀中婴儿的哭声暴露了藏身之所;为了保护两个幼子,她一个人爬出来引开日本兵的注意,结果被残忍地折磨致死。当丈夫抱着她的尸体回到满目疮痍的家中,他说妻子虽然只是一个又粗又笨的村妇,但却勇敢而壮烈地保护了自己的孩子。

        影片的内容是丰富的。前半段显示出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时代变革,后面则是交叠着女性参战的全民抗战,并且还用了汉奸的形象来展现出客观事实。

        有一幕婆婆嚼碎食物喂孙子吃,被小玉制止的情景,特别有意思;那对白就像我身边发生的那些事一样。但是后面“大义灭亲”的举动,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对照就显得有点不自然。不过“下毒”的那幕戏还是非常惊险的。

        小玉在后半段中的造型,看起来是共产党女民兵的打扮,那种中长发和粗布对襟褂子;这与很多外国老片中以国民党为主的趋势相比,是颇出乎我的意料的。凯特演的火候也挺有一些,已经很难得了。也许她看过我们那时候的左翼电影罢。

        同为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影片,我对它比对《大地》更喜欢些;不过美国人似乎比较喜欢《大地》这样描绘传统中国风貌的影片。中国人应该会对《龙种》更有感情。其中还有一点很感动我,便是他们在当时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住中国人的精神中那些积极奋进、弃旧图新的东西。
  2. 此片没有虚伪的粉饰,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空洞的口号,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教你为了真正地活而敢于去死,教你为了宁静的和平而去轰烈地斗争。

    从片头的几句旁白便能一睹赛珍珠女士的智慧。她善于发现美,对丑恶更看得明白,但她选择用博爱的视角来描摹世界。除了文学上的造诣外,赛珍珠女士不失为一位颇具市场洞察力的文化商人。在当时的中美文化交流这一片蓝海之中赚得钵满盆满。

    仅在此片中,便能一窥赛珍珠女士顽皮而狡黠的生意经,那本经lien wu盛赞,由laoer买给jade的书,正是赛珍珠女士最著名的译作之一《水浒传》的英译本,这大半个世纪以前的彩蛋和植入广告似乎并不比今天的逊色。

    赛珍珠女士一生与中国结缘,却因为对国民政府和中共的公开反对而在中国的文化界长年遭到打压,又因与林语堂的一场诉讼添了分争议,我想这些遗憾与失落并不属于赛珍珠女士一方。
  3. 看到Jade劝说老父亲的那一段很感动,说到“我们都杀过人,我们都无法回到从前。但是您的小孙儿,当他只能靠欺诈生存,我们怎能教会他诚实?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时候,我们怎会教他仁慈?当他只看见猜忌,或者家人是叛徒的时候,我们怎能教会他信任?除非我们把日本人赶出国门,并防止他们故伎重演。”
    而当老父亲转了一圈回来,说他想通了的时候,我差点哭了出来。
    虽然这一段对话太美式,但是我多希望谭林这样的农民伯伯才是我们真正的农民伯伯啊;他充满长者的智慧、热爱脚下的土地,他的灵魂淳朴而高贵。

    片中还有几段简单的美式台词:
    “他们那里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受尊重,估计倒过来走也不难”。
  4. 一直想看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好奇外国人怎么拍摄、演绎中国往事;二是电影里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家乡。电影改编自原著《大地》,曾获诺贝尔奖,作者赛珍珠曾在我的故乡城市生活十多年,并据此段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

    电影的故事贴近历史、从人物塑造上不得不佩服赛氏对中国乡土文化的理解,让我读起来相当亲切。当然并非说完美,毕竟创作者都是外国人,比如对爱情的表现就不够中国味、人物对白舞台化以及古里古怪的衣着。但话说回来,这事儿连中国人自己去拍电影都没几个整明白的。下面,我着重就几个代表人物写起,而我认为这正是电影里的闪光点和创作者的功力所在。

    一、谭凌夫妇

    当接到上级指示,要村民们执行三光政策,这时老爷子藏在心里的隐忧终于爆发了,那就是杀人和破坏,他担心人性阴暗面的释放最终让人难以自制,这也已经在小儿子身上得到印证。因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当你使用暴力的时候,暴力本身就成了一头怪兽,不仅伤害别人、也可能吞噬使用者自身。看到这里,我挺佩服老爷子的思辨精神。虽然他不识字,但懂道理、开明、敢担当,结合他在村子里面的影响,应该被看作开明乡绅的代表。
    其实“乡绅”是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维系社会根基和乡土文化的支柱力量,无论城头变幻哪家大王旗,这些人所做的首要工作就是维持乡里、稳定民心、组织生产。可惜在建国后这些人已不复存在,不得不说着是对中国社会传统的一大破坏,而且影响极其深远!
    对谭老爷子的刻画是整部电影最大的闪光点,在这个人物身上赋予的文化涵义已经远超出一般抗战题材的探讨范围。

    二、谭家兄弟

    谭家兄弟三个,老大是典型的农村劳动力——壮实、能干和为长的责任感,电影开头他对二弟在夫妻感情上的指点,看得出他的成熟、沉稳,而且颇具智慧。当她妻子惨遭日本人蹂躏而死后开始觉醒、抗争,血性的一面显露出来,成为一名战士!应该说他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典型,只可惜故事中对他着墨较少,到后半部几乎成了宋兵乙。
    在电影里,我们见证了老二从稚嫩到成熟、从不会处理夫妻感情到领导一个村抗争。他和小玉随兵工厂西迁,在那里接受启蒙、成长为一名人民武装工作者,然后回到家乡动员、组织乡亲们保卫家园。
    老三代表了另一类人,他们在战争中迷失自我、甚至嗜杀成性。第一次在村里埋伏日本人的时候,我表现英勇,勒马杀敌,那张沉浸、狂喜的脸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对比之前受的胆小、羸弱,他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甚至在与父亲争执的时候扬言弑父,而他是谭老爷子最疼爱的儿子、生性乖巧。在这里,我想说人在任何时候都得有道德约束,如果仅仅依靠丛林法则,人伦危矣!

    三、吴连

    人在受到强力压迫的时候,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顺从、一个是反抗。吴连选择了前者,他是个生意人,他不明白买日本货有什么不对,他恨那帮烧了他店面的学生。他充满了悲观情绪,认为中国赢不了日本。最终在受够了饥饿、挨苦后回到城里选择跟日本人合作。这时,他已经由一个纯粹的商人沦为卖国者。最明显的一处是他们衣冠回乡,不受老丈人待见。
    影片对他的处理很细腻,他与日本人合作起初只为自保、不想害过别人,包括后来知道老丈人家截杀日本人也没出卖他们。可以说还有人情在。在这里再次体现了美国人的哲思精神,这无疑让人物鲜活起来、可读性大增。
    在中国,我们一听到谁是汉奸,那他一定全身上下每一处好、坏到骨子里。历史上对他们的处理也是极其粗暴的。甚至在整个东方都是如此,西方也有个这样的典型,就是法国。我并想为胡兰成、汪精卫之流平反。因为按照中国人的历史认识逻辑,这样的平反往往又是矫枉过正。我所期望的,无非是对于历史与历史人物的客观和充分的描述,至于判断,见仁见智。污化自己民族的历史与人物,不过因为这个民族缺乏对于自己的信心,以至于连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也没有。

    四、小玉

    就像下雨前,有风吹来一样,小玉就是这股风,她是抗争的代言人。从一个农村妇女觉醒到全民抗战有多远?其实很近。她也不像文革式女性,打破一切、冲出枷锁、弃丈夫孩子不顾一心一意打日本。不,电影里的小玉是个正常人,她仍然保有东方女性的含蓄、顺从、而又坚韧。在男人们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她做敢当,最后竟然凭借一己之力端掉了日军司令部。
    可以说,小玉是一个新女性,相比之下,谭家大嫂就太不幸了。

    总结:日本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就像树木的年轮,总有一处看起来扎眼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