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有一处多余:水手说舰长居然晕船、本身是个“羽绒商人”,表现士兵对舰长的不信任——大可不必。想要先抑后扬,造成“舰长足智多谋”的惊艳感,完全可以用“舰长刚从另一艘同型号护卫舰调任”来做文章,以免在后文的斗智斗勇中令人对美方舰长的表现感到突兀。好在尽管美方舰长的智慧因前文不必要的铺垫而显得有点夸张,但双方斗智斗勇的桥段并不故弄玄虚。我先看过《猎杀U-571》,了解了不少“猎潜”惯用拍摄手法;但看这部片子时竟然全程紧张。
最后的“救赎”,有些人觉得是败笔,我不同意。
首先,美国人对德国人,并没有犯境灭国、家破人亡之恨——这也是美国二战电影更能反思战争的重要缘故。你不能想象俄国人去反思“我们为什么要杀德国佬”,更不能要求中国人去反思“我们有必要打日本鬼子吗”;美国人则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兄弟连》要拍一集《为何而战》——但该集给出的答案也只是“因为他们搞种族灭绝”;本片提了一下美方舰长的仇恨——新婚妻子所在的货船被德国潜艇击沉,但这个仇恨不具有代表性。
其次,全片在表现德方的时候,处处显示了德国人的“共有人性”——战友情、意志力等等,甚至我觉得唱进行曲那一段,德国士兵很可爱。导演让观众对敌人产生了美好印象,这本身就是在尊重人性、理解对方;你如果不认为这样的一群人需要被救起,那么,你只好把整部片子都否决掉。
第三,表现美方舰长对敌人的敬重,也就强调了敌人的强大,最后效果还是突出了美方舰长的能力——毕竟美方取得了“破坏敌人会合计划”的胜利。如果让美国人在救生艇上看着德国艇长被炸死,无形中也就贬低了美方——你们跟一群不值得尊重的人“斗智斗勇”耍了半天?
最后提一句:美方舰长催促德国艇长放弃他的水手,赶紧逃生,说“这个人快死了”;德国人轻描淡写一句:“他是我的朋友。”看到这里简直泪飙——前文的“盖毯子”,为此做了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