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给你讲个故事。
10年前我初来美国,格格不入,想施展拳脚却屡屡被冷落。有天在Pandora听到碧昂丝的Halo,被她的声音吸引。通往另一种文化的大门为我打开。对于一个听孙燕姿和蔡依林长大的80后女生,她的音乐太不一样。强烈的节奏,厚重的高音和健美性感的舞姿直接穿过意识,直达我心。
武志红说,人最本质的动力来源于性和攻击。这两点在她的艺术里是那么丰富。每张专辑发行,不仅要听,还要等她的演唱会版。因为我想看她在舞台上,感情充沛地唱跳,彷佛这样才能明白每首歌背后的故事。
我爱这样的女性,想要成为她。我开始逐渐打开自己,展示野心。不惧怕碰壁。愤怒和质疑只会令我更有力量。如今虽然还是有很多烦恼,但至少能感受内心的动力,锚定表达。
一个月前,公司组织female council,支持人要求轮流分享一个女性榜样以及她如何影响了你。在桌每个女同事都在说,女性榜样是自己的妈妈,姐妹,上司。说的人简短羞涩,不愿在自己的故事上花费时间。听的人也是礼貌客套。轮到我时,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女性是碧昂斯。作为一个在亚洲国家长大的女孩,我接受的是清瘦,温柔,纯真的女性审美。而碧昂斯打破了这一切,她让我看到了一种野心勃勃,性感,全情投入的女性魅力。在场的所有女生都说,yes! Queen Bee rocks! 那时房间里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那一刻,我们好像真的被一个女性榜样团结在了一起。
Netfli x的这部纪录片里,碧昂斯引用了很多艺术家和文学家的话(包括我很喜欢的Nina Simone),表达了博大的艺术野心。Lemonade的发行,令人意识到她不想局限diva的标签里,她想要更多的表达。关于妻子,关于女性,关于非洲裔,她有那么多要说,磅礴的情感一如既往,汹涌如注。然而我忘了女神再强大也是人,是妻子,是母亲。产后复出,身材不再苗条。没想到她也会怀疑自己体力不再。可还是不断死磕,为了每个细节尽心尽力。原来舞台上的这一切不仅仅是天赋和野心,还有与之匹配甚至更多的努力。
这部纪录片里每首歌,只要鼓点一响我就能跟着唱。这些歌串起了我过去十年的所有点滴。碧昂斯的homecoming意图展示新一代非洲裔艺术家的才艺,鼓励更多非洲裔年轻人。可我却固执地想将Beychella据为己有。
Homecoming:Beyonce作品
Pitchfork评分:9.3
Danielle Jackson
发行了6张独唱专辑的Beyonce,在距离同名专辑发行6周年,Lemonade发行三周年,与丈夫Jay-Z合作的说唱专辑Everthing is Love发行一周年的今天,Beyonce发行了这样一张现场专辑。这张专辑展示了Beyonce作为一个音乐人的广度,深度和力量。我们认识到她的说唱天赋,她令人惊叹的音乐野心,和她对黑人文化持久的爱。去年,Beyonce和Netflix合作拍摄了她在科切拉演唱的纪录片,随之产生了这样一张现场专辑Homecoming: The Live Album.我们可以就此见证这位艺术家在它声音,身体状态和信心达到顶峰的作品。她重新构思自己的作品,重新审视自己,制作的全新的混音。
Beyonce在科切拉的表演重新定义了音乐节。在舞台上,200多位乐队成员此起彼伏,各自运动却又奇迹般的统一。他们站成一座壮观金字塔的队列,看起来像黑人大学的足球看台。成员们包括一个完整的管弦乐队,鼓手,并用Rebirth Brass Band的“Do Whatcha Wanna.”进行乐队介绍。男舞者颤抖地站成一排,就像黑人兄弟会一样;女舞者穿着像鼓手队长一般,和声歌手声手统一,跳着Beyonce编排精巧又有富有攻击性的舞蹈。
就像老式歌舞剧,充满才华的闹剧。复杂离散的黑色影像。Beyonce的表演里穿插对Clark Sisters, Big Freedia, Nina Simone, Fela Kuti, 和James Weldon Johnson等人的致敬。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场秀的时候,我感到目眩,目瞪口呆,内心又充满骄傲:Beyonce深入到历史悠久又生机勃勃的黑人文化,面向大批观众展现她对黑人文化的剖析。你能看见Beyonce为彩排留下的汗水和在生产双胞胎之后为了恢复身材而对自己的严苛要求。你可以看到她作品的内在精神,她的作品以引自诗人、作家和艺术家的名言和音乐的形式指导着她,比如玛雅·安杰洛(Maya Angelou)和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他们创造了一个要求并以丰富多彩的黑人为中心的世界。
Homecoming是对这些表演重要的记录,仔细的后处理使得这些音轨听起来惊人的清晰。Kelly Rowland轻柔的女声唱着Destiny’s Child的热单,我们在传奇和睦三重声里面停留片刻。Homecoming 不能脱离电影原声的范畴去讨论。Beyonce和她妹妹Solange越来越倾向用视觉信号来传达音乐理念。 Homecoming本身就与影像密不可分,当然就不可以与影像分开体验。Homecoming连接着Beyonce过去与未来,它可以看做是Beyonce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之一。
Beyonce最核心的音乐成分就是旋律和节奏的起伏。她就像一个古典主义者,坚信一首歌的结构-choruses, bridges, verses, vamps。她过去十年里快节奏歌曲,如“Crazy in Love,” “Countdown,” and “Love on Top”就属于这些富有创造性,灵巧的流行和RNB的结合。在几乎整整110分钟里面,她把这些引起肾上腺素飙升的音乐分割开来,用军乐队富有气势编排来放大他们的动感。就像2005年的“Check it On”一样,2006年的单曲“Get Me Bodied”就是一个亮点。这两首歌都是超级强劲的重低音曲,虽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Homecoming的世界里,这首歌听起来却如此新鲜:小号的嘹鸣声和扩音器的呜呜声,踩在立管上的跺脚声,以及舞者们的无麦克风“啊呀”声充斥整个表演。这些编排放大了Beyonce音乐内在的打击乐的性质。
Beyonce仍然是一个歌手,听到她清晰又低沉的黄铜般的声音和如此令人振奋。在她的高音区她仍然富有灵活性,但音乐性在她较低的声音区域,比如“I Care”。她在Lemonade的片段怒吼着(“Sorry”,“Don’t Hurt Yourself”),也在早期歌曲“Partition”中轻语。
录音版本的Homecoming的插曲和转场的描绘了碧昂丝引用并撰写的黑人流行音乐史。“SpottieOttieDopaliscious”和“Swag Surfin”非常重要。她援引TRU的 “I’m Bout’ It, Bout It” UGK’的 “Something Good”是经典南方黑人音乐。她加大了对经典音乐元素的吸收,她音乐重心在于诠释黑人音乐,关注了更多休斯顿和路易斯安纳黑人音乐。(Homecoming中唯一的新音乐是录音室版本的对Maze Featuring Frankie Beverly 1981年的“Before I Let Go,”的翻唱,这是一首永不过时的黑人经典,鼓励着每一个时代的人向前。)这些瞬间就像是在向观众点头致意,她刻意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这部电影通过频繁特写黑人观众捕捉到了这种相互凝视的现象,尽管黑人观众在实际的演出中寥寥无几。她与观众的关系很松散,充满了录音中留下的“I see you’s”,进一步强调了Beyonce希望向特定人群表示关注。
这张专辑听起来像是一场集体的聚会,就像在一个汗流浃背的小帐篷里举行的一场复兴大会,你可以举起它,加固它。这不仅关乎Beyonce,也关乎塑造她的人和支持她的人。当我在听的时候,我楼上的邻居,两个年轻的黑人妇女,也在全神贯注地听着。我在迈阿密的朋友在给我发hot takes的短信,而我的妹妹,她在第二个周末参加了这个节目,在推特上说观众中有多少白人似乎就是不明白。Beyonce的每一次活动都是你想要告诉别人的福音,但这次的你想告诉更多人了。
黑人女性和摇滚先驱Memphis Minnie、Sister Rosetta Tharpe和Etta James,以及同时代的节奏音乐女王Janet Jackson和Missy Elliott的创新都没有得到与之相称的赞誉。Beyonce,是第一个在有20年历史的音乐节表演的女性黑人歌手。在这个“不欢迎”她的地方,她给人留下了持久的印象。回家。然后她又做了不仅仅关于她自己的事情。她把整个黑人女性家族都带进了房间。
在彼此相处的几个月里,Knowles姐妹都发起了一些项目,把家乡重新塑造成一个充满灵魂的黑人乌托邦,根植于其丰富历史的精华之中,但比以前更古怪、更全面、更有自觉性、更具体、更女权主义。Homecoming是一幅奇妙而又令人欣喜的拼贴画,揭示了碧昂丝是如何在“黑人天才的宝库”——她的祖先、同时代人以及她自己——中打拼、浸淫和潜泳的。在她的一生中,她将主流社会的视野带到了她的身上。接下来她会带我们我们会去哪里?
从前年就开始有传闻说存在Bee和Netflix的合作项目,之前包括从YouTube上撤下现场粉丝摄制的视频等众多举措让很多粉丝都会猜测这个合作项目是Formation World Tour(下文都用FWT代替)的巡演DVD。现在答案揭晓:是去年Coachella的现场实录纪录片。
这就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Bee会选择去发行Coachella的纪录片而不是FWT的,因为如果纯粹讨论现场效果的话,自己的巡演自然会有更好的硬件条件(FWT数不清的华服,可以旋转的四面屏幕,等等...)(其实可以看出Coachella现场的一部分是取材于FWT的,比如L字型衍生舞台的设计以及使用。不过相比于Coachella的现场,Formation World Tour的延伸舞台上还带有一个水池,唱freedom的时候使用,这一段我特别喜欢所以要特别note哈哈哈哈)。所以为什么Bee要选择发行Coachella纪录片呢?在我看来有两点:
1. 对黑人文化的致敬以及宣扬。相比于FWT,Coachella这个平台的定位,面向的观众群体会更加广阔:FWT更像是很歌迷一起的party,而Coachella更像是对整个世界的展示(Coachella这几年的发展不用说了,不止是一个音乐节而已了,更是一年一度的social event,媒体甚至冠以低配版met gala的名称,去不起met gala但是可以去Coachella)。Bee要在这个最大的舞台上,向所有人宣扬属于她以及她的种族的文化。
2. 人性的流露。熟悉Beyonce的歌迷都知道,作为对自己个人形象以及私人生活的严格保护,从同名时期起Bee就开始断绝媒体采访,就连上Vogue杂志也将采访替换成了自己写的一封信(之前是哪个媒体写来着你能在杂志上读到有关Beyonce本人最私人的信息不过是她喜欢吃披萨)。在这样的前提下,音乐成为外界了解她的唯一渠道。在这唯一的渠道里我们看到Bee的是专辑一发行即大杀四方登顶全球榜单,为推出个人品牌Ivy Park造势登上ELLE封面直接全球各版reprint,现场表演的超水准要求(还有谁能要求VMA妥协给出十几分钟的表演时间?)... 甚至还有Begency这个词被创造以及SNL拍摄的短片。真的是在造神了(格莱美表演造型直接就refer了印度神教中的母神形象)。但是在Coachella纪录片里,我们看到Bee在生产过程中患上高血压等疾病,产后发福的样子,恢复到可以穿上从前演出服后的喜悦(我听到Bee也跟我们凡人一样要节食真的有够震撼)。(My girl)Janelle Monae今天发推说“she didn't have to give us this but she did” (动词都不敢用share,Begency势力控制地球罢了)。Beyonce选择和我们分享这一切,选择坦诚自我,展现自己的一切弱点以及“人性”,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inspiration,真的很勇敢也很无私。
爱这个女人罢了。另外FWT的DVD我也想要看所以请她赶紧发一下哈。
(P.S. 靠着记忆写的没查资料所以有些小点可能有错误如果大家有看到可以给我指出来)
抛开字面翻译,homecoming回的并不是家,而是学校。在美国,homecoming是一个学生在毕业之后每年的特定一个周末,回母校和朋友重聚,重游故地,叙旧,但又念新的时候…
Coachella秀的立意是用HBCU(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mecoming的主题,双关历史黑人文化运动和自己双胞胎产后重新回归,回望她自己曾经走过的,同时又是前人铺好的路…
Coachella第一个周末的录影可能看了有十次,但诚实地讲并没有完全理解背后的深意。直到看了片子才恍然大悟。
关于黑人文化运动领袖们的quotes,关于真命天女时期(“life was my college”) 的回顾和在舞台上的重逢,关于产后回归的艰辛和取舍,关于自己作为第一个黑人女歌手成为coachella头牌,当然还有最明显的marching band和服装设计的希腊字母(兄弟/姐妹会),全部点题。
但也都点到为止,主体还是两个周末的混剪,但一下就深刻了…
手机码字好累,不啰嗦了,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