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刘易斯·迈尔斯通
编剧: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马克斯韦尔·安德森 乔治·艾博特 德尔·安德鲁斯 C·加德纳·苏利文 Walter Anthony 刘易斯·迈尔斯通
主演: 路易斯·沃海姆 刘·艾尔斯 约翰·雷 阿诺德·露西 本·亚历山大 斯科特·寇克 小欧文·戴维斯 沃尔特·罗杰斯 威廉·贝克韦尔 拉塞尔·格里森 理查德·亚历山大 哈罗德·古德温 斯利姆·萨默维尔 G·帕特·柯林斯 贝丽尔·默瑟 艾德蒙·布里斯 扎苏·皮茨 厄尼·亚当斯 Marion Clayton Anderson Poupée Andriot 文斯·巴尼特 黛西·贝尔莫尔 Glen Boles 海尼·康克林 Yola d'Avril Arthur Gardner 雷蒙德·格里菲斯 埃伦·霍尔 威廉·欧文 弗雷德里克·科纳 汤姆·朗顿 Bertha Mann 琼·玛什 埃德温·马克斯韦尔 杰克·麦克休 Maurice Murphy 罗伯特·帕里什 波蒂尔·罗辛 西戈·鲁曼 沃尔福冈·施多德 David Tyrell Dorothy Vernon 弗雷德·金尼曼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30-04-21(美国)
片长: 133分钟(修复有声版) IMDb: tt0020629 豆瓣评分:8.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撰稿 柠檬炸弹
编辑 阿听
本文首发在21世纪赛车手公众号: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如今人们普遍接受这一不幸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但身处当时的人并没有看到一场世界大战的预兆。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没有人会想到这一事件会走向一场导致1000多万士兵阵亡的战争浩劫。
1914年8月,无数青年被驱赶进了战场绞肉机,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血腥绞杀。除了荒谬的战争理由,还有荒谬的战争过程。在这场,德国东西两条主要战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有累累白骨在战场上渐渐堆积。
1914年贵族制度犹存,阶级壁垒鲜明。士兵是士兵,将军是将军。与你在沟壕中同饮一瓢脏水的士兵,就是在过去几千年人类历史中难以留下一名一姓的普通人民,贵族与将军发动了战争,千万人民就要为此而死。
1918年,战火暂熄,没有人真正取得胜利。就像两个摔跤手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搏斗,同时摔倒在地。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于1916年从学校应征入伍,多次负伤。
◑战争结束后于1927年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了小说《西线无战事》,并取得空前成功。
◑小说于1930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同年受到纳粹党攻击而背井离乡。
◑1933年纳粹党执政希特勒上台,雷马克的作品被焚烧禁绝。
在影片《西线无战事》中,德国学生保罗·鲍曼及他的同学们受到老师的爱国主义鼓动,纷纷投笔从戎。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真实的战争与想象中完全不同。
这里没有什么英雄主义。
一次战斗一个连队只有一半人回来,但在战斗中存活只是第一步,还要忍受无止无境的饥饿,并要保证在炮火轰鸣的烦扰恐惧中不会发疯。
影片的第一场战争场面就是一幕历史级的呈现,真实、残酷、隔着黑白色也可以感受到血腥。
1930年还没有今天的烟火师,爆炸十分危险,但还是做到了不输今天的战争场面。
而这场战争戏最独特的一点是,里面没有一点英雄主义元素,也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别。每个观众都在以最冷静的视角去审视战争的残忍。看一个人冲上去,如何左杀右挡,如何避开子弹,一枪一个敌人,这不叫战争;看一群人冲上去,被机枪一排排扫倒,卑微如蝼蚁,这才是战争。
抛开决定我们战争情绪的一切因素——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等——没有任何正常人能从战争场景中得到一点愉悦的情绪。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同学与战友不是发疯就是死去。同样的,敌人也是。
《西线无战事》别出心裁地将保罗·鲍曼与一名受伤的法军士兵困在一个弹坑里。失去战斗力的法国人和世界上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挣扎,呻吟,渴望生存。在战场上杀伤敌军是一回事,但亲眼看着一个人逐渐死去是另一回事。
在刀枪面前,人没有什么不同,都有家庭,有挂念,是肉体凡胎,都不知为何而战,不知为何而死。
保罗·鲍曼受伤了,不轻不重。不用像战友那样肢体残缺,但足以让他返乡休假,回到母亲的臂弯。但期待中的家乡却变得完全陌生了,想来也是,后方还是像以前一样,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情绪汹涌,酒馆里的绅士为战略战策争执,丝毫听不进一个真实经历过战争的士兵的意见;学校里的学生仍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所疯狂,将士兵对战争残酷的描述看成懦弱的表现。
保罗·鲍曼怅然若失——大后方的人们生活在政治浪潮与偏执谎言中一头扎进幻想,对真实战争的无情毫无了解。
保罗·鲍曼只能回到连队,只有在这里才有靠鲜血而非欺骗铸成的坚固友谊;只有在这里人们才会为了生存而尊重现实。
工农群众与知识分子在战壕里建立的亲密友谊带有天然的阶级属性。战壕里的士兵没有身份属性的区别,平等观念从中酝酿,并对战后世界有了显著影响。
一战后期俄国接连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左翼运动在全世界逐渐兴起。与之相伴的是贵族制度从此落幕,从战争的余烬中走出来的生者再也忍受不了这些存在了数千年的封建领主了。
一战的影响力被紧随其后的二战盖过了很多,但一战是最值得人类深思的。二战,越战等之后的诸多战役里,由于其牵涉的意识形态之争至今仍影响着我们,所以很难做到彻底的反思反战,更何况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二战、越战题材影片仍然充满了英雄主义与意识形态宣传。
一战则大不相同,它的荒谬性给我们提供了战争的冷静视角。
所谓战争,就是无辜的杀戮,对个人来说永远是悲剧。
战争本身的残酷不会因个人的情绪及意志所改变,也不会因战争的内涵及立场而有任何区别。
从保罗·鲍曼休假时的遭遇看,十几年后的德国重蹈覆辙似乎是必然的。二战的爆发虽有其政治复杂因素,但未能从一战吸取教训也是原因之一。
一战是士兵的战争,战线拉锯在极窄的空间里,后方民众对战争的残酷性没有直接认识,直到战争风暴再次席卷世界。
个人的命运在历史洪流下是极其脆弱,不值一提的,这是我们反对战争的重要理由: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任何需要以牺牲无辜生命为手段才能实现的宏大理想,都是值得商榷的,都是历史性的悲剧,都是以人类之智慧却不能解决内部问题而主动招致的灾难。
重返战场的保罗·鲍曼已经失去了一切——
家乡、战友,都被战争毁灭。
在一次平静的对峙中,
保罗伸手去捕捉一支蝴蝶,
没有冲锋,没有炮火,
只一颗子弹,就将其生命夺去。
“他于一九一八年十月阵亡,那一天整个前线是如此平静和沉寂,所以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仅仅写着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撰稿 柠檬炸弹
编辑 阿听
本文首发在21世纪赛车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