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濑导演的越看越上瘾,这部片子我是当作经营管理的案例来看的。老板鸢奴经营这东京某个老牌的艺伎行、但是她为人软弱、既管不住手下也不能招揽客户,导致四处举债、艺伎行也岌岌可危。 第一,作为艺伎这个服务行当、是没有理由挑选客户的。鸢奴虽然十足窝囊,但是还有执拗的臭脾气,不喜欢的客户还扭扭捏捏的推脱不接。该认怂的时候认怂,大家在社会上谁也不可能永远是老大,形势所迫就需要低头。这不是仅仅针对艺伎行业,江湖规矩一向如此。 第二,作为企业负责人就要狠得下心,就要担负起管理的责任。艺伎行里的老员工不驻在、但也经常到场子里揩油蹭吃蹭喝;自己的妹妹白吃白住、连日常的杂物也不帮忙、还要另外雇佣女仆。而且,对于队伍的建设没有规划,员工流失之后也不及时补充新人,还是场子转手之后的新老板有眼光、立刻引进了几名学徒。 第三,心肠太软弱,针对上门讨欠薪的之前员工的父亲,鸢奴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让对方三番五次的恐吓勒索,导致艺伎行的名誉受损。要么一开始就拿钱摆平,要么索性拖大人物出面,但是鸢奴什么也没做,直至双方闹到警局。最后还是新老板托关系搞定。 第四,观念陈旧。自己的女儿不适合做艺伎、打算另谋生路,哪知鸢奴还固守所谓的体面、怕女儿出去打工丢人。其实最不重要的就是所谓的面子,该求人就求人、该认输就认输,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做人要能伸能屈,直到如今也是如此、谁会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呢。 第五,没有个性。这也是作为领导、尤其是演技行业的领导最致命的缺点。鸢奴从头到尾我看她的表演都十分憋屈,胸中一口气就是呼不出来。她要是普通员工也就算了,作为场子的负责人怎么就这么没有特点。长的普普通通、气场根本可以当作没有、说话没有圈转回旋、脸上的表情经常是板的僵硬,也没见她和员工们饮酒畅快过,上上下下也没见她去努力的打点,没事就是沉浸于教徒弹琴,就是窝囊。 吐槽一下,为什么影片的名字叫做流浪记,其实日文的字面意思是“随波逐流”、“顺其自然”,或者说用英文gone with the wind,也是异曲同工。影片呈现的意境就是讲述主人公鸢奴无所作为、让时代的潮流裹行前去、连挣扎的想法都没有,艺伎的行业如同鸢奴的命运早晚要被冲走淘汰。 最后,影片的阵容在当时足够豪华了,个个都是一线,可见成濑导演的金字招牌。
成濑巳喜男的女性题材群像戏,56年战后日本严打卖春世道变化,讲述艺伎一行遭到打击,这些女人们的生活和苦楚。
片中人物多次感叹到:她们那个时候当艺妓是美事,耀眼的灯光、美丽的花朵、漂亮的和服、精致的食物,与普通女子不同她们能歌善舞然而现在这个时代她们就是普通的女人,片中男人都没什么戏份而且基本都是负面形象,负心 骗钱骗炮 丢家弃子,这种世道下一个女人没男人活下去更艰难,老艺妓最后反复质问老板娘女人没必要依靠男人吗?老板娘沉默,老艺妓笑着离开。高峰秀子扮演的女儿似乎有着觉醒的意识要靠自己生活然而她没有任何技能,别人问她想没想过结婚,她自己说看不起艺妓并以自己身世为耻,结婚只会让她感到害臊也没有人乐意娶她。
老板娘最后卖掉艺伎馆慢慢还钱但是负责人并不准备一直干艺伎行业她想转行而且不顾这些艺伎的死活了她们属于被时代抛弃的人。
最后老小艺妓们都坐在一起,老艺妓老板娘拿起三弦琴弹唱起来歌声凄美,镜头切换到女儿在楼上缝纫夹杂缝纫机的声音再到老女仆她脸上充满无奈继续低头刷碗最后从房间到外面街上再到桥下奔流的海水就像影片名字和开头一样,流,时代不停流动你只能被推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