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烽火芳菲(2017)

烽火芳菲(2017)

又名: 营救飞虎队 / 中国寡妇 / Rescuing Flying Tiger / The Chinese Widow

导演: 比利·奥古斯特

编剧: 格雷格·拉特

主演: 刘亦菲 埃米尔·赫斯基 李芳淙 严屹宽 余少群 文森特·里奥特 博隆 罗嘉良 巩汉林 金珠 巩天阔 舒耀瑄

类型: 剧情 爱情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丹麦

上映日期: 2017-11-10(中国大陆) 2017-06-17(上海电影节)

片长: 97分钟 IMDb: tt5759434 豆瓣评分:5.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珍珠港事件后为了鼓舞士气,美国时任总统下令轰炸东京。在任务完成后,由于燃油耗尽,杰克·特纳上尉以及他的队员迫降在中国浙江省境内。英子和她女儿无意中发现了昏迷的杰克,尽管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英子依然没有放弃这位需要救助的美国人。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但这段感情注定将会影响他 们一生。

演员:



影评:

  1. 二战背景的故事,总不免对战争的批判、对人性的反思、对情感的眷恋。然而最终的落脚点在哪儿,全片的基调就在那儿。所幸在看片前对于剧情没有过多地了解,形成固化思维,反而能比较自在地感受导演的心思、演员的表演。全片看完,还是想真心地告诉大家,《烽火芳菲》不失为诚意之作。
    尽管此前只看过比利导演《征服者佩尔》和《去里斯本的夜车》,但在影片伊始熟悉的冷色调和平缓的运镜、简练的人物对白,还是能轻易勾起对导演作品的记忆。Emile Hirsch虽为年轻演员,亦不靠身材长相著称于好莱坞,但自有一股子忧郁内敛的感觉,映前的沟通笑起来还颇有些少年气。在电影中一身戎装的扮相和微锁的眉头,能够迅速将观众带入到战争背景的焦灼状态。随着战争背景的铺陈结束,画面迅速转接到中国南方熟悉的乡村环境,一动一静,残酷的战争与祥和的乡村生活构成了全片的背景。

    故事的叙述者是Emile Hirsch所扮演的Jack,对于刘亦菲所扮演的英子却无甚画外音介绍,反而是用了些许细节进行侧面烘托。寡妇、纺丝、单独带着女儿生活、独自面对村里的流言蜚语、公婆的冷嘲热讽无情盘剥、与村长似有若无的一段旧情、暗自攒钱想要走出乡村重新开始的心愿,这样人物与刘亦菲本人之间的反差不可谓不大。所以在影片的前半段,普通观众可能都要花一些时间跟随刘亦菲进入角色。好在刘亦菲的完成度还是不错,在人前的怯生生,在女儿面前的逞强,都表现得颇为细腻。甚至为了凸显人物的清贫和降低演员的美貌度,导演在前半段只给了她一件粗布衣服,想来也是从没有过的境遇了。

    剧情虽不算跌宕起伏,但整体来看却是十分规整。飞机坠落、发现美国兵、村长之死、私藏美国兵、少佐闯入、营救美国兵等一系列情节点,有节奏有逻辑地铺陈开来,整体虽稍显平缓,但张弛有度,不乏喜剧性元素,也不乏紧张的故事波折。在我个人来看,整体的故事节点有两个,一是英子发现自己对Jack生出了不该有的情愫,二是Jack枪杀少佐。尤其要提的是前者,导演的拍摄手法实在是有大师风范,刘亦菲的表演亦可圈可点。先是因故与Jack发生争吵(这场戏刘亦菲演得非常到位),此时英子的情绪一方面是面对村里人和日本兵的紧绷,另一方面是她模糊地发现了自己对于Jack的在意。此后,在公婆家中被点破过往与村长的私情,英子震怒之后出屋,在屋外的表情特写里刘亦菲演出的一丝犹豫和懊悔颇耐人寻味。再到为Jack特地花钱买了鸭肉来吃,制作拐杖,甚至在吃饭的时候特地穿上了许久不穿的新衣(此处刘亦菲同学终于换了第二套戏服)。直至最后临别一吻,感情线的铺垫至此达到高潮。

    可能有观众会对影片的感情线有些许疑问,但我揣测编剧和导演的意图,这段感情还是有颇多伏笔。比如英子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英子死去的前夫是军人,英子一直在用村里其他女人都不曾有用的香水,这是英子前夫留给她的。诸如此类的剧情铺垫,其实让二人情愫的萌生水到渠成。在这之中,Jack与英子女儿关系从敌对走向好转,也对英子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体来看,感情线在影片中的分量并不大,但却是颇有意思的。正如我上文所说,对于战争题材而言,最终的落脚点在哪儿,全片的基调就在那儿。最终,故事的结尾停留在Jack对于英子的缅怀,可见导演对于这段感情也是刻画得十分用心。而Jack对于英子的感情也如片头片尾一般,隐于中国南方氤氲的山林之间。他因公驾驶飞机飞过太平洋,与英子见上这一面,相处过这一段时间,真心地爱过这个女人,自此50年不敢忘。这样的爱情,我想才是导演心目中最珍贵的。

    此外,结尾的字幕记录史实,不可谓不沉重。但回过头来看,电影之中导演对于人物并没有赋予过多的战争色彩,而是将其聚焦到一个战争中不知名的村庄,一个战争中连姓都不知的寡妇身上,于温情脉脉之中呈现人世的温暖和希望。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也一直是比利导演的强项。舒缓而沉静的配乐、冷峻而偶有温暖的色调,时常隐于黑暗中的人物特写,光影之间都是导演对于每一个人物的体察。

    对于这样的诚意作品,我认为还是颇值得去影院一看的。
  2. 空军上校杰克和四名战友轰炸日本后前往中国,一名中国军人误以为来的是日本飞机,关闭了所有路灯,导致杰克等人无法降落,只好弃机跳伞。

    杰克掉在树上,伤了左腿,被寡妇英子(刘亦菲 饰)和村长所救。

    一个营的日本人前来搜查,少佐当场击毙了不愿开口的村长。

    英子和女儿妞妞继续窝藏杰克,不料一天少佐企图侵犯英子,杰克将之击毙。妞妞的老师带着杰克、英子、妞妞去寻找中国游击队,

    途中他们遭到日本人追杀,包括老师在内的一大群游击队员牺牲,英子也不幸遇难,而杰克带着妞妞安全返回美国。

    片尾字幕:中国人协助了56名美国人回国(不记得是56名还是64名了),导致日本人展开报复,杀害了25万中国人。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但正因为如此,你很容易发现许多问题。

    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的确值得铭记,也应该尊敬,但爱国和看电影是两回事,我不能因为这是抗日题材、这是歌功颂德就打高分,我还是要理性指出缺点。

    一、凭什么为了救一个美国人,牺牲一群中国人?

    整部电影都是以拯救杰克为主题,为了救他一个人,村长、英子、老师、还有一群游击队员纷纷遇难。

    尤其是片尾字幕,救了几十名美国人,导致25万中国人惨遭杀害,相当于一命抵五千命。

    一个人再伟大,能比五千条性命更重要吗?

    这真的值得宣扬吗?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宣扬这种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价值观?

    我觉得这是无谓的牺牲。

    也许片尾字幕陈述的是事实,但事实和电影是两回事,所有抗日片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拍得好才能表扬,拍得不好就要批评。

    我们应该为历史事实点赞,但不一定要为电影点赞。要不然,岂不是以后的抗日片只要加上《烽火芳菲》的片尾字幕类似的话,我们就要纷纷打高分?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观念早就不适用了,现在正确的教育观是,当你看见恐怖分子挟持人质,看见有人跳河,看见火灾,看见坏人、歹徒、劫匪,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逞英雄,因为那等于是去送死,正确做法是先保护好自己,再去帮助别人。

    即便是有必要反抗,正面对抗也绝对是下策,上策永远都是像《红色》和《潜伏》那样用计谋和智慧,或者像《敦刻尔克》那样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存实力为日后反扑做准备。

    幸亏是杰克活了下来,如果他没活下来呢,那么多人岂不是就白白牺牲了?

    最后,美国说杰克是英雄,更是让人倍感不适。他被一群父老乡亲救了,英雄不是他,英雄是那群父老乡亲!

    换言之,电影所传达的思想是,美国认为英雄不是牺牲的25万中国人,而是那几十个安全回国的美国人。

    这电影把中国人拍得太傻了,25万中国人不求回报送吃送喝送命,最后还无名无分。

    二、凭什么让老百姓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一名中国军人误以为飞来的是日本飞机,所以关闭了所有路灯,导致杰克只好跳伞,才有了后来一群人为了救他而牺牲的故事。

    这是不是黑中国军人暂且不说,但电影重点完全没对,那名军人只出现了那么几次,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他在没有调查的前提下,毫无根据张口就说来的是日本飞机;另一次是说他弄错了。他那几句话就间接导致了一群人的牺牲。

    如果他没有犯错,杰克就不会掉到村里,日本人就不会来搜查,也不会杀那么多人。死那么多人,全都是那个军人的责任,然而导演、编剧轻描淡写几个镜头就把他的戏份概括了,也没说他最后受到什么惩罚或者感到愧疚。

    导演、编剧的侧重点不应该是“牺牲很光荣”,而是“犯错很严重”。

    导演、编剧只告诉观众要不怕牺牲,却不告诉观众要避免犯错。

    电影中所谓的感动,全都是在为一名傻逼买单,恕我不能理解这种感动。

    三、杰克和英子强行相爱

    二战时期的中国女性都是很保守的,这也是为什么英子守寡多年也不改嫁。

    然而杰克来了之后,两个人连语言都不通,相处几天顺利就相爱了,毫无铺垫,毫无说服力。英子长得好看,还冒着生命危险照顾杰克,我能理解杰克爱英子,但英子为什么那么容易就爱上杰克?

    即便你把杰克换成其它人,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他们到最后还是会相爱。

    导演,你是对中国女人有什么误解吧?

    可能有人会说,少佐想侵犯英子,杰克救了她一命。

    首先,救了你一命,你就要以身相许?其次,我们又回到了刚才的话题,如果那名军人不犯错,日本人就不会来,少佐也不会侵犯英子。换言之,英子接受杰克,归根结底还是为那名军人的错误买单。

    导演最应该拍的是,那名军人自我反省或者付出代价,而不是去拍英子的无私奉献。

    四、英子的牺牲太刻意

    任何电影中,谁死谁活当然都是导演、编剧安排,但拍得刻不刻意,观众是能感受到的。

    而本片中,日本人的枪法时而准,时而不准,谁都能打中,就是打不中杰克和妞妞。

    换言之,导演、编剧想让打中谁,就可以打中谁;导演、编剧想打不中谁,就打不中谁。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导演、编剧,他们一定是一开始就确定了“杰克、妞妞活下来,英子、老师等人遇难”的结局才开始拍的,但是根本没用心拍,给人的感觉就是明摆着要让杰克、妞妞活下来,让英子死亡。

    除此之外,杰克还不顾英子、妞妞的性命跑出去修屋顶;杰克用一挺机枪就把飞机打下来……电影的问题还有很多。

    我很尊重、敬佩、感谢革命先烈,正因为如此我无法容忍别人把革命先烈的事迹拍烂,比如《潜伏》《红色》《亮剑》我就很喜欢。

    但很爱国,但我要给《烽火芳菲》打差评,因为我不允许抗日题材有烂片。

  3. 有大量剧透!慎入(不举例子我可能不太会写评论)

    我相当佩服刘亦菲的打戏身段,因此对她有偏爱。我相信从她学武打的刻苦程度来看,她是真的想成为一名优秀演员。如果一个角色的情感起伏有一条曲线的话那么她可以表演出人物某些关键情感,但是一个点并不能真正让观众产生共鸣,一条情感曲线的产生是需要无数个情感点的堆积才能真正看出起伏,换言之,情感的爆发固然很重要,但是无数细小的角色细节也同样是人物塑造的重点。

    很高兴在这部影片中她展现出了相当数量的细节演技,比如对公婆无理取闹的委屈,洗衣服时发现敌人的警觉,甚至是开场与人换钱时的略显急迫,都演的较到位。这些看似与救人的主线不太相关,但都是对人物生动性的重要补充。

    配乐很不错,不错在它一开始放字幕的时候看着崇山峻岭的画面就带起了一种哀伤的情绪(不排除是我多愁善感)。从画面来看,就如主持人介绍所说,这部电影仍然可以看到导演的风格,比如男主从山洞醒来时,男女主对视时,女主做饭时的光影,真的是,好看。烟雨中的江南小镇,真的如诗如画般美丽。故事是简单的故事,但是带入那时的人民而言,再简单也不简单。看这片子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到血色湘西的结局,谁不是敢爱敢恨的儿女啊,为了抗战谁又会贪生怕死啊!

    这部电影也是有不足的,当然这个不足因人而异。故事节奏是对的,但是氛围渲染还有欠缺,当然这也可能是留白艺术,具体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故事本身也有一些可推敲的点,比如某些“可怕的错误”,定时上线推动剧情发展的霓虹人,某些比较西化的台词等。我的观点是,瑕不掩瑜。

    最后想说一下男女主的感情线,导演用了好几个铺垫情绪转变的点来完成这条线,使得最后的情感爆发不至突兀,我感觉完成度不错,给最后情感爆发的眼神戏点赞。但是我想说的是电影中间男女主的一段对视。女主到男主到女主到男主最后到女主,前两次女主与男主对视,最后一次女主侧脸,英的眼神,有感动,幸福,悲伤,和幸福;杰克与英感同身受,为这段戏爆灯!

    很开心刘亦菲的演技有了进步,希望她能和越来越多的优秀导演合作,不断学习,成为优秀的演员。

  4. 这篇帖子不涉及讨论电影本身,只针对一些人的“25万人的牺牲换回56名美国飞虎队是不值得的一件事,根本不值一提”这类思想者。

    首先,列历史史实(来自百科):

    浙赣会战: 浙赣战役为中日战争中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浙江和江西。1942年5月中旬,日军为摧毁中国在浙江前进机场,打击国军第三战区主力而发动的一场战争。主要由金华、兰溪地区战斗、衢州地区战斗、上饶、广丰地区战斗、浙赣路西段战斗、临川地区战斗、丽水、温州、松阳战斗、日军撤退时的追击战斗等组成。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毙命,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1]。此会战后,日军基本达到了“没收与破坏铁路设施和器材以及其他培养战力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设施和资材”、抢掠物资,并掳劫青壮年等“以战养战”的目的。 名称:浙赣会战 地点:浙赣铁路(杭州-株洲)杭州至南昌段沿线 时间:1942年5月 - 9月 参战方:国民政府,日本帝国 结果:中国战略胜利,日本战术胜利 参战方兵力:中国 共约300,000人 伤亡情况:中国 伤亡70,000余人 日本 伤亡:36,000人 主要指挥官:顾祝同,畑俊六 战争背景:战略企图:“穿梭式轰炸” 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率领的美国特别飞行中队16架B25中型轰炸机从由第16特混舰队护航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后,飞至中国浙江的衢州等地机场降落。这次突然轰炸引起日本朝野和本土陆、海军的极大震惊,对该国的空防能力产生怀疑:16架轰炸机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居然能在大白天在日本的主要城市上空飞来飞去而1架都不被击落,开始感到本土已不安全。日本大本营为防止中、美空军利用中国浙江一带的机场对日本本土实施“穿梭式轰炸”,当日即决定摧毁中国浙赣线上的空军基地和前进机场。

    战争结果:浙赣会战,是1942年夏季,日军为摧毁中国在浙江前进机场,打击国军第三战区主力而发动的一场战争。主要由金华、兰溪地区战斗、衢州地区战斗、上饶、广丰地区战斗、浙赣路西段战斗、临川地区战斗、丽水、温州、松阳战斗、日军撤退时的追击战斗等组成。此会战后,日军基本达到了“没收与破坏铁路设施和器材以及其他培养战力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设施和资材”、抢掠物资,并掳劫青壮年等“以战养战”的目的。 失败原因: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的决策者们认为依赖美国,胜利在望,曾一度表现积极,以攻势作战获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但在此次会战之前,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连连胜利而盟军则节节败退,特别是美、英的世界战略是“先欧后亚”,对国民政府的有效援助极为微少,因而蒋介石等人保存实力、坐观事态发展的消极抗战思想上升到主导地位。

    所以有人说这场战役“没什么营养”,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参战方是国军,不是共产党,而且这场战役总得来说是国军战败,“更不值得一提。”高中历史书上对国军正面战场描写的唯一很详细的就是那场台儿庄战役,原因在于规模足够大,拼的就是战斗力与策略方阵,国军获得了胜利。

    那要我说,有什么值不值得提的?说这些话的人显然不怎么爱看历史书,对历史不感兴趣,嗯?还是说是共产党的死忠粉?国军已经被打败跑到湾湾那里了有啥好提的?更何况还是场失败的战役……

    针对电影里最后一句话,在成功营救56名飞虎队以后,有大约25多万人为此受到日军迫害,其实这句话有点片面,怎么说呢,做过文科生的应该都知道,对于促成一次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哈,永远不会只有一个,起码有一个直接原因,可以说是导火索,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源,电影最后一句话其实是说了救美国飞虎队而促成25万人被迫害的直接原因,一个导火索,而且这个直接原因还是有连带关系的,连带关系就是美国一方,杜立特下命令美国空军中队乘架以大黄蜂号为首的战斗机对日本几个城市进行轰炸,完了需要有就近机场降落,北上的苏联这时候对亚洲战场还是在中立的态度的,基本上是还没打算提供什么援助的,主打欧洲战场,所以美国来亚洲战场参战只能依靠国军援助,可惜日军看破了这层连带关系,垄断浙江一带的铁路包括前进机场,他就怕美国空袭过来后有安定所,而巧了中国老百姓把落难的美国空军救了,对日军来说简直就是火上浇油,导火索啊!不治你还能行?

    还有一个小点哈,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下,有人说女主不够村?不够土?你怕是对江浙一带的小镇村妇有啥误会吧?真当这是陕北湖南呢?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农村妇女啊?这可是国军的领地啊!英子的丈夫可是国军高级军官,可不是共产党的遗孀,更不是八路军游击队的遗孀啊,搞清楚,她可是有高级香水的女人,如果没有杰克的突然到来,我想她早就跟妞妞去城市居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