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大地蓝得像橙子一样(2020金红棉)
导演: 伊琳娜·西利克
主演: Ganna Gladka Myroslava Trofymchuk Anastasiia Trofymchuk Vladyslav Trofymchuk Stanislav Gladky Olena Gladka Olga Gladka Danylo Dydenko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20-01-24(圣丹斯电影节) 2020-10-26(乌克兰)
片长: 74分钟 IMDb: tt11394290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导演拍摄了一位母亲带着四个孩子一起生活,主线是一家人共同完成一部陈述她们处在战争中的生活的电影,中间参杂了一些日常,一家人一起过生日过圣诞节、大女儿毕业并考上了大学、姐姐与男友分手、妈妈去帮她收拾宿舍、探访祖母讲述战争中经历的故事、与士兵一起拍摄的花絮、妈妈边流泪边剪片子、最后一家人一起将影片展示给大家。
先说摄影,能够深入到一个家庭里去记录和拍摄,并且毫不留痕,这对于摄影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难做到的事情。观看的过程中我不停的猜测导演在这个家庭里是什么身份,开始猜爸爸、后来猜大女儿,但显然都不是,这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记录,但却让人觉得非常近且自然,近且自然到已经融为一体,我还是第一次有这种亲近的观看体验。不管是跟被摄者在一间屋子里,还是在门外拉近镜头的拍摄,稳定的画面永远都在呈现着静静地旁观,我甚至感觉就是在这一家人身边不做声的观看着他们。印象深的画面有很多,弟弟在讲述什么是战争的时候,画面呈现的是他胖乎乎无处安放的小脚丫;妹妹在卫生间刷牙,洗手池里游动着一只乌龟;远远的看见乌龟在厨房爬行;大猫咪怀里躺着一只撒娇玩耍的小猫咪;弟弟生疏的拉着手风琴嘴里给音乐伴奏,妈妈在他边上熨衣服;许愿放孔明灯结果灯沉到水里,画面只能看见沉下来的孔明灯,落水的部分在画外,背景音是姐姐分不清是哭还是笑的说她许的愿望是能上大学。
电影没有直接讲战争,但一开篇就是妈妈在用胶带粘窗户,这是为了防止炮弹把玻璃震得太碎给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弟弟说战争就是听到炮声妈妈就会叫他起床躲到走廊和地下室,炮声停了就回来接着睡觉;妹妹和妈妈去教孩子们遇到轰炸如何趴在地上捂耳朵并张开嘴,这是为了防止爆炸震碎耳膜;姐姐美美的穿上礼服拿着手捧花参加毕业典礼,站在破旧在建的建筑前拍摄毕业照;他们的街道上行驶的是坦克。处处都说明了这是在战争发生的区域。
一家人都在为他们共同的电影工作着,每个人都发表对战争的理解,弟弟也会举着场记牌,全家人一起配合拍摄,他们的生活并不因为战争而停滞,他们反而将战争作为了创作题材,尽管这是谁都不想要的题材。妈妈帮姐姐收拾宿舍,告诉姐姐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让她知道,最后给了女儿一个深深的拥抱。妈妈说她不会带着孩子们离开这里,总要有人重建这座城市,她要让孩子们看着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这样的妈妈,坚强、勇敢、有独立见解、从不在孩子面前展现担忧与悲伤,真是一位优秀的妈妈。
这不是一部儿女情长的记录,但里面处处透露着日常生活温馨的点滴;也没有一个战争场面,却处处都在暗示战争的大背景。电影第五十七分半的时候,展示了这部全家共同完成的电影讲述的部分内容,结尾留给了在看他们电影的观众的表情,对现在、对生活、对将来无言的观看。
只找到不多的采访,原本是想搜索导演与这家人的关系,但并没有找到。
周轶君: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部是乌克兰的《The Earth Is Blue As an Orange》,它这个名字很好玩,就是《地球是蓝色的就像个橙子》,这个片非常吸引人。第一个我印象最深刻的点是他对于战争的描绘特别节制。他拍摄一个处于顿巴斯的家庭。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以后,在乌克兰老工业区那边经常会发生一些军事冲突。我自己那时候去过,所以我对那个地方印象很深刻。
但我去过的这件事情并不影响我看这个纪录片。这部片中战争冲突对他来说只是个背景,影片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直接的战争场面,处在一种非常平静的氛围中。影片里的人也在拍一部电影,直到最后他们自己的片放映的时候,你才看到炮弹掉下来,他们在奔跑,房子在晃动,所以是到最后才让观众意识到,原来他们经历了这些。
导演这么处理真的很节制,表现力和冲击力不但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让人觉得惊叹。而且我相信在当时的条件下拍摄,应该不会有特别好的硬件设备,但所有画面表达都很到位。再加上里面的音乐都是这一家人自己玩的乐器,当地人就是这么多才多艺的。我觉得整个画面非常自然,非常温馨,非常有冲击力。
GZDOC2020金红棉初评选片人周轶君:“影片中基本没有直接的战争场面,该片凭借极其节制的手法与良好的画面表达,辅以片中人物演奏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平静的氛围。自然温馨却不失表现力与冲击力。片名“地球是蓝色的就像个橙子”,来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保罗·艾吕雅的一首诗,暗喻现实与虚构的对立统一。战争之下的生活,恐怖与绝望,欢乐与希望,彼此矛盾,却又相互交织。 导演伊琳娜·齐莉克(Iryna Tsilyk)说:“如果战争本身意味着虚无,那么这部影片的存在即是一句无声反抗:战争之下,无数的人为了重建他们的爱与希望,竭尽全力。”
第一次看讲战争下日常的纪录片 看的时候时常忘记这样的人们正处于战争之中 洗脸盆里的乌龟 五只猫猫 巴扬琴钢琴大号长笛尤克里里 圣诞节 生日会 家人围坐在一起的讨论
印象最深的一个长镜头 是女儿裹着厚厚的围巾笨重的大袄 穿过大城市的商场 挤上狭窄的火车车厢 穿过皑皑白雪覆盖的路 进入家门简单地寒暄 镜头一转 已然和弟弟穿着短袖坐在桌前了 妈妈笑着蹲在一遍烧壁炉 聊上几句无关紧要的话题 似乎平淡无奇 但真真正正就是在家的感觉了 他们似乎比和平环境下一般人的生活还要更丰富一些 家人之间的羁绊更加真挚而紧密 全程的感情都是克制的 唯一的爆发在女儿得知考上大学的瞬间 加上赶考前拥挤的车厢 混乱的人群 母亲整个白天在门口的等待 考完之后女儿铁青的脸 一路的耳机和无言 压抑了这么久 到妈妈去负责打电话 紧张而试探的发问 得知录取的一瞬间 母女二人的落泪 拥抱 亲吻 电话里奶奶大声的欢呼 那时难以抑制被这种满溢出的真情感染 不断掉泪
以及她对女儿说 唯一要告诉你一句话 受欺凌的时候 一定要告诉我 不要默默忍受 妈妈来解决
总觉得这位母亲身上有无限的力量 持续不断散发着坚强温暖的光
看这群人 这群家人 将外界的苦难转化为你我共同的回忆 人心的力量自在其中 当我们能够去讨论怎样去呈现那些一起走过的路 窗外的炮击 半夜从床上跳起来躲在一起的走廊 地下室的蜡烛与圣经 士兵递来的退烧药 当我们能够一起笑着去讲述这些事情 真正跨越它们 它们就将成为我们的力量 其中包含着无限的 难以复制的成长
可能一些东西真的很难在和平 温暖 日复一日的日常中得到 如果我生活在一个时刻生命可能受到威胁的环境中 可能很多想法 很多行为 都会不同
到片尾 似乎意犹未尽 全片其实无声和有声的部分时长相当 似乎又一切尽在无言中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 放完之后 要把人家立陶宛的外交人员从北京请过来 采访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