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了不起的梅赛尔夫人 / 了不起的梅塞尔夫人 / 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 / 漫才梅索太太
导演: 埃米·谢尔曼-帕拉迪诺 丹尼尔·帕拉迪诺 斯科特·埃利斯
编剧: 埃米·谢尔曼-帕拉迪诺 丹尼尔·帕拉迪诺 谢拉·R·劳伦斯
主演: 瑞秋·布罗斯纳安 艾利克斯·布斯汀 玛琳·辛科 托尼·夏尔赫布 迈克尔·泽根 贝利·德·扬 玛蒂尔达·斯齐达吉斯 马提欧·帕斯卡尔 布赖恩·塔伦蒂诺 吉尔伯特·戈特弗雷德 卢克·柯比 辛西娅·达洛 凯文·波拉克 卡罗琳·阿隆 艾琳·达克 罗里·达菲 乔尔·约翰斯通 凯特琳·梅纳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7-03-16(试播集) 2017-11-29(美国)
集数: 8 单集片长: 50分钟 IMDb: tt5788792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Spoiler Alert.
已看完全季,可能存在剧透。
***
本来的标题是想说老公并不是真得“渣”,当然出轨是非常非常过分的...
我只是觉得“渣男”是个太标签化的词,其实从女主对男主的态度和编剧对他的塑造来看,他这个角色也绝不是intended to be一个反面角色。还有一篇影评说男主是蠢男人...啊...Joel真得不是蠢啊!女主就是再年轻再好傻好天真,当时也不会嫁一个蠢男人吧......
Joel有强势的父亲,肤浅的母亲,家境优渥,良好的高等教育出身,他被他父亲保护起来了,所以非常的善良、甚至单纯、感性;同时也是软弱的(女主的爸爸在Joel离开的那天晚上跟女主大喊:我跟你说什么来着,不要找一个weak man!),极其不成熟的。
如果没有爱上女主这样丰富的,实际上人格和人性魅力都要高于他的女人,他也许可以和一个和他level匹配的女人(绝不会是Penny Pan啦)幸福地共度一生,然而女主太闪耀了,自制力太强了(他自己就是软弱而自制力差的人)让他喘不过气。
至于出轨的原因,我相信当时Penny以自己Inferior的地位,会让Joel觉得自己是厉害的,是高她一等的,会在短时间内boost他的masculinity。因为女主的精致、完美,以及非常努力地维持Upper west side的那种他实际上并不太喜欢的生活,让他觉得自己滞住了。Penny的蠢和low,让他给了自己“我好像换了一种还不错的生活哦”的假想。但长久以来他肯定不能接受这种没品质的生活。因为上面说了他是感性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意味着他向往良好的品味,有趣的对话和互动,与众不同的生活。他也是极其浪漫的,在最开始要和女主调情,在婚礼上可爱地要再和女主结一次婚都可以看出来,而且女主很吃这套。
可是这样的浪漫意味着不成熟,意味着幼稚,意味着不稳定,意味着他只想看到生活光辉的facade而不敢正视问题,他的经济问题,他的工作。他最weak的一面就是最后一集听到女主的act崩溃了,一个工作会议没有开好,这实在太不professional了...整个时代的办公室setting很像《mad men》让我想起里面的主人公的人生都是巨型mess了,还不是奋力去工作去努力么?你前脚还说要升职,要provide for her,后脚就可以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崩溃还说quit?太不专业也太没有担当了!而且分居全程女主都非常理智,而反观Joel,从他很快在家庭压力和害怕一个陌生未来的情况下,来和女主求和,到儿子生日又和女主上床,他都非常情绪化且几乎没有自控;相反女主极其冷静、理智、自制能力太强了(当然女主时常会失控打嘴炮哈哈哈),因为她最后也提到她非常非常想念Joel,但她没有哭哭啼啼,没有去向他求和,实在是太厉害了...(被分手过的女生都懂吧,不给对方发一条微信都能耗尽全身力气...)
OK。虽然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很能理解为什么女主到最后还想和他get back together。因为他确实in some ways是理解她的,在她很年轻的时候给予了她一些美好的感触。女主的父亲不苟言笑不爱交流真实感情,女主的母亲每天严妆以待,粉饰太平,女主身为一个学俄国文学,有思想有追求有生活情趣被新世界洗礼过的女孩,遇到这种浪漫的男生大概是很难拒绝的。他的感性,他的理解,他的关怀,他的温柔,他因为幼稚而可爱,因为软弱而唤起母性,因为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梦想”而让女主想为他实现。
而且Joel本质是很善良的,他最后一集都被beat up成那样了,还是冲去gas light把侮辱女主的男的打了一通,分居的老婆在台上极力insult他,他还在外人面前defend她:she is good。在那一刻他可怜可恨又可爱,极其vulnerable,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所以我不愿叫他渣男,渣男是没有心的,甚至有的是反社会的,而Joel不是没有心,他只是没有强有力的性格去好好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身边的事,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为什么出轨,为什么又和Penny分手,他自己都疑惑。
可惜,生活和爱人,是不会等着你成长的...不知道编剧会怎么安排吧,我觉得我对这个人物有这样mixed up的感觉也都是感谢编剧的塑造,因为把Joel塑造成一个反面人物很容易,也很偷懒,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
至于什么“一日不忠百日不用”,我不准备表达是赞同还是不赞同,毕竟当年我也很喜欢学【Friends】里Rachel说“Once a cheater, always a cheater.”这句话是对是错无所谓,任何人都可以把它当作自己感情生活的行为标准,但这不意味着艺术作品中的人要按照你认为的行为标准生活。艺术作品的主人公有坚强的地方就有弱点,意志的弱点,感情的弱点,是为人性。
人性是艺术最打动人的力量。
***
因为是在看美剧,所以上面写的夹杂了一些英文请别嫌弃。
已经嫌弃就不用发评论了吧,我这一年收了一堆类似评论了,说我英语不专业的可以来和我聊聊......港真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情设定在1958年,二战后期的美国,男人们纷纷从战场归来,女性逐渐回归家庭,当时很多像女主角Midge这样的家庭主妇很愿意花钱打扮自己,她们的着装打扮与丈夫事业成功息息相关。Midge的穿着不仅精致还原了当时的年代感,如今看来却也不过时。
剧中大部分服装造型出自设计师Donna Zakowska之手,其余一小部分来自中古店和戏服商店。为了最大程度上贴近1950年代的氛围,Zakowska翻阅了很多当时的《Vogue》杂志,发现有很多大胆的配色,所以我们在剧中看到了一个多彩的Midge。Zakowska甚至自己也会穿着1950年代风格的服装好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容易激发灵感。
1950年代的穿着风格,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1947年诞生的Dior New Look系列的影响,女士们纷纷穿起收腰式连衣裙和茧型外套。
Midge的这套粉色大衣是剧中第一个完成的单品,当时Donna Zakowska试了200多种不同的面料才找到合适的粉色。
在剧情的发展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Midge穿着不同色彩的茧型大衣,根据Donna Zakowska的采访透露,外套和其他服装的颜色也是随着剧情中Midge的心路历程而发生改变的。
展现出沙漏型身材的收腰连衣裙或套装是当时最典型的造型。
第二集中让人眼前一亮的红色连衣裙,有点像Dior在1951年设计的这条裙装。
1952年的《Look》杂志上一组拍摄于纽约第五大道的时装片,也是类似的红色连衣裙。
在第六集中Midge穿上了母亲推荐给她的Dior连衣裙,上半身是V领T恤,下半身是纱裙,很像Grace Kelly曾经穿过的一款。
本剧开头出现的婚纱像极了赫本在《甜姐儿》里的造型,这点也得到了Donna Zakowska本人的证实,的确是取材于此。
第一集中Midge穿的卡其色外套也很像《甜姐儿》里赫本穿过的。
最后一集中让Susie惊呼The Dress的小黑裙,应该是致敬赫本在电影《龙凤配》里的礼服。和《甜姐儿》里的婚纱一样,这件礼服也是来自纪梵希的设计。
Midge带孩子出街的婴儿车看起来像是Silver Cross的经典车系Balmoral。Silver Cross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被称作为婴儿车中的劳斯莱斯,早在1913年就获得了英国皇室认证。
为什么会把它也归于赫本风这部分呢?是因为赫本曾经也带儿子Luca坐过Silver Cross Balmoral,照片刊登于1971年的《Vogue》。
第四集中Midge提到自己的套装来自Jacques Fath,而非母亲询问的Chanel。Jacques Fath与Christian Dior和Pierre Balmain一起被认为是二战后对高级定制时装最有影响力的三大设计师。Givenchy、Valentino,Guy Laroche均是他的门下弟子。
这套服装的特点是外套的内衬和搭配的连衣裙采用了相同了图案,这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种设计。
Jacques Fath当年也有推出过指甲油呢,这种服装→彩妆的套路,熟悉吗?
这件黑色外套的灵感可能是来自于巴黎世家1951年设计的这款外套。
典型的1950年代睡裙,带有一些蕾丝装饰的浪漫纱裙+罩衫的组合。
这样的睡裙在一些Vintage店铺里还是可以买到的,很多是尼龙材质的,其实穿着睡觉并不是很舒服,空调间里当居家服穿穿还是不错的,也可以尝试日常搭配一些其他的服装,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950年代的健身服饰和现在的非常不同,因为当时的健身运动大多是芭蕾舞课或其他一些塑身课程,强度上和现在的运动不同。在塑身课程里女士们大多穿着高腰短裤,这个灵感是来自于当年Helena Rubinstein沙龙的照片。而Midge的黑色连体衣则是为了体现舞蹈课程的感觉。
这套是Donna Zakowska的最爱,不过在采访里她没有谈及具体的设计灵感和细节。领结和整体轮廓的设计比较像上图1950s的手绘和海报。
50年代的女性非常注重整体的搭配,帽子和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Midge的帽子几乎在当年的《Vogue》里都能找到原型。
如果你留意过Midge的手袋,会发现大部分都是方方正正的形状。这种盒型手提包同样是1950年代的标志之一,随着Dior New Look的诞生,它也随之流行起来,成为穿着茧型外套女士们的百搭单品。
Gucci、Givenchy、Salvatore Ferragamo等品牌当年都推出过这种造型的手袋。
Midge在片中最常出现的红唇妆容是典型的1950年代风格,可以参考Grace Kelly的这张照片。
1950年代的美妆海报,看起来更清晰一点。
底妆 - 象牙色,或接近肤色的自然色系粉底
眉毛 - 比以往稍粗,柔和的眉形
眼影 - 少量晕染在眼睑处,着重打亮眉骨
眼线 - 微微上扬的眼线在1950年代逐渐流行
睫毛 - 一般只修饰上睫毛
腮红 - 清淡的玫瑰色系
唇妆 - 粉色或红色系为主
第一集中Midge拿来卸妆的应该是冷霜,早期女性基本都是用冷霜来卸妆。
Midge手里的罐子很像Boots家的。
剧中的美容柜台的布置可以看到1950年代的一些美妆品和香水。出现次数以及特写最多的当然就是露华浓了。Midge提到的这两个色号Raven Red和Cherries in the Snow就是出自它家。
Cherries in the Snow是露华浓的经典色号,至今仍有。
柜台上有露华浓指甲油和唇膏。
露华浓1950年代有一款唇膏Futurama Lipstick,唇膏壳是由大名鼎鼎的珠宝品牌梵克雅宝设计的。
露华浓曾提出“让唇妆和指甲相搭配”的理念,所以它家的海报经常是口红和指甲油配套出现。
Mermaid Eyes眼影出自MAX FACTOR,不过这款其实在1960年才发售呢。
第五集里图左柜台上摆着Rochas的Madame Rochas香水和娇兰的帝王之水。
第六集里硕大的香水是娇兰的CHAMADE。
总结下来差不多是这些啦,大家有什么其他的发现欢迎补充哦。
资料来源:EW; Mashable; Glamourdaze; Vintage Dancer; Born to be Unicorn; DC_Fashion; TUPAC@douban; AMAZON STUDIOS; Pinterest
喜欢单口喜剧的人,会在本剧中发现更多乐趣,而不仅仅是失婚女人的觉醒。
从家庭主妇到单口喜剧表演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故事设定称不上特别新奇。它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纽约,女主角米琪·麦瑟尔出生于上西区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讲授数学。她婚后育有两个孩子,跟丈夫乔住在曼哈顿一栋高级公寓里。丈夫在他父亲的公司打理生意,但有一个还挺特别的个人爱好:表演单口喜剧。
所以这对上流社会夫妇,时常出现在格林威治村的酒吧里,其中常去的是“煤气灯”(The Gaslight Café)。妻子贤惠机智,在那里不只充当观众,还时常给“煤气灯”经理苏西带一锅拿手好菜,讨好她,以便能分给丈夫一个黄金表演时段——俱乐部江湖就是这样,跟经理关系不好,分到一个白天没什么客人的时段,那还怎么表演呢?
第一集前半部分基本就在展现米琪堪称完美的个人生活。完美到什么程度呢?每天,米琪都会将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尺寸量一遍并记录下来。乔从来没看过老婆素颜,因为每天晚上,直到乔睡着,米琪才偷偷起身去卸妆。躺下前,她还会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透气,顺便拉开窗帘,这样早上透进来的第一道光能照在脸上唤醒自己。这个时刻一定是早于丈夫设定的闹钟,她才有足够时间化完妆躺回乔的身边。仅是这一幕,其实就足以说明米琪对自我要求之高,以及对婚姻尽心尽力。
一切都很完美,直到丈夫告诉她,他爱上了女秘书并且要离开她。说着就迅速收拾了一个小行李箱,走了。
故事开头听上去挺烂俗,但这还只是第一集。这部剧并不是《我的前半生》,浅表地讲述“离婚女子如何逆袭”,或者,“一个单亲母亲的奋斗史”。往后看,你会发现编剧其实野心挺大。
该剧将米琪放到上世纪50年代的纽约,这个时期单口作为喜剧形式本身正处在变革当中。而家庭妇女们,又正在经历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义觉醒,所以米琪这位无意中开始单口喜剧的女性表演者,既有个人成长,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缩影”。
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以下简称《麦瑟尔》)第1季的8集当中,米琪先是有过两次即兴表演,后来是成为她经纪人的苏西带着她巡演——说是巡演,其实是去格林威治各个俱乐部串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修正每一个笑话。比如,她在百货公司化妆品柜台当售货员时得到了一个关于“伊丽莎白·泰勒”的灵感,几番试验,最后这个笑话讲成这样:一个男性顾客走向她,问:“我想买点儿能让我老婆像伊丽莎白·泰勒的化妆品。”我让他掏出钱包,拿光了所有的钱,说:“这样,在感觉上,你的确是娶了一个泰勒。”
经过努力,米琪在第一季中创作出了一个“tight ten”,意思是说,在这10分钟的表演里,观众听到的是密集紧凑的笑话,就像剧中苏西所说,“许多人需要好几年才能雕琢出这么一个紧凑的10分钟内容”,而米琪这么快就做到了。对单口喜剧感兴趣的观众,会在这些喜剧人创作生活的细节里找到快感,原来他们是这么工作的,原来完整表演10分钟是如此不易。
50年代的第一次蓬勃
尽管直到今天,喜剧仍然是个被男性主导的行业,50年代的单口喜剧先行者当中,却有不少女性先锋,菲利斯·迪勒(Phyllis Diller)、琼·里弗斯(Joan Rivers)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者。米琪这个角色虽然并没有真正的原型,里弗斯却是最接近的一位。
琼·里弗斯不算是米琪这个角色绝对意义上的原型,但现实里她一直活跃到2014年去世,而且拥有非常热烈而丰富的人生。(我在稿子里没多写,但里弗斯真是拥有真·传奇人生,如果这部剧走得够远,估计还能看到更多)
剧中出现的“煤气灯”也确有此店。它开业于1958年,是五六十年代格林威治村一带众多艺术家的聚集地之一,“垮掉的一代”诗人、民谣乐队以及喜剧演员们都将这里当作试验场。米琪从这里开始,因此将它称之为主场,如同现实中里弗斯曾将名为“The Duplex”的酒馆称为主场一样。里弗斯在60年代就已经非常活跃,她当时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单口表演程序(routine)——你30岁还没结婚,你就被贴上“剩女”标签,但一个男人,90岁还未婚,却被称为“黄金单身汉”——活在2018年的中国观众发现这个主题并不过时。
在里弗斯她们这一批喜剧人之前,女性单口喜剧多半是歌舞式的或百老汇式的,并没有真正以在说话内容中制造笑点为己任。另有一些成功的女演员则与男性搭配出现,像是我们的相声需要一个捧哏角色。
剧中米琪第一次登台,喝了很多酒,是个冲动的意外,内容也完全即兴,倘若给这10分钟起个标题,或许可以叫作“我丈夫跟他的女秘书跑了”。今天美国女性单口喜剧表演里已很少使用这个老套主题,但在五六十年代却正当时,它也与里弗斯所擅长的内容同属一个范畴。
米琪这段即兴表演被录制下来,两位发烧友为这位不知名表演者灌制了100份拷贝,说是想“试试水看受不受欢迎”。事实上,单口喜剧五六十年代的第一次蓬勃真的与唱片业发展有重大关联。里弗斯60年代发行过两张喜剧唱片,而在《麦瑟尔》中,不断出现人们口中的单口喜剧传奇鲍伯·纽哈特(Bob Newhart,年事已高,在《生活大爆炸》中客串Proton教授),1960年发行了他第一张喜剧专辑,获得了巨大成功。格莱美奖甚至破天荒将“年度最佳唱片”颁给了这张喜剧专辑,纽哈特也因此获得“年度最佳新艺术家”,此后格莱美再也没有将此奖颁给过喜剧人。
在北美,近几年单口喜剧正在经历“第三次蓬勃”,尤其是Netflix制作了大量单口喜剧专辑,观看者众多。2016年亚裔喜剧人黄阿丽(Ali Wong)曾在国内引起过热烈讨论的单口表演专场《小眼镜蛇》就是其中之一,长达50分钟。从一个“tight ten”到50分钟专场,这几乎也是可以预见到的剧中米琪的努力方向。
时代先锋们
米琪虽然是个虚构人物,剧中另一位单口演员兰尼·布鲁斯(Lenny Bruce)却确有其人,是目前剧中唯一真名真姓的现实人物。他是该领域内另一位先锋,比里弗斯更早出名。在《麦瑟尔》的编剧兼导演艾米·谢尔曼-帕拉迪诺(Amy Sherman-Palladino)的少年时代,这位喜剧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会出现在她家后院,跟她父亲老谢尔曼谈笑风生。布鲁斯的先锋之处在于,他开始触及政治等敏感领域,不仅仅是“让你发笑”,而变得更锋利、更政治、更个人,调侃“更危险的本质”。而老谢尔曼正是那个年代的活跃分子。所以,当2012年老谢尔曼去世,艾米希望能够创作一点东西去纪念父亲和他那个时代。
艾米成长环境里就满是这样一批喜剧人,所以她深知喜剧人生活中的压抑,“他们可不是从来都像台上那样快快活活的,如果他们真的是,他们就成不了真正的喜剧人”。所以她安排给米琪的喜剧生涯,就是从“失去一切”开始的。
扮演米琪的是1990年出生的瑞秋·布罗斯纳安(Rachel Brosnahan)。她上一次给观众留下印象还是在《纸牌屋》,剧中,她扮演那位跟一个国会议员发生关系随后被收买要求保持沉默的高级妓女。她原本只有5句台词,分布在两集里,由于表现出色,又跟与她演对手戏的迈克尔·凯利(Michael Kelly)之间有很好的化学反应,到了第二季有了8集戏份,第3季又有两集,并借此被艾美奖提名最佳客串女演员。《麦瑟尔》剧中她第一次担任主演,许多人看完后的反应是,“瑞秋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好戏”。在IMDb公布的2017最高口碑剧集前十中,该剧名列第三,布罗斯纳安也在金球奖音乐/喜剧类别中提名最佳女主角。
《纽约时报》评论说,米琪这个角色扮演者,得像麦瑟尔夫人一样“了不起”才行,而布罗斯纳安做到了,她亦庄亦谐。《麦瑟尔》是部年代剧,置景、服装都令人想起《广告狂人》。布罗斯纳安穿着高定时装出现在纽约街头时非常养眼,可一站到俱乐部里麦克风前,从自己的生活开始调侃起,讲重口味的笑话,又都十分说服人。
与其相对的是剧中那些男性角色。米琪的丈夫乔是个“巨婴”式人物,怯懦而大男子主义;她父亲则是刻板的数学教授,笃信女性传统义务是结婚生子,迫切希望女儿跟抛弃她的丈夫复合;乔的父亲则干脆常常对着儿子喊“你觉得你比我厉害吗”。他们都受制于男性自尊,甚至成了这种自尊的牺牲品。
正因如此,许多评论认为《麦瑟尔》是在“向父权叫板”。一个原本将婚姻作为毕生使命的上西区家庭妇女,意识到了自己的才华,从这个角度,这部剧的确可以论证,当女人将婚姻凌驾于自我之上,个人才华多么容易因此湮没。所以它的确可以刺激我们去讨论包括“女性主义”在内的严肃题目。
但对编剧艾米而言,在特朗普时代的美国,《麦瑟尔》不是一个洋洋得意的女性主义的童话故事。米琪在那个时代有她自我觉醒的部分,但她的觉醒不是为了女权而女权,内在动力还是她的喜剧才华和热爱。
--
于《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