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孙子从美国来(2012)

孙子从美国来(2012)

又名: 当孙悟空遇上蜘蛛侠 / A Grandson from America

导演: 曲江涛

编剧: 曲江涛

主演: 罗京民 丁佳明 刘天佐

类型: 剧情 家庭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2-02-02(中国大陆)

片长: 89分钟 IMDb: tt2759302 豆瓣评分:8.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老杨头(罗京民 饰)是陕西华县一名独居老艺人,家中珍藏着表演皮影戏的全套行当。一天,离家多年的儿子突然领回了洋女友和洋孙子布鲁克斯(丁佳明 饰)。观念受到冲击的老杨头还未回过神来,儿子和女友又因要远赴可可西里工作而匆忙将布鲁克斯托付给了自己。措手不及的老杨头只得生涩的充当起洋孙子的看护人,爷孙俩时常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发生冲突。

演员:



影评:

  1. 面对国产大片的各种坑爹,有人适应了,有人反思了,有人想办法了,有人找原因了,有人说事不关己,有人表示毫无希望,有人觉得还有未来,更有人说草你大爷。却很少有人说是的,就是因为我国产电影才那么烂。如果你一边儿埋怨国产片儿烂,一边心甘情愿花80大洋去电影院看只有字幕3D的画皮2,我只能说那你确实是贱的可以。各种事实早就证明了,在中国你寄希望于某些人的良知能带给你高品质的享受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高质量的观众才能造就高质量的电影。很多人很无私,之前明明被坑过,或许完了他也骂娘了,而他下次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继续被坑,继续骂娘。这种人我完全理解不了,因为他们之前被坑后的反应和他们下一次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不过这种逻辑缺失我是能理解的,天朝的属性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奇迹。尼玛,一个导演总拍出垃圾电影,你们就不能不去再花钱给他捧场吗?很多国产优秀电影,很难想象如果放在电影院的话会有好的票房,比如说《孙子从美国来》。


           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电影,片长88分钟,全部制作费用不足百万,却比某些动辄上亿的高成本电影更能带来感动,更能触及心灵。本片讲的是一个中国老农民和美国拖油瓶的故事。或许是因为我有过在陕西农村生活的经历,片中的每个场景都能勾起我很多回忆。窖,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破烂的街边台球桌,只能买到康师傅和娃哈哈的小卖部,扯面(明显有油泼辣子的),这些让我对本片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片中表现的元素很多,有中西文化,有亲情,有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方面,本片注重的不是冲突反倒是融合,很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这并不是本片主要想表现的内容,亲情才是本片的主要元素。很巧的是前两天刚看过德尼罗的《Everybody's Fine》,同样是亲情片,更具乡土气息且情节丝毫不差的本片明显在我眼里更胜一筹,罗京民的演技我看来也丝毫不差于德尼罗这个老牌影帝。他在片中对外国孙子布鲁克斯先是因为老观念而拒绝甚至给他染发,随后在相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分别时又依依不舍,丝毫不出人意外的故事发展却因为出色的演技和其中包含的丰富的元素而让人欲罢不能。就像是《雨人》中的兄弟情,我对这种从不接受变为接受伴随人生观的改变和人生境界升华的电影向来没有任何抵抗力。不得不佩服88分钟的亲情片,伏笔从第一秒钟开始。陕西老鳏夫午夜独自在家做梦演皮影《大闹天宫》,电视里放的却是蜘蛛侠,于是孙悟空和蜘蛛侠变成了连接老少两人的主线。


           同时老艺人杨树德在孙子临走前唱的那一段皮影儿吸引了我的注意。“走遍天涯,到处是吾家。步长途,风吹雨洒;登高台,讲经说法;论琴音,六音通造化;言字意,四音不敢差;论情节,一白二笑三哼哈,老外末帖须象他;演苦戏,引人泪巴巴;演乐戏,惹人笑哈哈。自古道戏假情不假,怎能说戏者疯子看者瓜(傻)。遇知音,欢迎迓,技艺虽高不可夸。这也是一宗文化,任凭他庸夫、俗子耻笑咱。”这篇唱词,我看了头一句便知道一定来历不凡,非历经风雨且胸怀大气魄的人绝写不出这样的唱词。于是我搜了一下,果不其然。“杜升初(1879-1951),艺名“一杆旗”,又名杜登科。大荔县杜家滩人。19世纪80年代家乡遭水灾,流落渭南县临渭区官底肖家村。” ——摘自百度百科。杜升初早年曾中秀才,因祖上梨园子弟被迫放弃仕途该随其父习唱学艺,而上面那段唱词正是他对自己艺术生涯的描述。片中的杨树德,鳏居在家,其子因接受西方文化并没有“亲尚在,不远行”的观念而常年在外,又因皮影儿艺术的日益衰落,他只能独自一人在家回忆以前唱皮影儿的乐趣。而在他有机会重新表演这种艺术的时候,第一次就选了这么一首既悲凉,又更多潇洒豁达的唱词,不得不说这是对老人一生的表达,又是对皮影儿艺术没落的表达。很感谢导演的用心,如果导演曲江涛随便找一首某曲目的唱词,相信绝不会有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同时张艺谋在《活着》里也对皮影儿有描述,貌似也是名家,不过睡觉了就等有时间再挖他吧。


           如果这种电影放在电影院里你不愿意花钱去看的话,如果你就是愿意一遍遍被画皮坑的话,你就永远不要怪中国电影不争气。
  2. 陪孩子翻找儿童电影资源,无意间看了这部温情满满的影片。《孙子从美国来》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几乎所有场景都在一个陕西小村子里拍摄完成,却体现了很多内容:儿子常年在外孤独的空巢老人,渐渐没落的民族文化皮影戏,东西方文化与饮食的碰撞,祖孙两人之间涌动的亲情。最感动我的是这一老一小的相处模式,从开始的格格不入到逐渐的和睦融洽再到最后的难舍难分,有吵闹有温馨,有笑点有泪点,很是让人动容。稍微分析一下这没有血缘关系的爷孙俩,其实他们有很多的相同之处。

    首先,性格都很倔强执拗。老杨头的儿子深知父亲这一秉性,遇事采取的都是先斩后奏的方式。一次是直接把洋媳妇和布鲁克斯领回家,一次是自己溜掉偷偷留下孩子,都是比较混账的做法让老杨头措手不及直接达到目的。老杨头看完信也马上赶去车站,可惜人已走远了,追都追不上。如果他能追上必然不会让布鲁克斯留下。而这个美国来的小吃货布鲁克斯也是倔得紧,要喝牛奶,要吃汉堡包,要蜘蛛人头套,连老杨头手里的核桃都几次惦记着夹碎了吃掉,不然就背上书包往外走。

    其次,两人都很爱面子。这样一个孙子的存在,无疑让老杨头觉得很丢脸的,又不能一直圈在家里,所以领他染黑头发,遇人问起就说是新疆的孩子,名叫布斯。而在陌生环境不小心睡尿床的布鲁克斯不声不响的拖着被子去晾晒,估计小脸也是火烧火燎的。

    然后,对亲情的渴望。老杨头的儿子出场次数不多,但我对他一直是很不喜欢的。虽然他的职业高尚,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可是他离家多年音讯全无,放任单身老父亲独自一人在家可谓不孝。可以想象老杨头从年年等时时盼到后来的冷漠,心已经凉透。而布鲁克斯的母亲很可能和他是同一类人,不顾家庭一心扑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上,两人才有可能走到一起,不然她怎么会轻易的把自己的孩子扔给一个刚刚认识的老头照顾这么多天。小小的布鲁克斯应该是已经习惯了母亲不在身边的日子,才不会对老杨头流露出想妈妈想给妈妈打电话的念头。所以,这一老一小,中国的空巢老人和美国的留守儿童相遇相处相融,整个过程自然而然。

    影片中很多温馨的桥段,实实在在打动了我:
    爷爷踩坏了孙子的玩具,连夜做了皮影版蜘蛛侠哄他开心。
    爷爷为了给孙子要牛奶,明知道王站长要请他出山授课还一次次勉为其难的去他家。
    布鲁克斯问:孙悟空真能打败蜘蛛侠么?爷爷回答:为什么不让他们做好朋友呢,可以一起保护地球,背景里一片摇曳的麦田。
    院子里的水井,清晰的映着爷孙俩的倒影,怕孩子不小心掉井里,爷爷搬来沉重的石块压住,笑言水井的那一边就是你们美国。孩子离开后,满院子乱转的老杨头,搬开石头的井里只映照他一个人孤单的身影。
    分别的时刻,挣扎哭喊的布鲁克斯,还在演着皮影戏的老杨头,一刻的停顿,胡子拉碴遍布皱纹的脸清晰的展现他内心的纠结与不舍,我在那一刻泪流满面。

    这是一部细水长流般的好电影,感人至深,值得一看。
  3. 前些日子,我听到有人说。 农村比城市的环境而言,固然是好。但是,一久了,就呆不下去了。 并说,没有KTV、没有酒吧,会鳖的难受。后来,自己也想。当初,我回去了,也的确有一种无聊透顶的感觉。幸运的是,在这部电影中,让我拾回了原来农村的滋味。 只记得,原来的农村人很多,自然要玩的东西也多。那时候的游戏,至少在如今已经长大了的孩子来说,现在的KTV、酒吧、欢乐谷,要有意思的不知道多少倍。 在那个时候,很多人还没有外出打工,定居到城里去住,或把房子搬到马路旁。大家的房子离的都很近,挨家挨户的样子。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一家一家端去,这样的场面很常见。 现在的农村,也和城市里一样,邻里之间较少来往,也没什么好来往的。待到,过年外出的人都回去了,人自然比平时多了好多。可是,言语明显透露出生疏的味道。一瞬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多,也就轻轻一笑,再无其他。 原来村落的格局,就像一个小部落。部落,总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成年人小孩子都很敬重他/她,遇到重要的事情都听他/她说说。 那时,经常村落里的人会聚集在一个空旷的空地,听戏、看电影。夏季的晌午,烈日炎炎,都会有一群人拿着蒲扇,在一颗大树下乘凉,说天说地说人。 过年了,年味也很浓。那时候的烟花不响、不高、也没有现在的好看。但每个人的笑,因为过年了,都是笑到心里去了。把年真真正正的当个年来过了,毫不马虎。 有时候,我到一个爷爷家。听爷爷讲故事,互相解解闷。故事有孙悟空的,有我们村子里的人从哪里迁过来的一些村落历史。故事有很多,这两种讲的多些,印象都特别深。 每次听爷爷讲的故事,每次都很开心、很满足。纵使,故事没有现在电视剧那样扣人心弦。但是,看爷爷讲故事时一张一合的嘴,自己回味的神态,也有闻到的一种特殊味道,就很容易满足。 给我讲故事的爷爷,有残疾。在我从小到大的眼睛里,都是坐在一只太师椅上,长年如此,从来没有起来过。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从来没有因为爷爷有残疾而嫌弃他。相反,在那样一个小部落里,跟他有着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亲密感。我的确很开心,爷爷也很欣慰。 只是现在,原来的农村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我也长大了,接替社会主义建设的班子,跟随父母跑到上海这样的城市来打拼。 在原来农村的地方,也就两三户人家还守着。很大多数,都搬到马路旁,感受类似城里人的生活,正所谓更好的生活。一部分,也定居在外乡,常年不归。有的地方虽然格局仍在,但是大多都没人住,或沦落为空房,甚至是荒废的房子。 就算哪个村子里有人,大多都住着老人。留守儿童也是一周,或者一个月回去一次。这些小孩要么在乡上,要么在城镇里上学。所以,现在农村里尽都是七老八十的孤巢老人。我想全国农村的情况,都是这样的。 每次回去,探望老人之后。总会被这寂静、和漫山遍野的绿色所吸引。有时候,可以听到狗叫一声,鸟叫两声。体会到这些,会感到从未有的轻松自在。可是,这样一久了,对于习惯了喧闹的人,谁又不会无聊的待不下去。 我所怀念的,也只有在电影里回味一下。真的要回去,我也知道,谈何容易。 最后,我只想说,也只能说,原来的农村并不无聊。 文/清心

  4. 回忆小时候,清晨公鸡鸣叫,醒来,闻到炊烟的味道,那是母亲在准备早餐。回忆小时候,我们在乡间小路上奔跑,边上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还有田里父母亲手栽下的作物,春天油菜花开满田野;夏天西瓜已经越来越大;秋天到处都是金黄色的水稻;冬天一个个塑料大棚拔地而起。回忆小时候,我们在水井边玩耍,父亲就急忙跑过,让我们远离水井,再后来水井多了一个盖子,上面放着石头。回忆小时候,炎热的夏日夜里,田里青蛙呱呱的叫着,我们把电视机搬到了屋外,一家人坐在外面一边看电视一边谈笑;冬日吃完早饭,大家便齐聚南面阳台,一边晒太阳一边嬉闹。小时候,我们是父母的跟屁虫,他们在田里干着农活,我们在田埂上玩耍;母亲在洗衣服,我们在边上玩水;父亲去山上挖冬笋,我们也屁颠屁颠的跟着过去。现在长大了,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个人在异乡打拼,有时候脑海里会闪现小时候的情景,那么的想念。。。

    “电影《孙子从美国来》拍摄于陕西的一个小乡村,虽然它的环境与我的家乡不太一样,但是同样有水井,我们的稻田变成了电影里的麦田,有田间小路有自行车,从配乐到画面都有同样的乡村气息,令人怀念。整部电影前半部分风趣搞笑,后半部分温情感动。

    电影前半部分讲述了孤独老人与突如其来的美国孙子之间的相识,并慢慢了解到互相接受融合的过程。爷爷一口纯正的陕西方言,时不时冒出各种金句,让人捧腹大笑。我一向是对喜剧特别挑剔,笑点特别高的人,这个片子虽然算不上是喜剧片,但是在我看来比日前电影院上映的一众喜剧片都更能引人笑点,更加的好看。如《夏洛特烦恼》《煎饼侠》这两部口碑还不错的喜剧,在我心里却也是不尽如人意。但是当看完《孙子从美国来》时就一直在想,如果中国的喜剧片也能做到想这个片子一样能逗你笑,但却是不经意间逗笑你,而不是刻意为了逗笑你而逗笑的喜剧那该有多好,所以当看完前半段这个片子在我心里已经是高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段。

    电影后半部分引出了另一条线,老人与皮影戏。老人与孙子开始慢慢的融合,但是熊孩子还是熊孩子。孙子把爷爷把玩的核桃拿来吃,结果想尽办法弄开核桃,却把门弄坏了。爷爷为了追孙子把孙子的蜘蛛侠踩坏了。爷爷为了哄孙子开心,用做皮影戏的方法做了一个蜘蛛侠给孙子。爷爷告诉孙子中国的齐天大圣,孙子问爷爷齐天大圣和蜘蛛侠打架,谁会赢。爷爷告诉孙子,为什么要让他们打架呢,让他们做朋友不更好吗。爷爷与孙子感情越来越好,带着孙子去看自己的皮影戏,告诉他中国有过年的传统,没到过年家人都要团聚。后来,孙子要回美国念书了,爷爷的皮影戏班最终也没能坚持下来,又散了。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孤独老人又重回孤独让人泪目。

    整个电影让我映像最深的镜头有:晒衣服地方从两个人的衣服变成一个人的衣服;爷爷和孙子在井口喊对方到后来的爷爷一个人在井口望着。。。

    电影也稍有不足,在传统文化方面的镜头较少。在我看来可以加点爷爷跟孙子讲齐天大圣的故事,教他学做皮影戏;孙子可以跟爷爷讲讲蜘蛛侠的故事,加重传统文化的这条线。电影最后的结局是,孙子回来跟爷爷过年了,阖家团圆。其实和的结局有点牵强,但是为什么不呢?和的结局也侧面反映中国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论电视剧还是电影,一般都是和的结局。”

    。。。所以,猴年了,马上要春节了,快回家过年吧,多陪陪父母家人,一起看齐天大圣,一起找回小时候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