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托米莉斯女王 Tomyris(2019)

简介:

    影片还原了斯基泰马萨格泰草原女王托米利斯击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居鲁士二世的历史传奇。托米莉斯命中注定将成为一名出色的斗士,然而成为传奇之前她不得不牺牲最亲近的人。

演员:



影评:

  1. 科普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真实的托米莉斯女王生卒年月已经没法详细考证了,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前500多年那段时期,那个时候中亚草原地区零零散散的分布着很多原始游牧部族,统称为马萨革泰人,很多部族正经历着从母系主导向父系主导变更的交替过程中,所以其实称其为“女王”并不十分准确,称为部落联盟的女酋长可能更合适一些。

    那时候中亚地区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依附于古波斯帝国的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虽然时不时的用强大军事实力压迫草原部落,但由于草原游牧部落的分散性和草原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打法,更多的时候反而是花剌子模被彪悍的游牧部族经常的侵扰。

    而托米莉斯和她的部族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掠夺侵扰中逐步壮大起来,直到让强大的波斯帝国感受到威胁,帝国统治者居鲁士带着十足的自信要亲自去征服这些游牧部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斯帝国与马萨革泰人大战。

    但是居鲁士过于自信了,大军在长途跋涉中不断的被游牧部族袭扰,还没开战就已经草木皆兵疲惫不堪。托米莉斯带领的马萨革泰骑兵充分利用主场优势,硬生生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军,据史料记载,双方的军队把所有的箭矢都射完了,而以步兵为主的波斯军队在失去了弓箭的保护后,完全成了游牧骑兵冲杀的靶子。双方杀的昏天暗地,波斯大军最终溃败,居鲁士大帝也被斩杀在阵前,数万远征的波斯大军除了零散四处奔逃的以外,大部分成了游牧部族刀下亡魂。

    居鲁士大帝的战死让当时看好波斯的各方势力大跌眼镜,原本被波斯征服的很多民族也蠢蠢欲动,好在他儿子冈比西斯二世也不是吃素的,对内压服了各方势力,对外继续扩张,才没让波斯帝国轰然倒塌。

    此役,暂时阻滞了波斯帝国势力向东扩展的野心,也延缓了波斯帝国侵占埃及的步伐,继续让中亚地区各种小国家小部落处于分散割据的状态,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涉足此地也没有完全征服这里。再后来就是匈奴的崛起和百余年的汉匈争霸,汉匈势力所及,这片地区的众多部落小国基本没什么原则,就是实用主义随风摇摆,谁强就听谁的。

    托米莉斯大杀四方的时候,华夏大地上正处于春秋中期,诸侯争霸如火如荼,晋楚两国打的不可开交。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少有人踏足,加之北方匈奴尚未崛起,所以大家基本也没什么交集。

    简评一下本片

    1. 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真实再现了古代中亚游牧部族的生存状态。

    2500多年前的的中亚草原,资源匮乏和生存环境险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信奉实力至上,没有那么多闲功夫坐下来讲什么仁义道理,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不给就抢、不服就干、不听话就直接弄死。能活到最后的,都是人狠话不多的,说太多的基本都死得早。

    2. 大规模的冷兵器战斗场面也比较实在。

    无论射箭坠马,还是砍人捅刀,都能体现那个冷兵器时代应有的力量和残酷,各种搏斗细节一点也不输于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水准。在亚洲影视界,这点难能可贵。

    3. 受限于资金预算,如果能再现一下巴比伦的辉煌,把战斗场面再做的宏大一点,就是一部完美的古代战争题材的商业大片了。

    总之,还是值得去大荧幕看一下的。

  2. 最近找到前几年哈萨克斯坦拍摄的电影《托米莉丝女王》,想起以前看希罗多德《历史》中关于托米莉丝女王和居鲁士大帝终期的一段,这段是《历史》里麦子为数不多印象最深的桥段之一。

    关于居鲁士之死,希罗多德记录了他认为最可信的一种说法——居鲁士大帝死于征讨托米莉丝女王统治的草原民族马萨该塔伊人手中。

    波斯军在第一次交锋中施诡计生擒女王的儿子,少年在松绑后自杀,女王托米莉丝倾草原民族全部军力与居鲁士亲征军展开前所未闻的血战,最终草原民族获胜,随后她搜寻到居鲁士的尸体,兑现自己的诺言割下居鲁士的头颅浸在盛满人血的皮囊中,“不管你多么嗜血如渴,我也会叫你把血喝饱了的。”这一桥段后来出现在不少西方绘画作品中。

    其实武勋卓绝的古波斯帝国建国皇帝居鲁士生前并不是个令人生厌的统治者,甚至有传奇的身世:出生前他被预言将成为亚细亚霸主,招来了国王外公的杀意,一出生就上演狸猫换太子式逃亡,又传奇般的从草莽一步步应验预言,走上王座,征伐四方,智取巴比伦,卓绝的气量让很多敌人转化成了死忠。他解放了困于巴比伦的犹太民族,允许犹太人返乡重建圣殿,因此在《圣经》中也留下美名。

    或许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于是居鲁士自我驱策,将目光投向草原部落马萨该塔伊人。野心和有意无意的误解终于将居鲁士一步步推上悲剧之路,直到死于草原女王之手。

    而大仇得报的托米莉丝最后留下的话语,没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喜悦豪迈。画面里只剩下一个复仇成功后被空虚和无法挽回的悲伤迅速吞噬的母亲。

    大概是这个结局太过血腥又戏剧性,后世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希罗多德的记载是最不可信的……

    麦子还是私心很喜欢这个故事,只要想想一个女子能够在公元前时代驾驭统治草原部落,一眼看穿居鲁士求婚目的并提出渡河三日作战条件,实在是刚烈野蛮又富有智慧。有魅力,但很大程度上不会是什么可爱的女人。

    托米莉丝最终据记载是被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率军杀死,冈比西斯迎回居鲁士的尸体。两家冤冤相报的螺旋到此结束,更大的时代浪潮结束冈比西斯的统治,世间并无完美的胜利者。

    哈萨克斯坦拍摄的电影《托米莉丝女王》很难得的从草原民族主视角出发,以希罗多德阿拉伯史学为基底,还原了托米莉丝女王的传奇事迹。

    关于托米莉丝的史料,主要只有《历史》中的一段,所以电影中绝大部分剧情,女王前半生的事迹,基本都是艺术加工编撰,糅合了铁木真等草原英雄事迹,也有观众看出《加勒比海盗》、《勇敢的心》的影子。《历史》中记载的儿子被俘的剧情被改成丈夫和儿子去巴比伦亲见居鲁士,大言不惭一番后被鸿门宴干掉,居鲁士最后被女王的亲信奔袭一刀结果,说老实话大BOSS死的有点太草率了……

    但片子尽可能在很多细节上还原了公元前草原部落和人群的风俗和特征。接生婚庆丧葬、各种萨满祭祀、巫医传统、摔跤叼羊、尊重火的风俗,类似那达慕大会的画面,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难得一见。

    考据并不是十全十美(比如开篇还有出现马镫的反历史描写,之后的骑马画面中就不再出现),胜在草原国家的字正腔圆,已经超越其他定居民国家影视作品中此类描写。

    故事中女王气质拿捏的也不错,彪悍野蛮果敢,甚至女性的敏感也转化为生存能力,比较有说服力的诠释了什么样的女人能够成为那时统辖草原的主人,能够团结起所有草原部落抗击居鲁士。

    但是印象最最深刻的,是电影中的骑马画面。实在太美了,到底是草原民族拍摄出来的画面,畅快和分寸感令人心生向往,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原来马是应该这么骑的。

    马匹也非常美,也是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骏马”应该是什么意思。

    能够这么畅快的奔驰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整天灰头土脸,手抓吃饭都可以忍。

    联动到最近《少女新娘物语》连载正好在讲阿杰尔哥哥和未来嫂子赛马比武招亲,森薰画各种骏马画了一个爽,画草原帅哥美女飙悍马英姿飒爽相爱相杀也画一个爽。赛了大半年马,哥哥的部落一口气娶回三房媳妇,阶段性结局上演三对洞房花烛+一台C戏,美轮美奂。

    有生之年,希望有机会去钦察草原骑一次马。

  3. 从《游牧战神》到《阿奴皇后》再到《托米莉斯女王》,哈萨克斯坦古装战争电影的水准一如既往的不错,尽管托米莉斯女王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仅仅作为波斯居鲁士大帝的终结者存在,为了展示她的一生不得不脑补很多内容,不过,影片中的衣饰、铠甲、武器直到没有马蹬和高桥马鞍的骑马方式还原度极高(毕竟哈萨克斯坦有那么多斯基泰墓葬可以参考),真考据党福利电影。不过,还是有三个缺陷,一是,无论波斯人还是斯基泰人,都是东支雅利安人,电影里一水的阿尔泰面孔真的大丈夫?二是,根据历史记载,斯基泰人应该是用类似蒙古的骑射手放风筝战术击败波斯人的,而不是如电影中的正面肉搏,第三是,居鲁士大帝应该不是如电影中一样被阵斩,而是被俘杀,否则希罗多德记载中女王指斥居鲁士“你贪血,我就用鲜血寖泡你”然后砍下大帝的头泡在装满血的皮口袋里的桥段是怎么来的呢?p. s. 女王年轻时真漂亮,原来阿尔泰面孔也可以很漂亮

  4. 生于国境之南,哈萨克斯坦应该算是离我最遥远,又最陌生的邻国了吧,无论历史人文抑或地理环境,在我眼中都像是一片迷雾,知之甚少。而在本片那数量有限的观影人群中,大概多数也是第一次看哈国电影,第一次听哈萨克语,却没想到就立即被电影的质量给惊艳到了。

    观影前,大部分观众想必都是因为居鲁士弑杀者的身份才听闻过托米利斯女王。除了曾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笔下短暂登场,托米利斯在历史文献中留下的记录其实相当有限,也因此,本片中女王那离奇跌宕的身世大概更多是源于编剧的想象。但本片并未因它有虚构成分而失去价值,反而是它写实重现的历史面貌令观众大开眼界。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对照我国那是春秋时期,相当久远。托米利斯女王来自于斯基泰人中的一支马萨格泰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游牧民族。发源于东欧大草原的斯基泰人骑术精湛,经过几个世纪持续迁徙扩张,从欧洲多瑙河流域到我国鄂尔多斯沙漠都留下了他们统治的痕迹。相比起那时还没广泛应用骑兵的中原农耕文明,首先发明了马鞍,配备了反曲弓,具有骑射能力的斯基泰人简直是碾压式的军事存在。我一边看电影就一边在想,真庆幸有西域的高原雪山天堑阻隔,将我们与游牧民族分离开,才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片存活繁衍的沃土。

    那时,斯基泰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横行在了广阔的中亚大地上,除了游牧经济,就是以劫掠周边农耕文明为生。本片中有过经典一幕,女王父亲曾训斥手下,“你可以直接抢你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要跟他们交易?”这在今人看来犹如强盗土匪般的理论,却是2500多年前,那个蛮荒的时代里,要在资源匮乏的恶劣环境中活下来的生存法则。它深刻揭示着游牧民族的生存理念,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份真实的历史感。在当时的环境下,讲究的不是良心,不是道义,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可消磨在沟通上,生存法则激进而纯粹,实力就代表了一切,能活到最后的注定都是人狠话不多的头铁角色。所以,反过来也证明,生产力发展是维持社会道德的基础,我们没法天真地祈求食不果腹的猎人对猎物表达善意。

    终于,斯基泰人与不断北扩的新兴帝国——波斯发生了碰撞,原以为是“万王之王”居鲁士大帝来教会游牧民族重新做人,却没想到反手被托米利斯女王杀了个全军覆没,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片以区区3000+万人民币的成本竟拍出了不亚于《天国王朝》的效果,尤其是细节上,对当时仍未出现的马镫、斯基泰人的战甲、毡帽、居鲁士的形象、巴比伦城外观等,都设计得很用心,绝对是《蒙古王》之后我看过最出色的游牧民族历史片。为我对中亚历史文化的贫瘠了解浇灌进了新鲜的养分。

    精彩,推荐,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