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有色眼镜 When They See Us(2019)

演员:



影评:

  1. 最近打开微博和知乎,对《长安十二时辰》的赞美就扑面而来,满屏都是“开画豆瓣8.8分”的消息,但是玛妮支撑着看了两集就弃了,这个节奏实在追不下去。

    我想推荐另外一部刚追完的剧,豆瓣评分也非常高——8.9分,来自Netflix最新的迷你剧,改编自美国一起真实的社会案件:

    1989年4月19日的晚上,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一群年轻人正聚集在一起玩闹,渐渐的,他们开始恐吓路过的骑行者,甚至殴打路人。

    而在离这不远的地方,一位28岁的女性正躺在地上,身下血流不止,仅剩一口气。

    警察接到报案赶来,直接把伤害她的凶手锁定在那群少年身上,抓走了其中五个倒霉孩子。

    经过警察和检方的调查举证,这帮熊孩子被判处重刑,媒体称他们为「中央公园五人帮」。

    一桩恶性犯罪的案件得到了正义的审判,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

    但事实上,这起「中央公园强奸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这五位少年根本就没有犯罪。

    20年后,Netflix将这个美国法律史上的大污点改编成了迷你剧——《有色眼镜》。

    看完,玛妮只想说一个词:

    我x

    一场关于肤色的“谋杀”

    五位少年之所以被误判,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肤色。

    现实中的“中央公园五人帮”

    上世纪80年代,华尔街经济崛起,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有色人种无法自力更生,只能一代代困在贫民窟,因此黑人的犯罪率很高。

    受害的那名女性身份也很特殊——出身美国名校,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华尔街一家投资银行的高管。

    标准的上层社会成功人士,却在夜间慢跑时被人殴打并侵犯至昏迷。即使放在今天,也一定是会上头条的新闻。

    受害人被血染红的外套

    更重要的是,被捕的五个少年嫌犯——安特龙、雷蒙德、凯文、约瑟夫、科里,其中四个是非洲裔美国人,一人为西班牙裔,均为有色人种

    他们大多来自普通甚至贫困家庭,没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外表和行为举止看起来像不务正业的小混混。

    所以不论警察还是检方,甚至社会大众,在案件曝光的第一时间,都先入为主的对他们下了定义——“肤色即原罪”。

    一场有关于肤色的“谋杀”,也就此开始。

    “制造”嫌疑犯

    案件负责人琳达就是一个歧视有色人种的典型。

    同为白人女性中的精英,她对受害女性的遭遇非常有“同情心”,一听到案发当时正有一群黑人年轻人在公园附近集会,立刻就判定他们所有人都是嫌犯。

    基于自己的主观臆测,她下令将嫌疑名单上的所有少年全部抓捕审讯,偏偏……抓回来了最清白的五位少年。

    但是没关系,“清白”也能变成“有罪”。

    案发时间不符,琳达就改变事件发生的顺序,让它在逻辑上“理顺”。

    地点不对,可以说成是小孩子方向感差,在黑暗环境中,他们也无法判定自己的方位。

    就这样,琳达伙同另一个检查官,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将案情与五个少年顺利串联起来,让这起满是漏洞的案子变得无懈可击。

    警察那边呢?为了配合琳达的案件逻辑,开始对五个少年各种逼问。

    在没有监护人和律师的陪伴下,对他们施以恐吓、威胁甚至哄骗,丝毫不听少年们一遍一遍重复的——“我是清白的”。

    五个人里最惨的是科里,他本来都不在嫌疑名单上,只是为了陪自己的好朋友去警局,好对兄弟的家人有个交代,却把自己也赔了进去,还被关在“小黑屋”中特殊对待。

    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高强度的精神压力……

    “早点回家”渐渐变成少年们唯一的渴望,一份假的口供,也顺利交到了警察手中。

    警方和检方一向被誉为司法公正的代表,却对这些孩子为所欲为,肆意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并且在没有明确证据和证人的情况下,不断引导、强迫他们承认没有犯下的罪行,真是看得人咬牙切齿。

    但是,“压死”这群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是舆论。

    案情一曝光,媒体就开始不断地煽风点火。定论还没有公布,他们就随意围堵这些少年的家属,并在没有征求本人意见的情况之下,向外界传播当事人及其家属的隐私。

    当时还没有成为总统的川普,斥巨资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并在电视中公开发表言论,强烈呼吁相关部门对“中央公园五人帮”执行死刑。

    所有媒体都想报道头条,人人都想蹭这起案件的热度,满大街都是所谓的“正义使者”,强烈要求司法部门:千万不要放过这群孩子。

    街头游行的白人强烈要求重刑

    这种以正义为名夹带私货的行为,才是世上最可怕、最恶劣的存在。

    令人“绝望”的抵抗

    有掩盖真相的一方,就有坚持真理的一方。

    在琳达认定五个少年是嫌疑犯时,就曾遭遇过与她同级别同事的反对。

    五个少年的家人也都肯定自己的儿子是在被迫认罪,其中一位妈妈及时站出来,阻止儿子在口供认罪书上签字。

    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止少年们被送上法庭。律师成为了他们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希望。

    但是老实讲,这些律师并不真的相信他们无罪。开庭前既不认真做辩护准备,庭上也只是匆匆询问几句就下台。

    他们之所以接这个案子,就是想引起社会关注。

    只有两位律师在坚持抗辩。

    一位是安特龙的律师——米奇,一个坚信司法正义的人;另一位是约瑟夫的律师——伯恩斯,他看着约瑟夫从小长大。

    一开庭,这两位律师就火力全开:不是说我的当事人犯了罪吗?可在犯罪现场,警方并没有找到任何作案工具。

    说我的当事人口供认罪,可事实上,连你们警方自己的证词都模糊不清。

    从他们两个开始,一种关乎“正义”和“责任感”的情绪慢慢在其他律师中蔓延。

    他们终于联合起来,质疑检方提供的证据:当天夜晚被殴打的路人作证,那群小混混中并没有这五个人的身影。

    最关键的物证——在现场找到的含有嫌犯DNA的袜子,经过检测,与现场的五位少年一点关系都没有。

    证据一个接一个的被推翻,检方在庭审过程中不断被“打脸”,甚至一度想认输。

    眼看这五个少年即将洗清嫌疑,检方打出了最狠的一张感情牌——直接将还没恢复的受害女性请到了法庭上。

    看着她一瘸一拐地走向证人席,法庭现场的所有人都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而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不论摆出的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推测,抗辩双方只要能最大程度地影响陪审团的判断,就能取胜。

    受害女性因为脑损伤太严重,对案发的一切都失去了记忆,不仅不记得作案者,连那晚发生了什么都忘的一干二净。

    她既无法指认少年们的罪行,也无法澄清他们是无辜的。

    少年们证明清白的最后一丝可能性,破灭了。

    陪审团最后判定五个少年有罪,对每个人分别判处6至13年不等的监禁。

    当大多数人被舆论的“有色眼镜”所蒙蔽,当话语权掌握在施暴者手中时,少数人的力量终于被淹没。

    迟来的真相

    2001年,这起案件的真凶——马蒂亚斯,一个和这群少年差不多大的孩子,进入了科里所在的监狱服刑。

    看到科里因为自己的罪行受尽非人的折磨,马蒂亚斯主动向警方自首,此时距离「中央公园强奸案」的审判,已经过去了12年。

    也终于有一群正义的警察和律师,重新对案件展开调查,协助少年们将纽约政府、纽约警察局、纽约区检察官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告上法庭。

    可即使铁证摆面前,当年的检察官仍不承认自己的过错——“(罪行)可是他们当年亲口承认的”。

    当年的警官也一样:“他们一定是知道些什么”。

    而媒体呢,不过为他们多报道了一次头条新闻而已。

    又过去了整整11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下,他们才终于洗刷了冤屈,获得了纽约市4100万的赔偿,这也是纽约州史上最高的赔偿金额。

    判决下来的那一刻,已经成为中年人的他们忍不住举手欢呼,庆祝这迟来的胜利。

    从观影体验上来说,《有色眼镜》带来的震撼甚至要强烈过《切尔诺贝利》,因为它的真实和黑暗太令人触目惊心。即便是五个少年最终沉冤昭雪的那一刻,也丝毫不能让人感到轻松。

    这场彻头彻尾的悲剧,证明了群体性作恶是多么可怕的一股力量,几乎摧毁了五个人的人生。

    除了“肤色歧视”,还有性别歧视、地域歧视、智力歧视……各种各样的歧视,各种各样的“有色眼镜”,每时每刻都在这世界上发生。

    你也一定见过、经历过,因为穿着、身份、甚至口音而产生的嘲讽、偏见。所以请一定记得:

    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人的时候,同时也是在暴露自己的无知与狭隘,人生而平等。

  2. 在纽约认识一个牙买加姐姐,在NYU念西语文学博士,可以说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韩语和一点意大利语,即使看起来完全是个decent people,她还说仅仅因为自己的黑人身份,在美国的大路上遇见警察的时候自己会害怕到颤抖,不敢把兜帽拉起来。在韩国和中国工作的时候她也被路人大喊过“GO HOME”,但在这些没有庞大黑人人口的国家,歧视更多是个人化而非系统性的。

    Netflix今年新出的When They See Us以非纪录片的形式再次呈现中央公园慢跑者案:五个在1989年4月在中央公园和朋友游玩的十三四岁的黑人青少年仅仅因为与一名被强奸的白人投行女职员同时处于公园里面,就被指控强奸和蓄意谋杀。并且在受害者袜子上遗留下来的精斑与他们的DNA完全不符的情况下被判刑。一直到2002年真正的罪犯向警方坦白罪行,五名少年才被释放,但他们的一半人生已经被毁掉。于Black Community或是整个公众而言非纪录片剧集的意义不在于更客观地反映冤案经过而在于更大的公众影响力,当年的地方检察官Elizabeth Leaderer此前还在哥大法学院执教,终于在今年迫于舆论压力辞职。影片同时强调了特朗普在整个案件中扮演的角色——1989年他花了8500万美金在广告费上要求对这五名少年“恢复死刑”,直到今天真凶现身特朗普也拒绝承认当年的错误,二十年过后他已经从坐在Trump Tower里的房产开发商成为美国总统。

    为什么当年的检察官即使同样对证据心存疑虑也要坚持把五个少年送进监狱?为什么真正的凶手已经向警方自首,这些毁掉五个孩子人生的人还拒绝认错?还记得第二集休庭间隙Elizabeth Lederer面对被告人辩护律师的质问时候的回答:即使代价是五个孩子人生,她也会继续指控。因为这不是哲学,而是政治。

    上学期学Ethnic Politics,觉察到无论是种族、民族、意识形态、性别,都在政治运动中作为身份标识不断被强化。通过划分“我们”和“他们”,政治领袖们达到凝结团体力量的目的。这种划分,无论是在少数群体争取权益的运动中(如Black Life Matters运动)或是在特权群体巩固特权的运动(如White Nationalism运动)里,都为运动注入集体意志和精神。但在这样不断强化身份、划定边界和设定门槛的过程中,群体间的分裂和误解也增加了。细想中央公园慢跑案中检察官先对五个青少年作出有罪预设,然后慢慢寻找证据和利用法律辞令和法庭经验的优势胜诉的过程,人类对外来者和异见者的不宽容是根深蒂固的,对这种情感的“回溯性辩护”,只是披着理性的外衣罢了。

  3. 上个月,由HBO和英国Sky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大获成功。该剧不仅关注度持续暴涨,口碑更是始终高居不下,甚至创造了IMDb有史以来的电视剧集最高评分的新记录(9.6分)。

    《切尔诺贝利》

    而在近期播出的新剧当中,同样有一部拥有着和《切尔诺贝利》一样成为美国电视剧经典潜质的作品,它便是由HBO的强大竞争对手Netflix出品的,同为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的电视迷你剧《有色眼镜》(When They See Us)。

    作为Netflix一部起初并未重点宣传的四集迷你剧,《有色眼镜》显然没有如《切尔诺贝利》那样获得足够高的曝光度。在国内,它更是堪称冷门剧一般的存在,豆瓣截至目前也仅有200左右的用户标记和评价。

    但自5月31日开播以来,凭借着作品自身的话题性和口碑效应的逆袭,《有色眼镜》也正在逐渐地打开它的受众格局。该剧在IMDb上已经涨到了9.1的高分,是Netflix在原创剧集方面最好的表现,而且仍然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不出意外,这将会是除《切尔诺贝利》外,今年外界评价最好的电视剧集。

    迷你剧《有色眼镜》讲述的是令美国整个司法体系蒙羞的著名冤案:纽约中央公园慢跑者案。

    1989年4月19日晚上,与曼哈顿北部哈林区相邻的中央公园里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受害者是一名28岁的精英阶层白人女性崔莎·梅里(Trisha Meili)。事发前,她正像往常一样进行慢跑锻炼,却不幸遭到强奸和手段残忍的暴力对待,导致其生命垂危,在昏迷接近12天后才清醒过来。遗憾的是,她的部分身体机能已经衰竭,连正常走路都成为问题。

    崔莎·梅里遭到强暴的同时,在中央公园的另一边,住在哈林区的几十名青少年正在非法聚集,部分当事人便随之遭到了当地警察的逮捕。

    哈林区是以非裔和拉丁裔工人阶级移民为主的社区。在那个种族歧视问题仍然严重的年代,这里被认为是犯罪的滋生地。由于哈林区青少年非法聚集与崔莎·梅里案件发生在相近的时间和地区,被拘捕的这些青少年便成为这起案件的嫌疑犯。

    接手这起“中央公园慢跑者案”的是极端的女权主义者琳达·费尔斯坦(Linda Fairstein),她在未对案件始末进行慎重审查和判断的情况下,以自己对黑人存在的刻板印象,贸然断定犯罪人就在这群青少年中。

    最终确定下来的五位可能的嫌疑人,他们分别是:雷蒙德·桑塔纳(Raymond Santana)、安特纶·麦克雷(Anton McCray)、尤瑟夫.萨拉姆(Yusef Salaam)、凯文·理查德森(Kevin Richardson)和科里·怀斯(Korey Wise),被媒体称作中央公园五人帮(Central Park Five)。他们当中除了科里以外,均为未成年人,科里本人也仅16岁而已。

    在审问五人帮的过程中,它们使用了暴力和诱导性的语言,引导这些对社会的认知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配合他们捏造参与犯罪的事实,并以此为据起诉了五位青少年。

    在漫长的庭审过程中,中央公园五人帮的辩护原本占据了优势。一方面,现场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证据证明他们参与了这起案件;另一方面,警方出具的五人帮的证词间存在着大面积的互斥,庭审中的警局证人也间接地说明了,认罪协议存在“屈打成招”的成分。

    公诉方处于庭审劣势期间,公诉律师伊丽莎白甚至向五人帮提出了减刑的优惠,前提是他们承认强奸。相比消磨钱财和时间精力的漫长庭审,认罪的减刑优惠的确存在不小的诱惑力。但几位青少年笃定要捍卫真相和他们的尊严,拒不承认罪行。

    但最终不管是庭审,还是来自白人阶层的社会舆论,都认定五位哈林区的少数族裔青少年犯罪的事实。在那段种族仇视情绪高涨的岁月里,他们注定要被以白人主导的庭审制度判刑。

    他们不仅在监狱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出狱后还要背负强奸罪名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工作还是私人生活都陷入困难。

    科里是五人帮中唯一的成年人,他的判决刑罚力度相应也是最为严重的。科里长期遭受到监狱里其他年长者的施暴,甚至数次因暴力而出现濒死的险境。条件艰苦的禁闭室对于其他罪犯来说无异于是地狱,但对于瘦弱的科里来说,却是唯一存在希望的避风港。

    服刑期间,科里与母亲并不经常见面。他的家庭艰苦,出事前母亲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而今背负强奸犯家属的罪名,母亲更是四处碰壁,生活遭受到重创,甚至连探监费也出不起。

    科里还有一个跨性别倾向的哥哥,他与哥哥关系亲密,相互扶持着长大。但在多年前,因为跨性别的身份麻烦,哥哥与母亲决裂并离家出走。哥哥是科里监狱生活为数不多的支撑,但这样的渺小的希望也最终破灭:哥哥因LGBT身份被杀害。科里曾多次获得加释机会,前提是他承认罪行,但都被他回拒。

    中央公园五人帮在纽约州的监狱里待了六至十四年,在纽约地方检察院重新调查后,于2002年撤销错误判决。2014年,联邦法院支付了五人4100万美元的和解金,这是纽约州有史以来最高的法院和解金额。

    如今,中央公园五人帮的五人在过着各自幸福生活的同时,均致力于美国的种族人权事业和冤假错案法律帮扶。

    人道主义角度的故事呈现

    本剧仅有短短四集的剧情,但其剧本层次划分却非常强调人物的存在性:前两集详细交代了中央公园慢跑者案的庭审判决始末,使观众尽可能全面了解这件冤案的发生;第三集展示的是四位未成年蒙冤者假释出狱后的生活困境;最后一集则浓墨科里在成人监狱中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对科里的监狱生活的描述,占据了剧集1/4的篇幅,这与身兼编剧和导演的艾娃·德约列有很大的关系。这位积极献身于反歧视人权事业的女性导演,是近些年美国非裔独立电影人中的佼佼者,她最为国内观众熟知的作品是《塞尔玛》和《第十三修正案》,这些影片的核心价值都是反种族歧视。

    《塞尔玛》

    《第十三修正案》

    敏感的知觉是艾娃作为少数族裔女性导演的优势,她的作品尽管带有强烈政治诉求,却并不囿于偏执的政治表达和批判,她始终强调个体层面的情感体验。

    受害者、家属、辩护律师、其他反面人物……《有色眼镜》中不同身份、肤色和立场的人物都是具有真实触感的,他们并不仅仅只是烘托电影主题和批判的道具。

    对司法公正的批判

    剧集《有色眼镜》并不仅仅是让观众了解真实事件本身,它主要的批判集中在对美国司法体系的质疑。在中央公园慢跑者案中,尽管没有实际的证据表明五位青少年是罪犯,但他们依旧被社会舆论和庭审偏见过早地定罪。

    陪审团制度是美国司法体系一大弊端,在种族歧视的年代,陪审团被以白人为主的成员掌握了话语权。而在如今,即便反对种族歧视的声音、女性主义的浪潮节节攀升,陪审团成员身份的多样性有所改善,但陪审团的公正却始终存在问题。

    什么样的陪审团成员才能够完全抛开自我种族、阶层和性别立场,而公正地对被告知定罪呢?美国的司法公正出现的伦理问题似乎已经恶化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

    另一方面,使得哈林区的少数族裔青少年含冤入狱的关键,还在于该案件调查部门的主导者琳达·费尔斯坦和公诉方律师伊丽莎白,她们在得知这些青少年嫌疑人可能并没有犯罪的时候,出于维护自己和公诉权威的脸面,不惜用谎言去掩盖事实,不惜将无罪之人诬蔑成罪犯。

    从职业道德层面来讲,警方应该做的是查明事实真相、惩奸锄恶,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权利是警察职业之根本;律师辩护的前提应当是公正和公开。琳达·费尔斯坦和伊丽莎白注定为这件冤假错案付出她们相应的代价。

    以中央公园慢跑者案为训

    中央公园慢跑者案这桩轰动一时的冤假错案,不仅与种族歧视、美国司法公正有着必然关系,它同时还教育观众在面对强权威胁时,不应低头妥协,而是要坚持真相的立场。

    真相的重要性不仅是针对当事者而言,对于我们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局外人也同样重要,因为它能够反馈历史中的错误,避免再度发生。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切尔诺贝利》一剧中已经得到了深刻的解答。

    本剧同时也侧面向观众重申了学习必要法律常识的重要性。正是在缺乏法律常识的情况下,中央公园五人帮才会如此被动地配合警方捏造的犯罪事实,继而越陷越深。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法律常识,才不至于始终被牵着鼻子走,这是法制社会的公民获得自由和公正的基础。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最近几天的一个访谈,采访对象就是该剧的导演兼编剧。说的是英语,没有汉语,文本似乎也没有提供。会英语的可以听下,不会的直接忽略就好了。

    大意聊的就是该剧背后的一些信息,关于受害者的,事发的前因后果,参与其中的每个角色,事件对一些人的影响,受害者的真实面貌以及相关情况。

    另外,还想链接另一个纪录片,也是关于疑案错判的,片名叫 “西孟菲斯/West of Memphis”,当年看了之后也是挺受冲击的,没看过的朋友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看下。(网上的资源应该有很多,这里就不搬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