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死亡与处女 / 死亡·处女 / 死神与少女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 阿瑞尔·多夫曼 拉斐尔·依格雷西亚斯
主演: 西格妮·韦弗 本·金斯利 斯图亚特·维尔森 Krystia Mova Jonathan Vega Rodolphe Vega Gilberto Cortés Jorge Cruz Carlos Moreno Eduardo Valenzuela Sergio Ortega Alvarado 凯伦·斯特拉斯曼
上映日期: 1994-12-23(美国点映) 1995-01-27(美国)
片长: 103分钟 IMDb: tt0109579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贯穿全片始终,使得被压迫的愤怒和恐惧为这部电影更带有跨越时代的复仇使命,真相往往是悲剧的另一种形式,脆弱与狰狞也可以不分你我。死神带走了无力反抗的少女,少女又不知何时会变成死神。全片只有三个角色,几乎完全是在一间大屋里发生冲突,戏剧性极强,气氛紧张惊悚,三个身份对立又彼此关联的人物在狭小的空间里上演了生死对决和人性拷问,以暴制暴的主题在历史遗留惨剧背景下格外触目惊心,而结局同样耐人寻味。
片头弹奏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时,我们仅仅能从女主寻求庇护般拉住男人手的动作里看得出来这首音乐对她的影响很大,从开头便立刻一个微小的动作让观者产生疑问,严肃中略带恶趣味的音乐让人着迷却也让人生寒。直到片尾再现了这一幕,镜头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我们才明白女主的内心世界已经不仅仅是对过去恐怖回忆的抗争,还有撕心裂肺的宽恕,以及布满荆棘也要面对新开始的顽强意志。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当年彼此追杀、憎恨、伤害的人们居然可以平静的坐在同一间屋子里听着当年的曲子,回忆和欲念中肮脏的一部分也已不为人知的被隐藏在高雅的外表下。施虐者和被虐者不仅仅在施暴过程中会角色互换,他们甚至可以默契的同时掩藏各自的身份,不得不说是一种对现世太平的讽刺。
丈夫和妻子都曾是反抗法西斯独裁的地下工作者,法西斯倒台后,妻子的工作不详,而丈夫一跃成为总统的得力律师,甚至要被总统任命为军事统治期间所有非法暗杀和拷打等侵犯人权事件的主席。从妻子得知这个消息之时,两人的身份便处于对立面。妻子所代表的所有亲身受到法西斯独裁统治暴行的受害者身心俱损希望亲手报复,而以丈夫所代表的司法机关则贯彻人道主义原则赋予施暴者受保护的人权,这场审判从一开始只有正义却不公平。
为什么施虐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化身为野兽,受害者无法反抗;而到了受害者可以寻求司法庇护的时候却只能压抑愤怒仇恨,听从从未感同身受的冷酷司法机关的判决?如果化身死神既可以满足私欲又可以受到保护,正义岂非只是一个第三方与第三方之间的互动,既无关受害者也无关施虐者,仅仅是司法机关与广大群众的一次疑问解答,受害者的声音和希望被置若罔闻,他们被迫“原谅”了,“宽恕”了,因为整个审判过程都与他们无关。所以在片尾看到医生父亲美满子女成双、而妻子只能强忍着悲痛拉住丈夫的手,这样的结局也真是够了。我们感激波兰斯基给了受害者一个亲手审判刽子手的机会,因为不带强迫意识的审判才能有真正的救赎和拯救。
不知道是谁将本片的名字翻译做了《不道德的审判》,虽然名字难免让人觉得义愤填膺怒血上头又略带矫情,但仇恨与理智互换了角色,妻子-受害者-毫不留情的变成了自己最为痛恨的角色-施虐者-,彻底释放了心底的恶念,那一瞬间,是否也会有一点点理解法西斯在施恶时的快感了呢?然而道德这种东西,本就是饱暖问题解决后人们自发创造出来的框条,像一剂温补的汤药安慰群众却不能释放情绪。受害者不能被“代表”,受害者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结果。然而即便角色互换,妻子依然逃脱不开过去的阴影,在她的脑海中一遍遍的重复着曾经的伤痛,甚至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更让她绝望:她看见了施虐者的坦诚和自白,却看不清人性之恶的深渊。
妻子行事果断思维敏捷,可以看出年轻时身为地下党骨干的风姿,正因为这钢铁般的意志变得神经质甚至过分敏感,我们更能从言语之外体会到她所经受的苦楚。影片不仅仅在观察受害者审判施虐人时的道德标准和人性拷问,更是将作为女性本身从意识到行动都处于弱势的一面:数个世纪的贞操观和性金箍紧紧压抑着女人的性意识,她们会受到侵犯,然而她们却无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相较男性在性方面的开放和享受,女人却深为这种报复感到羞耻,即便是用丈夫的或者其他工具都肮脏的让自己在施虐时也会侵犯自己的灵魂,这也是女人比男人高贵之处的所在:男人通过自以为是的征服身体来征服女性,其实不过是想在试探自己究竟可以多堕落罢了,这种无耻是很多女性不敢与之苟同的。
同样,女人还被冠上了“神经质”、“敏感”、“第六感”等标签,妻子通过对话、声音和味道认出了罪犯,然而这都是身为司法机关首脑的丈夫所嗤之以鼻的,他心中的那杆秤首先将女人的证词放在了理性之下,最可怕的是他明知道很多法西斯支持者为了洗白使用了假的身份并修改历史,却依然尽力阻止妻子的报复行动,这样的正义皆因自身定位角色顺序不同,所以在妻子看来迂腐的可笑不值得信任。最根本原因,还是男性对于女性身体受到侵犯后的漠视,因为那只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财产受到染指。丈夫放弃了亲手为妻子报仇,在我看来,仅仅是男性社会对于自身建立的道德体系和法律准则的一种服从,这种规则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在弱势群体的奉(牺)献(牲)以及认(服)同(从)上,所以丈夫从头到尾都在信任着罪犯而非自己的妻子。
在电影中,丈夫的行为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他所代表的角色身份首先是律师,其次是丈夫。他是这个社会秩序的维护人和监督者,是以绝对公正的角度衡量社会道德标准的秤。他与法西斯的区别便是在于他的从一而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杜绝以权谋私,拒绝私刑逼供,绝不佛面兽心。可惜的是,在审判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他独善其身甚至是事不关己的行为。他是个外人却是个裁判,只看未来不重过去,这种绝对理性无疑可以维稳却是令受害者雪上加霜。
悬崖上的那一幕曾给我医生会自尽的错觉,然而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鬼话,并心甘情愿的在鬼话中度过余生,比如医生一再强调自己很尊重女性,比如医生告诉丈夫他是如何的敬佩他的事业。
温暖的色调,冰冷的故事。狂风暴雨制造的停电将这个小屋与世隔绝,也隔绝了理性世界所坚持的一切;屋里的点点烛火象征着个人审判的开始,虽然微弱但对当事人来说已经足够。当黎明逐渐到来,电力也已恢复,外面庞大世界也开始插足小屋法庭的世界,妻子不得不提前宣判。天黑和天亮暗喻着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灭亡,因为小屋内妻子的行为正是重复着独裁时的恐怖行径。所幸导演没有残忍到让医生真的是个无辜人,或许因为波兰斯基曾深受迫害的经历让他更能愿意站在受害者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