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过原著,就很惊讶能改编成16集的电视剧,但是前几集似乎又比较吻合原著的那种感觉。不过编剧刘宝拉毕竟也是写出《秘密》这么狗血全家桶的编剧,就等同于买了版权完成剧作的雏形,后面自我放飞,死个把人,多角恋都没啥。
贫穷的女子郑熙珠依靠本能,抓住了富二代,靠婚姻摆脱了不幸的原生家庭,但是生了孩子后内心空虚,于是出国留学,学的还是美术,说实话艺术这东西需要天赋,但可以感觉得到妻子、母亲都不是熙珠的名字,她内心深处渴望被更深的认知,借由一个机会逃离令她失去自我的生活,甚至包括感情。具海媛是个贫穷年轻的女孩,两人在异国结为好友,一起学语言,具帮助30多岁的郑从头开始学绘画,也让她找到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从绘画角度来说,具更有才华和想法,喜欢的是“古老、混乱而哀伤的东西”,但郑则具有世俗的聪明,她以学习的名义从具的写生簿里获得灵感二次创作,没有像一般家庭主妇以花草为主题,而是在画作上进行了拓展,当她完成作品积累又依靠丈夫的财力开画展,取得了名声,毕竟艺术这东西只有内行才能真正的识别,这种所谓的“创作”被具一眼看穿:“所有的绘画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不是吗。”毕竟,具是她的绘画启蒙者,谙熟她的艺术功底,套路,甚至在两人分开后一直关注她,搜集她所有的信息,其中有和旧友想重拾友谊的想法,也掺杂着“她成功了,我没有”的嫉妒与无奈,还有就是对于未婚夫移情别恋难以释怀要讨个说法的不甘,道歉是真诚的,但怨恨也是真实的。
有了作品积累以及海外游学的经历,加上丈夫的人脉财力,回国后的郑熙珠开画展、写散文,大家对她的身份是好奇、羡慕,她也懂得立人设,在豪门内伏低做小,在外显得落落大方也颇能自省,加上高挑靓丽的外形颇能引人好感。散文重刷几次,责任编辑在提到她散文时再版时恭维她,但郑很清醒“依靠丈夫获得名声大家不都感兴趣吗,我的经验对其他人毫无借鉴作用啊”谦卑的笑容掩藏不了她内在的野心,医院和闺蜜的对答最能揭示她的心,喝着咖啡,头向后仰露出微微自得的笑容“一想到有钱人都是会死的,就觉得现在端屎端尿也没什么”闺蜜则回答“我喜欢看见你在理事旁边做小跟班”,苦熬到今天,她对现状很满意,精神上的一切痛苦是可以用物质抵消的,她从来不会是愤而出走的娜拉,毕竟到最后娜拉还要回家。还有就是和闺蜜是在医院认识的,当时闺蜜是护工,郑是清洁工(学历低只能做基层的体力工作),闺蜜靠给瘫在床上的有钱老头做hand job不仅当时得到钱,后面老头还把那个渔场赠送给她,不过她被其他女护工非议时郑站出来帮他说话,——也不是所有人穷就必须做这个,毕竟体力活累脏但“干净”,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如果可以获得利益,道德感是廉价的是可以利用的,如果有需要就为自己的“错误”道歉,这点在郑直接爽快地给老公道歉可以看得出。
刘宝拉对原著的扩展可加强了描摹了婆家对她的势利态度,学历低家庭穷的媳妇不过是豪华壁垒的闯入者,婆婆精明自私对所有人怀有警惕,就算喜欢的儿子也要在她手下讨生活,稍有不对就大声斥责,这种爱就如同对豢养的宠物,给你,你才有,全凭她的意志;女婿和女儿关系冰冷,因为只有赤裸裸的利用,女婿苦读成为律师,到头来还是为财阀打工而且始终局外人,想再染指更多业务都没法,对傲慢的妻子非常不满的;女儿虽是医院的管理者和医生但嫉妒哥哥因为性别得到的格外宠爱,她鄙视嫂子学历、家庭,但也对她的外貌怀有微妙妒忌;丈夫虽然爱她,但实际上对她的周遭的朋友抱着探查的态度。还有就是对郑和具的人物上有些更复杂化的刻画,具经过多年的社会颠簸,变得愤世嫉俗且有些手段,她会出现制造一切巧合来重逢(让出公校位置转到私校、打lisa引起注意、授意lisa的朋友拍视频、背后出主意抵制郑丈夫收购某区域的房子、转发视频给郑老公的姐夫、和郑的弟弟多次偶遇等等,这算是对原著里单薄人物的补充);郑则变得更隐晦地工于心计,真我只在和闺蜜相处时才流露一二,甚至在多年重逢具后更多是惊惧不安,一个知道自己曾有经历的人,对她现在的生活是最大的颠覆者,不得不防,要找私家侦探查探她。
郑是一个孤独的人,原著里能和具互相靠近,是因为具的热情、年轻有种感染力,“甚至连贫穷也成为她的装饰品”,毕竟30多岁的已婚妇人生活乏味,又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小自己十多岁的妹妹热心相助,暂时的抱团取暖也是安慰,只是脱离了那种孤独的异国环境,具对她一直的信任落了空。年轻的具会因为郑姐姐请她喝茶吃饭乃至买了大卖场的衣服就心存感激,根本原因也许是郑对她有种知根知底的同情,都是一样贫穷无望的家庭出身,年轻时需要付出体力勤奋打工来抵偿欠下这世道的债,郑却很清醒,借由职场工作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以婚姻完成了阶级跨越,尽管受着这家人的嘲弄、奚落,也不会因为任何感情放弃这种生活。
爱情不是没有,只是原著和电视里,她思虑周全,找到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从贫穷的画家身边逃走,郑用丈夫打过来的生活费维持两个人和孩子的生计太艰难——在狭小房间里忍受苦寒,相拥而眠的短暂快乐抵消不了对未来的恐惧:我的孩子将会成为穷孩子,我不要她过我曾经的生活。所以后面夹在写生簿里的欧石楠简直是对这段感情的最佳注释,花生苦寒之地,花语是孤独,物质贫瘠的荒原无法生成幸福的感觉,两个人的孤独比一个人的孤独还要难捱,导演尽心拍得画面这么美,大概是觉得欧石楠和薰衣草一样,总归是浪漫美的,但本质大相径庭。(原著里女儿lisa是第2个出生的孩子,生父连郑都搞不清楚,但因为剧情的需要,就改了性别,生了男孩成了奶奶的好孙子,借以稳固地位,还挺东亚特色的)
至于友情,具在和她的相处中,那种依恋、信任最后被打破,自己愿意付出一切带着一起留学的男友移情别恋于这位成熟漂亮的女性,郑比她世故,提醒过具:“你过了语言关,又有作品积累,一个人去留学,会比带着不谙语言也没有作品的他方便。”但具却表示自己有的是气力,不怕打工攒钱两人生活;实际上后面郑写信给具的未婚夫,表示要去柏林(戏里改成 爱尔兰)有机票、可租房一起生活,这个男人就跑去了;结果后来见到郑的丈夫和孩子就发疯了,他因为抚养孩子,学也不上,语言也不学,又画不出像样的作品,自卑而不敢面对现实的,受到刺激就跑到公园里流浪,最后被新那萃分子打死,除了遗物啥也没有。郑熙珠看到遗物很害怕,旧有的一切应该被遗忘丢弃埋葬,她最爱的是当下的自己。——小说这么写其实很吻合人物个性,但戏里这位男演员演技太差,木讷、无魅力,妥妥工具人不知道为啥要被写活,且简介里的“雕塑一样的外表”我看完就只想哈哈哈,哎像雕塑一样木是真的,两女主出钱出力养着软饭男,后面更是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雕塑家,“艺术圈”可以花钱控评买热搜之类情节我就呵呵了(不是韩剧谁敢这么写,而且特么雕塑是女一花钱买的,两位艺术届的中年爱豆还要搭配干活争取帮艺廊获得更多机会,有钱就是好使呀),而且吊诡之处在于他因为脑生癌“断片失忆”,和女一女二的纠葛完全不记得,但是一看到“真爱”就是得病了还是要爱她靠拢她,但女一只想你追我逃,两人看见漆树诉衷情的那段我真的要吐了,大哥你不是有病吗,不碍着你谈恋爱,漆树这种剧毒的树咋种在绘画教室外头,被雷劈就说明意头不好迟早要完——要我说你们互相是对方的毒药,不在一起互相祸害对方简直对不起你们的真爱,要知道漆树产生的生漆中含有高濃度的漆酚,有毒,直接接觸會引起皮肤起泡及过敏性皮炎,陶弘景就曾評價生漆為“毒烈”,中醫入藥可用來驅除體內寄生蟲——你们执念的真爱就是寄生虫,无时无刻不出来挠一下,搞得五内俱焚。
“我似乎做了对不起海媛的事儿,是吗”
“你到底是谁”。(悲情也不能掩盖他的渣本质啊,还有韩剧里的:失忆、得癌、撞车、出轨几件套被男二轮流演个遍,这种被害体质真的很少有啊,2021年我为啥还要看这个,姐妹们,后面刘宝拉还要再编12集,不过能把全员编得这么讨人嫌也真是少有,毕竟一部韩剧至少也要有个把人物让观众喜欢(顶楼里的千老师深得我心,就是敬业到能将编剧廉价的爽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心口碎大石吊灯穿肚肠都是铆足了劲儿用生命来诠释)。这剧是大家都好讨人嫌的人设:女一出轨心机表,女二痴缠神经病,男一为了对抗老娘死抓婚姻不放老子用后半生折磨你,男二永远在断片状态充钱也救不活的演技,一旦得到记忆离死不远了,狗血剧就好比三无臭豆腐,忍住恶臭来尝,没有真香)
女二吃过的亏还要再吃一遍简直是自找苦吃,大概是沉没成本太高了,为了他,女二耗尽了青春、才华,剩下的也只有自以为是的“爱”,得不到他的灵魂与爱,但这个躯体失去了关键记忆,抓牢了是为了补偿自己。戏剧里前女友前妻这样的角色要当垃圾回收站,做个自私自利的女人才是正道,女一的人生轨迹一直向上,抓牢富二代结婚;学艺术出国后期包装办画展成了“艺术家”(老公亲妈表示不懂艺术,郑的画作也卖不出,自己就买下,豪门媳妇媳妇的人设对作品有加成,愤世嫉俗的艺术家早就饿死了);享受了小鲜肉的爱情,羡慕他永远做真实的自己,不像自己有妻子、母亲、媳妇、女儿诸多身份的桎梏要戴上假面(大家靠着前夫的钱享受短暂的浪漫,不过,作为已婚有女的妇女说自己怀了谁的孩子不清楚,原著和剧集都在回避这个亲子问题,不过后面开始验DNA了,这都是特么什么鬼)。
至于郑的老公因为诸多避忌还得出手维稳,后来估计亲子鉴定也许还会对付男小三,这种狗血多角恋还要强调彼此真爱坚如磐石,日日剧的情节整些高大上的配乐、摄影有啥用,尤其是郑、具以及各自老公在郑的家里,撕作一团、扇巴掌简直修罗场(日日剧必备良药,中老年观众最喜欢的撕X大战);崔元英的丈夫倒是因为编剧加戏加上演技出色,戏份吃重,但他的功能是:像女一一样心机深沉,两个人相爱相杀一辈子走下去。剧中有一系列描写他的性格,看似不张扬实际上非常缜密:他撞倒徐,然后出钱让他住院,甚至还拿钱资助爱尔兰的医院;知道姐夫发视频给母亲,直接和姐姐交涉,言语震慑搞小动作的姐夫;和具海媛几次会面,告知她继续纠缠的危险,但给了她推荐信,对于具、郑、徐之间的关系是清楚的;母亲因为父亲外遇对于家族中的“外遇”事件是零容忍,他表示不会触犯这个底线,姐姐虽然和姐夫感情不和谐但不会离婚,他知道了妻子的事儿也不会离婚,毕竟还要和老婆“一起飞黄腾达”,二者既有感情维系还有更深的利益联结,不可能让一切曝光;而去到不肯拆迁的钉子户那里,主动被对方台球棍打伤,结果就是“坚决不和解,这样他不仅要被拘留还要赔偿,更需要主动在拆迁同意书上签字”,即使是郑喜珠这样有心计的女的,听到老公为了得到这份同意书的心思,也为之一震,更不要说后来查电话单知道了徐的遭遇,其实他们倒是绝配,应该相安无事地守住自己的秘密,犹如知悉在花树下埋着白骨依旧守口如瓶的夫妻,只要不揭穿就是缄默和安宁,谁先诚实谁吃亏。——不过单论演技崔元英简直是把男二摁地摩擦(《监狱医生》里有段回忆他父亲的独白,真的很精彩,坏得毛骨悚然,然而坏人绝对是要挑战演员演技的),这倒不是因为男一是心机深沉,男二得癌症+失忆,男二是男模出身我也看过他几个戏,台词一多就显得木讷,即使不得癌不失忆在表演时你感受不到他的情绪和女方的联结,演技的糟糕真不是外形可以弥补的;至于说姐弟恋,建议大家看看张东健的《我怕恋爱》、李政宰的《情事》,都是15岁上下的年龄差,两位也是帅哥,就能演出爱的感觉,有彷徨、喜悦、困惑和挣扎,总之就是让你相信爱这种跟鬼一样的事情居然成立、可信)
虽然觉得这事儿搁美剧也不算啥,但到了东亚电视剧就变成人生重大问题,家庭主妇出个轨不闹得鱼死网破,郑也不是为爱奉献一切的《夕颜》里的女主,“我知道自己犯了错,但是不会再犯。”,她清楚地看到“闪闪发光”的具海媛因为所谓的“爱情”“被一个男人困在原地”失去养分:办了签证却没出国留学,在穷困窘迫的生活中挣扎也没有新的作品出来,回来后频频骚扰自己以及家人,还要接手这个得了脑瘤的男人。尤其是做菜那段,和具一起时,徐是一个被照顾的角色,别人安排好一切,他还要拣择;但因为郑是他喜欢的,他放弃了一切(虽然小说里也是个不咋地的画家,)给她做饭、带小孩,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看他更爱谁。
两位女主,申贤彬的演技更好些,因为这个角色只要把握得不好就会成为为爱走火入魔的疯批,剧集虽然狗血,但是她有几处神色凄怆目光流转,婉转幽微地表达了那种爱恋,得不到已失去的恋人她要锁在身边,只是因为自己付出了一切“你什么都有唯独欠缺一个他;而我一无所有,他就是我的唯一”(奉劝女生千万不要恋爱脑,人生可以有更多选择,一个人为爱牺牲的其实也是有限度的,会被消耗与磨损)。还有一开始出现的那种疯癫、决绝、自暴自弃,在冰冷的街上毫无知觉走着的那种恍惚神情,可是等到处心积虑做了转校、打LISA这些事,她只是想接近郑熙珠,莫名地想唤回以前相处的情谊,但当对方对她漠视甚至有些微不耐烦的时候,她一低头脸一抹就像生出另一个更恶毒的自我,希望通过接近女主身边所有的人来毁掉她的生活,毕竟她是被害者:作品被人模仿对方成了知名画家、未婚夫跟她同居还间接受害。种种癫狂的不近情理的行为都是因为她是一个被掠夺者,令人想起最近的美国小说界,捐肾白人女作家和将他人经历移植到自己作品还获奖的华裔女作者之间的事情。
至于小说最后,郑无法摆脱内心的恶念,具如同旧日无所不在的影子提醒她,今天的种种可能因为她的出现会被毁坏,让她觉得只有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掉对方。
其实结尾应该是开放式结局,但令人惋惜。
不喜欢刘宝拉的原因,剧作太分裂,人物的性格也是有点迷,最近几集狗血直逼《顶楼》,堕楼、进医院、偷拍的秘密、出生的秘密、互三,你们真的是互相取经啊,只不过这组演员女一男二不能打,不像顶楼只是朱丹泰和千老师靠过硬的演技,以一般家庭观众喜闻乐见拳拳到肉的演法夸张营造出剧力万钧、狗血不止的效应——编剧金顺玉虽然狗血,但节奏快,更重要的是恶的受到惩罚了,爽剧么不就是让你出口恶气。
不过,刘的这个结尾不算烂尾(很多剧最后逆转打一分就是烂尾),虽然狗血到尾,但是每个人都得到了该有结局,人生无外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之苦,放下过去才有未来:
1徐小三,“求不得”,只是被甩不甘的自私,因为自己是被抛弃的就更要加倍追回来,艺术上没有坚持相反却要走捷径捞金,一个可以批发艺术品和自己的人毫无节操可言,感情上非常自私“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对于救他的海源也无丝毫感激只要恢复正常了就要利索地离婚不谈赔偿不谈感谢算什么东西(编剧是忘了他的脑瘤吗咋后面能打能跑),想和他了断的郑他还要穷追不舍,被告知不要骚扰还要追上去。结果如观众所愿死了:他去找郑姐理论的时候在画室发生打斗,企图掐死郑姐,被LISA一钢笔插到颈动脉,失血过多而亡,尸体被郑姐丢进那个废弃的渔场,禁止垂钓不会再有人追查。韩剧史上最点背的男二,出轨、车祸、失忆、得癌、以被杀结束悲剧的一生。
2海源,怨憎会,所怨所憎是因为徐对她的辜负,自杀过也失去孩子,心生怨恨,煎熬。但最后接受现实,放手了和徐的孽缘,甚至预想到徐的结局但不追问,她接受了郑医师的赴美邀请,在去往机场的路上被珠英爸爸扎伤,但几年后复出举办画展。忘记过去的不幸,成为全新的的自己,画室里郑姐和她多年前的那张合影出现时,令人泪目——“你知道你曾那样闪闪发亮,是我曾羡慕的你呀”。世间万物唯有爱不能勉强,不似工作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苦劳”这东西在不爱你的人那里会被曲解为终身束缚、道德绑架、谈判筹码,很多聪明人不过是栽在不甘心上,可惜爱从来不是对等的报偿,用花在这男人身上的力气去成全自己你早就小有成就了。
3郑姐,“爱别离”,所爱所欲终有离别之日,短暂的欢愉,富足而广为人知的身份,子女成双和爱自己的丈夫,却也有与之告别的一日,人生之苦始于贪,得到财富还想名声,有了体面的家庭,还需要更自我的爱,始终难以占全。被海源拿到了证据“染血的钢笔”知道上面留下女儿的指纹,为了lisa和湖水 ,答应海源放弃作画以及自己目前的身份“永远离开此地,做一个被唾弃的女人”,她后来隐身到到养老院做护工,不见丈夫、子女,也许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排。洗尽铅华的郑姐获得了内心的安静。
4安理事,拿到的绝不是讨喜的人设,但是崔元英的演技真的要写一个赞,尤其是看到副驾上无人突然伏在方向盘上恸哭的那场,还有后面还在苦苦寻找妻子下落最终得到一个“不确定”的消息和郑的闺蜜的对话,安理事不亏戏剧系出身,台词说得铿锵有力、轻重缓解拿捏得非常棒。儿女应该被送出国了,所在的小区因为有了富家媳妇私奔的绯闻,房子估计要处理,搬到别处去。(对比男二的大舌头台词以及面瘫演技到最后觉得他死得其所活该,真的不是人设的问题,就是演技之间的鸿沟)
5安敏书,大姑姐的演技也好厉害,无论是和母亲对峙时重复她的冷言冷语,在丈夫病床前听到郑姐陈述迫不得已让他跌下去的事实,冷静克制的演技。到后来帮助丈夫复健时,抱起比自己高重的老公说的硬话,还有那酷似母亲狠厉的眼神,即使是错也要坚持的,有得必有失。也许这个曾经甜言蜜语哄骗她、驯服她的男人曾给她一种自己的人生也可以主宰的错觉,看起来她似乎要继续下去,“是否结束得由我说了算。”(大姑姐居然是《寄生虫》骗子一家的妈妈)
还有喜欢男二的可跳过这篇评论,去其他地方抒发点评。
这部剧早就看完了,最近重新提起来,又看到几个片段,想来当时看完以后后劲好大的时候写的感受,分享一下。
(全篇每一句话都在剧透,介意的别往下看了哈~)
--------------------------------------------------------------------------------------------------------------------------------
看完这部体会到了什么叫:“我无法自控的心疼一个为爱疯狂的偏执渣男”。
从社会道德层面来说,徐遇在是毫无疑问的渣男,但是,在对待自己所爱方面,他又从头至尾执着纯粹不顾一切。
徐遇在最后会疯狂很正常。
他对爱的偏执是源自原生家庭缺失父母的爱和温暖,他能看到郑熙珠小心隐藏在富足生活下的孤独、不安全感和迷失自我,他自己也是内核并不稳定的人。和他在一起的郑熙珠可以找到自我并且只做自己,而爱上郑熙珠使他的人生缺憾得到了补足。
然而,就像他说的“是姐姐擅自结束的,对我而言,还没有开始。”
——对他而言,他对郑熙珠的爱从来没有光明正大的开始过(两人从未公开),郑熙珠就擅自结束了这段关系,没有对他有一句解释,也没有给他争取的机会——直接给他下药,拿走了他的护照,开走车子抱走孩子,把他独自抛弃在了异国他乡的乡下。爱过,然后随处抛弃了。她的丈夫甚至杀了他还伪装成了意外。郑熙珠得知一切之后,对他没有一句关心问候道歉,为了帮丈夫掩盖这件事保住家庭对丈夫的姐夫见死不救,为了摆脱他的执着追求而利用他对她的爱设计陷害他,第二次背叛和抛弃了他。
最后,徐遇在最绝望的感受不仅仅是背叛和抛弃,而是他发现,与他面对面的郑熙珠害怕他,眼里是恐惧,而不是爱。曾经两个人挤在一个沙发上入睡的时光,确实像一场压根没有发生过的梦。
如果郑熙珠都不爱他了,那他经历过的一切,深爱、被抛弃、痛苦、被背叛,甚至差点丢掉性命,都是为了什么?一切都没了意义。没有意义的一切,得不到的,就毁掉吧。
他没能毁掉郑熙珠。最后的瞬间,如果他选择不拔掉那支笔,其实他还有机会活着。郑熙珠想要拉住他自毁,但他推开她的那一把坚定有力,就像是以死明志,在郑熙珠面前吐着血含着泪试图说出“擦浪”,用自己的鲜血和死亡宣告自己一生有多爱她。
——如果不能得到,也不能毁掉,那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只想告诉你:我爱你。
---------------------------------------------------------------------------------------------------------------
郑熙珠独自一人去抛尸时,耳边幻听的是徐遇在的关切和偏执:“小心点,否则你会出车祸的,你想要跟我同归于尽吗?你摆脱不了我,我们是一体的,不止现在和未来”,是徐遇在一声又一声绵延不断的“我爱你……”然后她把车转入四下无人的荒芜小路,又到了一个她能够诚实面对自己的环境里,这时候她才放任自己的感知,感受到自己深爱的人真的死了,被自己装在狭小幽暗的后备箱里,她甚至冲上去想要打开,最终却只是拍着后备箱大声恸哭。
这是全剧我看哭的点。徐遇在回来之后,只有在这个他已经死了的时候,她才肆无忌惮的表现出来,她还是那么爱他的。但是,再怎么爱,她无法战胜原生的自己。她在自我割裂中,最终割裂、撕碎了身边的别人,爱她越深的人,被撕碎得越彻底。
郑熙珠非常割裂,有迹可循。
她出生贫苦,通过嫁给富人改变穷苦的命运,但是同时忍气吞声看婆婆的脸色过活、低自尊、自卑,是她原生家庭给她的烙印。她迫切的寻找自我,去学画画,想要有成功的事业,希望能够获得立足的资本;同时,她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失去优渥的家境、或是人生走错一步从而像自己一样在一无所有的环境中成长,“变得自卑又性格扭曲”。后面这段是郑熙珠从遇在手上抱走湖水时说遇在的话,但我觉得,也是在说她自己,代表了她的育儿观,感受到了她对原生自我的否定。一个否定本我的人,必然是迷失自我的。
其实郑熙珠和徐遇在的相遇最初一点也不浪漫、不温馨,相互之间弥漫的是漫不经心的冷漠气氛和距离感。但他俩的化学反应和心动的起点,是徐遇在忠于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徐遇在毫不避讳的在郑熙珠面前表达他对她的感受,比如:你的左脸更漂亮、你不满意的时候会摸耳朵,累的时候嘴巴旁边会肿、美丽不会消失只是会改变而已、让你做模特是因为这样我可以一直盯着你看直到我满意为止、你看起来很孤独。哪怕是失忆时候的徐遇在,对郑熙珠也是直言不讳:你不生气的时候声音很好听、你看起来像被什么东西一直追赶者往前跑,看着让人心疼……郑熙珠在面对徐遇在的时候,无处可藏,她隐藏起来的孤单、迷失、自私、贪欲,徐遇在直接戳穿并且不以为意,于是在郑熙珠时时刻刻都在伪装表演的生活里,徐遇在成了她唯一可以休息和“做自己”的港湾——在徐遇在这里,郑熙珠不需要去寻找新的自我,不需要去成为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成为过的人,也不需要否定原生的本我。郑熙珠贪恋这种感受。
问题就出在,这种爱和贪恋,并没有战胜她想要超越原生本我的决心和欲望,没有战胜她想要给女儿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的期望。她首先试图想要的,是二者兼得,贪婪的想要两个都要,于是有了照相馆更衣室里的名场面——徐遇在求她,不要让他也结婚,不要让所有人都痛苦,但是她却说你应该结婚。她想要的,是徐遇在——和别人结婚,和我谈恋爱。她不能让徐遇在广而告之他们在一起了,她要维系婚姻和家庭,但是她也想要徐遇在继续爱他。在我看来,这是她为了成全自己,第一次自私的撕裂了徐遇在。
徐遇在在当时并不能接受这一点,大约也是继续纠缠,直到他放弃一切和郑熙珠跑到英国去生活。当然,他低估了郑熙珠,郑熙珠人虽然和他在一起,但是却什么都没有放弃,对家人撒谎,说自己是去英国留学,她把自己回到原本生活的路,留得好好的。郑熙珠是割裂、是厉害吧?把自己的各种欲望和需求分得如此清楚,然后分头经营。
原本重新回来的徐遇在什么也不记得了,他们的悲剧本可以中断在这里,可是偏偏,自私的撕裂别人的人生,采用不辞而别的方式处理感情,终究是会有连锁反应和报应的。海源和贤性的人生,因为徐遇在和郑熙珠的婚外恋也被撕裂了。海源想要报复,也想要一个交代,于是故意把徐遇在带到郑熙珠面前,逼着徐遇在想起以前的事儿,逼着郑熙珠面对自己曾经的出轨。贤性爱着郑熙珠和这个家庭的同时,还想要掩盖自己故意杀人未遂,于是也两幅面孔的过活,最终逼着郑熙珠将重新恢复记忆的徐遇在第二次抛弃,让徐遇在陷入了彻底的崩溃和失控。
-----------------------------------------------------------------------------------------------------------------------------
所有矛盾最后的集中爆发点,是徐遇在被撕碎了。但其他人,也没有好到哪里。
海源为了报复而撕碎了别人的生活,最后被别人捅了一刀,从而错过了可能给她真正幸福的那个人;多年后她办起了画展,但身边或许不再有爱的人,略去不表。
大多数人放下了郑熙珠的消失,但是贤性是被不辞而别,他放不下,就如同当初海源被遇在不辞而别、遇在被熙珠不辞而别一样,贤性执念的活在执念里,苍白着脸过着扭曲了的人生。
丽莎是郑熙珠牺牲一切也要保护和成全的女儿,那个郑熙珠将她视为第二个自己的女儿。然而最后,她也并未能坦然面对一切,接受自己,她大概率还是会成为一个扭曲的孩子。
唯独,郑熙珠,被海源威胁逼迫着离开了富足的生活和一直想要维系的婚姻和家庭,断绝了她想要改变人生、创造完全不同的自己的念想,逼着她只能做回一无所有的自己——反而,最终,在她抛尸遇在的湖边,听到了遇在提到的“只有纯净的灵魂才能听到的钟声”,获得了内心的纯净和安宁。
就如她抛尸那晚幻听的一样,她和遇在成为一体了。
很多人会分析,说结局里,郑熙珠是不是也在那个湖里自杀了。其实我觉得并没有,她讲完了自己故事,回到剧集开头的讲述,坦承“我爱的人,替我去死了”,她人生有意义的故事,到此结束了。她在湖边,看着女儿的照片,回归心灵的纯净,就像她爱着遇在、和遇在待在一起的时候能够获得的感受一样。
------------------------------------------------------------------------------------------------------------------------------
如果说看完一定要获得什么启发,那么大多数人都是两个感慨:
1、人活一世,执念不要太深,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2、原生家庭可以给予孩子的爱,从来不来自于金钱物质,而是真实温暖坦诚。
------------------------------------------------------------------------------------------------------------------------------
剧里有一些台词和场景,我很喜欢。
比如
上面提到的,在照相馆的更衣室里,遇在求熙珠阻止他结婚,她还是让他去结,姐姐想要的是——和别人结婚,和我谈恋爱。
这句话在这个场景里并没有直接被说出来,但是表达了这个意思,台词是恢复记忆以后的遇在,在画廊的储物间狭小的空间里,直白的点出来的:“姐姐你不是很擅长吗?和别人结婚,和我谈恋爱”。
这两个场景设计很巧妙,前后呼应。画廊储物间和会议里摄影棚的更衣室一样,都是隐蔽的、狭小的、有压迫感、充满紧张感的空间;不同的是光影——之前是黑暗中透着一缕光,一切都是秘而不宣的状态 ,那是姐姐要求遇在去做的,把一切埋在黑暗里的“和别人结婚,和我谈恋爱”;而第二次,是自然白光,光天化日,徐遇在坦坦荡荡的对姐姐说:“和别人结婚,和我谈恋爱”。
这就是他们的不同。这两个人对于爱情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他们真的或许很相爱,但是他们认识爱、表达爱的方式,南辕北辙、大相径庭,注定是走不到一起的。
再比如
“我做错了什么?”
这句台词,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熙珠偶遇失忆了的遇在,以为他在装失忆,于是找他对峙,结果刚好遇在车祸后遗症还没有痊愈,昏昏沉沉中面对熙珠的质问,问她“我做错了什么?”一次是,失忆的遇在依然还是不自觉的被熙珠吸引,婚礼前和熙珠说话刚好遇到馆长从拐角即将走来看到他们,下意识地跟着熙珠躲进了旁边的楼梯上,等回过神来,他问熙珠“我们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躲起来”。
是啊,从头到尾,站在徐遇在的角度,他做错了什么?他自始至终就是爱了一个人,对不起所有人但唯独没有对不起她。执迷不悔,对所有人都不退让、都狠心决绝,唯独对郑熙珠,一退再退——起初,他并不接受两人分别结婚、相互谈恋爱,于是才跑去英国,但是郑熙珠抛弃了他;重新找回记忆以后,他疯狂接商业工作,想要给到郑熙珠她想要的物质生活;他主动找郑熙珠说,你结婚了我不在乎,你和别人结婚,和我谈恋爱。他践行了自己对郑熙珠说的“我会对你更好,回到我身边吧,像以前一样爱我吧”。退去底线,爱得卑微。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呢?或许,就是不该偏执的爱一个迷失自我又有极大贪欲的人吧?
从其他人的角度,或者从观众的角度,徐遇在是所有一切错误的根源,是他开启了所有人的不幸人生。所以,编剧给了徐遇在一个符合道德准则的结局。
但同时,编剧设计了一个传说:“斯莱戈修道院的银钟掉进了那座湖,那些心灵纯洁、灵魂纯净的人,还是能听到湖里的钟声”。遇在的尸体最终就像那顶银钟一样,沉入湖底,等待纯净的、能够理解他的爱的灵魂,来倾听他。最后一场景里,多年后的熙珠,听到了那个钟声。
这是对徐遇在这个角色,最公正的结局。
-----------------------------------------------------------------------------------------------------------------------------
这部剧我看完很久了,因为最近在看朴敏英的新剧,又看到了金宰英,所以被自动推送了金宰英之前拍摄这部戏的时候的采访。
看到他留着长发,现实中一点也不阴郁,而是一副傻憨憨的开朗模样,居然有了一种“哇,徐遇在还活着,还活得开心,挺好”的欣慰感。
金宰英的其他剧我没怎么看过,但是可以肯定徐遇在一定会是他整个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也会是目前为止的代表作。
高贤贞的演技,真的很厉害,人物的割裂和纠结,入木三分,恰到好处。她丰富的人生阅历,让她扮演这样的角色一点也不违和。和这种演员演对手戏,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和提升。
剧里他们两个的对手戏,好多都演得非常好。我至今依然记得好多。
希望两个人以后都能有更多好作品,我很期待。
11.19更新
爽歪歪,为什么看到这两男争一女的戏码可以这么兴奋!到底现代影视剧多少娘道故事让人厌烦!韩剧算是走出一条坏女人道路,为什么英剧女杀手追捧那么多,韩剧出轨女被捶死?
多金老公和艺术男鲜肉为什么不能都要,女主角太难了。
—————————————————
现实生活中多少男的脚踩n船
这咋男女一互换就不行了
女主角就是美貌 全天下舔
女二疑似也是因爱生恨 不然 失忆男朋友直接用起来远走高飞为什么还要带回女主身边jjww
男的出轨女的 老婆都能原谅
怎么一互换 大家都要喊打喊杀 这不理解
真的
女二舔狗也是 为什么得到了还要送出去把男的 这尼玛 脑回路 外公救你不应该振作给他好的老年生活 妈的 还穷的一批 你要是给你外公首尔cbd买套房子 你外公能这么奔波生病吗 搞到现在妈的法制节目了 ,放在国产剧快去坐牢好吗
富豪夫妇真是不太行 你看看人家隔隔壁秘密森林的随便一个富豪都能收拾敌人 你们连工作都没有的俩个人都收拾不了 什么战斗力啊 找个地痞流氓就能掀翻了好吗
女二什么背景 这么硬刚 哪里来的钞票?金手指吗。绿大衣穿一季还在那里天天bbbb开嘴炮呢。
能不能赚点钱给你家里人过好日子,偏执狂,全世界你最惨好伐小白花。失恋了要死要活,能不能去看看你外公这么辛苦多赚点钱让他过好日子啊,你妈还在美容院干活呢你就知道bbbbbb
先写几个正片中没有或没有得到解答的。
1,熙珠那副有声音的风景画,是谁买走的。这一点到最后都没有直接揭示,只是由海傊问了一句,就断在那里。第16集画廊的人八卦遇在和熙珠的关系,策划人恍然大悟的说了一句“所以才那样啊”,不知道是否是对是遇在是买走画的人的暗示。
2,熙珠在第九集预告里,有一句“不必躲起来见面”,熙珠和遇在在韩国在一起的场面,和去爱尔兰的过程,都是拍摄好的,只是没有放在正片里。
3,遇在在爱尔兰时,制作了爱尔兰的湖为模型的雕像。
4,遇在在15集的预告里有一句,“真是个无聊的结局,对吧。”正片里没有。
两位主演采访里都提到过,熙珠和遇在之间,是存在真正的爱情的。所以结局才格外遗憾。
熙珠在乘着遇在尸体的车的后备箱那里,不敢打开,拍着车身嚎啕大哭,那种真切的悲恸,仍然在胸腔里回荡。她曾出过的画册的名字是岛与湖水。不论这本画册明面上标榜的是什么,实质上都和遇在息息相关。岛,应该喻指了曾经在爱尔兰这个岛国上的生活。而湖水,是遇在喜欢的,也是每次她遇到了困难或心境复杂的时候寻求慰藉和平静的所在。“想起爱尔兰困难的日子就到湖水处去寻求安宁。”和遇在在婚礼上突发的吻过,认为闯了祸之后,也是第一时间逃向那片湖水。
遇在毁掉了熙珠的家庭,而女儿夺走了熙珠爱的人的生命。最终,遇见成为了那片本应该让她平静的湖水。
这部剧,前期和后期每集的副标题,是隐约有对照的。
第五集的副标题,是“没有人说谎”。这集里,熙珠告诉遇在,他是她的画画老师。而海傊告诉遇在,他曾经拒绝了熙珠要求教学的请求,说他对熙珠感到不自在。他们的确都没有说谎,但他们却也隐瞒了最关键的部分。
第十三集的副标题,是“没有人爱过”。在这集里,熙珠强烈的否定遇在感受到的是爱。
有人说,放手才是爱。当遇在变得疯狂偏执,还是爱吗?
遇在和熙珠是有很大缺失的人。失去记忆的遇在,更加接近本真的他。即使对熙珠有本能的吸引,但他却也不会完全盲目的被感情和欲望主导。而是会考虑熙珠的立场,对她说不会伤害她,也会在意对海傊的伤害。但恢复记忆的他,性格里的那些缺陷回来了,他真真切切的拥有过,他的时间还停留在他拥有的时候,他失去了理性。
遇在和熙珠从开始就是不平等的。熙珠能够满足遇在缺失的全部,而遇在只能满足熙珠缺失的一部分。遇在只为自己而活。熙珠却有对于她来说比她自己更重要的孩子,还有其他的社会角色,来构建她的个人价值。遇在为了熙珠抛弃了全部,而熙珠什么都没有放弃。这种失衡导致了遇在的偏执。
这中间又涉及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对熙珠的认识——这一点体现在了遇在和贤星在爱尔兰酒吧的冲突中。
先是遇在口不择言,通过贬低熙珠和熙珠与自己之间感情的价值以麻痹自己,并刺激贤星,但在当下,没有达成他想要的目的。“你永远不会知道郑熙珠是个多么热情的女人。”“不要以为自己了解她 一样随意说她!”
“熙珠怎么可能会喜欢你这么没出息的人。”“但她还是倒向我了。”
这是两个动摇的男人的一次博弈。
他俩对于自己所了解的熙珠都开始动摇,都变得没有把握。而动摇的更厉害的,是贤星。所以他失控撞了他。
遇在恢复记忆后的疯狂,其实并不完全来源于他失去了熙珠和熙珠的爱,或者他们之间曾经的幸福。根本原因在于熙珠对他们之间存在过和仍然存在的东西的否认。
恢复记忆的瞬间,闪现在脑海里的熙珠那句“如果没有记忆,就当做没有发生。”的轻描淡写。
然后是熙珠对他感受到的感情,和对他们的过往的一再否定:“你感受到的不是爱,是被拒绝的傲慢下产生的执着。我爱过你,但那是个错误。”
正是这些刺激了他,让他的疯狂越来越加剧。
这和海傊对熙珠越来越执着的理由本质是一样的。她想要的是熙珠真诚的道歉,和对她的痛苦的理解,那么,也许她就可以停下来。但熙珠一直拒绝承认,甚至对她的痛苦都是轻蔑的,“将自己的一切托付在一个短暂交往的男人身上,你现在的这幅样子,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你自己的愚蠢。”
熙珠最恶劣的地方,就是这种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利益,对于他人感情的价值单方面的肆意判定和轻蔑。比起她犯下的错,这反而是导致了悲剧的主要原因。
遇在的人格缺陷,在失忆和恢复记忆后的两种状态之间,体现的很分明。
失忆期间,虽然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但这个未知的空间赋予了他积极的一面,不排斥镜头,创作的时候也很顺利。但恢复了记忆,他对自己却极度不确信,因为那些他对自我认知的惯性都回来了。而被熙珠抛弃的事实,也更加剧了这种不确信的因子。
随着熙珠的否定,遇在陷在了一个孤立无援的死角里。就像海傊所说的,“你们再怎么爱的要死要活,对于世人都只是肮脏的不伦。”当全世界都否定他们的爱情的时候,连熙珠都对他背过身,加入了那个阵营,去否定他的爱。他感受到的情感有多真切,他就有多无望。所以他抓紧了熙珠,试图证明他的爱,来得到承认,“我为了郑熙珠什么都可以做。”而最终熙珠的逃避也导致了他对现实的难以承受和自我毁灭。
可以说,他步上了他父亲的后程,“被世人不理解,导致了自杀。”
这部剧有很多明面上不去交代,但隐藏在暗处的线索。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据贤星所说,熙珠留学结束后,在他面前是对爱尔兰很避讳,绝口不提的。但在抛弃了遇在后,熙珠却再次选择了来爱尔兰。而遇在也是听说了她的消息,才到她下榻的酒店留下了讯息,被贤星发现。
一个不惜要拿走对方的护照也要逃回韩国的女人,为什么会不顾风险再次到达离他很近的地方呢。
结合熙珠和遇在重逢后,熙珠内心的独白,“曾经想过你为什么不来找我们的理由。”
虽然她说那是地狱,是噩梦,是错误,但她潜意识是期待他来找她的。
就像她不希望遇在纠缠她,但她听到两人曾经一起听的歌,还是在失忆的遇在面前不由自主的扭大音量,还是不自觉的画下那幅带有声音的画,还是在他差点从高楼跌落的时候本能的拉住他,在以为遇在恢复记忆的瞬间,禁不住屏住呼吸。
当熙珠的朋友知道她外遇的事实的时候,反应:“郑熙珠外遇啊…”
可见熙珠的外遇,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正因为遇在和熙珠的残缺,正因为他们是他们,他们才会被彼此吸引。从他们相遇的那一瞬起,就注定了毁灭。
所以,什么是爱呢?
常人所说的爱,对于他们是不是爱,能不能填补他们的残缺的心呢?
熙珠最擅长的,就是自我欺骗。
一开始,对于熙珠来说,她的地狱是和遇在在爱尔兰的生活。“我干嘛要回那个地狱去呢?”
实际上,她却对那个她口中的地狱仍然眷恋。
后来,她的地狱是,发现最该信任的丈夫不能信任。
但心怀侥幸的想要相信丈夫的律师所说的,”是在哪里了都会发生的交通事故,这么相信才是对的吧?“
到揭发了出轨的事实后被丈夫挽留,又心怀侥幸的想要相信他的原谅,相信朋友那句,“你的丈夫对你是真爱。”
对和丈夫在遇在和海傊面前表现出的恩爱有多少真心实意心知肚明,躲在卫生间哭的窘迫,却仍然去选择不去质疑这种外人看来的真爱和幸福。
而意识到丈夫早就做好了儿子湖水的基因测试,两人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她开始被他能提供的其他价值挟持,他有保护她的孩子和让她达成梦想的能力,也对她一无是处的母亲和珍贵的弟弟的前途有所帮助。
最后,她的地狱是,看着她爱的人因为她而死。
熙珠说了两次“还不是地狱。”
第一次,是遇在被丽莎捅伤,自己拔掉钢笔失血而死之后。
熙珠的一系列选择不同为人所理解。明明是正当防卫,加上她偷拍的她和遇在的视频作为证据,以她丈夫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财力,充分可以成功辩护。或者跟丈夫商量,也可能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为什么要选择藏尸。
我之前对这一点 理解为,不想给丽莎心理留下任何阴影的母爱。
知道一个生命,因为自己而死,她弟弟就终身背负着这种创伤。
但从另一个方向看,也更加体现了郑熙珠这个人一贯的自我欺骗的秉性。
她潜意识是拒绝面对和承受遇在的死,和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痛苦的。
就和她的外遇对海傊和丈夫造成的伤害,抛弃遇在对遇在造成的伤害,她对遇在的渴望,对自己完美生活的真相,她都是视而不见的。
所以“只要你消失就可以。”
只要掩埋了尸体,一切就可以当做没发生过,是符合她一向的行事逻辑的。
而这在丽莎的秉性里,也有所体现。最初,海傊扇了丽莎耳光,就是因为“想要让她知道自己的错误。”
丽莎用钱买了主英的才华,让她帮自己做作业,对课业和老师没有丝毫的尊重。而当被熙珠问到的时候,她以一句“都是谎话”而避过母亲的责难。在发现熙珠为自己的错误给主英赔偿后,她反过来向熙珠发难。她拒绝面对自己的错,这和熙珠是一脉相承的。也是熙珠永远站在她那边造成的结果。
“我的地狱是,看着我爱的人因为我而死。”“我爱的人”似乎指的是丽莎。但真正让熙珠眼睁睁的看着死去的人是徐遇在。这就是设定上巧妙地地方。如果要叙述的只单单是因为做出了婚外情的错误选择而毁了家庭的故事,设定为遇在误杀了丽莎成为杀人犯反而更能顺应这个主题。但遇在却是那个死的人。
他也是熙珠所失去的一部分。
遇在再次出现在熙珠的生命里后,产生最多交集和冲突的对象比起熙珠的丈夫贤星,反而是丽莎。甚至他的死都是由她直接造成的。而丽莎是熙珠因为爱所以热衷描绘的女儿,她又恰恰是那个目睹了徐遇在在他用爱描绘的笔下对于她来说陌生的,和母亲的面貌无法联系在一起的熙珠的人。
遇在说,熙珠顾虑很多人,却唯独对他最随意。因为,遇在是熙珠内心最想逃避也最不愿意正视的存在。
熙珠没有办法成为具海傊。没有丈夫财富的自己,像她在画册画下的那副抱着膝的人一样,自卑又无助,没有任何力量。她讨厌这样的自己。但是,就像她还是喜欢喝速溶咖啡,丈夫带她去吃的高级食物都不合她的口味一样,无可奈何的,吸引她的还是徐遇在这种和自己一样残缺的人。
丽莎代表的是熙珠那个在他人看来幸福美满的生活,而遇在是这幅看似完美的画面里的洞。为了补上它,熙珠这些年用尽全力的生活。为了能够忽视它,她只去注视那些她认为足够美丽和有价值的东西。但始终是有人会发现的。所以失忆的遇在说,“郑作家有种被什么追赶着的感觉。”所以海傊说:“姐姐真的幸福吗?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把漂亮的东西摆在一起,很闷。”
丽莎杀了遇在。那个洞就这样永远的破在那里,永远无法再填上。为了不去意识这个洞,熙珠决定当做没发生过,去隐藏它。
最终这个故事的核心还是爱情。
熙珠是个轻蔑爱情的人。从一开始,她知道海傊要和遇在结婚时,她就是轻蔑的。“结婚是能够让人生发生戏剧性转变的机会。”所以,对待因为被抛弃失去了爱情而毁掉了自己人生的海傊,她也是轻蔑的。这也是她始终不道歉的理由。因为,爱情对于她,和对于海傊的意义和分量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她承认了错误,向海傊真诚的道歉,那就意味着爱情对于她也具备同等的价值。那是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的。她从小被吓怕了,太需要安全感了,将自己的全部投入在爱情上,对于她而言是件太可怕的事情。所以,在爱尔兰的时候,被受到刺激的遇在质问有没有和丈夫睡,是不是还爱他的时候,对于遇在这种思维方式,她应该也是轻蔑的。也因为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她知道和遇在沟通是无用的。她的婚姻,是从来无法让她记得结婚纪念日的婚姻。她选择结婚的理由都不是因为爱或不爱,与丈夫睡觉和爱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熙珠对于婚姻的选择,导致了婚后遇到徐遇在,出了轨。但在爱尔兰原本幸福的日子,因为她什么都舍不得放弃的欲望,而变成了噩梦。对爱情的不信任让她懒得耗费精力去经营爱情,却认为那是爱情本身的问题。
对爱情轻蔑的她,最终,也经历了看着爱的人死的地狱。
而这次的“现在还不是地狱。”是她一贯拿手的自我欺骗,是反语,是活下来的人为了继续活下去,选择去“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谎言。”
第二次,她坐在沉着遇在尸体的湖边,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已经长大的儿女的照片,坐起身,“现在还不是地狱。”这一次和第一次,是完全不同的意味。
此时,她的心已经不再因为欲望而浑浊,不再有想要的东西和想实现的目标,不再有为了以拥有和实现去填补内心的黑洞而持续的自我欺骗。她放下了一切,可以仅仅因为儿女健康的事实就满足,所以此时的「现在还不是地狱。」是真心的,是欣慰的。
这个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争议。
1,上一秒熙珠还在红着眼去遇在公寓收拾他的东西,试图埋葬事实,伪造成他失踪的假象,下一秒发现海傊已经得知遇在的死的事实后,马上下跪道歉,态度转变太突兀了。
其实,这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从海傊和遇在再次重新出现在她的人生里开始,她就动摇了。遇在说她丈夫是在爱尔兰造成他车祸的直接犯人,这件事未必对熙珠没有影响。只是为了不去否定她选择的人生,她只能去否定遇在。而遇在的死,女儿杀了遇在的事实,和必须亲手去埋葬他的痛苦,还有对被他人发现的恐惧,让她的神经越绷越紧。当意识到海傊已经知道真相,她已经无法欺骗自己,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了。保护丽莎固然是主要理由,但可能也是潜意识里对从现状解脱的渴望在作用。 以熙珠对他人无从信任的天性,贤星像是个定时炸弹,她的弱点和把柄都掌握在贤星手里,这种失衡是熙珠难以忍受的。
熙珠对遇在说过,“已经破碎的婚姻是无法再拼凑起来的。”编剧对熙珠在什么情境下对遇在说这句话是没有交代的。可能是熙珠曾经对遇在采取的一种缓兵之计,也可能是在某段时间里,她真心这么认为。
回归家庭后,在以为贤星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尽力扮演着妻子,儿媳和母亲的角色,发展艺术事业。就像贤星在揭露她外遇,重归于好后,约遇在和海傊吃饭一样。”我想要证明给他们看看,我们没有任何问题。”
贤星选择了隐藏自己知情的事实,是因为他真的爱熙珠爱到可以容忍她曾经出轨的事实吗?
根本上,是因为他没有把握,也无法承受。他心知肚明,每次提到爱尔兰的时候,熙珠会露出怎样的表情。他也并不是毫无痛楚。所以,在熙珠问起爱尔兰的事业的时候,他刻意以几近自虐的方式刺伤她。
两个以逃避和自我欺骗来维持着岌岌可危的婚姻完美的假象的人。
当出轨被揭露,两人依旧没有积极和正面的面对问题。
“为什么那么做?”
“那只是一个失误…”
贤星应该也清楚,一个失误是不可能持续三年的。但那是他想要相信的,也是熙珠想要相信的。
烧了熙珠和遇在的家庭合照,似乎那段过去就不复存在了。但遇在却带着他的记忆回来了。
最后的贤星其实已经和在爱尔兰最后的日子的遇在的样子差不多了。熙珠人生里的很多东西都已经避无可避。在遇在死的同时,作为镜像,包含了她的家庭也已经没有生机了。无论是对于她,还是对于她的家庭,她的离开都是一种断尾求生。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扇窗,是打开走出去还是在窗前驻留都是个人的选择。”
看似是被迫,但其实也是熙珠自己的选择。
2,以熙珠充满欲望的秉性,最后是什么让她变得无欲无求?
我不认为是因为她真心赎罪。她选择道歉,不是因为对海傊或遇在愧疚,只是因为她自身已经承受不住。那仍旧是她一贯的做法,道歉并制造自己和遇在私奔的假象,可以让她埋葬真相,让她和她的家庭逃避和不去承受真实。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也许越来越鲜明,她失去的,对于她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她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得到的。比起海傊看着那种自己的宇宙离去,再怎么试图抓紧都无济于事的无可奈何,她曾经拥有的,却是被她亲手葬送的。所以注定了她无法像海傊一样,拥抱着创伤开展另一个故事。
说回副标题的对应,第七集的副标题是“爱情不会就这么结束。”在这集里,遇在对湖水讲了那个银钟掉进湖水里的故事。第十六集的标题是“暴风肆虐后的地方。”在这集里,熙珠听到了她以为永远听不到的钟声。
熙珠直到最后一刻还作为母亲生活,最终为了自己而死。
徐遇在说:"没有理所当然的事情。"把母亲的爱视为理所当然的Lisa永远失去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