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高度怀疑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1956)

高度怀疑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1956)

又名: 艳尸案(港) / 排除合理怀疑 / 超出合理怀疑

导演: 弗里茨·朗

编剧: 道格拉斯·莫罗

主演: 达纳·安德鲁斯 琼·芳登 西德尼·布莱克默 阿瑟·弗兰兹 菲利普·鲍诺伊夫 爱德华·宾斯 夏佩德·斯特鲁德维克 罗宾·雷蒙德

类型: 剧情 犯罪 黑色电影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56-09-05(美国)

片长: 80分钟 IMDb: tt0049006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身为新闻记者的主人公,为了揭露一个检察官的腐败丑闻,故意制造假象使自己成为一桩谋杀案的嫌疑人,希望能借此诱敌上钩。没想到检察官后来察觉了他的计划,随即唯一能证明他清白的朋友突然被杀,面对种种不利于自己的证据,主人公一筹莫展……

演员:



影评:

  1. 以下翻自朗的访谈:


    《夜澜人未静》(While the City Sleeps) 之后不久,该片导演又提供一个本子给我。我当时同意接拍,条件是我可以做出内容上的修改。制片人则希望我不论改什么,不要让我的经纪人知道。可等签了合同之后,我才发现实际自己根本没有权利更改任何东西。所以我是被迫拍了此片,我恨它。但它最后获得了很大成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要告诉你我为什么反对《高度怀疑》(Beyond a Reaonable Doubnt)。故事是围绕着一个报业大亨与他女婿(达纳·安德鲁斯饰演)为了证明“间接证据”(circumstantial evidence)是不足以宣判一个人的死刑所展开。

    拍了反对死刑的《M是凶手》之后,我把本片看作是另外一次尝试。但故事最终结局却是安德鲁斯真的杀了人,他是寻求他未来岳父的帮助以达到脱罪之目的。我可并不想让观众在爱上安德鲁斯一小时三十八分钟之后,最后两分钟却告诉他们这是个该死的家伙。如果那样,整个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笑话。好在由于我的经纪人的失误,我得以根据合同按照原始剧本的意思拍摄此片。

    该制片人之后不久便死于癌症。当时他可能就已经感觉很痛。反正感觉真的不是很好受。有一次他对我说,“这部影片,干脆就从把人拖上电椅开始吧。”而我当时刚刚参观过死刑室,也在拍《猩红大街》时去过星星监狱。于是我说,“好吧!反对死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过程拍很写实!”他说,“那就尽可能的写实吧。”

    我之所以反对死刑,是因为它等同于以法律名义强制对某人实施谋杀。一旦搬动电闸开关或是让其服下毒药丸,也就意味着对他人的死亡承担了责任。因此,那些允许死刑的国家,实际上迫使另一个人去实施谋杀。这才是(我反对的)原因所在。

    于是,我按照脑海中的记忆拍去那场戏:如何把人拖进来,他如何挣扎不想去死等等,非常写实。当时的主管部门都会在拍摄现场安插眼线。其中有一个看过这场戏之后跑去跟他的主子汇报说如何如何可怕恐怖。于是制片人被找去训话,而他却否认了一切。可随后等回到片场,他却对我大发雷霆,“你到底都拍了些什么啊?!”你看,这事得有一个替罪羊,而它通常会落到导演头上。

    我当然很不愉快地拍完此片。而那个制片人事后却主动跑来安慰我,“没事,都过去了。”可从那时开始,大约是1957、58年左右,我感觉已彻底受够了好莱坞,我看见太多人突发心脏病死在那儿。我当时就跟人说,“不想在这拍电影了,我可不想突发心脏病。”

    ……

    个人理解,从观众心理上,的确存在朗抱怨的最后两分钟好人突变坏人的问题。可从剧情结构上看,如果安德鲁斯始终是个好人,影片又将如何收场?最后一分钟找到了报业大亨的那封信证明主人公是清白的?多平庸的一个反高潮的的结局!

    于是问题就来了:如果为了达到朗所要求的对观众心理的关照,避免整个事件变成一个笑话,那故事将缺乏悬念;而如果要让故事变得更生动曲折,又势必破坏角色塑造的连贯性。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两难局面?或许是因为剧本本身就存在着先天的缺陷。

    但无论如何,影片最终获得成功(朗所不能理解的)的事实表明,观众实际没有达到朗所预期那种充分理解影片内涵和角色塑造的欣赏水平。他们更愿意被意想不到的情节突变所吸引。
  2. 严重剧透!

    不少人对最后的反转不满意了,包括导演!

    这里有个本质上的硬伤,导致故事缺乏说服力:主角居然和死者是夫妻!没有一个逍遥法外的杀人犯会编造故事把侦查的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婚姻这么明显的事情,一定很多人知道,警察开始就会了解是否已婚,不可能发现不了死者的老公,有矛盾而分开,本身就在嫌疑人之列。太简单了,他不可能这样去冒险。主角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真正与他无关的案件去做这个事情,而不是非要搞得这么巧。

    剧情也比较粗糙,既然安排准岳父意外死亡来制造主角的困境,照片也烧了,竟然靠留下的一封信把事情说清楚了,太过简单,老头死的真不值!至少也要在造假的过程中(比如买衣服,护肤品之类的)找到线索,以推理方式,还原过程吧。反转更粗糙,一句话圆不上,就什么都招了,到底是老实人啊。那个年代的电影,细节很多都比这个强太多。

    虎头蛇尾之作!

    二星全给琼.芳登!

  3.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1956)

    导演:Fritz Lang
    主演:Dana Andrews, Joan Fontaine, Sidney Blackmer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1956)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是我从 BBC iPlayer 上无意中下载的。这部电影是德国著名导演 Fritz Lang 离开好莱坞前的最后一部电影。Fritz Lang 的几部传世作品,象是 Metropolis (1927) 和 M (1931),都是在德国拍摄,他在二战中为逃避纳粹去了美国之后,还拍了许多电影。这就是他回欧洲前的最后一部。BBC iPlayer 对电影的画面比率做了调整,把画面拉宽了一点。播放的时候又无法调整,所有剧中所有演员看上去都胖了一圈。

    这部电影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它的题材。男主角和他未来的丈人为证明死刑的不合理,故意假造证据把自己卷入一桩谋杀案中,计划在经过法庭审理后再公布真相,以证明如果存在死刑,那么一旦无辜之人蒙上不白之冤,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一切照计进行,非常成功,连未婚妻也蒙在鼓里,但是其中一步出错,男主角就真的有坐电椅的危险了。

    电影中表现出来的警察的无能、法庭审理中对证据处理的轻率,看着颇让人心惊。反之为了证明男主角无辜,必须完全依赖证人的信誉,看上去也有些儿戏。比较特别的,还有结尾处的一个转折,照我看来,牵强得很,而且最后5分钟把整部电影的立意推翻,好像就是为让故事更加离奇而硬加上去的。

    探讨死刑的电影有不少,最深刻的还是波兰导演奇斯劳斯基的《十诫之五》又叫 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因为与其它电影的“无辜受难”或者“良心发现”的立意不同,奇氏的电影中男主角明明白白“罪有应得”,在此基础上讨论这个话题更有力量。

  4. 18点钟去环艺看的18块的电影。

    刚开始看到是改编自1956年的电影,就觉得一定不简单。
    然后我的twisted思维就在做怪。。没想到还真给我猜到了很多迷团,简直神了,同事都觉得我很妙,哈哈。

    BTW,我喜欢那个女主角,很帅气,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