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新世界 The New World(2005)

简介: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北美大陆,尽管生存环境恶劣,资源稀缺,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仍然享受着延续了百年的宁静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伴随着来自西方文明世界的三艘小船的到来即将划上终点,103名英国水手来到了这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建设了他们的据点,在这里宣扬他们的宗教和文化。

演员:



影评:

  1. 这部片子在西方名气不小,但是能够欣赏它的人依然是少数,所以imdb上评分不高,但是很多学院拿它做范例学习。对白的形势,音乐,选景全部都是为了营造诗意的世界。表面看剧情的节奏非常慢,但导演的用意是不突出剧情的发展,而是通过独白来表现每个角色内心面临的冲突。每个画面的设计,如女主角在森林中曼舞,这个画面重复了几次,都是为了表现无论现实的世界如何变化,她的内心始终纯真如一,她的心灵与自然相接,无所畏惧。

    阿凡达剥去特效就是这部电影的劣质版本。

    这部电影的美学使它最为出色的地方,如土著人的化妆(那几个土著男人都很美),舞蹈,独白的男声女声,

    摄影就不用说,趋于完美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诗化的语言,写的很好,紧扣剧情,完全没有多余的成分。

    导演是追求完美的人,看这部片可以深切地感觉刀
  2. 《美丽新世界》是一部讲述17世纪欧洲殖民者征服美洲大陆,征服印第安部落的电影。电影中的女主角漂亮而恬静,美洲大陆美丽而宁静。尽管影片以印第安部落的一位公主和两个英国男子的爱情和婚姻为主线,战争和屠杀为辅助线索,来完成整个叙事,可是我们从女主角的内心独白都可以感受得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的历程。

    我想无论是大到星球、小到蚂蚁,只要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无非有以下几种:
    1. 两个事物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就如同两个外离的圆。不知道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因为没有接触,它们也就不会有比较。举例来说,在人类历史开始之初,在黄河流域的中国原始人类社会与非洲大陆的原始人类社会的之间毫无联系,但是能各自独立存在。地球与其他星球(除月亮之外)一直没有建立联系,即便去过了月球,但是由于没有生物存在,因此也谈不上是文化意义上的关联。

    2. 两个事物相互有同质的部分,却也有异质的部分,如同两个相交的圆。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存在两种关系,一是冲突,二是融合。

    以《美丽新世界》中的故事来说明:当新大陆并未发现之前的年月中,欧洲文明和印第安文明各自毫无瓜葛,分别独立存在,就如同上述的第一种关系。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殖民地开始陆续来到美洲大陆,寻找财富,从而也开始了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正如电影中的男主角在印第安部落中生活时,他内心独白的部分,他感受到了一种纯粹的平等的友好的人类最最珍视的情感,他甚至认为或许印第安人才具有一种真正融于自然的能力,一种真正的人之为人的原初状态。而作为英国的探险家和殖民地开拓者,他自己的身上却是满载着野心、欲望和侵略的气息,这是一种对自然和他者征服的气质。他甚至不愿意回到他原来的世界中。所以说这里的文明不能用优劣来判断,因为各自有各自文明的永恒不灭的精髓。

    可是当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这种判断仅仅是基于技术/战斗力量的角度来说的)碰撞的时候,它们起初是相互好奇,相互试探地接触。就如同印第安人当中那位所谓“疯子”兴奋地去摸摸欧洲人的大炮一般。


    随后有一段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战争,放火烧掉了他们的家园,不少年轻力壮的印第安人被杀死。这也和历史上一般的结局相似,总是先进文明征服落后文明。人类历史一直也在上演着这么一幕又一幕征服和被征服的历史。人类的一切战争大致也可以阐明。人类发动战争的理由,很多时候都会假以自己的文明更强大的名义,要将自己的文明“普及”给他人的理由来发动战争。我想二战时期,希特勒肯定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肯定坚信法西斯主义是最先进的思想。其实,中国的元代,不也是蒙古人征服汉人的历史吗?那时的蒙古人何尝不认为自己的文明更为先进呢?


    文明的融合则是两个文明相互接触之后,发生的另外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发生的一种心悦诚服的“演变”。我想那位女主角在整个影片中完成了她整个被另一个文明“融合”的过程,因为在影片最后她还理解了欧洲文明中的“婚姻”和“丈夫”的含义。这显然就是她主动与另外一个文明接触,并积极学习对方的语言和风俗,并加入到对方的团体中生活的一种主动融入的结果。


    文明的融合在中国历史上处处可见。从鲜卑族主动穿上汉服,契丹、女真族人也逐渐被汉化,以及佛教文化进入中原等种种现象,都证明文明的融合的确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这远远要强于武力的征服。文明的融合的过程中,包含一种自觉和自主,这是一种自觉吸收先进文化的力量和变化的驱动力。这也是一种和谐的进程。


    就以两个人的相处为例,我将两人的关系也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没有关系或相互的关系可以忽略,二是冲突。(可能不是全然的冲突,而是大体上存在冲突和矛盾),三是融合(这并非意味着没有矛盾,只是双方利用包容和理解的力量逐渐在化解双方的矛盾。)


    而我想两个人最好的关系是融合。可是两个陌生人相见时,首先因为距离而好奇,于是产生吸引力,从没有关系到建立关系。然而由于两人自身的经历、阶级、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两种关系,要么冲突,一方试图征服另一方(或者说一方完全占据话语权),这就等同于单向的交流【这里的单向只是说一方对另一方的传输更多的内容,影响更大。正如现在国际传播中担心的文化霸权一样。】;要么是平等的融合,即双方关系达到平等和包容,相互影响,这就等同于双向的交流。当然,我更倾向于后者的关系。无论长幼,无论老少,我觉得都需要一种平等和包容,而不是一种自以为是,更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

    3. 两个事物重合,可以是前者包容了后者,或者是后者包容了前者,就如同内含的圆与圆之间的关系。但两者并非是完全一致的重合,因为这个世界上可以说并没有纯然同质的东西。古代哲人莱布尼茨很早就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种情况往往是一方征服或彻底融合了另外一方的结果。这样的关系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那么,人类的历史是在一点点走向融合的历史吗?人类真的在逐渐走向大同吗?

    我觉得即便印第安的公主接受了欧洲的文明,可是她依旧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依旧保持自己与内心中的神相互沟通,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的印第安文化。

    以两个内含的圆为例子,即便其中的小圆在大圆之中了,可是它依旧是个完整的小圆,它不会因为大圆的包容,而丢掉自己的独特之处。
    所以,即便人类真的某天走向了一个大同的世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大同的文化”并非是一个同质的铁板一块的文化,而是一个具有超级包容性的文化,将人类文化中共性给结合在一起了,通过此语境(我个人认为或许可以说就是一种共通的人性的东西)所有的人类都能够平等而正常无碍地交流,相互联系的共性的部分找到了。而那些异质的内容依旧存在着,但是不再是如同以前那样相互敌视,相互冲突的状态了,而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一种态度了。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便真的找到了我们理想中的“乌托邦”。和谐世界的梦想大概就是这样吧。和谐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是一种美好的理想。那么,为何不去为了美好,而去努力追求呢?

                                               2009-3-10
  3. 全片节奏沉稳缓慢,恍若梦境,尤其是前60分钟,颇有2001太空漫游的感觉。无论情节如何发展,整体的调子出奇一致。对于部落公主来说,这是她个人的新世界。对整个人类历史来说,也是人类社会的新世界。个人情感与人类发展很好的融合。从爱情角度来说,现实意义在于,对于已经过去又无法挽回的感情,确实需要一次勇敢面对地澄清,这样才能拥抱自己的未来。

  4. 散文诗般的电影,精致秀丽的摄影画面、细腻的独白、清新绵长的音乐和自然界的混音贯穿全剧(2015年的《小森林》亦深得其味)。英格兰殖民者的“新世界”和“波卡洪塔斯”内心涅槃的“新世界”在不知不觉中重合。对于善良的人们而言,这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一切都还来得及。




    ---- 你找到你的印度了么,约翰? 你会的。
    ---- 我想我可能已经错过它们了。


    ---- 我们不能回家吗?
    ---- 马上就走。

    最后的镜头,是为6年后《生命之树》打了个伏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