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少年歌德之烦恼 Goethe!(2010)

少年歌德之烦恼 Goethe!(2010)

又名: 少年歌德 / Young Goethe in Love

导演: 菲利普·施特尔茨尔

编剧: Christoph Müller 菲利普·施特尔茨尔 Alexander Dydyna

主演: 沃尔克·布鲁赫 米里亚姆·斯坦因 亚历山大·费林 莫里兹·布雷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上映日期: 2010-10-14

片长: 100 分钟 IMDb: tt1440180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歌德(亚历山大·斐林 Alexander Fehling 饰)出生在一个家教甚严的家庭之中,父亲一直希望儿子能够研习法律走上权衡公平与正义的道路,歌德选择听从父亲的话,进入法学院深造。然而,歌德内心的文学之魂一直都在蠢蠢欲动,在学习法律期间,他将大部分的事件都放在了文学创作之上,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并且最终被学校除名,这让父亲赶到十分生气,为了惩罚儿子的过失,父亲斩断了歌德的经济来源。

演员:



影评:

  1. 青春一瞥:评介电影《少年歌德之烦恼》

    廖康


    长久以来,我心目中的歌德是写《浮士德》那位睿智深邃的诗人,是《歌德谈话录》里那位老成持重的学者。我忘记了他也曾年轻,几乎为爱情而自杀,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是狂飙突进的浪漫主义诗人。德国2010年出品的电影Goethe!让我回想起十八岁读歌德成名作时所想象的作者的模样和神情。大陆已根据英译名Young Goethe in Love把电影转译为《少年歌德之烦恼》,也是让观众联想他的小说。其实,哪怕观众还没有读过小说,或者对歌德丝毫不了解,也不会影响对影片的欣赏。这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爱情故事,激情勃发的青春故事,意外成功的喜人故事,反映时代精神的真实故事。但比真实更重要的,正如影片结尾的那句话:这不仅是真的,而且是诗。

    那年歌德才二十三岁,虽然他在学法律,但兴趣是写诗。法学博士的口试没通过,受到人们讥笑时,他在雪地上狂舞,双脚踏出三个巨大的蔑视的字样。那,就是青年歌德。那,就是我久违的歌德。那,就是我们也曾经历的青春。那几个镜头一下就把我带到狂飙突进,向传统挑战的浪漫主义时代。他的活力、他的勇气、他的自信,都在那几个镜头里一览无余。那怕我忘记随后的故事,也不会忘记那几个镜头。

    父亲安排歌德去韦茨拉尔法院实习。阴暗压抑的写字间,繁重无聊的文案工作与乡村湛蓝的天空、青翠的草地、墨绿的森林形成鲜明对照。自然在呼唤诗人,青春在呼唤诗人,爱情在呼唤诗人。一对恋人在林间草地上相遇的镜头,直让我想到“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的意境。他们的初吻演得异常精彩,让我看到两人心灵在颤抖,嘴唇在靠近,有些迟疑却无法抗拒那巨大的引力。但随后的镜头似乎多余,没有必要展示得那么明白。

    歌德在不知情中帮助不善言辞的上司向自己心仪的情人求爱这场戏营造得很好。观众虽然知情,但其张力不减。一是由于三人都演得好;二是得力于歌德的诗句:在其核心/将世界凝聚在一起的/是爱情。这本是他与夏绿蒂相爱的真实感受,却被用来把情人吸引到另一个核心。夏绿蒂无可指摘。女人,为了生存,理所当然地比男人实际。何况她还是为了帮助家道中落的一群弟妹。歌德的上司也是好人,也是真爱夏绿蒂。他们在这难以调和的矛盾中痛苦,甚至决斗。好在有一个是诗人,将悲痛和烦恼升华为文学。我还记得当年读的是郭沫若翻译的,带有四川味的小说。维特“百打百回”地为失恋哀嚎,曾经打动过无数德国青年,不少人甚至模仿小说主人公穿着黄马甲和蓝上衣自杀,一时形成了“维特热”。那两种颜色在我的想象中非常不搭配,但很奇怪,在电影中看上去却很和谐。一定是美工把那蓝色与黄色的浓淡调合适了。整个电影,就像歌德那套衣服一样,把他们的感情和矛盾把握得适度,展示得恰当。

    歌德虽然因《少年维特之烦恼》而一举成名,但他后来并不喜欢这本书信体小说和维特的形象及做法。他自己也从狂飙突进的浪漫主义诗人变为魏玛宫廷的枢密顾问和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并主办自然科学杂志。他的变化之大,让我忘记了他也曾年轻,也曾狂放,也曾浪漫。导演斯铎尔茨根据维特的故事,把青年歌德搬上银幕。诗人若地下有知,我想他不会像否定自己的成名作那样否定这部影片,而会宛然一笑。

    2012年7月11日
  2. 少年歌德之烦恼,以片中人的年纪,确切的说该是青年,真甜蜜,即使有少年自杀,情人分离,依然甜蜜。他远无真正的痛苦与无奈,可也非浅薄的强说愁。
    少年的爱,毫不怀疑其真诚,可他确实不代表能在穷乡僻壤担起情人家庭的负累,在仕途经济中老去,他是节日的美丽挂毯,却不是日常挡风的帷幔,是的,一首十四行诗足以打消他,可他依然甜蜜。
    女主角好像赫敏,HP那个,不过比赫敏更娇俏,或许是鼻子直挺的关系,基本都不带妆,越看越甜美,甜美却不腻味,难得。
    歌德小童鞋和室友追逐打闹在河里洗澡那段,让我想到看得见风景里那段,同样的转瞬即逝的青春的飨宴、热血、祝福,bulabulabula,说到这里又觉得女主角很像海伦娜了,汗。
    片子里说到歌德的着装,蓝黄二色的撞色是被大家嘲笑的,呃,我真没品位,还觉得挺好看哒。
    少年的爱,最高潮便在得不到爱,宁愿死,可也就是死去罢了,为了某个女人那是谣传,其实更多的是祭奠爱情本身,一旦活下去了,那就再没有那份求之不得的激情,是的,我们称之为理性,也或者可称之为现实,某种角度来说,并没有那么糟糕。
    看完甜蜜的电影返家,雨一直下,天不冷不热,伞足够大,闻着满地不知名青绿小花的清香,真好,想到那碗留给我的梅菜烧肉,好吧,生活真幸福:)
  3. “很多诗人都是从法学院里逃逸的学生。”

    ?简介|少年有心爱的恋人,他们爱好相投,他们因为爱情而内心相贴。后来姑娘另嫁他人,帮助出版了险些因情自杀的少年维特写给她的最后的情书,享誉世界的大家歌德开始展露头角。

    ?碎碎念|

    油画般的故事画面,在下雨的废弃的庄园窗口接吻,在野花烂漫的小路上偶遇,为你做精美的迷你舞台上演你最爱的戏剧…故事其实并不俗套,有无数时刻我都以为他们会和彼此偕老一生。

    夏洛特不仅是维特的情人,她是他更勇敢更理智的朋友。在相爱时,她是主动的、热烈而勇敢地奔向他的。抉择时是她对他说,一辈子留在这个小镇,停止写诗,努力成为法官,养育一大帮孩子,那不是维特的生活,那是夏洛特的生活。她帮他发表了那封享誉德国的成名作,那封他写给她的,最后一封情书。爱情的结局或许并不是要结婚,这样的他们也是幸福的。

    如果是文学,他们或许可以永远在一起。这就是文学浪漫的地方了,它总是充满了魔力。所以,请出版它吧。

    原来,世界著名的哲学家歌德,也曾经是个热烈的傻小子。

    ?电影里还有很多诗意的细节等着你的眼睛去发现,那是你的独家感受哦。所以,请花一点时间去享受它吧!

  4. 18世纪的欧洲,有一帮漂亮帅气的年轻人,他们穿着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看起来有点忧郁,还装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有人甚至有自杀的念头。这些年轻人引发了一波“维特热”。我觉得,《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仅在谈恋爱,还在探讨人生、选择以及生命意义。也许我们现在也会有类似维特的烦恼,被老板嘲讽,被同学排挤,家人不理解,还可能爱上一个注定得不到的人··…···但也像歌德说的:“遭遇挫折,行动受限,梦想得不到实现,这些都不是某个特殊时期的,而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倒霉事。”少年维特的烦恼,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生活里的常态,每个人都会碰到和经历,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它,继续前行,相信黑夜终会迎来黎明。维特走后,歌德在书里对他说:“你的不幸源自于你受伤的心灵,混乱的思维;而这种不幸,别人帮不了你解决。”是啊,很多时候,毁灭一个人的,并不是世道的冷酷,而是自我纠结和杞人忧天太多。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人们不执着于回忆往事中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泰然处之眼前的处境,那人间的苦恼就会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