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搭错车 搭錯車(1983)

搭错车 搭錯車(1983)

又名: Papa / Can You Hear Me Sing?

导演: 虞戡平

编剧: 黄百鸣 吴念真 Nien-Jen Wu

主演: 孙越 刘瑞琪 李立群 吴少刚

类型: 剧情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1983-07-30(中国台湾)

片长: 93分钟 IMDb: tt0085388 豆瓣评分:8.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退伍老兵哑叔(孙越)因捡回弃婴致使妻子别他而去,靠拾破烂,哑叔既当爸又做妈含辛茹苦将取名阿美(刘瑞琪)的弃婴养大成人。因为哑叔常在耳边吹奏美妙的乐曲,阿美自小就对音乐有特别的理解。

演员:



影评:

  1. 有时跳舞:小饿,偶觉得张艺谋要是看了《搭错车》,应该羞愧而死。
    饿了吃 :张艺谋有什么好羞愧的落,人家又8是一个行业哒。人家是搞装修哒。
    有时跳舞:那也是。
    有时跳舞:那陈凯歌也应该羞愧而死。
    饿了吃 :8是一个系统哒。
    有时跳舞:怎嘛8是一个系统的落
    饿了吃 :人家陈凯歌是科教系统哒嘛
    有时跳舞:那也是。
    有时跳舞:那郭富城也应该羞愧而死。
    饿了吃 :8是一个领域哒
    有时跳舞:8都是金马领域的嘛
    饿了吃 :人家郭富城是舞男嘛
    有时跳舞:人家《搭错车》也跳舞的类
    饿了吃 :那好吧,那就让郭富城羞愧好了
    有时跳舞:嗯哪。^^

    ==================

       《搭错车》的推荐指数:★★★★★

        理由1:这部电影对“人”、“家”、“国”的讲述,淳朴性相对现在的任何一部电影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正的经典是随着时间一起往前的——《搭错车》在24年前对“人文”、“人情”、“人性”的诠释,现在仍然能让人热泪盈眶,它在24年前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仍然在思考。

        理由2:孙越演出的哑叔,能让由《父子》拿下金马影帝的郭富城汗颜汗死去(评委们一块儿汗死得了)。

        理由3:看过这部电影以后才知道,这些年来被翻唱过无数次的那首《酒干倘卖无》,没有一首能够超越电影原声版。很多歌手翻唱这首歌其实仅仅是在挑战演唱技巧和卖弄制作水平。

        理由4:这部电影有一个太敬业的工作团队。它让为其配唱所有插曲的苏芮一炮而红,让男主角孙越夺下金马奖最佳男演员奖,创下5个月重映8次的记录,成为台湾电影史上最著名的一部歌舞片。可是,这部电影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透露出这四个字:我想获奖。

        理由5:并不是只有看不懂的电影才能被称为深刻的电影。真正的艺术在民间呵在民间~~~~



    ==============2011年3月27日的分割线==========

           这篇评论已经发了4年了,现在还是有人看。
        有些豆友看过电影后觉得真的很不错,也有些人觉得我这样说很不对。
        其实这是4年前看了《搭错车》之后,十分震撼之余与朋友的聊天记录。现在看来,视角很主观,语言也太随意,并不是一篇值得看的评论。
        但作为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不想把它删除了事,再说它仍然会吸引一些人去看,也算有用。因此补记如上,就让它继续放着吧。
        4年后,我仍然认为《搭错车》是部好电影。
  2. 电影《搭错车》的演职员表真让人目瞪口呆:
    出品人里有麦嘉,香港影帝,著名导演。
    监制里有黄百鸣,香港名编,名导,名演员,曾有五部电影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策划里有张艾嘉,音乐人,两届金马影后,两届金像影后,也是港台最厉害的女导演之一。
    编剧是黄百鸣、吴念真、叶云樵、宋项如。黄百鸣如前所述。吴念真,台湾著名作家,编剧,导演,演员;曾经五次摘得金马奖最佳编剧,此外,七次获得最佳编剧提名。
    主题曲演唱,苏芮。
    主题曲作者,罗大佑、侯德健、李寿全、梁弘志。如今都是台湾音乐界殿堂级的人物。
    词作者,罗大佑、侯德健、吴念真。
    不过最牛的还是摄影师们,这个阵容绝对华丽至死:
    台湾组的摄影指导是贺用正。
    第一组摄影师是廖庆松,号称台湾新电影保姆。
    第二组摄影师是林鸿钟。
    第三组摄影师是叶清标。
    第四组摄影师是杜可风,华人电影圈最了不起的文艺片摄影师,被称为亚洲第一摄影师,六次摘得金像奖最佳摄影。
    香港组的摄影指导是徐克,香港电影领军人物。
    第一组摄影师是黄仲标,香港著名摄影师,香港电影摄影师协会(H.K.S.C.)首任会长,三次摘得金马奖最佳摄影,一次摘得金像奖最佳摄影。
    第二组摄影师是黄岳泰,华人电影圈最了不起的商业片摄影师,香港电影摄影师协会主席,曾经九次摘得金像奖最佳摄影,而且,其中包含两个三连冠,以及金像奖史上的第一个最佳摄影;金像奖主席文隽说,现在香港一半以上的摄影师都是黄岳泰的徒子徒孙。
    第三组摄影师是敖志君,香港著名摄影师,《无间道》导演刘伟强的师父。
    香港电影金像奖只举办过29届,曾经参加过电影《搭错车》拍摄的摄影师就摘走16个最佳摄影奖,真是可惊可畏。

  3.     50年代的台湾有两种弱势群体,其一是原住民,其二就是那些退伍老兵,前者至少还能守着自己的土地与信仰,后者就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幻灭、凋零。《孽子》里的青爸家徒四壁,只能寄希望于儿子身上;《老莫的第二个春天》里的老常纵容娇妻,到头被炸瞎了双眼;《搭错车》里的哑叔无法言语,每天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罗那些饮光的酒瓶,百无聊赖的时候就敲敲打打,那旋律是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还很年幼,所以也不懂它所指代的是父爱,那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时代,战场荣归的老兵没了去处,连婴孩都会被爹妈丢弃在路旁,他们的相遇也许是个巧合,一旦交汇了就会编织出一副凄惨的社会图景。收养一个弃婴要付出的代价,是妻子的离家出走,那是现实对他的报复,也是这个势利的时代对他的考验,这个世界也有和哑叔一样善良的人群,他们依旧淳朴率真,只是因为缺乏了竞争力和技能,就无形的遭遇了社会的遗弃,成为跟动物无异的“笼民”。台湾社会的伦理道德观总是有些倾斜的,弱者总是得不到保护,久了就越发的寂寥,哑叔收养的阿美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一个咿呀学语的姑娘,再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经不起大千世界的诱惑便一头扎进灯红酒绿的奢华中去,徒留头鬓斑白的老父郁郁度日、暗自惆怅。

        哑叔的爱是无语的,他的声带早已经在战场上被割裂,没了沟通能力的他只能被掩埋在社会的底层,成为人人可以踩踏的弱者。哑叔唯一的寄望就是阿美,那份爱可以装满房间里的每一个空酒瓶,剩下的就逸散在空气里,让人在呼吸的瞬间也伴随了脉动,阿美一定是觉察到了,只是她看得并非那么重要,在她的眼里,做歌星、赚大钱、出人头地才是更实际、更有意义的目标,那份父爱就在若即若离之间丢弃或者隐藏了。那是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果,物质发展伴随了道德沦丧,猜疑、逐利也逐渐取代了正义和真爱。阿满一家是影片的副线,遭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死亡,阿满酒醉失足落水,阿满的儿子阿明又在与拆迁部的争执里死于非命,他们都生在了错误的时代,也是真正“搭错车”的一代。

        《一样的月光》在影片里显露出了恢弘与大气,我不知道苏芮为什么要唱的如此愤懑,并且透出了恒久的无奈。阿明出殡的葬礼上,灵车与阿美的轿车擦身而过,一个回头竟然都已经那么艰难了,偶尔想通了要返身的时候,原来的住房区已经只剩下黄土与瓦砾,那是经过洗劫后的记忆,也是对情感摧毁后的空白,这种疏离一直持续到影片的末尾——死亡。编导用蒙太奇手法把阿美的演唱会与哑叔的病亡剪接在一起,更平添了煽人眼泪的力量,并叩问起人们的心门,“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是什么……”,阿美走向了被人操控的生活,她亦是“搭错车”的一代。

        这部电影的原声似乎比电影本身更有名,参与专辑制作的李寿全、罗大佑、陈志远、梁泓志、侯德健,无一不是台湾乐坛举足轻重的音乐大师,侯德健写的那首《酒干倘卖无》无疑是最震撼的,相信很多人都会唱,只是不晓得有几人知晓歌词背后那段凄惨的故事,还有那无声却又沉重无比的父爱。
  4. 因为热爱同名专辑的缘故,对《搭错车》这部电影很早就了解其故事梗概:一位收破烂的哑叔收养了一位女孩;女孩长大后成为歌星,在红尘中迷失;直到哑叔郁郁而终,女孩才对他的爱大彻大悟……

    嗯,一部反映父爱无疆的情感片。——我以前总是这样以为。

    直到最近完整看了这部电影,我才发现:这部电影的主题并不是人与人的情感,而是时代变迁。它真正的“主题曲”并不是《酒干倘卖无》,而是那首《一样的月光》。

    80年代的台湾,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风起云涌。这一社会转型带来的困惑在诸多文艺作品中都有体现。那首最著名的《鹿港小镇》有着和《一样的月光》几乎完全相同的主题。

    哑叔、阿美和他们的老街坊们,都被这样的时代左右了命运。曾经一度,什么样的遭遇都不会打垮他们。哑叔曾经失去自己的情人芝兰;阿满嫂曾经一夜之间失去丈夫、弟弟和房子。可最后你发现,这些重大打击并未对他们的生活造成根本影响。——在一个他们熟悉的旧时代,他们牢牢占据着一方生存空间,娴熟掌握了一切生存之道。在这样的生活模式中,他们坎坷却从未失去安身立命之本,清苦却从未失去安全感,甚至有属于自己的、人情味十足的快乐。

    可是时代一变,一切都变了。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拆迁:“住了几十年,你们想拆就拆?”——不错,正是如此。旧时代都要被拆了,何况房子呢?对于这帮老街坊而言,这才是真正致命的厄运,他们再也不能在旧模式下闪转腾挪了。

    至今回想哑叔之死,究竟是什么样的打击令他积郁成疾呢?仔细想来,其实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重大打击。女儿不能回家,但毕竟是成了歌星。房子虽遭拆迁,但毕竟女儿有钱供自己生活。忠犬丧生,又怎比得了阿满嫂死全家?

    或许还是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变,令哑叔这样旧时代的人物不得不被彻底淘汰,——先是从社会意义上,进而是从肉体上。

    影片的后半段,哑叔一直在不断的失去:失去熟悉的街坊四邻,失去一生赖以为命的生活模式,失去和谐无间的家庭关系……而他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手足无措的世界。典型的事件是: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会当众否认自己是她的父亲?你无法指望一位老人重新学习理解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

    《一样的月光》这首歌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阿美刚和唱片公司签约,面对她的这种新生活,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各人有各人的困惑。还有一次是阿美海外演出后回到台湾,却发现老街坊已经被拆成一片瓦砾。这两次出现,一次激烈,一次悲凉,均有画龙点睛,道明主旨之功效。歌词出自罗大佑和吴念真之手,对写过《鹿港小镇》的罗大佑而言,写这套词自然是驾轻就熟,十分到位。在我看来,其中最好的一句是: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变成回忆?”

    ——蛙鸣蝉声,一个多么田园牧歌式的美好场景。而田园牧歌的消逝,又何止是80年代台湾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