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人性记录 Thirteen at Dinner(1985)

人性记录 Thirteen at Dinner(1985)

又名: 不祥的宴会 / 埃奇威尔爵士之死

导演: 卢·安东尼奥

编剧: 阿加莎·克里斯蒂 罗德·布朗宁

主演: 彼得·乌斯蒂诺夫 费·唐纳薇 大卫·苏切 乔纳森·塞西尔 比尔·奈伊 戴安·吉恩 约翰·斯特赖德 本内迪克特·泰勒 李·霍斯利 艾伦·卡思伯森 约翰·巴伦

类型: 剧情 悬疑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英国

上映日期: 1985-09-19

片长: 94分钟 IMDb: tt0090156 豆瓣评分:7.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片是著名影星彼得·乌斯蒂诺夫既《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后第三次出演神探波洛,片中女主角简·维尔金森为了达到与其夫埃奇维尔勋爵离婚的目的,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出动我们的波洛神探做说客。然而就在爵士同意离婚后不久,他还是被人刺死了,他的秘书认出刺客就是他的妻子。为什么此时简·维尔金森还要杀死丈夫呢?还是凶手另有其人……

演员:



影评:

  1. 一部需要回看的电影作品——《人性记录》

    2022、12、17,观看

    这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晚期作品,叙事手法和桥段情节稀松平常、七零八碎、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甚至都可以讲有些粗制滥造、东拼西凑、扭捏作态

    然而,彼得·乌斯蒂诺夫扮演的赫尔克里·波洛,挥洒自如、一张一弛、潇洒诙谐,令作品熠熠生辉、欲罢不能,尤其波洛的经典台词,一如既往: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同样充满哲理、包含逻辑、闪烁智慧、蕴含幽默

  2. 很多观众或者点评都认为,彼得·乌斯蒂诺夫是比后一代的大卫。苏切更贴合观众对波洛的认可印象。因为,憨态可掬和后期严谨,甚至突发断言的果敢,这种反差正是观众需要的。而大卫. 苏切的面相,更加偏狡诈。此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两者刚好在一部电影里面,而且还有对手戏。

    我们知道,除了福尔摩斯需要华生作为黄金配角外,简。马普小姐探案集,也仅仅是位老太太一人贯穿整个剧集,虽然个别有适当性的搭档补充,但总体而言,并不非要一个衬托才能完成这个拍摄,特别像黑斯廷这样的弱智。

    很显然,黑斯廷的弱智,是导演或者编剧安排的,不是演员本身弱智。我觉得哪怕小说,也不需要一位只是拍马屁,听领导讲话自己主动记笔记这些奴才式的价值表现。看起来黑斯廷在这几部里面,都是越看越恶心。如果一位侦探要突出他的睿智,应该是搭档也很聪明,才能更加衬托,因为毕竟不是在拍抗日神剧,只有喜欢看抗日神剧的弱智观众,才会相信日本人这么蠢,我们还要打14年,那岂不是证明,我们的八路也很蠢?

    也由此知道,为何大家印象中比较好的彼得·乌斯蒂诺夫版本的波洛,只有《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可想,黑斯廷是多么多余的存在,甚至让现代观众怀疑,为何这么聪明的波洛,居然有这么弱智的手下,莫非波洛是同性恋?

  3. 这个电影,有长译版本,先提一句。
    ---------------
    先看一下《尼罗河惨案》与《阳光下的罪恶》——
    《尼罗河惨案》:导演约翰·古勒米(John Guillermin),编剧安东尼·沙弗尼(Anthony Shaffer),1978年,英国制作,最佳服装设计(1979年第5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
    《阳光下的罪恶》:导演盖伊·汉弥尔顿(Guy Hamilton),编剧安东尼·沙弗尼(Anthony Shaffer),1982年,英国制作
    ---------------
    《人性记录》(Thirteen at Dinner):导演Lou Antonio,编剧Rod Browning,CBS Entertainment Production 与华纳兄弟制作。
    变成了美国。
    首先是时代背景被转移了,据说被穿越到了八十年代——到了《三幕悲剧》,都出现类似大哥大的电话了——,然后动不动就什么American,American,American……分分钟出戏……
    有人说Hasting不行——这个也就算了,本来也对Hasting没啥太大期待。但是《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那种戏剧性——聚集众人之后长长的推演,戏中的各种小诙谐(不是插科打诨),都看不到了……
    至于阿尔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版的《东方列车谋杀案》,那种激情澎湃、醇厚,就不说了。
    但,或许侦探剧就是冷冽的?有人说,电视版的才更加符合原著。确实,David Suchet是不错,但总是感觉电视太短了。
    对于我来说,对于原著无爱,也无意于探讨原著怎么怎么样好、高尚,只是与之前的《尼罗河惨案》与《阳光下的罪恶》比较,只能说,觉得失望,不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