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已死 / 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吞死了 /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
导演: David Leveaux
编剧: Tom Stoppard
主演: Daniel Radcliffe Joshua McGuire David Haig Hermeilio Miguel Aquino Louisa Beadel William Chubb Josie Dunn Matthew Durkan Tim van Eyken Wil Johnson Luke Mullins Theo Ogundipe Marianne Oldham Evlyne Oyedokun Alex Sawyer Helena Wilson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7-04-20(英国)
IMDb: tt6845728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看似喜剧的外装之下包裹的是彻彻底底悲剧的内心” 因为最开始有NTLIVE的广告,都是无字幕版本的,我看到了Salome和AIA,还有裘花的Obsessed,这几部要是上了我都马马献出钱包那种。差点以为要生肉,和去年的No man’s land一样,我心想这不就完蛋了吗那真的考验我听力,话剧语速快生词多,简直一不留神就GG。 开场一看有字幕感觉悬着的心掉了下来( 国图艺术中心的配置真是蛮环保的,直接就拉块幕布,我都惊呆。 最开始,主持人拿着话筒,镜头旋转过影院的观众,人们侧身交谈。 “这部复排的剧仍然选择在老维克剧场上映,它第一次演出的地方。” “Heads,Heads,Heads,Heads,Heads,Heads…” 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在抛硬币,一个猜头,一个猜尾,Guildenstern已经连输了八十几次。 “One: I'm willing it. Inside where nothing shows, I am the essence of a man spinning double-headed coins, and betting against himself in private atonement for an unremembered past.” Guildenstern讲这句话的时候又抛起一枚硬币,Rosencrantz觉得今天不是他的好日子, 接着他讲,“Two: time has stopped dead, and the single experience of one coin being spun once has been repeated ninety times....” 听到他说Stopped dead这一瞬间我恨不得给Stoppard好多个大拇指,可能大概就是膝盖你全部拿去的感觉。 它就一下子戳中了我心中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讨论点,“凡所是(存在)的,是存在着。凡所不是(存在)的,不是(存在)。”在时间的这个节点上,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存在的,我们坐在台下看他们短暂又悲哀的人生,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这样特定视角的显现,我们谈论的是同一组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吗,他们质疑的硬币规律还是同一种吗? 这两个人物在故事中本身只占了较少的篇幅,他们的就像是被海水卷起的一片浪,是这个丹麦王宫里和主角曾经并肩又被迫牺牲的人。时间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静止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而来,无法走回家的路,又面临着必死的命运。 Guildenstern丢了上百次硬币,都是头。 而Hamlet演了成千上万次,他们都是那两个绞刑架上死去的臣子。 紧接着Rosencrantz坐下来,开始和他的伙伴谈论这件事。 他转换话题到指甲上。 “Another curious scientific phenomenon is the fact that the fingernails grow after death, as does the beard.” (我真的想吹一波Daniel了,HP三巨头里,从我关注的角度来看,他真正的走出了那个标签,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这里他的抬眼是非常到位的,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所以他和同伴讲,死后手指甲和胡子还会长,不过脚趾甲不会,当然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关注,没有关注的必要。就类似于我们无足轻重,我们的出生和死亡不值一提。) 其实荒诞剧最容易让人看不下去的点是台词非常昂长,有时会有反复,而且他很少有非常吸引人眼球的剧情爆发点。 但是编剧Tom是真的鬼才呀。 “Like a band. It sounded like——a band. Drums.” Rosencrantz高喊起来。 这个时候,乐队上场了。 我希望这个乐队演奏的曲目可以上到iTunes里,收费也行,我要买下来听一百遍( 除了这个剧团的老大,其他人都是厚重的舞台妆,我尤其喜欢那个名叫Alfred的男孩子,他最开始裸着上身,后面穿上了脏兮兮的蛋糕裙,亮粉色的口红,还有两把小扇子。 这里第一次出现姓名梗。 “My name is Guildenstern, and this is Rosencrantz. I'm sorry——his name's Guildenstern, and I'm Rosencrantz.” Rosencrantz讲错自己和Guildenstern的名字,他后面又提到,“我们是谁并没有关系,你觉得国王真的分清我们了?” 国王第一次叫他们的时候,认错了他们的名字,Hamlet看见他们的时候,愣了一下,也叫错了他们的名字。 “Good gentlemen. They both bow. He hath much talked of you, And sure I am, two men there is not living to whom he more adheres.” 国王讲这句的时候是非常具有讽刺效应的,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其实内心里都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地位,他们类似于一手牌中的散牌,是一定要丢掉的,但是又可以和大牌凑着出。 总而言之,他们是牺牲品。 这点又和前面的剧团演出对应。 剧团团长和他们说,如果你们要亲自上来演,收费加倍,他们甚至还没有给金币,但是却已经身处舞台之上了。 在这场即兴表演之前,他们谈到了Death这个话题,一方坚持死亡是不可以被演绎出来的,一方则声明死亡只不过就是这样而已。 死亡不过是上帝的闲来一笔。 “死亡和揭露,共性和个别,出人意料却也无法更改的结局。” “They're hardly divisible, sir——well, I can do you blood and love without the rhetoric, and I can do you blood and rhetoric without the love, and I can do you all three concurrent or consecutive, but I can't do you love and rhetoric without the blood. Blood is compulsory——they' all blood, you see.” 这段台词是令我影响极其深刻的,Hamlet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在剧的最后,所有人都死去。克尔凯郭尔讲“Climacus”这一角色时承认,我们观赏悲剧和喜剧,但我们并不参与其中。 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则是参与其中的。 整个的舞台形式偏向于梦中梦,两人一边探讨着自身的命运,他们深陷这个被勾勒好的剧本中,又常常如同一个旁观者,跳脱出所有束缚之物来看待这个著名作家笔下的世界。
易卜生《布朗德》第一幕中宣传了一种非常英雄主义的生活观,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者。“要么成为完整的自己,要么变成碎片。” 那么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到底是完整的还是碎片化的?我个人倾向于碎片化的,起码在这部荒诞剧中,他们是碎片化的。 在这出剧中,他们经常玩文字游戏,只能使用疑问句来谈话,不能修辞,更不能使用陈述句。 “What does it all add up to? ” “Can't you guess? ” “Were You addressing me? ” “Is there anyone else? ” “Who? ” “How Would I know? ” “Why do you ask? ” “Are you serious? ” “Was that rhetoric? ” “No. ” “Statement! Two-all. Game point. ” 这几段真的是全剧中非常有亮点的部分,在这里,我个人觉得Joshua的气场是明显压了Daniel一个段位的。 接下来一定要提到让我非常想要鼓掌的桥段,剧团表演戏中戏的那一段。在那个简陋而又陈旧的舞台上,反串的皇后和篡位的国王亲热,想要复仇的王子伺机而动,还有两个从来没有干过坏事的人,他们远渡重洋来到英国,带着丹麦王国的那一封信,被掉包的信,被套上了套索。 这时候,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站在一旁,看到了命运的终点。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就知道死亡一定会到来了。 德尔图良讲的“因其荒谬我才信仰”,就成为了他们的人生写照。 他们否认死亡可以被演出。 “No, no, no ... you've got it all wrong ... you can't act death. The fact of it is nothing to do with seeing it happen——it's not gasps and blood and falling about——that isn't what makes it death. It's just a man failing to reappear, that's all ——now you see him, now you don't,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s real: here one minute and gone the next and never coming back——an exit, unobtrusive and unannounced, a disappearance gathering weight as it goes on, until, finally, it is heavy with death.” 然而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在演出中死亡。 这大概是我眼中最为悲剧的核心所在。 他们登上船,他们觉得离开这个皇宫会让事情好起来,他们在海上摇晃,遇上海盗。 他们被盗换了信,在惊慌失措中,他们又一次看到自己死去的结局。 他们似乎终于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我是固定在时间中死亡的节点,我是命运中规划好了的定局。 我是那绞刑架上定格的囚徒。 “Deaths for all ages and occasions! Deaths by suspension, convulsion, consumption, incision, execution, asphyxiation and malnutrition-! Climactic carnage, by poison and by steel! Double deaths by duel-! Show!” “(死亡是)人生常有之事:光明会随生命而逝去,在你生命的冬天里,黑暗又过早降临。” 在剧本中,对Guildenstern的神态做出了描写,写他tired, drained, but still an edge of impatience; over the mime. 他反驳,死亡的过程并不浪漫,死亡是这个人再也不会出现,也不会一下子站起来,他不能再表演,那是什么也不存在了。 “We've done nothing wrong! We didn't harm anyone. Did we?” 我们是做错了什么吗? 我不记得了,也许我们什么也没错,也许我们做错了什么。 “Our names shouted in a certain dawn ... a message . summons ... There must have been a moment, at the beginning, where we could have said-no. But some missed it. Well, we'll know better next time. Now you see me, now you (and disappears).” 那几声小提琴似乎还在回响,萨克斯风声音也还在。 死亡是什么,死亡是消失,是步入空气中去。 是的,这就是结局了。 Hamlet最后那句独白,他们生命的潦草几笔的刻画。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我也想站起来鼓掌,但整个厅里寂寥无掌声,我旁边的姑娘看着演员们上台鞠躬,她也静默的鼓掌。 我也静默的拍拍手掌。 如果硬要让我和电影版评出个高下,我会选这一版,话剧版的表演形式更适合这个剧本,老维克剧院的舞台有它的年代感,那好像只是一帘幕布,但又不只是幕布。灯光暗下来,场景变换。 你知道它荒诞,你被它逗笑。 笑声渐渐没了,于是悲伤把你包裹起来,和这个舞台一起,和这些演员一起,谁都要死去,谁都无法挣脱开命运。 “也许下一次,我们会做的更好吧。”
B站观剧,ACT2无英文字幕盲听显然很多地方没有get到 第一部看过的荒诞剧作品(居然不是等待戈多) 看到标签里有喜剧觉得是大大不对的,全面里充满的是无意义、颠倒、无法控制、死亡,看到ACT2结尾是深深的绝望了
一些觉得非常有趣的设置:R和G的名字被不停弄混,大概是对于他们相同命运的暗喻。在场跟他们发生对话的演员都比他们高似乎,这是有意突出小人物之小?永远是head的硬币游戏,相当毛骨悚然。剧组的戏中戏作为ACT1的结尾,被剧团音乐淹没的ACT2结尾独白,很强的宿命论色彩。R和G在皇宫中毫无头绪,所在的房间被不停闯入,上演Hamlet里的各种经典桥段片段,我们这里是个''public park吗'。完全复刻Hamlet原台词,前几天刚刚又看过一遍Hamlet的我感觉很带感。给Hamlet制造了一个trap然而仅仅只能“that was close”。一共三次(?)出现的“the sun is going down”,毫无目的地对话。Harry的角色不停地"I cant remember",到了ACT2结尾另一角色也开始"cant remember"了。从头到尾搞不清楚的方向和时间。没有观众的业务庞杂的剧组。剧组的短刀和演员的虚假死亡,因为演员根本不懂得真正的死亡,他们无法表演死亡。大量对死亡的讨论,是对Hamlet正剧to be or not to be的呼应吗。Hamlet的墨镜和mojito形状饮料亮了。
很难说是“好看”的一部剧,荒诞剧的超长对白和慢节奏确实真就很荒诞。更多的感觉是被抓着看,我们俩兄弟有多迷惑多无能为力啊。高密度的修辞加上没字幕,不敢说真的看懂了,但确实觉得很有表现力。
中文翻译真的太过意译了,但是也挺带感的说实话
大男主Harry来演这么一个两人小人物中更热衷于重复的那一个更小的人物,确实是HP迷的神秘体验 另一个角色更有表现力一些,我觉得可能是角色本身的问题而不是演员
能从Hamlet里取出这么个角度搞出衍生剧,剧作家真的nb
第一次看NTLive,对于荒诞剧看得也不是很多,但是看着那冗长的对话,你不由自主的会去感慨。市井小人物的无奈,对死亡的理解,生活是怎样的面目。
场景一开篇,便是一大段抛硬币的对话,一开始不是很理解,逻辑也没有搞清楚。但全剧终后,你会明白这两人的命运就像他们手中的硬币,早已注定,不管怎么抛,结局都不会改变。一比一的概率发生是发生在庞大的人群中。但是别忘了,对单独的个体来说不是一,就是零。如果不幸,你是故事里的配角,那么你的命运只会被主角推动着,当镜头永远对准主角,有谁会去在意群演本身,群演的存在就是服务主角。同时,即使在以你为第一视角的故事里,难道你就是主角了么。主角与配角的分工是从整个历史尘埃中决定的。
其实就我自己来说,我是很喜欢剧团的团长。你会发现当他好好说话的时候,完全是智者的角度。他说他是一个时刻穿着戏服,准备上演死亡与血腥的演员,但其实他在剧中是处于一个上帝视角。他看见了人生大梦一场,每个人都是按照经典的剧本走下去,不论你在剧中掀起了怎样的风浪,你一定会走向死亡,死亡才是全剧的高潮。
作为英国的剧,当然保持了腐国特色。微笑脸。剧里出现了一个非常阔爱的小哥哥,穿着裙子跑来跑去。嗯,还有其实一开始我完全没认出丹尼尔,可以说转型得非常成功了,完全看不出哈利波特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