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圆桌派 第六季(2022)

简介:

    《圆桌派》,一档无剧本文化类聊天节目。发起人窦文涛每期邀请三位老友嘉宾,还原真实生活里的聊天场景,话题内容包罗万象、放眼世界,一言一语中洞察人生百态,共享多维观点,启发无限思考。

演员:



影评:

  1. 前段时间,北京电影节期间,某场电影放映过程中,由于一位观众频繁看手机,进而引发现场冲突,大家对观影礼仪展开讨论,除看手机之外,大声喧哗、熊孩子捣乱、吃东西等行为被深恶痛绝的批判,在一些人看来,观看电影似乎是一场不容破坏的文艺仪式,灯光熄灭后,伴随着龙标的提示音,全场要默契的进入超脱空间,因此,任何破坏氛围的行为,不仅是公众场合文明礼仪的缺失,更有一种文艺境界的高下之别,一些人缺乏对电影应有的虔敬之心,糟践了这门艺术。

    影院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固然令人不适,但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述,每当想要批评别人之时,要记住,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也许他人为了看场电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频繁看手机可能是他的生活出现了突发状况;大声讨论剧情之人,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走进影院。话说回来,在影院这种公共场所,这类事情的出现显然是在预期之内的,真的要追求极致观影体验,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当初我特意找一个人少的午夜场看《银翼杀手2049》。道德从来都是用来约束自己,不能要求他人遵从,愤怒的指责或者包容的理解,这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当然,以上文字也并非我对指责之人的指责,算是一种善意的规劝吧。

    但我极为反对另一种倾向,即:将观影行为神圣化和贵族化,在精神上鄙视他人,获取审美自信。

    我人生中看的第一场电影,是在矿区的露天篮球场上。黄昏时分,挂上一块儿幕布,矿上的工人和家属们吃完晚饭,陆陆续续到台阶上席地而坐,等天完全黑下来,放映员嘴里叼着烟开始装胶片,孩子们争先恐后伸手到光柱里,幕布上马上就有张牙舞爪的影子,大人们呵斥,孩子们四散奔逃,我们那时候喜欢在幕布后边看,画面是颠倒的,别有一番趣味。艺术本质上都是大众化的,如果文艺青年回到上世纪露天影院,去指责观众对电影不够尊重,这场景光想象一下就觉得极为滑稽。

    世界知名的大导演们,都有一个癖好,喜欢躲起来观察观众观影时的表情,观众随着剧情或大笑或惊愕或悲伤,身体不由自主的前后摆动,这是他们最享受的时刻。如果这时,观众里有人在看手机、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睡觉,导演们不会愤怒的指责观众不尊重电影,而是反省自己可能拍了部烂片。这才是尊重电影的正确态度,部分观众不要越俎代庖。

    我一向反对在任何领域人为设置不必要的门槛和自我拔高,深究其动机,无外乎自我标榜罢了。如今,看一场莎士比亚的话剧,俨然是文艺朝圣,似乎有过这个经历,就能证明一个人的审美是高雅的,脱离了庸俗的下里巴人,产生一种顾影自怜的高贵。但在那时候的英国,莎翁的话剧就是为大众创作的,在那时的话剧场,观众们嚼着烟草吵吵闹闹,遍地都是吃过丢掉的牡蛎壳,台上的演员讲着各种黄暴的段子,哈姆雷特抱着一个女演员的屁股,对着台下挤眉弄眼的说道:“to be or not to be”,这是莎翁戏剧的原初模样。与此相对应的是,《圆桌派》上周轶君讲的,她在莎士比亚剧院看剧的经历,“话剧是台上台下共同创造的,一个脱离世俗的空间”、“所有人都站着,下雨也不打伞,一点声音都没有,有人晕倒了,会被工作人员抬出去,其他人看都不看一眼,一点不受打扰”,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说明,将艺术神圣化和贵族化这件事是全世界的通病,莎翁如果活着,可能会被气死。

    前天看了《圆桌派》第六季第一集,请的是人艺的李光复和濮存昕,节目一如既往的高质量,但我看的时候非常不适,两位人艺大咖的言论使我自惭形秽,话剧这门艺术是给极高精神修养和审美境界之人准备的,我这辈子可能都不配看话剧。每个人都有权利对自身专业充满职业自豪感,这无可厚非,但我实在难以想象,如果哪天窦文涛请我上节目,我会大谈特谈理财经理的营销话术是门精湛的技术、资产配置理念是多么的科学、组织投资报告会对人的锻炼有多大、在银行工作本质上是人生的修行。这里边的差别在于,人生而平等,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人可以对自己专业有自信但不能自满,在公众场合过多拔高自身专业是种不礼貌。

    将话剧过分贵族化除了拔高自己之外,实质上并不利于传播和推广,一门艺术之所以有活力,那是因为始终接触和服务大众,接地气的豫剧能够养活自己,高大上的京剧只能靠财政补贴;德云社的相声一票难求,其他曲艺渐渐成为文化遗产;百老汇的歌剧是真的好看,很多片段都成了流行歌曲,而人艺目前还在抱着《茶馆》不放;人艺目前仍然无法自负盈亏,而开心麻花某种意义上拯救了话剧。艺术从业者们一旦开始将自己塑造成文艺贵族,企图脱离下里巴人,那就距离变成文物不远了。

    屁股决定脑袋可能是最具普遍性的真理之一,文艺工作者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崇拜艺术,中产阶级觉得自己的审美就是普遍的审美,这本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能看不起大众,回过头来指责大众庸俗,别以为你们玩的小把戏没人看明白,大众不过是宽容罢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公众号:夜奔书房

  2. ep01 人艺(上)

    之前刚看完人艺60周年纪录片《人民的艺术》,

    于是对于第六季的开篇特别感兴趣。

    1950年代,因为学习前苏联的戏剧形式,所以那时候的演员学到的是斯坦尼体系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然而随着我国戏剧的发展,作为先驱,人艺的演员在实践中悟到的是:演员的戏剧创作,来源于体验生活+对于细节的思考+些许的创作和想象。好的表演是反复思考和打磨后的结果,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每一次的表演都不一样,这正是戏剧和剧场的魅力,是只属于演员和当场观众之间的独特沟通。

    听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于是之、焦菊隐、林连昆、蓝天野,斯人已去,留下无数经典作品,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李光复老师说,好的戏剧是让观众走出剧场时带着思考,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思考命运。当今社会,太多人借着“生活压力太大需要娱乐不想严肃思考”的态度消极对待生活。其实并不如此,私以为,我们应该始终抱有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不能让无脑的娱乐毁了我们,人类是因为思考而进步。

    ep02 人艺(下)

    光复老师说得好: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务/悟百种业。主要还是要有生活有体验才有感悟才能表达,是经历和阅历的区别。可惜的是,现在这样的演员越来越少,就算有也是绿叶配角居多。

    电视剧是一锤子买卖,戏剧是在一次次修正中更加精进的艺术。北京人艺真牛!

    文学方面的欠缺影响了中国戏剧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缺少贴近生活的作者,才会缺失文学上的创新作品。现在不管是文学界艺术界电影届还是商界,人们都习惯了往西看,跟着发达社会的脚步,其实来自于人民的才能被人民所接受。我们真的需要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

    ep03 天文

    这集太学术了,看完了但是没有懂,只觉得宇宙太浩瀚广阔了。

    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人类所知的其实只是非常小非常小的部分,人类真的渺小,但却自大到觉得什么都能行。

    ep04 审美

    美要宽容,要懂得欣赏各种各样的美;

    特定时代稳定的有公共性的审美,美是一种体验,其实对美的感受和评价很私人。

    美就是重新看世界,艺术家和工匠们只是帮我们寻找/提供给我们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

    ep05 睡梦

    这次很玄学,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梦是没办法分享的,文字或者语言描述都是苍白的。

    写作是一种能力,阅读是一种能力,专注是一种能力,睡眠也是一种能力。不知道为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能力增强了,有些能力会变弱。总结来说就是,普通人是一种奢侈品。

    睡眠和安全感,心理咨询其实没有答案,只有自己知道,梦是没办法分享的。所谓的解梦,也只是一种解读。

    ep06 脱口秀

    脱口秀,还是要有道德标准;其实细想一下,每一种艺术都是需要道德标准的,除了娱乐之外,艺术还需要承担传导教育的功能。

    主动去做一些事情会更有激情热情;

    周老板说得好,观众很少有心智上的成人,所谓成人,指的是能承认不同观念不同想法的存在。不止脱口秀行业,其实很多行业都是如此。求同是本能,求异是修行;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其实对于脱口秀产业并不感兴趣,总觉得是快餐类的娱乐,文化艺术含量不高;看完这期节目之后觉得,和脱口秀演员的三观、内涵也是有关系的吧,只可惜有内容的脱口秀可能不多。

    ep07 考古

    一万三千年出洞,九千年上路,六千年提速,五千年文明,四千年跨步,两千年鼎新;所以其实我们当今生活的时代在历史长河中真的很渺小,一点点的喜怒哀乐不足挂齿,一个个小小的习以为常可能是积累千百年的约定俗成。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必须要有句子要表达意思;有内容、表达思想,才是文字的意义。

    对于文物来说,比保护更重要的是记录;

    考古是门大科学,关于生物、人文、历史,这一期实在是精彩,可以排进本季最佳的前三! ep08 挑战

    对于孩子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对于成人是最好的社交;

    ep09 量子

    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的标志物都是物理学,第一次-热力学(蒸汽机),第二次-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第三次-量子力学,工业4.0-叠加前三次的工业革命成果;

    “物理定律应该具有数学美”,数学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艺术;数学不应该只是公式,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是真的能锻炼思维逻辑的。

    ep10 证美

    艺术修养和科学成就之间的关系,艺术家也是在证伪做实验,艺术和科学一样都是灵感+努力,自古艺术家都是工匠;哪有那么多的灵感喷发,更多的是兢兢业业的劳作。

    科学的保守主义(不轻易推翻前人的理论),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不公正的,但是对于真理来说是有意义的;

    证伪的意义在于找出错误点,推进科学理论的前进;不存在永恒的艺术品,只是我们看到艺术品的眼光不一样了,比如附着的信息;这个观点值得细品。

    古典艺术是很霸道的,单向地定义了美;相对的,把人整懵的当代艺术作品不是好的艺术;作为观众,要自信!

    ep11 远征

    人艺的新版话剧日出,原来陈白露的创作灵感来自阮玲玉,但剧本做到了升华,是值得一看的戏,几个版本各有特色。

    演员是需要既感性又理性的,做演员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是思考钻研的能力。各行各业其实都是如此,到最后拼的就是个人特质,决定我们与别人不一样的是离开学校之间我们是否还有学习的精神,所谓脑子不动是会生锈的。

    后半段,冯院长和德国梅尔辛教授的故事很感人,是一个关于沉淀和传承的故事。冯院长的表述很动情。

    ep12 哲学

    古希腊悲剧渲染的是命运,向上引申出了哲学,芸芸众生下沉走向了喜剧,悲剧最后导致了哲学和喜剧的分道扬镳。

    尼采说,上帝死了,人类的中心地位原本被一个更高的权威所决定,现在转向了自身,由崇高的变为了卑劣的真实。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by黑格尔,智慧/哲学总是在一种文明的黄昏落幕时达到高峰,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生命的凋零。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哲学关注的是形而上,不可以在经验中/实验中进行验证,所以每个人的思考是不一样的

  3. 仅摘取第六期 “人性中的你所有的皱褶都是戒不掉的。” “成名有什么?你喝你不吐吗?一样吐,对不对?” “你在台上讲完之后,人不笑也真难受。你会琢磨:我在公司不这样,不好笑也有人笑。” “两个年轻人,骑着个电动车,到那儿,倒找六块钱。” “慢慢自己判断这一切,这是一个补课的过程。” “他是专业生气的人。” “但是有一些网友,你的不生气对他是非常大的二度伤害。” “冒犯就别人会骂你,这是我的心得。”

    “你们有价值观吗?” “我觉得创作者甚至也是应该走到大众前面的,就我永远都说你爱听的,我觉得这事也做不了几年,就完蛋了。” “你要是骂我们,我就说段子,别当真。但如果你要说这个段子好,嗯,是我要表达的东西。” “你要为每个人都修正一下,就你啥也没有了。” “使命感开始产生了,你后半辈子要辛苦了。” “原来讲的是小乘脱口秀,现在是大乘脱口秀。”

    “这是冒犯吗?我一笑他就不冒犯了对不对?我要不笑,你尬在那就很冒犯。”

    “在弹幕中到底实现了几成的世界大同,就是大家幽默感的接近。”

  4. 1.人艺

    3.天文 邓李才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金属铱为主要成分的16km的小行星的撞击,白垩纪。 射电望远镜和黑洞。恒星和白矮星。光速与可观测宇宙。引力波。平行宇宙与多维空间。 5.雅与俗 美是一种韵律和平衡。 美也与复杂性有关。藏民的衣服上有红色还有更深的几种红,而不是各种不同的颜色。 6.脱口秀 情绪是生产力。线上表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情绪。“炸裂”。 脱口秀生动诠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每个人有自己的“最佳激励水平”,这决定了与人交往/独处是对自身的消耗还是补充。 7.考古 13000年出洞,9000年上路(贾湖骨笛),6000年提速(仰韶文化),5000年文明(社会分层、权力中心),4000年跨步(文字),2000年鼎新(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 生土&文化层 科技发展:用气相色谱热普仪对出土文物做热裂解,未来尝试从出土文物中提取古人的dna 9.量子力学 半导体不是导体,是做了变性手术的绝缘体。 10.证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是科学艺术作品。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研究(光学、几何学、天文学)应用于绘画。 科学家对自己理论的维护,“科学保守主义”,有利于科学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更加扎实。 古典艺术是很霸道的,蒙娜丽莎就是美的。 11.远征 冯远征与德国女教授:师道 传承 12.哲学 密捏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才起飞。 古希腊罗马对裸体体育竞技的热爱,从而产生了雕塑、几何、绘画、艺术、赞美诗,进而产生了悲剧和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