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纯属巧合 À gauche en sortant de l'ascenseur(1988)

纯属巧合 À gauche en sortant de l'ascenseur(1988)

又名: 电梯向左转 / 各得其所 / Door on the Left as You Leave the Elevator

导演: 埃德沃德·莫利纳罗

编剧: 格拉德·拉乌兹尔

主演: 皮埃尔·里夏尔 艾曼纽·贝阿 理查德·波林热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1988-08-31(法国)

片长: 83分钟 IMDb: tt0096517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这段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喜剧元素,描述了性格内向的画家尚(皮埃尔·里夏尔 Pierre Richard 饰),以及他心仪的有夫之妇芙洛昂丝(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 饰)之间的故事。尚终于约到芙洛昂丝来参观他的画室,但事情却因为画室旁边的一对欢喜冤家波里斯与艾娃而变得错综复杂。波里斯和艾娃因感情问题发生了小冲突,艾娃追着波里斯到电梯口,不料一阵风将她家门关上了,困在外面。她只能求助于尚,进入他的画室。尚担心芙洛昂丝到来时会引起误会,于是决定从阳台爬到隔壁帮助艾娃开门。

演员:



影评:

  1.    每次收拾家里的旧书,总不忘再把老旧的电影杂志翻翻,那是91-93年的《环球银幕》,不同于现在每况愈下的口碑,80年代政策开放所有的东西面对大众刚刚解禁,那时的杂志鲜有全面介绍国外的电影,大多数人只是从《大众电影》这样的杂志里寻得关于国外电影的只字片语,在这样的背景下《环球银幕》出现了。秉着传播国外电影文化的宗旨,全彩页的图文展示着来自各个国家最新的电影资讯,娓娓道来电影的文化历史,干净利落的封面书名衬着一张张生动的脸:阿兰德隆,艾曼妞贝阿,年轻的詹妮弗康纳利,格利高利派克,费雯丽,梦露,奥黛丽赫本。。。那是我对电影美好幻想的开始。电影,这个诞生在法国的美人儿走遍天下,终得以让这片古老大陆上的每个普通人一睹她的欢颜。
        
        好吧,我承认有点煽情过火了。而且电影当然不是80年代才传到祖国,然而对于普通百姓,抛开其他的强加因素真正自由的因为电影而看电影应该是那个年代开始的吧。说到这部片子总会让我林林总总的拉扯出这么多不相干的回忆。

        艾曼妞贝阿,落入人间的天使,不是因为《天使在人间》才这样称呼她,而是因为她才能有这样的电影。可是对于我,对她天使般的容貌和强烈个性的气质的印象,确确实实是因为小时候看了一期《环球银幕》关于这部她主演的喜剧片的介绍开始的。记得当时虽然年纪小,却把那2页的介绍翻了又翻,只觉图片里那个人真漂亮,急切的盼望着,却又过了好几年才在电视上看到了这部电影,但即便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我感到惊艳。典型的法式喜剧,荒诞的巧合,神经质的人物,美丽的艾曼妞不停的搅着混水。。。到现在也仍然能清楚的记得电影里艾曼妞用让人无法抗拒的眼神望着精神崩溃的男友,就像一曲变奏的香颂,调皮而浪漫,舒展你的每一根神经,笑容也甜蜜。

        88年的喜剧片至今整整20年,今夜闲来无事,突然看到这部电影,一种蹉跎感油然而生。看看现在很多的电影推荐,被称之为经典的大都依旧属于那个远去的年代,不知是时间让我们变得虔诚,还是彼时的人和事原本就像迷一样的诱人。

         
  2. ——评《电梯向左转》
    晚上看了法国电影《电梯向左转》,觉得是一部久违的喜剧,忍不住到这里写上两句。
    说这部电影是喜剧,并不是说它搞笑。窃以为“搞笑”二字,用于形容中国春晚上的相声最为贴切,因为这类节目总是一边严格遵守着政治正确、道德合理的原则,一边还想博得观众一笑再笑乃至三笑。而按照巴赫金的说法,“笑”里总是蕴含着对权力的批判,隐藏着对现有秩序的嘲弄和颠覆,而春晚这种节目的性质又决定相声没办法做到这样彻底,让人从心底发笑,于是只好“搞”笑了,好比给人呵痒,但却决不挠到痛处。
    不过,从这个意义上说,《电梯向左转》也不是一部好“笑”的电影,因为其中也没有批判权力的成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部喜剧。我认为喜剧的本质在于误会,几百年前莫里哀写的喜剧,我们至今读来还很欢乐,原因就在于他的喜剧由各式各样的误会构成,而不是他批判了当时的某种权力。说到颠覆权力,革命家应该是对此最为在行吧,但人毕竟不能革命一辈子(人只能生活一辈子),拿艺术去对抗政治多少是一种损失,因为政治的功过只能维持一时一世,而艺术的魅力原可以永恒。庄子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无涯随有涯,迨矣,以此类推,政治也有涯,艺术却无涯,拿艺术去干预政治,实在是太不值当的事。所以说,喜剧的本质不是巧妙隐藏的反动,而是巧妙架构的误会。
    误会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你以为事情是这样的,我却认为事情是那样的,事情究竟怎么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冷静旁观、认真追问到底的是哲学家,但往往在理性的抽茧剥丝之后,真相还是不得而知,如黑泽明的《罗生门》。半心半意地认同于当事人,不跟真相较劲的是戏剧家,当事人完全凭着感性行事的鲁莽冲动会引来他的阵阵发笑,而作为艺术,能让人哭或者笑就算是功德圆满了。由此而论,性格单一类型化、冲动缺心眼的人最适合成为喜剧人物,性格单一才能让观众预料到他接下来会怎么做,冲动缺心眼才能将误会进行到底,矛盾迅速激化,戏剧才好看。
    回到正题,电影《电梯向左转》正是具备了这些喜剧要素。影片一开始通过生活片段交待了两点:其一,羞涩的男主角很喜欢女主角,但是女主角有丈夫了。其二,男主角的邻居和女友整天纠结在一起,男的出于嫉妒心理能做出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极端行为。第一点构成了男主角贯穿全剧的动机和处境:想跟女主角在一起,但又碍于女主角的丈夫。第二点预示了男邻居在全剧中的主要行为:嫉妒心理导致的暴力行为。戏剧就以此为基础建构起来,误会是多个层次的:在女主角面前,男主角被误会为与邻居的女友有一腿,他难以澄清;在女主角的丈夫面前,男主角需要装作与邻居的女友确实有一腿,以此证明女主角的清白;在男邻居面前,男主角的伪装又导致男邻居认为他和自己的女友确确实实有一腿……误会的多层次也就是视角的多层次,喜剧编排的关键就在于在适当的时候采纳适当的视角,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情境中的笑点,如果笑点能够有节奏地出现,那就是编排的高手了。而本片的编剧无疑是这类高手之一,片中调节节奏的重要道具就是那扇不时被风吹得关上的门,就是那件时而是枪时而是打火机的物品,以及男男女女不时翻越阳台的危险举动。
    最后,故事的结局也能证明我关于喜剧的说法:在丈夫缺席的状况下,四个人好不容易掰扯明白过来,理顺了关系,误会烟消云散,喜剧不再成立,于是女佣和丈夫先后出现,女佣的出现使男邻居失去了嫉妒的理由,而丈夫的出现则使女主角最终能破釜沉舟,无所顾虑,于是故事结束于动机完全耗尽之际,两对情侣皆大欢喜,生活恢复了平静。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门和枪/打火机的作用其实都是附加性的,它们丰富了误会的层次,改变了戏剧的节奏,但并没有改变戏剧的根本架构。

    注:又发于读书园地,请勿擅自转载。
  3. 小时候印象深刻的轻喜剧,对女主角感觉很好。寻觅了多年,还是让我找到了。片尾曲我听了又听,太美了。。。片尾总得感觉很温馨
  4.   观看这样一部老电影无疑是让人心情愉快的。我是说这不仅让你从某种程度上重拾了儿时的记忆。更因为当年因为年纪小的原因,许多以前观看中被忽略的东西,重新在大脑中被重现,然后被过滤,忽然发现这些被忽略的电影情节 (电影开头,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主角从一个城市长途驱车杀到另一个城市,只为了看一眼他深爱的女人。这么浪漫的情节,也只有法国人想的出来。)是如此的有趣,电影角色是如此的充满魅力。是啊,人们对世界种种事物的感触,会因为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加而发生改变,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历程中最有趣的地方。
        Fanny Cottençon这个在电影扮演男主角Pierre Richard女友的演员,在我幼小的年纪中没有留有多少印象,但多年后重看此片时,你会觉得这个在电影无论发生什么事,总是保持迷人笑容,优雅举止的女人气质竟是如此的高雅不凡,简直可以和另一个法国女人Catherine Deneuve相比。真是令人感叹,当年小小年纪哪里知道“气质”这两个字怎么写啊!
      另一个在电影中扮演吃醋丈夫角色的Richard Bohringer在电影中几乎始终板着一张阴森森的脸,令人简直有毛骨悚然的感觉,真不知道在这部电影中充满阳光气质的Emmanuelle Béart是怎么会爱上他的,但必须承认的是,他确实是这部电影中演技发挥最充分的演员了。
      男主角Pierre Richard我承认他是一个有喜剧天份的演员,但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在心底里把他和Louis de Funès(《虎口脱险》中“指挥家”),Bourvil(《虎口脱险》中的“油漆匠”)相比较,总觉得他和后两位比较,要差了那么一点,或者说,后两者可以说是伟大的喜剧演员,前者只能说是优秀的喜剧演员。
      最后说说Emmanuelle Béart,当年看此片时,她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性感女神,现在她仍然是我的性感女神,这个法国女人的性感是那种天真的,充满了原始野性的美。“性感的天使”这个词是对她的美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