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歌剧浪子 Io, Don Giovanni(2009)

歌剧浪子 Io, Don Giovanni(2009)

又名: 我,唐乔万尼 / 我,乔·吉瓦尼 / I / Don Giovanni

导演: Carlos Saura

主演: Tobias Moretti María Valverde Lorenzo Balducci

类型: 剧情 音乐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西班牙

上映日期: 2009-10-23

片长: 127 分钟 IMDb: tt0458515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著名的剧作家罗伦佐活了89岁,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活了36岁,两人合作了3部歌剧,皆成经典。莫扎特没有活到19世纪,更无缘看看美国,这是个遗憾。罗伦佐去了,美国让他向往,也让他在平庸中死去。我常想他是不是替莫扎特活了这么大年岁,倘若他没有遇到莫扎特这个天才,他能被称为天才吗?
    电影《歌剧浪子》告诉我们罗伦佐是个天才。罗伦佐和莫扎特合作了三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皆如此》,很难想象在看莫扎特一生的作品名单上会没有这三部作品,倘若没有,他的天才形象也将大打折扣。
    记得在看电影《莫扎特传》的时候,莫扎特向奥地利国王推荐一部极好的剧本,并兴高采烈的向他讲解情节,手舞足蹈并哈哈大笑着,没错那就是《费加罗的婚礼》,可以说那是莫扎特最成功的歌剧作品。莫扎特之于罗伦佐,大有点石成金的味道,罗伦佐之于莫扎特,更有些锦上添花的味道。电影《歌剧浪子》中这个两个天才已经功成名就,《费加罗的婚礼》已经大获成功,他们决定再创作一部名垂千古的伟大歌剧。罗伦佐选定了题材——《唐璜》。
    首次把唐璜这个人物写成戏剧的是莫利纳的《塞维利亚的恶棍和石客》和莫里哀的《石宴》。十四世纪西班牙传奇人物唐璜用意大利语念出来就是唐·乔瓦尼。罗伦佐撰写此剧时更加突出了唐璜风流倜傥、邪恶堕落的一面,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激进的表现手法。
    在电影《歌剧浪子》中罗伦佐绘声绘色地向莫扎特描述自己的想法,莫扎特沉浸其中的段落。导演运用了一种奇特的手法去描述这种天才的碰撞,电影中的背景几乎都制成印刷的幕布,这有点像舞台布景,而导演大胆地将它运用在了电影拍摄中,在两个天才灵感碰撞的一瞬间,幕布发生了奇特的变化,他们脑中想象的戏剧场景在幕布上超现实地出现了,其实可以说电影本身就是“戏剧外的戏剧”。
    在电影剧情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罗伦佐最初的想法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歌剧《唐璜》是不一样的,那是因为罗伦佐的生活在歌剧的排演进程中发生着“化学变化”。现实生活中的罗伦佐与戏剧中的唐璜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他们一样的风流倜傥,一样的嗜好女色,一样的沾花惹草,也一样的被他人曝光隐私;不同的是,戏剧中的唐璜至死也是一个不信神明的人,而罗伦佐不是。当莫扎特接到了父亲的死讯痛哭流涕,他找罗伦佐倾诉,这使罗伦佐感到了一种从善的力量,在影片的最后他和他内心中最喜欢的姑娘走到了一起。他很清楚,自己再也不会去当个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了,这种善的力量来自于神明,当然更来自于歌剧。
    文艺作品最高级的层次便是直面人性的丑恶,反而叫人懂得了什么是善。罗伦佐的“天才”便在于此。
      

    刊于2010年7月9日《假日100天》
  2.        冲着卡内斯·邵拉大神的名头去看的这部《歌剧浪子》,这才明白了歌剧《唐璜》还有这么多精彩的幕后故事——一代风流情圣老贾科莫·卡萨诺瓦竟然还有个大徒弟小情圣达蓬特;音乐狂人、交响乐圣沃尔夫冈·莫扎特不过是一个大大咧咧、我行我素的大孩子;而整部《唐璜》竟然也是达蓬特兄为摘取美人芳心而写下的爱情宣言!还是用老卡萨诺瓦年轻时那些沾花惹草的破事儿做灵感来源!真是八卦的可以·······好歹卡内斯大师坐镇,把一部本可能会很沉闷无奇的电影拿捏得精秀隽永,意蕴绵长。
        达蓬特毫无疑问是本作的中心人物,却不是唯一的“浪子”:曾经叱咤风云、采花无数、调风弄月吟诗斗剑无一不通无一不晓的威尼斯情圣卡萨诺瓦,如今却人老珠黄,空余回忆,孤独瑟缩在维也纳图书馆里孤独终老;受万人瞩目,谱写无数传世作品的音乐神童莫扎特,也是负债累累,病痛缠身,除妻子与音乐外再无慰藉;一心想接灵魂导师卡萨诺瓦衣钵的达蓬特,在威尼斯沾花惹草,最终因讽刺时政而被放逐,流亡他乡——同样地不得志、同样地孤独、同样地才华横溢、同样地无所适从,同样的感觉让这些浪子们走到了一起,为了各自愿望共谱一曲《唐璜》,借轻浮浪荡的唐璜狠狠地扇了世俗传统一个大耳光,为那个最没心没肺的年代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烙印。而所有浪子风流潇洒的外表之下,隐藏的不过是一颗孤独而渴求温暖的心。
        与早已把青春挥霍干净的卡萨诺瓦或因乐痴狂,最终耗尽性命的莫扎特相比,达蓬特毕竟还是迎来了他的救赎,属于他自己的贝阿丽采特——阿妮塔,纯洁娇媚的阿妮塔,有着光彩照人的金发与钴蓝色的璀璨双眸,那纯洁无辜而又充满诱惑的凝视让风月老手达蓬特如坠云里雾里,摔得粉身碎骨。他感到了心疼,感到舍不得,感到了责任的千斤重担,让他慌忙逃窜而又欲罢不能,只能将所诉所托写在《唐璜》里——歌剧中唐璜对待女人的不再仅仅是甜言蜜语,而是充满责任感与炽热情感的铿锵宣言——佳人芳心最终到手,而浪子也成长为真正的男人。
       结局不会是皆大欢喜,狂人莫扎特积劳成疾,在《唐璜》大获成功3年后一命呜呼。而卡萨诺瓦却看着自己的大弟子抛弃了自己的理论,而选择做一个好丈夫与娇妻白头偕老。对莫扎特而言,死于自己心爱的音乐或许也是一种幸 福;对于卡萨诺瓦而言,爱徒的离去等于世界的崩塌 ——那些有关“爱一个女人的男人是自私的,这对其他女人来说不公平”的情感信条再也无人践行,他的传奇故事也不会 有人续写。在片尾两人关于唐璜结局的争论中 ,达蓬特认为唐璜要拒绝忏悔而下地狱 ,为罪行负责;卡萨诺瓦认为唐璜应为上天堂而认罪,继续及时行乐。达蓬特一句话点醒了他:“老师,你不是说过,尘世间的一刻欢乐远胜天堂的永恒美好吗?”卡萨诺瓦一生也没闹明白的道理就是——为自己心爱的人负起责任,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
       卡诺斯大神凭借自己对古典艺术的深刻感悟将此片拿捏得恰到好处,然而与他以前的作品相比多了一些理性,少了几分感性,总让人觉得有些火力不足,也许是歌剧更含蓄而弗拉门戈更热情奔放的缘故吧。
              
  3. 看歌剧《唐璜》的时候,总觉得剧情比较生硬,不够丰富完整,不像《费加罗的婚礼》那样,故事浑然一体,人物关系复杂,矛盾处处,妙趣横生。所以就很自然地认为,是莫扎特的音乐给予了《唐璜》绵延不绝的生命力。然而,看过绍拉的这部片子,才明白不能那样急于下结论。

    绍拉特意绕开了莫扎特这座高峰,选择《唐璜》的词作者达彭特为主角,来呈现《唐璜》的创作过程。这是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让我们的视线重新回归到《唐璜》之外的现实人生。作为剧本作者,达彭特本身就有十分传奇的经历。绍拉十分巧妙把达彭特复杂的情感经历与《唐璜》的创作衔接起来,让现实中的爱情故事、猎艳传奇以及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全部转变成《唐璜》之中的戏剧性效果。《唐璜》的剧情变化也随着达澎特的心情来转变。这似乎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唐璜》剧情并不那么完整的原因。

    不过,这样依旧不够,绍拉渴望表达更多,尽力还原当时的真实景象,所以,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女歌唱家的争锋、约瑟夫皇帝的态度,甚至还有现实版“唐璜”--猎艳老手卡萨诺瓦的频繁出场,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和达澎特的爱情以及《唐璜》的创作紧紧交织在一起,起承转合,共同复原那一真实的人生图景。但也正因为如此,绍拉似乎想表现的太多,每一个部分又显得有点急促,不够感染人。同时,《唐璜》的歌剧片段也不失时机地穿插到剧情之中,与情节的发展互为推动,让人重新感受到《唐璜》的感染力,这是十分好看的一部分。

    另外,油画般的镜头,以及极具艺术性的舞台布景效果,也是一大亮点。不过,莫扎特和我心中的形象不太一样哦
  4. 看歌剧《唐璜》的时候,总觉得剧情比较生硬,不够丰富完整,不像《费加罗的婚礼》那样,故事浑然一体,人物关系复杂,矛盾处处,妙趣横生。所以就很自然地认为,是莫扎特的音乐给予了《唐璜》绵延不绝的生命力。然而,看过绍拉的这部片子,才明白不能那样急于下结论。

    绍拉特意绕开了莫扎特这座高峰,选择《唐璜》的词作者达彭特为主角,来呈现《唐璜》的创作过程。这是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让我们的视线重新回归到《唐璜》之外的现实人生。作为剧本作者,达彭特本身就有十分传奇的经历。绍拉十分巧妙把达彭特复杂的情感经历与《唐璜》的创作衔接起来,让现实中的爱情故事、猎艳传奇以及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全部转变成《唐璜》之中的戏剧性效果。《唐璜》的剧情变化也随着达澎特的心情来转变。这似乎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唐璜》剧情并不那么完整的原因。

    不过,这样依旧不够,绍拉渴望表达更多,尽力还原当时的真实景象,所以,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女歌唱家的争锋、约瑟夫皇帝的态度,甚至还有现实版“唐璜”--猎艳老手卡萨诺瓦的频繁出场,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和达澎特的爱情以及《唐璜》的创作紧紧交织在一起,起承转合,共同复原那一真实的人生图景。但也正因为如此,绍拉似乎想表现的太多,每一个部分又显得有点急促,不够感染人。同时,《唐璜》的歌剧片段也不失时机地穿插到剧情之中,与情节的发展互为推动,让人重新感受到《唐璜》的感染力,这是十分好看的一部分。

    另外,油画般的镜头,以及极具艺术性的舞台布景效果,也是一大亮点。不过,莫扎特和我心中的形象不太一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