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镜头刻录武汉战“疫”的珍贵瞬间,《第一线》用真实的抗疫故事描绘一幅动人的生命画卷。
解封之后的武汉,万象峥嵘。汉江边清脆的船笛、公园里踢球放风筝的儿童、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交通、小吃摊上热气腾腾的热干面……一切都在慢慢向好。
4月22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司指导,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与优酷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第一线》迎来收官。将镜头对准武汉七家疫情患者收治医院,真实记录疫情暴发后的50多天里武汉的真实状态,《第一线》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多角度记录了一场特殊的“武汉保卫战”。
截至4月24日,这部纪录片在优酷热度指数超过7000,成了观众了解武汉“抗疫”真实情况的一扇窗。
身处“生死第一线”,来自国家紧急救援队的医生们正与死神争夺生命。《第一线》首集便把镜头对准了ICU,这片最紧张焦灼的战场。
“没想到这次的疫情会这么严重”,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段军表示,疫情初期的病人特别多,医院仅6个小时就收了40个病人。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除了要抗击病毒,医护人员们还要面对很多其他的病症。一例患者新冠肺炎加心肌梗塞双重病发,救治行动刻不容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与五部主任詹庆元组织协调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与武汉团队双方共同抢救。虽然困难重重,仍然顺利完成了手术,让病人脱离危险。
ICU病房内,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紧急状况,医生都会冲锋在拯救生命的“第一线”,在他们眼中“只要有希望一定不能放弃”。
在《第一线》中,总有很多温暖的瞬间会让人热泪盈眶,但这些故事在感动和温暖的同时也让人们坚定信心,继续前行。片中没有过多的悲情,更多的是在真情和大爱中透露出无限希望。
镜头中,除了焦灼的“战疫”,还有令人惊喜的新生。
第一集结尾,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医护人员成功为一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妇实施了剖腹产手术。镜头中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格外响亮,孕妇丈夫计小俊透过手机屏幕看着刚刚出生的儿子(丁丁)眼里噙满泪水。而在隔离14天后,新生儿被转交到父亲怀抱中,健康回家。对于计小俊来说,这个孩子不仅是他和这个家庭的希望,也是这次疫情的希望。
方舱医院休仓,武汉新增病例量降至个位数,14个省份确诊病例清零……在数据日渐好转的背后是医护人员万众一心的不断努力。
紧张的抢救过后,脱下防护服,休息室里的医生们吃着简单的盒饭,累了便在床上靠一靠,随时准备再次投入战斗。在雷神山医院工作40多天没回家的陈莹莹,在医院允许下回到武汉当地家里为母亲庆生。隔着一道门,一家人唱起了生日歌。
如片中所呈现,不管是在雷神山医院还是其他定点收治医院,全是互相看不见真正面容的人。“但那里并没那么神秘,奋战的都是一个个普通人而已。”
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这座城市共同进退。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同样值得被记录。
在“生死第一线”的病区之外,《第一线》的镜头还深入武汉街头和社区,直击众多普通人生活的第一线。这其中,有方舱医院内数千病人集体生活的细节描摹和内心告白;有普通人在灾难中成为奔走救助、热心义举善行的志愿者的动人故事;有居家隔离在自我约束中展示坚韧的普通百姓……
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武汉市在江汉区,武昌区,东西湖区临时搭建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第一线》第二集聚焦“方舱医院”这个疫情中的临时大家庭,跟随轻症患者李雪颖等人的视角,真实展现了方舱医院真实情况和患者日常——心态好才能战胜病毒,于是各种舞蹈成为饭后重要活动;虽然环境嘈杂,也不忘学习,有人看书,有人上网课;一名小患者得知母亲住进火神山医院ICU,担心得不敢睡觉,医护人员主动拉着她的手陪她入睡。
从热闹的方舱,到同样忙碌的社区和一线志愿者们,一边是医护人员在大前方争分夺秒地筑牢健康防线,一边是社区工作在大后方为居民坚守最后一道防线。
2月12日,武汉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破万,及时转运重症病人从隔离酒店到医院刻不容缓。彼时彼刻,百步亭社区的志愿者已不眠不休地奋战了24个小时,“现在武汉疫情这个情况,谁都怕,但是都不站出来,那不完了”。
《第一线》中,每一个疫情中的人都不是局外人。免费接送医务工作者、运送生活物资、搜寻救助滞留人员,志愿者在各个领域做着力所能及的事;药物已经吃完、自身都面临危险的朱奶奶,一边只身前往医院寻找药物一边鼓励女儿要在一线冲在前面;基层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一边面对繁琐的工作,一边还要应对安抚居民的情绪。
4月8日,武汉解封,这座英雄的城市慢慢恢复了它的人间烟火气。而在被封闭的76天里,正是这些普通人与武汉共同坚守和努力,才支撑起这座英雄的城市,最终取得了抗疫的胜利。
从开头的雪花飘落,到节目尾声的樱花飞舞,《第一线》通过一个个镜头刻录下武汉战“疫”的珍贵瞬间,更用一个个真实的抗疫故事描绘出一幅动人画卷。无论是从一线撤回的医务工作者,还是“搭把手,就过了”的志愿者,抑或是仍坚守在一线岗位的社区工作者,他们,都在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说不害怕那是不可能”
“在这个岗位的时候,我是绝对不会退的”
热泪盈眶往往只是一瞬间
我能想象到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有多艰辛,但是看完片子后发现他们比我想象的更艰辛,也更伟大。
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救治,因为流程的原因他们还得去创建出更合理科学效率的救治流程。患者说“不仅治病痛还给我们心里安慰”
“大家想想法是一样的,主要有希望就不能放弃”
当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时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李敏、詹庆元、段军、王辰、韩腾、李涛、张绍华等一系列英雄的名字被记录了下来,他是英雄,但不是孤军奋战,这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时值今日,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可是在全球来看疫情还在不断蔓延。在我国疫情得到控制的背后,我所看见的是84岁高龄的钟老先生带头抗疫;是工人们不分昼夜的10天建造的两所医院;是一名又一名抗疫一线的人员倒下了;是妻子追着灵车为身为抗疫医生的丈夫送行。这段漫长的冬日让我见证了国家的强大、和平年代的英雄。最后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也许在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一场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看见了所有在为抗击疫情付出的人。他们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但却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奋勇向前。致敬每一位为此付出的平凡人。 当然也致敬《第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们,是他们的付出才呈现出了一部历经生死一线的真实记录片。这部纪录片真实的扣人心玄,在看纪录片时,我被它一开始的语言与环境背景深深的影响到了,我感觉我当时就像站在武汉这座城市样的。同时它在影片的组接上处理的很巧妙,每一个镜头的衔接都是很有意义的(出生的婴儿、含苞待放的花苞、清晨的日出等)都代表了新的希望。同时纪录片还选取了大量的全景(那风雪下武汉城市的景色等)、近景(医护人员在一线忙碌的身影等)、和特写(每一位病人对医护人员肯定的面容等)的镜头。纪录片总共分为五期,我目前只看了前三期。每一期都让我内心很感触,在医院急诊部门口那忙碌的身影,一对老夫妻在树下躲雨,一位医护人员急匆匆的拿了一把雨伞递给那对老夫妻,那晚的风雨都很大,以至于伞都被吹变形了,但是那份爱真的很温暖,一点都不多余,反而形成了无形之中的对比,十分催泪。那些医护人员忙碌的背影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他们身上的重担;真的就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冲向一线不难,最难得是坚持”。但是他们却依旧坚守着。每一位为此付出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有自己的家庭的,但是他们依旧冲在前线,保国家安然无恙,护人民生命健康。这部纪录片我觉得好在它不仅以医护人员的视角去展现纪录片的内容,同时又以普通人的视角去告诉我们他们最真的感受与治疗的环境。让这部纪录片更有意义。医护人员的努力与病人的肯定让这部纪录片更加的有意义更加真实。 这笔纪录片真实的让人不敢回想,我觉得对于是否经历过这次疫情的观影者来说,都是直击内心。《第一线》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人所付出的一切,用真情描摹着英雄的医护工作者的奉献,用影像记录着当下社会的时代侧影。它用行动告诉我们纪录片永远不会缺席社会前进的进程。
5集纪录片《第一线》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这个突发公共事件为背景,以武汉百姓和全国同胞抗击疫情为内容,通过生动真实的故事,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展示人间真情、体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气质和国家担当。深入武汉七家疫情患者收治医院,真实记录了疫情爆发后的50多天里,深处疫情漩涡的武汉的真实状态——有来自国家紧急救援队的医生,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惊心动魄;有临时搭建的方舱医院内,数千病人集体生活的细节描摹和内心告白;有普通人在灾难中成为奔走救助,热心义举善行的志愿者的动人故事;有居家隔离在自我约束中展示坚韧的普通百姓……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这场疫情中的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