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秋天里的春光 Babí léto(2001)

简介:

    正所谓“少要沉稳老轻狂”,年届不惑的弗兰提斯克·汉那(Vlastimil Brodský 饰)越老越有活力,他不去理会老婆艾蜜莉(Stella Zázvorková 饰)辛苦存下棺材本钱的良苦用心,也懒得搭理那个不成器儿子糟糕的婚姻。弗兰不愿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只想尽情享受最后的时光。他和剧院的好友艾德(Stanislav Zindulka 饰)假扮各种身份的人,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却也因此惹下不少的麻烦。垂暮的生命,因一颗青春顽皮的心而充满光芒……

演员:



影评:

  1.   一、玫瑰无因由,花开即花开

      身在春天的人,从不去为秋天的落叶惆怅。而处在秋天的人,却不断回想着春天的花儿,幻境中的美梦。秋天斑驳了青春脸上的玫瑰色,显出了枯萎凋零的面孔。当人们慢慢走入秋天的时间,生命开始像夏日的黄昏徐徐降临,仿佛是一块厚重的幕布就要缓缓落下来了。曾经舞台上的绚丽喧嚣,都将归于平静。环绕在身边的朋友们纷纷从舞台上退席,变成了一块小小的石碑,躺在墓园中,只能静静地等着有人过来扫一扫上面的尘土,放一两束鲜花,落下两滴咸咸的思念。尤利 •巴基在书中写道:“青春的唯一权利就是——期望于生活的很多。”那么,对于那些枯萎了的面容呢?他们就不能再次拥有春天了么?在秋天盛开的玫瑰就不散发芳香了么,有句诗是这么说的“玫瑰无因由,花开即花开。”只要给它足够呵护,充足的养分和阳光,一年四季你都能看到它吐露着爱情的芬芳。秋天,或者是任何一个季节不过是外表罢了,你想要什么样的季节,就在心中描绘出翡翠色的图景。哦,这并不是让你对自己说谎,只是去寻找隐匿在世界背后的另一张笑脸。

      如果说世界是一个不可解的谜题,那么生活就是一条通往其谜底的曲折漫长的道路。而梦的职责就是将这曲折道路上的现实变为一种美,让人在奋斗得疲累的时候,眼前只见黑暗的时候,拥有更多的希望。就像安哲罗普洛斯对于电影其意义的理解:“电影惟一能做的就是使时间的流逝变得甜美。它给人做伴,让我们的生活稍微好一点,那就是好电影、好诗的作用。”当他为坚持自己理想而疲倦孤独时,就看看喜爱的诗歌和散文,从对于美的共鸣中找到与人交谈的慰藉,感受到那股温润的美与情丝流过身体,就像是春天与秋天林荫道之间的穿堂风,那么自然的就把两个世界连接在了一起。当然梦的这种职责永远处在未完成的阶段,那么就需要人们不断去努力实现,通过这样的方法寻找美。而美又是无处不在的,并非只有莎士比亚的诗歌才是美的,并非只有蒙娜丽莎的微笑才是美的,并非只有春天的花开才是美的,你看那留着亚麻色长发的少女,如何从诗歌中走入了德彪西的钢琴曲中,成为他最为动人的作品之一,谁又能说这其中没有些许隐秘的情感呢。博尔赫斯曾经梦见有个人要把莎士比亚的梦卖给他,于是他写了一本书。能创造出美的人,他的梦一定是非同一般的吧,让人们都好奇他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也许连苦楚都变得甜美起来。其实,真正美的不只是诗歌、不只是画作本身,而是能读懂它,怀有寻找美的一颗心。

      人的身体本身是笨拙的,会困倦、生病、衰老,但思想却是自由的。肉体的痛苦是难以承受的,那么就不能让精神再跟着受苦。安娜•阿赫玛托娃经受了数年的迫害与磨难,但她从没有放弃通过诗歌的双眼来透视生活,她在列宁格勒监狱的艰苦岁月中写出了她非常重要的作品《安魂曲》。在这首长诗中,所表达的不仅是叶若夫恐怖岁月中遭受的痛苦,也是在生活暴力的鞭笞下,诗人毫不屈服,不断探索着生与死的精神,她怀着悲悯的心看待这个不幸的国家,和遭受着此番不幸的人民。他们的恐惧、血泪、生命、灵魂,都在诗歌如此美丽的庇护下流入读者的心中。仿佛在一个优雅轻巧的睡梦中,他们终于能宣泄出在世间所承受的诸多苦难。一夜间,只能盛开在暖阳中的花在雪地里也能破土而出。在阿赫玛托娃生命最后的年月中,能为她生活带来美好的,令她动容落泪的依旧是诗歌,她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只是听到了收音机中传来赞美诗的第一个音符就掉泪了。虽然那天如她所述,“又是灰色、空虚、悲惨的一天”,但是她仍旧对美怀有着那么多的感触,所以在那封信的最后,她写道明天将有人给她带来夏天的外衣,她将出去走走。一切又变得如此静谧,充满希望。阿赫玛托娃从没有停止过写作,始终生活在自己用诗歌编写的旋律中,仿佛那个不幸的时代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幸福。

      “我从坟墓那死亡的拱门
      出来,也许我能够再次
      在深夜或者一大清早
      在绿色的月亮下施魔法”——安娜•阿赫玛托娃

      在捷克电影“秋天里的春光”(Autumn Spring 2001)中,已是七十五岁的范达无视死神的追赶,依然像渴慕生活的少年在嬉戏人生——不断拨弄着心里那颗温暖地照耀着他世界的太阳,不让它的热度消退一丝一毫。在捷克,像他这个年龄的老人,一般都在攒钱为即将到来的死亡做准备,盘算着如何更舒适、更体面地躺进那口小小的棺木中。一如住在范达楼下的那位老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他只是日复一日的望着窗外,就像回顾着他一去不返的春天。让心中叹息的声音随着秋日的落叶一齐飘落。而与此同时,范达却在和老朋友艾德,假扮成首都歌剧院的荣誉退休会员,对着富丽堂皇的豪宅挑三拣四,出入希尔顿饭店,把地产商骗得团团转;眼睛也不眨一下就包下整个酒馆庆祝退休,全然不顾一夜间的花销就让家里连房租都交不上;把给他庆祝生日的家人扔在家里不理,而是和艾德溜达在地铁站中,随意扮起检票员,只为了骗取几个年轻女孩的吻;他甚至还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去为自己的荒唐行为买单。当然,他也不是总在恶作剧的,他也时常化身为具有骑士精神的见义勇为者,比如把兜里的钱一分不剩的都掏给失去妻子的故交;保护被其丈夫追打的女邻居,和她一起在电梯中大声唱歌。对于范达的荒唐行为,儿子不理解,而他的妻子更是怒不可遏,每次辛苦存的钱都会在疏于防范下被范达挥霍一空。不过,他也会想出各种荒唐古怪的招数作为道歉补偿,比如跪在门口,奉上一大束鲜花,如果妻子谈起他不愿意聊的话题,他就不正经的开始说法语。妻子认为他这番表现,是惧怕年龄和死亡的一味逃避。而范达则认为,老人就该富有,受到尊敬。并用实际行动将这种生活方式贯彻下去。

      “牛顿在一颗落下来的苹果上面只看见万有引力的定律,然而万有引力的定律并不重要,这是成熟,这是生活。”(尤利•巴基)不要只看到秋天悒郁的悲哀和苦痛,不要只把蓝色的天空看成是空气的颜色,春天悄悄地在秋天里微笑了,在天空的背后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于是隐藏在年龄后那双眼睛就会愈发的明亮了起来。

      二、秋天里的春光

      病痛永远是在为死亡吹响的安魂曲,而那些经历过的悲伤,记忆中被遗弃的眼神,就像是挥舞不停的指挥棒,催促着乐曲行进得快点,再快点。

      妻子艾米莉一直在抱怨范达嘲笑死亡,不肯面对自己人生之路已经不长的这个事实。在范达和老友艾德•斯特拉的几次不多的关于死亡的对话中,他说出了自己对死亡的看法。他说,既然人们错过了年轻时就死去的机会,那么只有死撑下去。艾德抱怨着自己的肾病、白内障和高血压,其实同样高龄的范达也有心律不齐、胆囊炎和前列腺炎。这就象年轻的时候,人们喜欢攀比谁挣的钱多,而年老后,就要比谁患的疾病少了,但范达从没有为这些困扰过,仅用一句“总比得艾滋病好”轻巧戏谑地带过,因为他要的是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他不知道面包卖多少钱,却喜欢研究美元汇率;他从不因为贪婪而赌博,除非觉得无聊想打发时间,而身边正好有个赌场;他经常假装成富人,不是因为虚荣,而是因为他有个穷苦的童年,希望尝尝富裕的滋味。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和冷眼,范达总能从容应对,每次被人揭穿后都是面不改色的做出赔偿,国王般的从容气派,反而把当事人气得笑着流泪,抑或是梦游一样结束和这个古怪老头的对话。当然,他们没见过范达这样的人,能如此彻底的游戏人生的人。年轻的时候,可以说这样做是年少轻狂,想要自己独一无二,但是他却越老却越疯狂,一点收敛的意思都没有。他不像任何一个其他人,他只像他自己。既然世界没空停下来听听人们的苦难,自顾自的美丽着,又何必把时间都浪费在庸碌无常的等待与哀叹中?在遇到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筹得三万克朗的问题时,范达的方式是:抽奖、赌博或者抢银行。前面两个他都干过,估计如果不是身体不允许,他真的会大大咧咧地去打劫银行,完全不计后果。他才不去在乎什么体面的死,死去的人还如何享受,他在乎的是欢乐的活。老人们都在低头找寻着合适的墓地,只有他抬着头享受美好的天气。

      范达是大家眼中的怪人,很难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他。面对他,人们唯一能做的表情无非是几个选择:气愤、惊讶、感激、目瞪口呆和捧腹大笑。其实,范达并非是逃避生活的人,他恰恰是那个无畏地挑战生活的人,当人们都在祈求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却无时无刻不是希望生活得暴风雨刮德更猛烈些。反观他的儿子加拉,是旁人眼中的“正常人”,每天为了工作奔波,却不让人喜欢,甚至让人对他的故事提不起任何兴致,因为他像路边的石头一样平凡胆小无趣。他不断的结婚、离婚,再结婚,当前一任妻子成为他下一次婚姻的阻碍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年迈的父母腾出房子,给他和新婚的妻子,把前妻和乱糟糟的生活抛给过去的时间。他从不去解决什么事情,他只会抱怨、逃避,庸庸碌碌的凑合活着,他逃避痛苦,追逐快乐,幸福却在遥远的地方对他冷眼旁观。他是拥有夏天的人,却有一颗冬天般沉默不语的心。面对生活的态度,该像乔伊斯曾经写道的那样:“欢迎你,生活!我将与经验的实体做第一百万次的交会,在灵魂的熔炉里锤炼那拙朴未凿的自我。”要不怕疼痛,去碰撞生活,才能像范达那样锻造出一个坚不可摧的自我,而像加拉那样为了少受些碰撞而四处躲藏,就只能是被生活磨砺得没了棱角。

      艾德住院时,听说同院的一位老人经常裸着身体体乱窜,幻想护士给他们做色情按摩。后来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其实他和范达做的事情,都不过是用荒诞的行为向死亡丢去一纸战书,大声地笑骂它卑劣的行径。而挑战世俗与生活的结果,就是人们眼中的“疯子”与“怪胎”。也许有些人真的疯了,有些人却是在生活与梦的交汇中不断寻找着平衡。“他们不知道灵魂是在两重的路上巡礼着,生只是在寓言,梦也只是在寓言。生的路上笼罩着黑云;梦的路上闪耀着蓝空的微笑。生的路上长着恶草;梦的路上开着鲜花。人,一个身体和一个灵魂,在这两重的路上挣扎着向前进,永远前进。”(《秋天里的春天》)

      范达和妻子艾米莉就像是现实与梦境冲突的体现。妻子欣赏的是卜告栏里美丽的死亡宣言,范达却嫌弃墓地的风景不够花团锦簇、视野开阔;妻子关心的是三千克朗买来的二手坟墓,而范达一心想的只是去北极海滨度假;妻子精打细算地存钱,为了体面的死,范大大手大脚地花钱,为了快乐的活。当然,有时候玩闹过了火,自然就会引来不可收拾的后果,比如艾德打电话谎称范达已死。当出租车、救护车、灵车一辆辆开过来时,范达就知道大事不妙了。本来平日里就被范达气得暴跳如雷的妻子,当知道丈夫假装猝死,忍无可忍地终于向法院提出结束他们四十四年的婚姻。她自己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当初嫁给范达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她诉说着自己如何一次次的谅解了范达的疯狂作为,但范达却并不感激她的谅解。因为他需要的不是谅解,而是真正的理解。

      爱一个人,并不是让他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接受并爱他原来的不完美,爱他的特点,爱他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缺点。爱一个人并非是在心中重塑一个完美形象,把他不停浇筑,摔打,变成那个样子,你爱的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追求,你要倾听他的心,爱他,并非爱想象中的他。爱人总要经历一个阶段,那就是从一开始认识之后的盲目激情的爱,直到学会探求他真正的内心,而非你想看到的内心——“我飞入完美之爱的灵魂之旅/永远品尝生命树的果实 /因为你爱我却不占有我,/因为你没有努力说服我,/因为你属于我所属于的生命/你认识他,也让我认识他。”(西奥多•布莱克)多年来,艾米莉经历着范达带来的苦恼时,看到的只是苦难和无奈,因为她一直都只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没有把范达与她的生活合为一体。所以当范达做出那些疯狂举动的时候,她恼怒,生气,只因为爱人不像她希望的那样。而当范达后来为了让她开心,真的变成了她所一直希求的那样,每日随她扫墓,静静等待死亡的降临,变得闷闷不乐,艾米莉才知道自己犯了多么大的错误。原来,那些平日里的争吵都凝结成为了爱,她所爱的男人就应该是那个有着疯狂思想的开心男人,而不是现在这个昏昏欲睡,不抽烟、不吵架、不唱歌的沉默老头。

      虽然,范达即将死去,但他的生命依旧闪耀光辉。每一天,我们都能看到最后一片夕阳在他的背后熊熊燃烧。当艾米莉学会用范达的方式去看待生活,热爱生命,他们的世界都被填满了眩目的暖阳。他们学会了最持久深沉的爱——不只是每天重复着说我爱你,不只是疯狂盲目的拥抱接吻,不只是分享一日三餐的生活点滴,而是完成了灵魂的接触,用他们的翅膀。春天在秋天的心上留下了一个吻,慢慢凝结成了一个成熟隽永的爱情果实,乘着巨大的热气球,消失在酒红色的天空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2. 这部电影刚开始看可能就只是觉得是两个不着调的糟老头满嘴假话到处行骗取乐,没什么太精彩之处,两个老头的自娱自乐的恶作剧甚至让人有点反感。但到后面却把钱给了本想行骗的比他过得还糟的人时,男主的善良显露无疑。两个小老头只是想借恶作剧逃离老年生活的无味与空虚。演员的演技真心登峰造极,后半段离婚时,老太(男主老婆)的一个长镜头陈述演技爆棚,感动值随着她说出的每句话、每一个表情而暴涨。后面医院那段演技也没的说。越往后越感动的电影。
    永远不会过时的相濡以沫老夫妻故事,必定是煽情的,最怕是那种为催泪而让老人轻易死去的草菅人命者。那非常低级、狠心、甚至肮脏的,因为众所周知老年人本就与死亡为邻。本片的难得之处即在于,贯穿着死亡的话题却没有主要人物死亡的情节,30个富于情趣的事件保证了全片都好看,真是好电影!
  3.  似乎是在不久前,曾看到某阿姨推拉着婴儿车,在小区转悠,宝宝躺在里面,睁大了眼睛看外面的世界。某天再遇见,孩子已经长大,踩着不平稳的步子,摇晃着身体,在草坪上追逐其他的孩子。突然感慨万分,感受着周遭一切如故的错觉,觉得自己依然年轻,只是在细数镜子里放大的鱼尾纹时,才有短暂的恐惧,然而看到新的生命,成长如此之快,不是一句无病呻吟的话能够安抚心里的失落了。

       老了以后,我们怎么过?要如何安然地面对迟暮的余晖被黑夜吞噬?我喜欢兰斯顿.休斯的一句话,“活得长几乎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活得好只是少数人的抱负。”转换成时下时髦的词语,就是“活在当下”,生活的最高质量是拥有快乐。

       我认识这样一位神奇的老人,他知道如何拥有快乐。老人叫范达,年逾古稀,身体却很硬朗,不仅头脑灵活,还有超丰富的想象力及富饶的爱心。他不会用说教的方式召唤“快乐”现身,但他能用自己的所言所行制造快乐。
       
       闲暇,范达不会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通常他都会邀上老伙计艾德一起到外头转悠,那是他们的生活乐趣。两位可爱的老人就像调皮捣蛋的逃学孩子,在车站,在街上,旁若无人地共谋着“并肩作战”的计划,他们有不会枯竭的鬼点子、恶作剧、小骗术,但都无伤大雅,只要忙忙忙碌碌的,日子过得有滋有润。或许这得益于他们曾经的职业,他们也有过风光无限的年轻时代。昔日里,在剧场上戏说着别人的故事,如今跳下戏台,他们开始认真地演绎自己。
       
       俩人的合作可谓天衣无缝,像表演对口相声,一逗一捧就把闹剧忽悠成了真相。地铁站里,两位老人冒充查票员,逮到逃票的年轻姑娘们,罚款索要亲吻,这主意妙!简直太有范达的风格了。但也有失手的时候,以致麻烦找上门,不得不重新规划老顽童的生活。但对范达的喜爱进一步加深也在此,从他递错名片,被房产经纪人堵在家里,拆穿他的游戏,并心甘情愿承担一切责任的行事风格中受其感染。这样的老革命战士太可爱了,知错就改,改完了继续犯错。

       除了双剑合璧,有时,也能看到范达的独角戏。私拿公寓信报箱里别人的报纸,读毕,做完填字游戏再塞进去,这是范达一个人做的。在墓园,那是范达的儿子为范达与老伴买好的二手墓地。在那儿,范达遇见了一个陌生人,搭话后,两人就成为了多年不见的好友。范达引导陌生人渐渐进入角色,这是恶作剧,但更像是在用倾听送去一份心灵鸡汤。结果是范达了解了这个男人丧妻后的痛苦,随之,恻隐之心又让他奉献了不多的零用钱。

       其实,范达的生活并不如意,至少精神上他是孤独,好在他天性乐观,把成为梦想家的想法变成事业来做,并影响了一些走运的人,填补了一些缺憾。正如艾德说言,若不是范达,他早选择自杀了。

       但回到所谓避风港的家庭上,他便不再自由自在了。虽然有个深爱自己的老婆艾米莉,还有一个小有成就但不断离婚、又不断结婚的儿子及三个同父异母的孙女,范达心中的游乐场却从没有机会向家人敞开过。那句“人老了就应该有钱,受人尊敬。”就像入冬前的霜冻,封住了大多数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的心。老人虽然可以对一切释怀,但他们的内心终究是脆弱的。否则范达也不会说出“人该在年轻的时候死掉”这样一句话。对范达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不愿与老婆住到养老院去,这不仅从范达的儿子体现了年轻子女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及自私自利的心,也反映了范达拒绝向“老迈、无所作为”低头的勇气。

        还得说范达与其他老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性格,范达会说谎,但承认错误的态度诚恳;范达有一些“为老不尊”的举止行为,但他一直遵守着“人可风流,不可下流”的原则;范达恐惧死亡,但他能够勇敢地忽视死亡来临前的骚扰。范达麻烦不断,但他一直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

        讲范达拥有的快乐,不能不提为范达提供享乐条件的伟大女人艾米莉,两个人的情感是主要话题。老夫老妻,恩爱一辈子,磕绊一辈子,到最后用“要离婚”的方式升华爱情,这风格又属于范达。

        艾米莉生气,太应该了。范达不仅没心没肺,把零用钱胡乱施舍给别人,而且对家事漠不关心,不听艾米莉的调度,不肯屈服于年老就无用的论调。更坏的情况是,范达偷了艾米莉的钱,那是艾米莉辛苦积攒的用来买俩人棺材的钱。范达偷钱不说,还用诈死来吓唬艾米莉以表抗议。在法庭上,艾米莉向法官诚实地抱怨范达的所作所为,处处又流露出她偏袒范达理解范达的爱意。坐在一旁的范达,一脸诚恳又无奈的认同,在他的态度及表情上捕捉到了返老还童的真,实在跟犯错的人扯不到一块去。当然,这婚一定是离不成了。但艾米莉找到了另一个惩罚范达的方法,把老伴儿困在家里,哪儿也别去,特别是少跟艾德那个老头接触,艾米莉要改造范达,范达在改造中一点点失去自我,失去快乐。

       范达还在改造中,不抽烟,不喝酒,不出去晃悠,不惹事,一切按照艾米莉塑造的形象转变。而此时,老朋友艾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半边身体瘫痪,住在医院,无依无靠,虽然对此生没什么遗憾,他说自己回想起的都是快乐,但在嘱咐老朋友拿走他的存折为他办葬礼时,棺材板钱再次提出来,还是把现实中无法逃避的生老病死转化成了正式的、人人要面对的严肃课题。只是,随即有一幅画面在脑海中闪现,范达推着艾德向室外走去,老哥俩重现往日同行的画面,一个坐着,一个站着,荤素搭配着拿护士取乐,悲喜是一生的无奈与忧伤流露出来。

       范达与艾德面对眼前怒放的花朵,他们想的或许是同一个问题,艾德恐怕看不到春暖花开的下一季了,范达要不要等候下一季呢?
       
       不管怎样,最终艾米莉明白了一个道理,那是范达生命与精神不息的暗示。艾米莉在室外看到了楼上楼下两张“没有希望”的面孔,其中一个是范达,此时她的心田已悄悄松动,她其实渴望见到曾经的范达,直到她与范达来到火车站准备搭乘通往疗养院的火车,她再次站到了支持丈夫范达的一面,故事算完满。

       而最后的小幽默,范达、艾米莉新搭档再次探访庄园,这成了新生活的起点,结束美丽故事的句点。有些事情,无需考虑结果,过程中体会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而梦想不破灭,我们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生活。

       有关范达老人的故事讲完了,这部由捷克拍摄的剧情片《秋天里的春光》,令我震撼。一部小成本故事片竟然如此生动,能摘得03年捷克金狮奖最佳男、女主角,男配角,最佳剧本4项大奖,在情理之中,演技是亮点,剧本台词实在强悍。只是男主角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这位在片场也会逗所有人开心的老顽童参加颁奖后,不久辞世。是一种遗憾,也为影片画上了最终的结局。

       
  4. 电影《教育家》中有一段对话。少女不屑地看着眼前的这位老者,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过一辈子自由放荡的生活,可到头来都选择了妥协’,老人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是激进分子,可有一天结了婚,有了孩子,跟着就有了责任,后来为了孩子今后的生活更有安全感,还贷款买了房,紧接着就得马不停蹄工作还贷款,这么一晃几十年,然后有一天你去投票,才发现自己竟然心安理得把票投给了保守党......’想想当时看片子的光景,自己也曾经多么激进,甚至一度认为保守的生活就意味着选择妥协和毁灭,青春啊,青春总让人以为自己的选择才是人间正道,却忘记了总有一天的随波逐流也并没错。

    陆游的死前有首诗,写:‘死去元知万事空’,现在读起来真是一句箴言。还记得电影《一一》中洋洋对外婆说:‘我能和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洋洋觉得对一个无所不知的过来人讲话实在很无脑。一般来说,人生看得达观通透,往往和自己年龄经历的积淀成正比。像我们年轻人评价他人,往往有点看身外的东西,比如职业,财富,地位,学历什么的,而老人呢,他们评价他人,可能更看重人的本质吧。当然,这也并不绝对,越老越活得糊涂,越老越活得死心眼的大有人在,不过,说到底,正常人都不希望自己到老都不达观,紧锁眉头。

    片子里的主角是个老人,其实整部影片也都是从老人的视角出发拍摄的,影片的基调呢,也可以总结为三个词:诙谐,落寞和浪漫,这恰恰也是影片的三个阶段。范达,一个总是把小小狡猾和无辜的孩子式的神气挂在脸上的老人,已经快八十岁了,他不愿呆在家里等死,也不喜欢和家人在一起,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去找老友艾德,两人一起四处招摇撞骗,搞些恶作剧,比如,冒充什么检票员骗得几个年轻姑娘的亲吻,冒充一下歌剧院的老板去观光售楼部的豪宅,等等吧,他总是经常性的把养老金花个金光,最后更是连老妻的葬礼钱也赔尽了。通常他对付老妻的办法,就是买一束鲜花,敲开门,然后极隆重的单膝跪地,这办法屡试不爽,但这一次玩笑开大了,他跑到老友家,让老友打电话对老妻说自己病死了,结果妻子伤心欲绝的买来棺材,他却一跃而起,老友这才难堪的解释:我只想让你体验一下失去他的感受是什么......

    老妻艾米莉是个很宽容的人,她和范达的关系有点像夫妻又有点像母子,她虽然也像孩子们一样埋怨他的幼稚,但对他却始终纵容着,这次的玩笑实在开大了,她才跑到法院去离婚,在那里历数了范达四十四年的劣迹,负责接待她的年轻人看出了她对范达的深情,她最后自己也说:这婚我不离了,因为我知道我一定会后悔。

    周围的人每当说起范达的不严肃,总是说,他都快八十了,怎么还这样呢?这类话,想想我们在平时也经常听到,或者自己也总是这么说,也许因为我们国情不同,价值观相悖,我们的生活对男人的生存能力要求很高,我们对男人的要求不仅要大方得体,成熟稳重,更多的是,我们还要求男人不仅要入世,能忍耐,还得善于接受现实,等等吧,比如一个大男人爱幻想,我们就会说,你怎么这么幼稚啊,反过来,如果一个大男人做事情足够冷静,处处奉行现实主义,我们还会赞叹,这人真稳重,成熟。拐回来看范达,他可真不符合我们的标准,他的行为,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本性,一方面就是觉得人之将死,对许多事情看得很淡,他不喜欢老年人孤独乏味的生活本质,于是就自己做出点事,寻找存在感。

    衰老和疾病缠身的生活本身一定是缺乏尊严的,就像片中的两个老人,他们常说,人应该在年轻时死去,现在太晚了,这既是对生命的感怀,又是对生命的期望,感怀生命的无常,期望生命的精彩。就像一个将军,总希望自己能够战死在杀场上,谁愿意活到老,落寞的牵条狗,蹒跚在夕阳?

    家里人不理解范达,因为范达不肯生活在现实里。其实,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是两个同样丰富的世界,两者的关系呢,更像是鱼和熊掌,总有一方让另一方付出代价,所以,重要的不是别人告诉你哪个更重要,而是你自己怎么做选择。有些人,没有勇气承担梦想对现实的摧残,而有些人,同样无法承受现实对梦想的侵害,总得来说吧,我们每个人都在找平衡,做选择。

    影片最后,老头终于乘着橙色的热气球独自飞走了,化成天边一个点,我觉得这个设置无疑就暗示着老人的死亡,只不过影片表现的很极致,很浪漫,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来预示肉体的死亡。‘人的灵魂是肉体的芽胚,肉体死亡之日既是灵魂苏醒之时’。

    总得来说,这部以老人视角拍摄的电影,很有趣。现在我还是局外人,可总有一天,我终会成为其中一员。说到这里,我还想感叹一下父母和子女间的感情。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像流水,源源不断,永远不停,而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呢,更像是一棵树吧,风吹一下才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