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2020)

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2020)

导演: 陈星 邹蕾 章缘缘

主演: 撒贝宁 康震 廖昌永 朱丹

类型: 真人秀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0-01-26(中国大陆)

集数: 11 单集片长: 90分钟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方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打造的高品质文化节目,第三季继续由撒贝宁担任主持人,邀请康震、廖昌永、朱丹担任鉴赏团成员,将于2020年春节期间与观众见面。

演员:



影评:

  1. 开门见山:音乐性太差!

    从第一季开始看,真心觉得节目概念的非常好:古诗词本来就是唱词,谱曲翻唱相当于是重获新生,绝对是喜闻乐道之事。但是问题就在于,谱的曲子越来越难听了!

    先说一下前提:在节目之前就已有相当传唱度的佳作的(譬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知否知否》)不在讨论之列。

    第一季佳作不少,个人放入私人歌单的就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声律启蒙》,《别君叹》更是整个节目迄今为止的(窃以为的)上上之作,哪怕听了两年多都依然会感动。

    第二季的音乐性就大幅下降了,可以感受到节目组希望和流行的音乐元素结合,试图尝试摇滚、说唱,但是充满笨拙与无力,词曲结合得太生硬;另外白话太白,和练达的古诗词之间没有合适的过渡与衔接,哪怕单论歌词都难让人满意。所以几乎没有几首是可以真的作为经典来歌咏的,更别提流传了。较有印象的作品屈指可数,勉强算起来有《春江花月夜》和《别董大》,但是和第一季的同类相比,高下立见。

    第三季目前只播了两集,虽然立马下了猛药找来当红流量打头阵,甚至派出了活久见的cctv boys阵容,但全都成了缘木求鱼——曲子都太太太难听了!既然流量都能请,就不能拨一点预算找些更出色的音乐人,更认真打磨一下音乐作品吗?词曲之间连“貌合神离”都谈不上,最多算是个“同床异梦”吧。出乎意料,目前最佳反而是董宝石自己写的《江雪》,倒不是说歌本身是什么上品绝品妙品,但是是唯一一首能在词曲以及编曲上和诗词原来的意境通联的。倒希望我是言之过早,我也期待随后几期能狠狠打我的脸。

    如果要给古诗词新唱一个标准,强烈建议节目组去听听周云蓬的《牛羊下山》。比如,同样是《长相思》,周云蓬的“夜深千帐灯”有风鸣鸟呜咽,那英呢,只顾地扯开嗓门粗鲁地吼......非同于凡响的旋律方才配得起先人荡气回肠风流蕴藉的金章玉句啊!

    2020.02.05补充

    音乐好听与否的确是个很主观的概念,也无意引入鄙视链去拼判品味高下。但是前两集的音乐我是没觉得“好听”。举几个我觉得好听的例子,远的有之前提到周云蓬《牛羊下山》专辑里的《关山月》、《杜甫三章》、《长相思》,燕池《燕歌行》里的《苦昼短》、《将进酒》,近的有去年才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原声里的《清平乐·禁庭春昼》(刘梅版),《长相思》(刘梅版),《侠客行》(个人更喜欢热依扎在剧里清唱的版本,原声只有重金属摇滚版,但是这个重金属版也值得给央视一个标尺,了解一下真的要用现代的音乐形式到底应该怎么融合)。

    但是,你非要看人下菜碟——譬如那谁谁谁唱的就一定好听,然后来一通再尬吹强捧——那也没必要来听这些推荐。彼此所说都不在一个次元,不只是浪费时间,彼此还看得生厌,很没意思了。

    还是那句,希望第三季后面几期能逆转目前的颓态。

  2. 《千年一声唱》作为《经典咏流传》第三季主题曲,这首刘卓老师制作,康震教授作词,那英肖战联手演绎的作品,从整体来说都是近年国风作品中的佳作。而其中最打动我的,除了两歌者极具默契的演绎,就是这篇极见功底的词作。本来,大年初一初听此歌时,我就想写这样一篇解析,想能帮助更多听众明白此中诗韵,只是我身在异国,并无假期,于是日益耽搁,几度想要作罢,直到一日在某瓣看到有人评价这首歌词生搬硬凑,毫无章法,只觉得荒诞好笑。如此一篇上佳的国风词作,怎能被埋没于此等无知妄言呢?

    那英肖战合作演唱《千年一声唱》

    首先,从表现手法上来说,《千年一声唱》的词作借鉴了传承自《诗经》的“赋比兴”。赋是平铺直叙来表达情感,比是借物喻物,而兴最是特别,是先言他物以兴所咏,因为最为灵动玄妙,常常成为诗词中最具神韵的部分。《千年一声唱》虽然是一首现代通俗作品,为表现国风诗韵,也化用了这一手法。其词分作两阙,每阙都是主歌(兴+比)副歌(赋)的组成形式。词作者康震教授等人,在每阙开头,以古诗名篇起兴,引发其后唱咏的内容。紧随其后的四个“一”字句,则是化用名篇名句来进行比拟。而副歌部分,则用排比铺成的手法,直叙作者想要表述的情感。

    每阙的兴都是一首古诗,上阙是王维的《少年行》,下阙是李白《庐山谣寄卢御史虚舟》(后文简《庐山谣》)。王维、李白二人自不需赘言,所引诗作也是二人极有代表性的名篇。

    肖战演唱王维《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其一)

    《少年行》是王维早期作品,他借用乐府旧题,创作一首组诗,诗分四部,展现了于市井恣意的少年游侠,在心生报国之志后,毅然投身军营,在战场上少年凭借高强武艺,立下赫赫功勋,可是最终论功行赏时,却没了那立功的少年……《千年一声唱》仅仅选取了开篇部分,王维向来诗中有画,随性潇洒的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少年游侠们在咸阳酒肆的聚饮图。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御史虚舟》(选段)

    下阙的《庐山谣》是李白晚年名篇,这首词是他流放遇赦后,重游庐山时所作。歌中所引四句,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某位伟人重访庐山时亲笔题写过的四句。而千年之前,写下这首诗的李白已非昔年遥看瀑布,直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李白了。这一次,他登于高处远眺,只见黄云无际,变幻莫测,大江东涌似雪山奔流。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一扫诗人心中愤懑,让他生出对神仙世界的无限向往……

    若说上阙王维《少年行》是少年游侠的入世之意, 那么下阙《庐山谣》便是一世浮沉后所生的出世之心。 一少一老,一入世一出世,诗佛与诗仙的作品在这首歌中呼应得极为巧妙。有趣的是,这两首古诗均由肖战演唱,已经28岁的他,年非弱冠,未及而立,他演绎过的魏无羡也曾被人说起像极了王维《少年行》的主人公,这样的歌词分配,或许正是整首歌编排上的玄妙之处。

    肖战和他演绎过的魏无羡

    再看上阙主歌中,作为“比”的四句“一”字句。

    “一碗秋月好酒量”有人认为化用自李白名作《将进酒》,因为其中有“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但笔者认为,此句或出自李白《玉壶吟》中“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一句。

    “一把寒剑洗秋霜”,或出自李白《白马篇》“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一缕春雨随风入”,“一树烟柳碧玉妆”这两句的出处十分明显,前者化用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后者则出自贺知章的绝句《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不知是否已经又人发现了藏在这四句中的小秘密?没错,这四句中的前两句是“秋月”“秋霜”,后两句是“春雨”“春柳”。要知道诗歌中常有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秋月,秋霜,春雨,春柳都是极具代表的时令象征。但笔者以为,词作者在此用春秋之景比喻的是诗中之人,因为月饮酒的是人,舞动秋霜一般寒剑的也是人,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好雨的依然是人,而看杨柳青青如碧玉妆成的还是人。再想想,那用来起兴的《少年行》,讲述的不就是少年游侠的故事吗?

    肖战曾经在手游中饰演金庸笔下的经典人物“令狐冲”

    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因为永王幕僚,卷入皇室内斗,被唐肃宗流放夜郎(今贵州西部一带)。当他行至白帝城(今属重庆市)时收到肃宗大赦天下的消息,重获自由的李白,就像他在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所写的那样,心怀希望地来到了江陵(今荆州市)。然而,他在江陵、江夏(今武昌)、洞庭一带游历一年,终究是没有寻到入仕的门径。公元760年,心灰意冷的李白动身前往浔阳,在途中,他再次游览庐山,写下这首《庐山谣》。

    谣是一种诗体,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述行踪;第二部分是对庐山景象的描写;第三部分,则是李白观山水胜景后生出的寻仙问道的出世之情。李白写下这首诗的一千两百二十一年后,某位伟人也再次拜访了庐山,他在游历之后,挥毫写下了《庐山谣》中的四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而这四句,也是《千年一声唱》中,用作下半阙之“兴”的四句。

    再看下半阙用作比的四句“一”字句。

    一曲高山流水长

    这里用的是高山流水的典故,高山流水会知音,见于《列子》和《吕氏春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作《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其中一句是“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一池萍碎竹影墙

    @Daryear 的视频中,认为是化用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但笔者认为,这句应是取自苏轼的两首词作,一是《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简称《杨花词》)以及《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简称《回风落景》)二首。

    东坡词素以豪放闻名,但《杨花词》堪称其婉约词中的代表作,为了表述清晰,特引全词在此: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其中“一池萍碎”正与歌曲中一致,指的是一夜风雨过后,清晨之间漫天杨花柳絮都化一池飘萍。而那暮春之色,也如这样杨花柳絮一般,两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逝去。而最后一句,堪称全词点睛之笔,点明既写杨花,又写思妇。中国男性文人素爱以“思妇”“闺怨”为主题创作,但这些作品绝不是他们为女性而哀鸣,而是寄托自己的身世伤怀之感。《杨花词》作于乌台诗案次年,当时谪居黄州的苏轼看着这一池萍碎般的杨花归于流水,是否也在自己漂泊的仕途而伤怀呢?

    “竹影墙”化用自《回风落景》中“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一句。

    但是,笔者认为这句词的侧重点仍在《杨花词》上。而“竹影墙”则是为了符合旋律所作的借代,被代指的应是“西园”一词。西园是诗文中常见文码,原指邺城铜雀台,是曹丕、曹植与建安文人的诗会宴饮的场所,后世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亦是传承于此,到了北宋,驸马王诜效仿先贤,以苏轼为中心重兴“西园雅集”,成为一时风流美谈。然而,一场乌台诗案,使得“宾主俱贬”。据统计,仅《全宋词》中就有132首作品提及“西园”。而竹影也是诗文中常用来表现文人庭院、园林的词语。竹是花中君子,又是岁寒三友,被赋予了极高的品节。是以,文人爱竹,多种于庭院,哪怕是吃货苏东坡也大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竹的地位。就连兰亭雅集的场所,也要选择“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所。而《回风落景》一词,本就是苏轼为记在弟子晁无咎的随斋中的聚会而作。古代诗词须依韵而成,如今通俗歌曲填词也要依旋律创作,是以笔者猜测,此处用“竹影墙”而不用“西园”可能也是为了符合曲调作出的调整。

    竹是四君子之一,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赋予竹高尚品节。在这期节目中,肖战还演唱了《竹石》

    一帘幽梦青花里

    出自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公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是一首凄美的离别词,词人在水边与情人分别,忆起相守时的缱绻时光,然而现实中已不见佳人身影,唯有无边芳草,片片飞花。这青绿芳草和飞花,正是歌词中所写的“青花里”。

    一泼山水是清狂

    @Daryear 认为出自张耒《汴上书事》中“入洛自惭文价薄,却凭山水助清狂。”我很认同,但是北宋词人朱敦儒亦有一首《鹧鸪天·西都作》,其中有“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一句。疏狂与清狂皆是狂放不羁的意思。两首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不理烦忧,而实现自我超脱的情感。

    是的,李白用庐山的壮阔景象涤荡了心中的失落愤懑,而生出世寻仙之情,下阙以此为兴,后四句比拟,一曲高山流水是知己之情,一池萍碎是被贬谪居的伤怀之情,一帘幽梦是男女缱绻离别之情,一泼山水是狂放不羁的潇洒之情。句句写山水,实则字字皆寄情。中国古诗词不似西方的诗歌那般喜欢直抒胸臆,而喜欢含蓄的用借代、隐喻、离合之法等来表达委婉的感情以及自己的志向。山水宏大,最能包容,于是,那些于庙堂之中落寞不得志的文人,在无可奈何中唯有到江湖、山林之中去寻求慰藉与超脱之法了。

    此外,有趣的是,上半阙的四句“一”字句,皆化自唐诗,而下半阙的四句“一”字句,皆可于宋代诗词中寻出处。唐宋诗中国文韵巅峰时代,也在歌词的上下阙中相对应,足可见词作者的用心。

    最后在来说下副歌部分的“赋”。 赋是用排比铺陈的手法来抒情,副歌部

    分皆采用“落音~落音~”的排比句

    ,总结和升华了整首歌意境与情感,并呼应了主题。 关于“落音”二字,在我上一篇文章里,@想看就看想说就说请勿评论 曾说“落音”二字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之感,真的是非常奇妙又有趣的想法。落音一般指声音落下,结束,本首歌名为《千年一声唱》,既把三千年经典诗韵融于纵情一声唱,那么有唱必有落音作结。 “落音诗酒之间”,诗与酒从来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搭档”,“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自不用说,连杜甫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名句。“落音风花雨雪”,诗中描写景色象征的分类,有春夏秋冬,有日月山水,有风花雨雪,此处即用风花雨雪代指境诗歌中的内容。“落音千回百转”则很有古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韵味,一首首经典之音历经悠悠岁月,依然能直抵人心、温暖人心。最终“落音化作万物”,所谓经典,便似那一场场春夜好雨一般,早日无声地浸润进我们的生活,“心有灵犀”“蚍蜉撼树”“卷土重来”“走马观花”“物是人非”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成语皆出自古诗词。我们见瀑布会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见柳叶会想到“二月春风似剪刀”,见明月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一个中国人,多少都会吟上几句诗,这些诗不仅妆点过我们的作文,也生动过我们的日常。可以说,落音诗酒之间,是经典在创作,落音风花雪月,是经典的内容,落音百转千回,是经典的传唱,最终,落音化作万物,伴随经典永远流传。 此外,副歌中还有两句,笔者以为可能也化用自故事,一是那英老师喜欢的

    “无意拨动了岁月的琴弦”,可能化用自李商隐《锦瑟》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穿越时光的月照亮今夜”,可能化用自李白《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副歌的“落音”四句,皆有那英演唱,作为华语乐坛的天后级人物,她并不是第一次与肖战合作,早在《我们的歌》中两人就曾组成“那战队”,一次次打破代际,创新出一个个让人惊艳的舞台。而这次在《经典咏流传》的合作,两人不仅默契十足,更为三个月来的合作提交了一份最具诚意的作品。而这个作品,不仅是新老歌手的跨代合作,更是经典诗篇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一袭碧色旗袍的那英,端庄典雅,歌声大气婉约,如同缪斯女神在唱颂。而肖战的演绎,则我有种“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恍惚,因为你不知道他是正在吟唱故事的当青年歌手,还是从那一字一句间穿越而来的“诗中人”。

  3. 大约喜欢王维的同学都会爱上这首歌的。我认为这是一首不应该被埋没、值得被更多人听到的杰作。阿云嘎肃杀,郑云龙温润,鞠红川深沉,高天鹤飘逸。《少年行》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文人味十足的王维写了一首充满江湖侠气的诗,那时候他还不是“诗佛”,也不是后来那个帝国诗坛的零余人,《少年行》寄寓了他早年的的理想和豪情。他在诗里融汇了少侠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调、大义报国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雄姿英发、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这是王维的初心,也是他们的初心啊。 起床的时候一口气看了二十遍视频,然后又去翻王维的诗,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咏流传》要达到的一个理想状态了吧,和诗以歌,塑诗词之形,辅音律之美。链接在此[/cp]

  4. 椴公的《开唐》讲过拟置壶酒山阴畔,青葱岁月好斟酌,也讲过“请从绝处读侠气”,还讲过“大好头颅当一刀碎之”。 我们的武侠作者写尽了大唐明月和少年风流,听着这首《少年行》,仿佛能嗅到他们四人剑锋上的血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 “芳魂”啊“芳魂” 又有秋光正好,长安城风吹香动,满城金蕊赤英,秋色霞光引得游人如织之车马如龙。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相逢意气为君饮,吾心安处是我家。 长安少年是那最澄澈的明月。只是想想,也觉得热血沸腾,这长安少年因了这“盛”就多了点少年的味道。五陵年少、银鞍白马,落花踏尽,歌舞豪饮,这就是一名名张狂肆意的长安少年。 真正的少年意气是纯粹的。兴起纵声高歌美酒痛饮,兴尽泛舟而归酣卧船头。只有在一个开放的朝代,才能有这样的大气,包容自由和叛逆,因而才有了无数纵横的剑客。锋利的光芒和高高竖起的衣领,只要国家边患再起,立即投身军中的任侠之客。许多年后垂垂老矣,仰望云海关山的明月。枯瘦的手指握着剑柄,少年是在帝都度过的岁月悠然涌起,充塞了整个清寂的边塞。他们只是“繁华富丽堂皇中一场畅意痛快的生”。 一个有关追杀、出逃、有情与热血的江湖,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生在大唐的人,生命里有一种奇怪的饱满感,或许这都来自四夷宾服、万国朝拜,有处处笙歌,也有硝烟四起。生在这个时代的少年,当得起那首《将军令》。玉门关外,边庭孤寒,却也挡不住,千悲万恨四五弦,玉盘倾泻珍珠滑。 千古少年侠客梦,切创作都是反抗时间的方式,为了弥补我们对永远已逝的当下的迟钝,为了一场永远迟到的醒悟,也为了在这个时代芳流华夏、光被九州。远处无数山峰上都有烽火独照,我们被这个时代彼此隔绝,但是总还有一些东西,可以穿越千里,温暖彼此的内心。 于今日台上的四位少年而言,那烽火是曾经走过的那条昏暗道路的心火,值得众人浮水飘灯,万里传杯。 很喜欢开头加的这一段,那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莫欺少年志不老,西来无双一剑,乐游原上音尘绝: 不问归来路,不问明日光。 且听鼓阵阵,任霞红染衣裳。 星月伴剑眉,风吹石割伤, 云何同行无旧友, 只因芳魂荡平疆。 莫叹辜负春华暖, 莫惜少年好时光, 可知少年,可知少年? 可知少年,可知少年。 人生如枷,而游侠是梦,千里明见,一目奔腾,这是一群可以快意平生,如烟花一般灿烂的少年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