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旱季 Daratt(2006)

旱季 Daratt(2006)

又名: 雨季不再来(台) / 达莱特 / Dry Season

导演: 穆罕默德·萨利赫·哈伦

编剧: 穆罕默德·萨利赫·哈伦

主演: Ali Barkai Youssouf Djaoro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乍得 法国 比利时 奥地利

上映日期: 2006-12-27

片长: 96 分钟 IMDb: tt0825241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阿蒂姆(阿利·巴凯 Ali Barkai 饰)的父亲在战争之中死去了,十六岁的阿蒂姆拿着一把手枪,决定群寻找并且杀死自己的杀父仇人。怀揣着满心的仇恨,阿蒂姆来到了仇人纳萨拉(尤苏夫·约罗 Youssouf Djaoro 饰)所在的城市,此时的纳萨拉早已经成家立业,并且经营着自己的面包房,每天,他都会将卖剩下来的面包分给附近穷苦的孩子们,俨然一副老好人的模样。

演员:



影评:

  1. 《旱季》让我想到《川崎的玫瑰》,同样讨论对历史过范的宽恕与赦免。但不同的是,《旱季》摆脱历史语境,讨论宽恕与赦免的终极问题——爱与宗教——而或许,这二者本身是同一个问题。

    velvet革命后很多年,有很多当年的革命党人开始后悔,为什么年轻时很轻易就原谅了“历史罪人”,没将他们投入监狱,接受制裁,尤其当看到那些人安度晚年的时候。革命的投机者和赤诚者在一腔热情过去之后,都无法面对历史幽灵纠缠的生活。

    《旱季》里的男孩Atim也一直生活在历史幽灵下——他从未谋面的父亲在内战中被Nassara杀害,爷爷复仇的心从未止息。当目盲的爷爷从广播里听说政府决定赦免内战罪人的时候,决定让Atim报仇。概念上的仇人总是比具体的仇人更简单对付。Atim发现仇家Nassara变成一个垂老的忠实穆斯林,开着面包房、带着年轻妻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将Atim当作自己的孩子,教给他烤面包技术、甚至要收养他当自己的儿子。

    最终Atim赦免了Nassara,这是一个俗套的结局,但也是唯一合理的结局。赦免也许是一个政治策略,但涉及个人精神情感体验的宽恕却是一个宗教问题。没有原谅,谈不上宽恕,没有爱,谈不上原谅。没有原谅,罪人的心灵也得不到救赎。即便Nassara每天去清真寺礼拜、给门口的孩子送面包,但是再多的善行和仪式都并不能减轻内心的煎熬。他与人、与自己、与神的关系破裂,只有修复破裂才能重新开始,而唯一可以修复的不是金钱的赎价,只有爱。Atim的出现,与Atim之间关系的逐渐养成,正是Nassara修复自己的破碎的过程,而Atim与Nassara的交往中,也有来自Nassara的爱逐渐平复仇恨。因为当恨在心里搅出一个巨大的空洞时,有谁能爱自己的敌人?Atim最后放出的空枪是对Nassara过去罪行的宣判和处死,但是眼前这个人的灵魂早已在爱里面被原谅并重生。对Nassara的释放,也是Atim将自己从仇恨与过往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将一些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过分简单化显得很不合时宜。但谁又知道,个人的救赎是否往往更通过最“简单”的方式?

    但是电影在讲述宽恕主题的时候有天然无法填补的缺陷。有多少人有机会亲自补赎被自己伤害的人?有多少人有机会再重新去爱和被爱?电影试图绕过宗教、以世俗的爱来救赎,于是电影里的救赎成为一个伪宗教问题,实际还是一个世俗问题。世俗问题自有另一套规则,因此,将具体历史背景的简单化就成为一厢情愿的美好乌托邦式期望,与《大江大海》的幼稚同理。Atim长大之后,也许会像velvet革命党人一样后悔。
  2. 乍得,非洲一个不大的国家,内战后一片贫困狼籍,内战结束了,广播里传来特赦战犯的消息。特赦消息对于战犯来说,是一个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特赦对于那些受害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幸事情,受害家庭的仇人没有被法办。受害者家庭其他成员拿起武器进复仇。

    阿太接过盲人爷爷交给的手枪,要为在内战中死去的父亲报仇,阿太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复仇记,阿太的父亲在阿太还没出生就挂掉了。我第一眼看到阿太时,根本看不出阿太几岁,像十八岁也像二十八岁,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阿太脸上总是挂着与实际年纪不相衬的表情,愁眉不展,苦大仇深,吃不饱穿不好,小小年纪背负上了复仇的重任。阿太带着手枪穿得与乞丐没有什么差别的装束踏上了复仇之路。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阿太只能靠小偷小摸来维持生计,那有什么办法,一个年纪不大又无一计之长的小孩能做什么呢?阿太很快在街上找到了杀父仇人,一个老兵,老兵开了一个小面包房,经常把卖剩下的面包送那些无家可归的小孩。老兵看阿太挺可怜,就收留了阿太为面包房的小工。阿太看到老兵有一位刚怀孕的年轻太太,还发现老兵在内战时被人割过喉,只能通过助声器与别人沟通,老兵通过每天向真主阿拉祷福。

    老兵家的广播里不时传出关于特赦的消息,老兵根本就不想去理会,也不想听,老兵总觉得战争不仅给别人带来了痛苦也给自己带来很多伤害。在老兵熟睡之际,阿太准备为父报复,可是还是迟疑了一下。再次找到射击老兵机会时,阿太又把枪放下了,毕尽阿太不是一个冷面职业杀手,他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我个人还是不想看到阿太把老兵解决掉,如果阿太真的把老兵毙掉了,那么老兵老婆肚子里的孩子又会成为下一个阿太,冤冤相报何时了?

    阿太一天比一天更为整洁的穿着至少能证明,阿太在面包房做得还不错,至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虽然老兵有时很粗鲁地会痛骂阿太,那是因为阿太在做面包时打手机或是做面包时忘了放酵母,老兵就像一个严格的父亲。有一天,老兵生病了,要阿太一个人完成了整个做面包的过程。阿太做出可口的面包,阿太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这是阿太在电影中唯一一次幸福的笑,让我们看到一个少年应该有的快乐。

    老兵觉得自己老了,应该找一个人来继承自己的面包房,老兵决定要认阿太为儿子,但必须经过阿太父亲的同意。老兵开着车带着阿太去看望阿太的爷爷,爷爷虽然看不到却认出了老兵,一边是求阿太开枪为父报仇的爷爷,另一边是对阿太像父亲一样的老兵,阿太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复仇。




  3. 这是部非洲乍得电影,论拍摄手法来说一般,叙述风格也很直白,但追求的还是恒久不变的一个主题,关于宽恕的话题,只有对非洲有一定的了解的人就知道,非洲的各种暴力活动比较频繁,种族和部落间的矛盾也比较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应该总是被仇恨所遮蔽,否则人与人之间和这个国家都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后代也会深受其害,我想这是这个导演的初衷,这让我想起刚果布国家的和解是一个道理.

  4. 非常棒的非洲电影。具有非洲艺术那简洁,直指人心的力量。以沉默,以荒凉风景,以稀少的人物,探讨了战争创伤,情感诉求,正义与不公,宽恕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