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仲夏之恋 A Summer Story(1988)

仲夏之恋 A Summer Story(1988)

又名: 夏日挽歌

导演: 皮尔斯·哈格德

编剧: 约翰·高尔斯华绥 佩内洛普·莫蒂默

主演: 詹姆斯·维尔比 伊莫金·斯塔布斯 苏珊娜·约克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1988-08-11(美国)

片长: 95分钟 IMDb: tt0096189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律师弗兰克(詹姆斯·维尔拜 James Wilby 饰)因为脚踝受伤而来到了一处偏远的小山村里修养,在那里,他邂逅了名为梅根(伊莫金·斯塔布斯 Imogen Stubbs 饰)的美丽女子。弗兰克的风趣和健谈吸引了梅根的注意,可是梅根此时已经有了未婚夫乔(杰罗姆·弗林 Jerome Flynn 饰)。

演员:



影评:

  1. 高富帅爱上乡村女,这样的故事发生过太多次,英式乡村的美景与平淡生活,美好的乡土少女,夏日的激情总归是激情,一时兴起的爱美丽却总带来伤害,因为责任是一生的承诺。
    有钱阔少爷徒步乡间看上了农庄的少女麦根,激情一周后男主离开预备带其回家,在城里劈腿与另一富家女,农家女会农庄后死于难产并育一子,多年后男主携妻再回农庄了解之后深深的遗憾。非常狗血的剧情,花心男劈腿别旧爱的套路,只是换了个空间时间,换了个不怎么的男主和清新脱俗的女主,在华丽的氛围下也掩饰不住内心的谴责。
  2. 歌德在抛弃了他的情人后曾写下一首忏悔的诗歌:
    少年看见红玫瑰,
    原野上的小玫瑰,
    多么娇嫩多么美,
    急急忙忙跑去看,
    心中暗自赞美。
    玫瑰,玫瑰,红玫瑰,
    原野上的小玫瑰。
    ……
    男人一旦爱上一个女人,想必这女子在他眼中都是带露的鲜花:娇美——但不会持久,可他从来没想过这不持久,就像他没想过他爱情的短命。恰似被玫瑰迷住的少年,只陶醉在将她采撷来、戴在自己西装襟上的憧憬里

    比起原著,电影中的弗兰克多了几分向世俗价值观挑战的叛逆。他对影片中的农民们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反而主动和他们交流,同他们一起劳动、跳舞,迅速地融入他们。

    中产阶级与农民的身份差异仿佛一缕烟雾,被他轻轻一口气便吹散了。梅格在他眼中是美丽而自然的生灵,他讨厌同伴对梅格的轻慢,像欣赏一朵娇花一样呵护着梅格每一片花瓣的绽放。

    这种纯洁得近乎柏拉图式的爱,让那个夜晚的激情爆发几乎显得突兀了。很难说弗兰克一开始就是抱着婚姻的目的去爱梅格的,可是梅格真诚又卑微的爱触动了他心底的骑士精神和正燃烧的爱情,他决心不只带她私奔,还要娶她为妻。

    他只身来到托尔基时,那股田园牧歌的情调还没从他思想中褪去,他穿着在乡下那身破旧的西装,温情默默地注视着橱窗里的婚纱,想象着心爱的梅格穿上它的模样。

    直到此时, “社会压力”对他们都只是童话里的妖怪:虽然人人都说起,可没见它跑出来吃人。但就在这个风光旖旎的海滨小镇,悲剧悄悄渗入他们的生命,像盐敏捷地融进海风。

    弗兰克在这找到的久违的另一种愉快,不禁流连忘返,这是他所熟悉的、积淀在他灵魂里的价值观。一个人无论如何都逃不开自己。

    弗兰克的思想之先进已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向往精神的自由、渴望摆脱宗教的束缚和世俗等级制度,但一遇到丁点的考验,他炽热坚贞的爱情便如被火点燃的飞蛾,只剩下轻飘飘的灰烬。正如他争执自己不信教时因无奈而脱口而出的“上帝呀”——这一切深植在他灵魂中。不过几趟错过的火车、几日往昔生活中的重温,那段销魂蚀魄的爱恋便春梦了无痕了。可谁能因为一个人逃脱不了自己而责怪他呢?

    我很想说“这是时代的悲剧”,可是这悲剧难道不是在任何时代都上演?

    我想说“这是社会的悲剧”,可影片中的村民们对可怜的梅格是那样体贴和宽容——对她痴情不改的乔、在她坟头放置鲜花的吉姆老头、还有为她把遗孤抚养成人的其他人……

    我习惯了在悲剧中找一位“罪魁”,憎恨他、唾弃他,以此发泄自己欲哭无泪的愤懑。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发现,有太多悲剧是无人可怪罪的。

    可是弗兰克,在你打碎了梅格的心之后,何必还用怜悯来侮辱被你伤害的人?

    ----------------------------------------------------------------------
    给喜欢的段落做个流水账:
    1、弗兰克心急火燎地去给梅格发电报,女业务员却百般刁难。
    女业务员:“你再敢说话不客气,我就打电话告诉我爸!”
    弗兰克:“对不起”
    女业务员:“你这落款没署名,不能发”
    弗兰克:“胡说!你再不发,我就打电话告诉你爸!”

    2、弗兰克唱了两次歌。
    一次是骑着自行车去邻村找梅格,直着喉咙喊歌,好像有股快活的气流从胸中冲出来震动了声带;
    一次是坐在琴凳上,旁边淑女斯戴拉为他伴奏。他蜷曲的金发和他的歌声一样,一丝不苟,

    3、他两次看到站在晾衣绳边的女人。
    一次是梅格在晾衣服,苹果花般在阳光下闪烁着蜜的光泽,令弗兰克心神俱醉;
    一次是故地重游时,远远地看到一个妇女的背影在收衣服,旁人告诉他:那是乔的遗孀

    4、弗兰克有两次戏水的镜头
    一次是和大学同窗在小溪里洗澡,互相泼水玩
    一次是剪完羊毛,和农民们在同一桶水里面清洗手臂,一个大叔用凉水泼他光着的脊背,凉的他哇哇叫

    5、在海滨小镇的一家女装店的橱窗前,弗兰克和梅格都曾驻足。
    弗拉克彼时刚到小镇,急切地要去银行兑现支票,好能尽快回去接梅格。他看着橱窗里的女装,美滋滋地傻笑
    梅格苦等弗兰克却不见他回去,便跑来小镇找他,迷惘地站在那看着橱窗

    6、弗兰克和梅格的第一场激情戏。
    接吻——镜头仰上去拍羊毛 ……啪!两具缠绵的胴体!!
    我很开心,我以为拍到羊毛就完了呢
  3.     1、高尔斯华绥开篇即援引了穆雷译欧里庇得斯《希波吕托斯》中“这苹果树,这歌唱,这黄金”一句点明题旨。通过“苹果树”这一意象,现实与传说,当下与过去之间一下子具有了血脉关联。弗兰克与曼吉在苹果树下相拥相吻,姑娘潮湿的黑头发里还插着一小朵苹果花;曼吉临终前执意选择苹果树下作为最后的憩息地,可还是被当作自杀者葬到了十字路口。这些尽是小说作者所描摹的绘画“前景”,而真正浸透在画布里的,却是他或者说是弗兰克对于“这苹果树,这歌唱,这黄金”般人间天堂的怅然追忆。也许他们曾经都只离天堂一步之遥,但因为彷徨,因为怯懦,终致永远绕开了那扇进入之门,更以为“不可能找到能快活一世的避难所——无法同艺术作品相比”。于是,塞浦路斯女神阿佛洛狄忒对背弃她的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被诬蔑的驭手希波吕托斯被突然失控的马匹拉扯着,剧烈地冲撞向海边的岩石,粉身碎骨。但以复仇为快的爱神并不满足,一个冰冷而残忍的笑又一次浮现在她美丽不可方物的嘴角:曼吉淹死在不到一呎半的池水里,“她躺在水里,脸儿朝下。石头缝里长出一朵黄花,就在她头上面。”
        然而,这一重文学上的双关意味似乎并不能被镜头语言所表达。为此,电影干脆剥去全部的希腊悲剧内容,改由弗兰克这个颇具诗人气质的法学毕业生对天真浪漫的曼吉念一段济慈的《无情的妖女》:
        I met a lady in the meads
           Full beautiful, a fairy’s child;
        Her hair was long, her foot was light,
          And her eyes were wild.
        …
        She found me roots of relish sweet,
          And honey wild, and manna dew;
        And sure in language strange she said,
          I love thee true.
        这一改编并不与故事情节脱节,是很好的“英国化”尝试。

        2、小说里由斯妲拉弹奏的几首舒曼乐曲被爱尔兰小调《温柔少女》所取代。这首歌总共在电影里两次“亮相”。第一次是弗兰克蹬着自行车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急速飞奔时,打心底里欢快地清唱出声的。当时的他,像极了一个多情的勇士,全身心投入到追寻爱情的“事业”上,一如戛然而止的前半段歌词所示,整个儿陷入一种狂喜状态,而与忧伤、别离、痛苦、挣扎还毫无牵绊:
        There's one that is pure as an angel,
        And fair as the flowers of May.
        They call her the gentle maiden,
        Wherever she takes her way.
        Her eyes have the glance of sunlight,
        As it brightens the blue seaway.
        And more than the deep-sea treasure,
        The love of her heart I crave.
        当弗兰克坐在同样美丽的斯妲拉近旁,在她娴熟的伴奏声中再一次完整地唱起他所熟稔的《温柔少女》时,脑海里浮现出的仍然是曼吉那“洁莹似露”的小脸吗?如果说小调的前半段还会让人疑窦丛生,那么接下来的歌词却显然指涉明确:
        Though parted and far from my darling,
        I dream of her everywhere.
        The sound of her voice is about me,
        The spell of her presence there.
        And whether my prayers be granted,
        Or whether she pass me by,
        The face of that gentle maiden
        Will follow me till I die.
        电影处理得非常巧妙的一个细节是,在歌词转入后半段时,镜头也随之由暖色调的室内切换到冷色调的室外。斯妲拉的影像渐渐模糊,而曼吉的小脸正被入夜的凉风吹得通红,她再也不愿静静等待下去,于是提起小小的行李箱,赶了十几公里夜路,心里一定还充盈着对新生活的向往。而这时的弗兰克却安逸地躺在旅馆大床上,早已泯灭了之前的勇士幻梦。场景色调由暖变冷,以及弗兰克由动变静,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关键性地预示着影片将不可避免地被安排一个凄凉结局。
  4. 如果我说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部电影,知道这部电影的朋友们想必会十分惊奇。的确,这部电影所描绘的事情实在是太过于普通了。梅根小姐的故事,在中国的作品中,亦有许多翻版,可能这是世界上女性共同的悲哀吧。在最为迷乱的时刻,爱上一个行色匆匆而只在她面前停下脚步的外乡男人,在错误的季节与错误的人谈了一场错误的恋爱,而最终以那个我们难以启齿的悲伤词汇落幕:“始乱终弃”。

    何时我们会被真正地触动,而且将这种感觉深埋在记忆的深处,久久无法忘怀?我想,应该不是那些别人口中的感人故事,即使再多人认同它,而你也确实在那一刻受到了触动。这种触动最终还是会被淡忘的,因为它终究还是与你自己的故事相去甚远,而你所受到的共鸣,也只是来源于人类共同的情感或者是后天的教育而产生的,对你而言终究不是独一无二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并不属于你。而那些真正打动我们的,并会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恰恰是那些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感动,那些由于我们过往经历重现而激起的心中的涟漪。而这些感动,往往又是难以言明的。

    这部电影给予我的感觉就是如此,而这些感情又几乎全部投射在了女主伊莫金·斯塔布斯身上。因为在她身上(既指她所饰演的梅根 ,又指她自己),曾经的那些难以言明的隐痛,都无比清晰地投射了出来。曾经有许多故事令我感动落泪,但只有这一次,她的故事,让我许久都没有走出这片阴霾。

    正如我开头所写,她的故事实在是不起眼,只是结局相对而言更为悲惨一些,但是,恰恰是这种不起眼,使我受到了深深的共鸣。生活中,我们鲜少能体会到喜悦,更多的还是悲伤与无奈。而这些悲伤中,又有绝大多数的事情,我们没法或者是不愿与他人交流,它们只能留存在我们的心中,慢慢地沉淀。其实在刚看完这部电影,尚未有什么感触的时候,我就有了写一部影评的想法。曾经动过几次笔,却没有一次真正写成。我最初以为这是因为那时的文思不畅,但后来我渐渐明白,这其实是因为我真的很难把这种情感表述清楚。每一次动笔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所描绘的梅根小姐之痛,都实在是太过于普通。但是我在每一次放弃之后,却总会再恋恋不舍地重操旧业,我实在是想不明白究竟是这部电影中的什么给予了我这么大的动力……

    慢慢地,我终于明白,恰恰是这种痛的普通,在深深地吸引着我。电影中的一切都是普通的,而这种普通,在观影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渗入我的大脑,直到进入其中最为隐秘的角落,将那些连我自己都以为早已被遗忘的痛苦,全部挖掘出来,融入电影中的痛苦,以一种模糊的面孔,但同样丝毫没有减弱的压迫感,使我感到窒息。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呀,它既不太过于具体而令人生厌,又足够得清晰,足够得近,近到足以探进我灵魂的最深处。

    深挖剧情,打动我的地方其实不止有梅根痛苦的普通,其实还有电影中透露出的遗憾与不甘,而这些情感与之前的普通一并,使我触动到几乎崩溃。这里我要从戏里戏外两方面去谈一谈。梅根对于弗兰克的爱是无比真挚而又热烈的,而弗兰克却远远配不上这种爱。弗兰克对于梅根的善意,其实更多还是出于激情,并不持久,但梅根却并没有意识到(在这一点上女人往往是迟钝的)。当弗兰克在城中筹钱屡屡碰壁时,我就隐隐感觉不妙。当他急匆匆地赶往车站,却没有赶上火车的时候,我几乎已经绝望了。而我实在是没有想到,导演竟然会再安排梅根进城寻找弗兰克的情节。当她搭上牛车,一步一步地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寻找时,我的眼眶就开始湿润了,而我实在是没有想到导演在这一段的安排竟然可以如此得巧妙而又令人心碎。她几乎就要见到他了,或者说她已经见到他了,但两位工人推过的镜子,这面影史中最为可恶的镜子,给予了那个渣男最后一次放弃他所爱的人的机会,而令人作呕的是,他竟然选择了抓住。

    太近了,真的太近了,她离自己的爱人,未来美好的生活就仅仅相差一面镜子的反光。我曾经无数次去猜想,如果那一面镜子没有经过,结局是否会有不同。我想梅根一定会幸福的,因为弗兰克的软弱,在梅根偌大的爱意的感召下,毫无疑问是会沦陷的,况且他也没有婚约的束缚,而且未来一片光明。最重要的是,他其实也是很爱梅根的。

    真的,实在是太近了呀,美好的未来仿佛已经唾手可得,而她却在一瞬间失去了一切,被打入冰窟。重要的是,这些她从来都没有过的呀,她却已经永远失去了再一次体验它的机会。看完电影后,我又禁不住去查了一下梅根的饰演者。原本以为映入眼帘的会是一个关注数上千,作品丰富的完美简介,但万万没想到,竟然是一份连人物简介都是英语的,鲜有人知,作品几乎都是暂无评分的糟糕主页。实在是没法想象,一位颜值足够优秀,气质极佳,演技无可指摘,而且角色适应性极强的演员,演艺事业竟会如此惨淡。细看她的作品,不多但是种类足够丰富,也有《第十二夜》这样的精彩之作,但我还是没法说她是一位成功的演员。现实中的影响因素的确很多,但我相信她离成功其实并不遥远。如果她可以凭借《第十二夜》中的男装形象一鸣惊人,如果在《豪门恩怨》中她的光芒没有被两位男主如此彻底地遮蔽,如果《仲夏之恋》没有这么小众……即使这些不会让她立即成名,只是给予了她更多的机会,我相信,凭借她的能力,在那个英国影视业并没有发展得如此完全的时代,她一定是可以有所建树的。但是,这些假设终究也只是假设。没有人讨论她,没有人关注她,也更没有人能记住她。她被平庸所埋没了,她精湛的演技与摄人心魄的微笑,她所演绎出的这些无比优秀的角色,都消失殆尽,荡然无存。这也是失败最为可怕的一点。

    我不禁生疑,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离成功如此之近的地方功亏一篑?究竟是什么让这样的痛苦变得普通,变得令人麻木?我们真的缺少了些什么吗,我想没有。我们只是失败了,我们的痛苦变得不再拥有意义,没有原因,同样也不需要原因。我们只是没法赢,即使我们付出了足够多,书写出了足够精彩的故事,即使我们离成功只有这么近了,近到只差一面镜子,一部电影。我们把这种不足称为运气吗?可能吧……我们可以给予它任何名字,但丝毫没法撼动它。它会在我们最需要它的时候悄悄溜走,而在无关紧要的时候又会王者归来,使你激动不已,却毫无意义。

    当我们因为失去它而失败时,没有人会真正地安慰你,因为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你做到了许多,但这些却只能成为惨痛的回忆,使最终的失败变得更加恶心,更加痛彻心扉。你会将这些痛苦装进行囊,再次上路,再次重复同样的痛苦,只要你还没法在最终时刻拥有可以将其停止的东西。这种循环只会在你实在走不动时才会停下,在不知不觉中就耗费了你的一生。而最为痛苦的恰恰就是,你没法向别人诉说,它们难以排遣,只会慢慢地沉淀,在你心中最为隐秘的角落,难以言明。

    这篇影评大概率会与这部电影一起,被埋没而无人知晓。其实这也不是一件坏事,我真心希望这种观影时的痛苦只属于我一个人。

    Imogen,一个多么美的名字,但愿我能一直这样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