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锦衣卫(2010)

锦衣卫(2010)

又名: 14 Blades

导演: 李仁港

编剧: 邝文伟 李仁港

主演: 甄子丹 赵薇 Wei Zhao 吴尊 徐子珊 戚玉武 陈观泰 午马 洪金宝 罗家英 刘松仁

类型: 剧情 动作 惊悚 武侠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新加坡

上映日期: 2010-02-03(中国大陆)

片长: 112分钟 IMDb: tt1442571 豆瓣评分: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明朝末年,皇帝昏庸,曾保家卫国屡建功勋的锦衣卫被奸佞利用,沦为暗杀工具,令世人闻风丧胆。因谋权篡位而被施以刖刑的庆亲王(洪金宝 饰)虽被流放塞北多年,然野心不死,暗中勾结大太监贾精忠(罗家英 饰),企图卷土重来。贾精忠在中土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不愿苟从者格杀勿论。锦衣卫指挥史青龙(甄子丹 饰)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因发现贾精忠阴谋而被追杀,身受重创后委身正义镖局以图保护玉玺。茫茫大漠,青龙在镖头之女乔花(赵薇 饰)以及天鹰帮帮主大漠判官(吴尊 饰)的帮助下准备阻止庆亲王与贾精忠的阴谋,此时,庆亲王义女——拥有绝世武功的脱脱(徐子珊 饰)身负追杀青龙的使命亦赶至雁门关……

演员:



影评:


  1. 我相信,除了偶尔抽风以外,各位早已成名的主创们,一段时间内的发挥应当趋近于稳定。那么,来看一下他们的上一部电影都是什么。

    甄子丹——《十月围城》——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基础设定而大打出手

    赵薇——《花木兰》——晋江系古装少女言情

    吴尊——《剑蝶》——低龄脑残武侠大片

    导演李仁港——《见龙卸甲》——出现了飞碟的架空历史

    编剧邝文伟——《画皮》——分场破碎,节奏混乱,台词水分严重

    《锦衣卫》=甄子丹+赵薇+吴尊+导演李仁港+编剧邝文伟

    所以大家也就会明白了。《锦衣卫》的评价是,分场破碎节奏混乱台词水分严重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基础设定而大打出手还出现了飞碟的架空历史晋江系古装少女言情低龄脑残武侠大片。
  2.   电影还没上映,就有报道说,这部电影的感情戏比动作戏还要Hi。我原本压根不信,因为在我心目中,赵薇一直是演“傻姑”的不二人选。但很快传来证据,让我有了点期待:赵薇怀孕了!

      统观整部电影,如果说它的感情戏还有点戏,是因为它的动作戏没什么戏。丹哥虽是从头打到尾,但我相信他流的汗,还不如《十月围城》里那场“跑酷”多。但我毅然评了四星,原因有二:一是前晚看了成龙大伯的《邻家特工》,审美能力跌倒谷底,因此尽管被赵薇大婶摧残了1个多小时,依然兴致勃勃;二则当然是为了丹哥,为他的美胸和他的眼神!

      在首映礼上,丹哥就说自己的“胸肌性感程度超过女演员”,我也不得不说:真的很大,我见犹怜!那场戏是“青龙”与“乔花”两人在“二不洗澡堂”洗完澡,丹哥光着膀子、逼向薇婶,然后镜头定格在薇婶意乱情迷的眼神……这场戏,薇婶的本意大概是想通过闪避不安的眼神,表现少女的娇羞。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34岁熟女饥渴的目光,贪婪地在丹哥的大胸脯上游移…

      片中与丹哥PK美胸的,一个是穿着小抹胸的“判官”吴尊,虽然胸形不错,但明显比丹哥瘪得多,不够抢眼;一个是演杀手“脱脱”的徐子珊,人如其名,不仅绝招是“脱衣移形大法”,而且正好脱了两次,秀了两次挤出的乳沟,但既然是挤出来的,自然是水货,而这部电影中,丹哥的胸部前所未有的“丰满”,就像现在的他,前所未有地如日中天。

      记得以前的丹哥,身子挺单薄的,没什么胸,也没什么名气,但功夫肯定比现在好,因为年轻。只是当时有成龙、李连杰:一个会插科打诨,而丹哥老是一张“扑克脸”;一个比他长得帅,最适合演大侠,而丹哥最适合演被大侠K死的终极BOSS。回想起来,我第一次记住丹哥,还是在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时光一晃18年了。当时29岁的他,演的是面如傅粉的“曹公公”,虽然只头尾两场戏,但演得很大气,是个很经典的反派。同年,他还演了《男儿当自强》中的“纳兰元述”,最后那场与李连杰的巅峰对决,绝对是功夫电影史最经典的单挑。但之后的13年,我对丹哥的记忆几乎空白,略有印象的是《战狼传说》,还是沾了李若彤的光。直到2005年,《杀破狼》横空出世……

      我想,丹哥应该感谢岁月。是岁月,让如今56岁的成龙,插科打诨都透着疲态,原先的机灵诙谐,都成了今天的装疯卖傻;是岁月,让如今47岁的李连杰,“大侠”变“老侠”,曾经的面如冠玉,多了岁月的坑坑洼洼。而依然是岁月,丹哥却依然年轻、不断成熟,只是酷了几十年的“冰眼”开始融化,于是“叶问”的眼中有了淡定;“沈重阳”舍身那一刻,眼神能迷离得让人心碎;而“青龙”的双眼里,坚毅、自信、冷酷……略带几许倦意、几分玩世不恭,像极了古龙笔下的男子,让人直想随他浪迹天涯,即使他不屑为你回头一顾,一个背影就足以让你倾心……那是一个成熟的男人最完美的双眼,是数十年寒暑一朝化蝶!
    而比丹哥小16岁的吴尊和徐子珊,一个自恋地想拿眼电人,一个则想用变态的眼神杀人。或许16年后,他们也能练就丹哥那样一双眼睛,但今天的他们只能俯首称臣。

      所以从影院出来,突然觉得做男人真好,因为有一种男人只会长大、不会变老。却又想起薇婶的眼袋和鱼尾纹,尤其是被银幕放大后,更是触目惊心。为什么今天的女人容易老?想当年,34岁的林青霞、张曼玉、关之琳……是何等光彩夺目?而今天我们却要花钱看着一个34女人的眼袋和鱼尾纹,来感伤岁月无情。那试问,一个不会变老的男人,心将何往?



    【杂说】
    ●李仁港实在是个“大烂导”,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明星愿意被他糟烬。从《见龙卸甲》开始,他更变态地恋上了“铁斗笠”,从三国到明朝,斗笠恒远久,一顶永流传,由赵子龙传到了青龙。同时,他又变态地喜欢让女人当最终BOSS,如果说《见龙卸甲》中的MAGGI Q还有些让人惊艳;这次选择徐子珊,实在是一无是处,我能接受的理由是:两人“潜规则“了,且李仁港喜欢SM。

    ●片中的几个老男人都很出彩:刘松仁、罗家英、洪金宝……尤其是午马演的老镖师,有场戏是路遇天鹰帮挑衅,他手猛伸向宝剑,一迟疑,却慢悠悠地拿起了烟斗,堆起一副息事宁人的陪笑。那一瞬间的“迟疑”,全靠一只手来表演,却把英雄迟暮的沧桑,表现得淋漓尽致。

    【真情链接】《叶问2》: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3. 《锦衣卫》密集吐槽:春节档腐女必修课
        ——一个关于GAY变直的辛酸故事
    MildSeven 发布于:2010-02-01 10:43




        本文有关键情节透露,请审慎阅读!但求博君一笑。


        《锦衣卫》中俊男纷纷大露肌肉,男女爱情羞羞答答,反倒是两男坦然相悦,这不仅忽然令人生出个想法,导演李仁港其实根本就是个同人男!其实《锦衣卫》讲述了一个原本好“男风”的锦衣卫头目被一个江湖女子给掰直了的故事,是李仁港对明代特殊群体的内心刻画。


        “锦衣卫”所处的明代其实正是“断袖之癖”盛行的年代,上自天子,下到庶民,基本上都有男性“知己”,真是一片盛世祥和……李仁港把《锦衣卫》的背景选定在此时,也十分利于讲故事了。


        整个影片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甄子丹身为当朝权力豢养的锦衣卫首领多年(导演特意让甄子丹留胡子,这其实就是告诉你,锦衣卫真的不是太监真的是纯爷们),功夫(不仅仅限于武功)高强,还没娶妻,一群糙爷们出生入死天天在一起,肯定另有隐情,但是这段详情呢导演并没有交代,直接先让甄子丹开启一段新生活了,这时候影片并行一边在交代怪大叔甄子丹与女生赵薇的相遇,一边塑造打着甄子丹弟弟旗号但是怎么看怎么是疑似旧爱的戚玉武如何如何变坏,一对旧日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与性取向的哥们逐渐变得分道扬镳。


        这时候说起来甄子丹与赵薇的邂逅就十分令人玩味了,整个两人这个爱情的过程是十分仓促和莫名其妙的,其实不如说是赵薇单方面爱上了甄子丹更加贴切,而甄子丹明显就是个GAY在面对美女百般挑逗的时候却毫不动心,连澡都一起洗了还能把持的住,这显然不是普通直男干的出来的。在女生赵薇一系列痴心付出之余,大叔甄子丹不能说一点都没有感动,但是他在心里默念100遍,你给我点时间,你给我点时间,我马上就直了,我马上就直了。


        可谁知就在甄子丹逐渐要被掰直的过程中,又冒出来个俊美盖世无双的吴尊,又帅又不羁,从来不盖肚脐。美男当前,甄子丹又荡漾了,当着赵薇的面跟吴尊干了一仗,赢了以后还特别有范儿的说了一番道理,假装两人可以交个朋友,其实就是为了后来求合体埋下伏笔的,小帅哥吴尊果然信以为真,甘愿为甄子丹两肋插刀,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为义赴死。但只有吴尊误以为那是友情,其实那只是甄子丹在变成直男过程中的一次摇摆。


        此时再看戚玉武,变坏后只要权力,这你信吗你信吗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他会不为美色金钱着迷,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其实还爱着一个男人!那个男人无疑就是甄子丹。最后戚玉武自知走上末路的时候,知道能死在以前爱人的手里,也算是瞑目了。


        片尾李仁港并没有明确交代赵薇和甄子丹是不是真的在一起,这表明他对于GAY最终能不能成功变直男这件事也是心里没底的。《锦衣卫》,实在堪称春节档期腐女必修课……
  4. 郑渊洁曾写过一个童话,假托古代的神奇生物——龙——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结果“龙的传人”因为它长得与画像中不一样而拒绝承认它的“龙格”,甚至给他起了一个名字“亚龙”,以资区别。故事的最后,真正的龙黯然离开了龙的传人,回到属于自己的时代。

    《锦衣卫》就是这样一条穿越时空的龙,秉承了所有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风采,而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却发现曾经被新武侠电影哺育的那帮所谓“老港”已经不认得它了。理由是“故事太肤浅,台词太雷人”。这种错位,未免令人尴尬。那么,究竟是谁错了呢?是这部电影确实稀松平常,不值一哂?还是我们已经被内地电影市场的风刀霜剑陶冶得连好坏香臭都分不出来了呢?

    我先挑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部电影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一部武侠作品,其美学形态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最前沿。扣除剧情方面的失分,即使放到90年代初的新武侠大潮中,也会是中上的素质。

    为了不让问题过分复杂化,我们可以从八九十年代新武侠电影入手,来解读这部作品的来龙去脉。原因一是这部近作显然与这类型电影的渊源最深,二是因为新武侠片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巅峰时代,通过它,可以追索到之前所有的武侠脉络。这里我们摘开新世纪的大陆武打电影不提,因为那些是怪胎。

    先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开始,那些当年令我们痴迷的新武侠作品,其核心要素是什么?区别出这些,然后才好说《锦衣卫》的渊源。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大概有4点,1,动漫式的夸张美工,2,摄影、剪辑和特技,2,音乐,3,胡风。这肯定不完全,期待同好补充,不过我自认为它基本囊括了我们称为“新武侠”的那些作品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方面。

    以下一个一个来说。

    一,动漫式的夸张美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武侠片就是华语武侠的全部,其美工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六十年代初以前,以粤语残片和邵氏武侠为代表的舞台化阶段,主要借鉴的是京剧的装扮,当然据说《王氏三侠》中还有西部牛仔的装扮,我没见过,邵氏六十年代末期的服装和舞美多有借鉴日本剑戟片处,这倒是领教过的。不谈那些民族主义的废话,这反映了类型片之间相互吸收和融合的旺盛活力。

    第二个阶段是写实阶段。邵氏电影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摈弃了那些舞台化、不利于打斗的扮相。伴随着武侠电影向功夫电影的嬗变,符合人体运动要求,并且有一定历史现实依据的服装和道具成为主流,最终阶段就是我们在TVB武侠剧里面看见的那些。胡金铨的电影代表了写实阶段的极致,但是因为费工费料,并未成为主流。

    第三阶段就是新武侠的夸张动漫风格了。这种风格的源头之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动漫文化,例如东方不败的今川义元扮相和炼锋号里的短打扮。但是我认为——我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新武侠电影最主要的美工灵感源泉,就是胡金铨!

    尽人皆知,徐克跟胡大师在《笑傲江湖》中闹得很不愉快,但同样明显的事实是,徐克电影的形态显然极其类似胡金铨电影,尤其是在服装这方面,是百分之九十的照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新龙门客栈》中鞑子头上系的手巾,是吴明才在《空山灵雨》中戴过的。《倩女幽魂》中宁采臣的背囊,也是从《空山灵雨》中的孙越那里借来的。《笑傲江湖》中侠客们穿的书生服,显然是《忠烈图》中伍继园那一身。当然,一阵风可不只这一身衣服,还有身白的,借给了《青蛇》、《梁祝》和《刀》。《空山灵雨》中徐枫的发髻,传给了《倩女幽魂》中的小倩。《大醉侠》中的罩袍,也叫《笑傲江湖》中的古公公借去施展了一回气功。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有心人比较一下徐克《笑傲江湖》之前的武侠作品如《蝶变》,就能看出来他在美工方面受了胡金铨多大影响。以至于他的作品无论时代背景是哪个朝代,看起来都像发生在明朝!新武侠旗手都如此,跟风的就更不必说了。

    也正因为如此,不好说新武侠的风格是写实,而只能说是融合了哥特、东方和洛可可风格的动漫风。

    《锦衣卫》不用说,继承的就是这股脉络。而且很纯很纯——是直接回到了胡金铨那里。那顶为人诟病甚多的帽子,导演自己解释过,还不明白,还有疑问的,请看这里。你可以质疑李仁港的历史常识,可总不能跳起来说胡金铨也犯糊涂吧?

    还有刘松仁扮演的赵审言的纯静冠。

    《锦衣卫》里的美工分写实的和写意的两类,写意的一类,我们后面再谈。这里只要明确写实的一类即可。宣传总在把李仁港和张彻相提并论,他自己也承认不讳,不过我始终认为,无论徐克也好还是李仁港也好,他们欠胡金铨的,远远超过欠张霹雳的。

    二,摄影、灯光、剪辑和特技

    新武侠电影在这方面的成就,堪称其最鲜明的特色。我还深切记得第一次在录像厅里看到《人间道》的经历,出来之后,整个人都傻了。

    看过《武林圣火令》、《如来神掌》之类老片的人应该会明白,那些快速剪辑、钢丝和动画特技之类的手段,在香港电影中是有根的。但是集大成的,显然是新武侠,它彻底革新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

    这篇文的题目毕竟不是《新武侠电影论》,为节省篇幅起见,我就挑《锦衣卫》中涉及到的一些段落来谈好了。

    关于摄影,《锦衣卫》与新武侠中徐克一派的风格大不相同,通篇基本没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机位和视角。我想这是因为李仁港的世界观与徐克不同,比较中庸平和,没那么偏激。李仁港拍文戏时候,摄影机多半是保持在水平位置上,中规中矩。

    《锦衣卫》的摄影让人想起最多的还是另两部新武侠经典《白发魔女传》和《东邪西毒》,要言之,就是升格拍摄静态影像,放大时间的流逝。中间曾有几次用来渲染英雄人物的细节,有兴趣地可以留意一下,拍出来的人特别有神采,所谓浪漫武侠嘛。这种手段说来简单,没在大银幕上看见却也有十几年了也!

    另外就是新武侠没落之后才兴起的快慢镜,伴以机位的快速移动。自从老杜在《暗战》里玩开了这个花活之后,武侠电视剧里倒是很快就抄了去,可惜用得太滥了,也太烂了。《锦衣卫》里面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有开头青龙在赵太傅府吊钢索躲避迎面的官兵,还有中间火枪队赶路的一个镜头,打戏中大概也用过几个渲染人物造型,但是不明显。这就是李仁港的聪明之处了——用,但是不滥,只用在该用的地方。

    全片的镜头可以说分得非常细致,说是商业制作,比国内的艺术电影还漂亮。举个例子,青龙在太傅府与赵审言的那段对话,随着谈话内容冲突深入,正反打的景别不断变大,最后青龙大喝一声:“够了!”本来已经是面部近景的镜头居然猛拉了一下,变成特写,剧力陡增。香港导演就能细致到这个地步。

    新武侠电影的灯光,大饼总结过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体积光的运用。这一点在雁门关地窖里和天狼古城里最明显,前者伴以花纹繁复的大门,后者是狰狞的金刚像。效果超好!

    影片的前半小时的打光是最新武侠的,照大波的说法,电影里香港的夜总是蓝得出奇,亮得出奇。前面半小时的情节让我想起《带子雄狼》第一集(最酷的一集),而纯夜景拍摄又让我想起了另外两部也是主打夜景的电影,《白发魔女传》和《笑傲江湖》。顺说,影片这样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前面表现青龙的黑暗使命,所以是夜景,后面多是日景,则是表现他弃暗投明后人性的复苏,最后拍他在落日中策马,则是寓意与光明化为一体,涤尽罪恶。都是很好的安排。

    《锦衣卫》的剪辑,当然秉承了新武侠的快速剪辑(其实源头又在胡金铨那里),好多人抱怨剪得太碎不好看,我建议这些人还是去看跆拳道比赛,那个一定能看懂。不是新武侠熏陶出来的人,是很难快速接收到那么多信息,然后拼成一个完整格斗场面的,这跟老爸老妈看不懂漫画是一个道理。

    这一段的最后说说电脑特技,新武侠所谓的电脑特技,其实很简陋。跟后面那些《风云》啊,《中华英雄》啊之类不好比,可是它有一个好处,就是服务于剧情,不会为了秀特效来硬扭桥。这一点,《锦衣卫》也继承了,影片的特技镜头其实也不少,但是都很妥帖地镶嵌在故事发展之中,让你看了不出戏。例如从天鹰帮马队冲锋的俯视镜头突然拉到空中,呈现雁门关的大全景,这是在交待环境,脱脱金蝉脱壳的神功则融入了格斗和美女的元素,只会觉得一种诡异的美,并不是为了展示技术。特技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营造戏剧冲突,这是个好习惯。

    说到天鹰帮冲锋那段,有个剪辑失误不得不谈,就是远景上看来笔直的冲锋道路,后面为了回避锦衣卫的弩箭为什么射不中他们这个问题,居然加了一个马队转弯的交代。

    三,音乐。

    论音乐,新武侠比旧武侠是一大进步。传统武侠片配乐,黄梅调时代就不用说了,七八十年代多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电影真正有专门的原声配乐,又是新武侠的功绩。而且这配乐中又多有一首带有古风的主题曲,《黎明不要来》、《傲》、《沧海一声笑》、《白发红颜》等等,不用多说。算来,只有《新龙门客栈》和《东邪西毒》是例外,然而那配乐也是经典。可以说,有完整的电影配乐,有极为衬戏的主题曲,这是新武侠横行江湖的一大法宝。

    《锦衣卫》的配乐,可以说是集《东邪西毒》交响乐风格与传统民乐主题曲之大成,捷克乐团自从《见龙卸甲》开始,就以其大气磅礴的演奏,为传统武侠带出一份苍凉豪迈的意境。剧中无论“白虎斗脱脱”的妖异香艳,还是天狼古城伏击战中的热血搏杀,配乐都极强地扩张了画面的氛围。最后黄沙落日中青龙策马踩着鼓点而来的一幕,竟让我想起了《东邪西毒》中的“天地孤影任我行”的配乐经典。

    主题曲《锦衣卫》以悠扬的马头琴开场,萨顶顶的演绎虽然失之浮滑,但歌曲本身确实是近年难得的佳作。不管对电影什么态度,至少这一点大家还是认可的。

    与音乐相关的是音响。《锦衣卫》中那些凌厉的格斗场面,音响的功劳不可磨灭。印象最深的是脱脱出鞭时,至少用了两种声音来衬托威势,一种是金属破空之声,另一个是类似响尾蛇在沙上爬行的响动,一刚一柔,效果极佳。大漠判官决斗脱脱时,空中下劈的一刹那,响起一声狮吼。对比前一阵子的《刺陵》就能看出,《锦衣卫》打戏中声音的运用要考究得多。可惜这些抓人的音效,普通观众紧张过后就忘了,不懂得体会。

    从音乐和声响这方面来看,《锦衣卫》不但继承了中国武侠巅峰期的成就,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国内武打片连砍竹子的音效都要拿出来炒作,说起来就是个玩笑了。

    四,胡风

    胡风只是个概括的说法,文一点的话应该说多元文化,或者文化混杂。历史本来就是多元文化混杂的,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成为史学界的主流。武侠片的古代背景使得它不可避免地要对这个问题表态。而这表态中的差异,也是新武侠的特点之一。

    传统武侠片一般都是关于汉人社会的内斗,异族顶多作为中原文明的挑战者或仰慕者出现。日本武士挑战中原侠客的桥段百拍不腻,那是挑战者,而六十年代《儒侠》中出现暗恋侠士的番邦女子,就是仰慕者了。

    这种情况到了八九十年代,有了很大改观。某种程度上,新武侠可以看作是新浪潮的余波所及,而新浪潮的旗手们,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对国外新史观耳濡目染,而且亲身经历过文化碰撞,对于异文化自然会有一份敏感。反映在电影中,那就是“胡风”大盛。

    徐克的那几部经典三部曲就不用提了。老树妖的发髻借自蒙古族,十三姨的西洋装迷得黄飞鸿七荤八素,好端端的日月神教被放到了苗疆,东方不败阿姨和东西方不败阿姨的手下更是从东洋的武士、忍者到西班牙火枪手,整个一八国联军。《龙城歼霸》里的海盗举杯畅谈在巴黎的艳遇,还没讲完就丧生在黄飞鸿和鬼脚七的左轮枪下,《刀》里定安在街市上买的十字架最后救了他一劫,白发魔女的满头珠翠分明又是藏人装扮。直到《七剑》里面,徐老怪还不忘给风火连城的士兵每人配备一顶西班牙头盔。

    总而言之,新武侠的美学风格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杂货铺。只要你有一颗开放的心,你可以在里面神游天下。

    好玩的是,新武侠的这个渊源,无巧不巧又是继承的胡金铨。前面我们说过,《忠烈图》的美工堪为《笑傲江湖》系列的原形,从一开始日本浪人站在海边图谋复国的镜头,到伍继园的打扮,《笑傲江湖系列》无不亦步亦趋,而畲族女英雄伍若诗的打扮,完全可以认为启发了苗疆的设定——研究民族学的人都知道,苗瑶畲是不分家的。胡金铨的美学理念,在当年可谓极为前沿。这一点看看张彻在《江湖汉子》和《八道楼子》里把蒙古人拍成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锦衣卫》的美工,直接让我想起徐克晚期的《刀》。虽然都是发生在西部边城两部经典,但《刀》的美工显然比《东邪西毒》更能折射当地的文化混杂状况。那些富有西北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标志着徐克盛年在美工上最为混搭的一部经典。而《锦衣卫》比这还要更进一步,干脆把雁门关打扮成了一座伊斯兰教城市,市面上跑的都是胡儿。符不符合史实我不知道,不过当年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胡人聚居还是有可能的。关键是李仁港的这种多元文化诉求,我估计跟他在加拿大求学的经历有关系,跟他受徐克的熏陶,肯定也离不开关系。

    有心人可以注意一下大漠判官,别只懂得挑剔吴尊的台湾腔,注意他手里那枚金币。没人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不是一锭银子或者一枚铜钱?因为那是中亚的货币,而在边贸中,这种货币相当常见。电影中的那一枚从特写看,有伊斯兰武士骑马的像,边缘有字母文字,李仁港显然是参照过历史实物的。《孔子》里季孙斯丢给仆人的那一枚是银子还是铲币,他敢给个特写让你看吗?这就是细处的功夫。

    《锦衣卫》的美工结合了中原和伊斯兰的特色,关键是不管哪边他都做得很到位,从开始的中原庙堂之上,到汉人的江湖,再到胡儿的边城,只要不是故意追求造型的夸张,每一个细节都很地道。很多人骂《锦衣卫》不懂史实,问题是,他们还没证明自己懂史实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相信已经可以看清楚,《锦衣卫》是对中国武侠文化的最高峰——香港新武侠电影的继承和发展,涵括了所有那些最为关键的核心特征。有人说,你还没说故事呢!那是因为我认为,相对于其他核心要素来说,新武侠电影的故事并不出奇,大多数“新什么什么”是旧瓶装新酒,顶多是多了一些同性恋的元素,跟老片比起来也并不算新鲜。新武侠的那些关键的影像标志,其实是可以放进各个导演不同的诉求,绽放出不同的美丽。

    我希望这些分析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锦衣卫》是有根的,脚下站的是武侠电影一百年的龙脉,后面支撑着的,是几代武侠电影工作者的心血积累。这本来就是一份属于所有中国人的遗产,只不过在最近十年中被无知地丢弃了。轻佻的内地导演们以为他们可以在这片被深翻过无数次的沃土上移植自己在文艺片中的成功,事实只是证明了他们的愚蠢,拍出来的那些簇新的廉价品完全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而《墨攻》、《投名状》和《七剑》这样的电影虽然也是在新武侠基础上的前进,但都只是实验品,还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近十年来,能接续新武侠脉络并在吸收东西方先进美学基础上前进的电影,只有一部《锦衣卫》。

    所以也就不难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激动了。电影是现场的艺术,对走出影院的普通影迷而言,声光的冲击会逐渐淡漠,只有剧情和台词可以反复咀嚼,咀嚼得多了,所谓不合理和硬伤自然会出来。但别忘记,在电影院里的那一份心潮澎湃同样不是虚假,那都是细致的声画铺垫出来的,值得细细品味。我这么说不是给《锦衣卫》难尽人意的剧本开脱,我只是觉得,这样一部在视听方面做出了杰出效果的作品,不宜被一句“文戏零分、武戏不错”的场面话打发过去。

    对于武侠片的拥趸而言,如果你确实受过新武侠的熏陶,如果你对最近十年的武侠片现状不满意,那么我希望你能像我一样支持《锦衣卫》。只因为他证明了一件事——我们的记忆没有死去,他还在伴着我们一起成长。面对历劫归来的老友,你还愿意认他吗?

    PS.五年前,也同样为《七剑》激动过,写了一篇长文,过程非常快乐,五年后,这样的感觉又回来了,因为让我感觉回到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影迷阶段,少了很多这五年来沾染上的世故和俗气。因为是随性文字,零七碎八不可避免,看在这是我给李仁港,不,是给武侠电影打的一份义工的份上,千乞读者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