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世纪之战 大时代II世纪之战(2000)

世纪之战 大时代II世纪之战(2000)

导演: 韦家辉

编剧: 游乃海

主演: 刘青云 郭蔼明 郑少秋 黄智贤 徐静蕾 陈炜 黎思嘉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2000-09-11(中国香港)

集数: 40 单集片长: 40分钟 IMDb: tt0891411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金牌监制韦家辉的千禧代表名作‘世纪之战’。被卷入是次金融风暴旋涡中的关键人物有郑少秋、 刘青云、黄智贤、郭霭明、陈炜、徐静蕾、韩君婷、林启泰等超级实力派组合。一幕幕高潮迭起的剧情, 将角色人物琢磨得透澈细腻,并坦荡荡地展现萤光幕前,成功的紧系着万千观众的心。

演员:



影评:

  1. 最近陆陆续续把《大时代》的续集《世纪之战》看完了。这部亚视的旧作,监制韦家辉、主要编剧游乃海、男主角为刘青云,几乎就是银河出品。接续《大时代》的人物设定,以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背景原型,在现下这个经济形势下看此片到也别有一些意义。 整部电视剧借郑少秋演的丁野一角,诉诸许多佛教哲学的思想,如因果、业障、三世、因缘注定等宿命论。这一向是韦家辉喜欢在剧本中讨论的问题。但这部40集的电视剧,则更像是银河出品《大只佬》的前生。 《世纪之战》中的人物,主要角色性格背景的设定,强化了各自执念的因,引发了强烈的冲突性。而一念之差的果,也导致了个人不同的结局。如同《大只佬》中刘德华的禅悟之路,《世纪之战》中的丁野,由一个血债累累的狂躁者,逐渐转变为一个冀望救人于危,慈悲渡人的得道者,最终更以己身救赎敌人的行为得到道德境界的提升和所谓的善终,其间以善渡恶、何为对错的开悟过程,实则是这部电视剧的思想主线。 丁野周边的符号式人物,也各有精神上的症结和业力。同时处于股灾的大环境中,更隐喻了整个社会在金钱失衡的状态下,众生的心理疾患。跳楼自杀、暴动、抢打的恶行,展现的都是经济沦陷下,价值体系混乱、理智丧失的恐慌所引发的更大危机。这种群众心理的疯狂和盲目性,是比可计算的数字损益更为可怕的渗透。退看目前的经济危机,虽有各隐患显现的上升趋势,但仍在控制范围内,则幸之;可或许也将视为最坏的时期还未来临。 《大只佬》可说是部宣扬佛理的说教电影。信佛的杜导在这部影片中立意的埋伏且深。当然这也归功于编剧韦家辉和游乃海。而在这部电影三年前的《世纪之战》,二位编剧早已将雏型演练了一遍。又因电视剧更为贴近真实生活,会有更强的反差感。作为监制的韦家辉掌有绝对主权(香港电视剧的监制相当于电影的导演,有最大的话语权),也在电视剧中添加了他一贯爱用的异能、预知力等超意识行为来加强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论据。 作为电视剧,《世纪之战》的内涵未免深沉了些。不过好的主题不一定能成就一部好片。这部电视剧在制作手法上很是老套,情节拖沓,细琐的处理上也落洞百出,几个女配角的演技更是不敢恭维。让我坚持看完的最大原因,是刘青云和郭霭明。 刘青云一向是有烂片无烂角,这个角色和《大时代》中的展博虽为同一个人物,却更有发挥的余地。这个演员越看越耐看。他和郭霭明因为《大时代》相识成为情侣,到续集《世纪之战》时已经是夫妻档出演。除了电影《目露凶光》外,貌似是唯一一部二人婚后一同出镜的作品。很喜欢看他们二的对手戏,总比和其他演员配戏时多了一份默契,演情侣的桥段轻松自然却总有回味。这组黑白配果然很有夫妻相,怎么都觉得他们就是应该在一起的,不管戏内还是戏外。想起去年刘青云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时,台下喜极而泣的郭霭明和刘青云相拥相贺的一幕,有种此生注定,相濡以沫的幸福感印现。夫妻如斯,真让人多少有些羡慕。 剧尾一语:“一个人只是珍惜失去的东西,那他失去的会更多”。 也算是放下执念的另种劝解吧。活在回忆里,不如带着回忆往前走。

  2. 韦家辉竭尽所能设计出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人物,把罪孽、疯狂、无知、神经病、超能力、通佛、直到舍己救人集于一人之身,他简直是勾勒了一幅毕加索式的人物画像,五官错位得超乎常人的想象,毕加索的画毕竟还只是涂抹在画布上,而韦家辉却要秋官把这个靠笔墨解释都令常人的思维逻辑难以接受的角色演到人信,难!而这之前,秋官已有了一个丁蟹,丁野的浑噩哪怕只是略“偏”一点都会掉进丁蟹的陷阱,秋官更有百多个各色人物,丁野的彻悟哪怕只是略“正”一点都有可能与秋官以往的某个人物雷同,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过或不到位,便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丁野便会带上别人的影子,丁野也就不是丁野了,难!难!难!
       到底有多难,也许真的只有天知地知,韦家辉知,秋官知。无怪在成都影迷见面会上在被问及为什么找秋官和刘云青来演《世纪之战》时,韦家辉毫不避讳地说:“不找他们两个,就不知找谁了嘛,如果他们两个不演的话,这个戏就排不成了。”在韦家辉的心目中,只有秋官能读懂丁野的灵魂,也只有秋官的卓绝演技才演绎得出这个由大恶走向大善的灵魂。
    剧里有这样两个段:丁野在厕所遇到方新侠、方新侠站在没摔死的丁野病床前,方新侠的眼睛里只有理直气壮的仇恨,而丁野的目光却复杂多了,在他接触方新侠目光的一刹那,眼里先是闪过一丝“胆怯和恐惧”,他躲开方新侠的目光,先大喊大叫地为自己打足气、壮足胆,才在眼睛里显出仇恨,才敢和方新侠的眼睛对视,秋官就用这么一个精确入微的眼神,便剥露出丁野灵魂深处还有的一丝歉疚,让人一下就明白了这是丁野的灵魂,不是那个“错都错得理直气壮”的丁蟹的灵魂,只消这么一个眼神,秋官就让丁野避开了丁蟹的陷阱;当丁野以为自己死了,剩的不过是个游魂,在张医生面前毫不做作,给医生煮面,让张医生“趁热吃”、而他“要做个最听话的病人”,秋官就用这么一点点的“孩子般的单纯”,便展示出了丁野灵魂深处还有的一小片净土,让人一下就明白了正是这一丝歉疚、一小片净土使丁野那个无知浑噩的灵魂中还留着一扇向善向佛向灵台澄清的窗户,只需这么一点点“孩子气”,秋官就让丁野有了从十恶不赦走向立地成佛的基石;当丁野在乱哄哄的市场找到方新侠的一瞬,嘴角竟浮现一丝不经意的淡得令人察觉不到的笑意,此时的丁野要报仇却又深陷在不知自己这几十年是对是错,若是错又错在哪的困惑之中,秋官就用这么一个似有似无的笑,或者说是似笑非笑的木然便把丁野那个在报仇、歉疚、困惑的泥潭中煎熬挣扎的灵魂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的演员只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来表现角色的形,秋官却是以“毫米”和“微米”的精度来雕凿角色的魂,怎能不入木三分。
       丁野的灵魂历尽磨难,在河边顿然开悟,丁野把他心中所见全部画出来后,走出来吃饭,听良真讲述,在这场戏里,秋官让摆脱了心魔的丁野带着一种“摄人”的气势,让丁野的眼神能读心、能看透前因后果,能预见结局,一看丁野的那双眼睛让人的灵魂都感到振颤,那双眼睛象是能看到每个人的前生来世,让每个人的灵魂在那双眼睛里都变得赤条条,无遮无拦,不要说戏里的良真被那气势震慑得竟不知所措地问“你到底是什么人?”她甚至在怀疑丁野是人还是佛,就连老太看到这的时候,都感到了那气势的强大“气场”,竟然有“压得慌”的感觉。老太当时就想,演绎超能力就如此震慑,若让秋官演绎佛,老太怕真是再难分清秋官是佛,还是佛是秋官了。韦家辉设计丁野的超能力就是要达到让人对丁野有一种亦人亦佛的感觉,让别人信他是佛,他自己则能在“扮佛”、“扮高人”中求得灵魂的解脱,这种设计——演出一种超能力,演到人信——简直是强“人”所难,而秋官却作到了,试问,除了秋官,还有谁的眼睛能产生这样的震慑力!
       从出狱助方新侠直到以死点醒赛斯,戏不多,却令人品味不尽:从下车在大厦台阶上一站,到大叫“宝贝儿子”、到告诉儿子“趁其病取其命”、到休市时暗笑、到引儿子用算盘、直到和儿子打秋千,丁野的一举一动都渗透着秋官对丁野出神入化地把握:在这个瞎着眼睛都打败了塞斯的丁野的脸上,你读到的不是睿智,只是莫测的神秘;不是明察洞悉,只是高深的先知;他的举止谈不上气度风范,只是一种气势;他对塞斯谈不上宽容,只是“放他一马”;他在交易大厅谈不上指挥若定,倒更象是魔道之战。秋官令丁野的举止使你无法用和文化教养沾到一点边的词来描述,而这正是韦家辉设计的丁野:一个没有教育背景的奇人。除了“出神入化”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词足以描述秋官对丁野的把握和演绎。
       从出狱到以死点醒赛斯,丁野脸上始终挂着笑,奇怪的是尽管已经创造了数不清的词来描述各种各样的笑,却没有一个词可以描述丁野的笑:带着一丝得道高人的神秘、带着一点不羁的野性,带着一点对自己过往的嘲弄,也带着一份对自己归宿的淡定,在中文笑的词汇里应该又多了一个词——“丁野的笑”。秋官把丁野带到自己的心里,又用自己的心演出了一个带着独一无二的笑容、有着独一无二的举止的独一无二的丁野。这个集罪孽、疯狂、无知、神经病、超能力、通佛、直到舍己救人于一身的丁野就象张无忌、楚留香、乾隆、丁蟹……一样,已经成为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经典形象。秋官演丁野,简直是一挥而就,弹指间就使韦家辉梦想成真,他也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令人遗憾的是,在《世纪之战》原本中,韦家辉的心太大了,想尽演世间万象,设计了太多的角色,各个又有太多戏份,结果丁野的震撼力减弱了;而在压缩版中,没剪掉多少枝节,反而把丁野神神佛佛、发神经的段落剪接掉了,其实,丁野的“悟”绝大部分不是靠书本,而是在神经病状态中、在神神佛佛状态中完成的,对丁野来讲,那是一种灵魂的磨难和拷问,秋官为那样一种高难度的演绎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使那个病态的灵魂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成为可能。如果换成另一种剪接,砍去所有枝节,丁野带来的震撼会更大。
       丁野两次说“没有”,同样两个字,这之间有什么不同?丁野第一次告诉儿子没有神没有佛:他原想只要扮“高人”扮“佛”做善事、后半辈子就能让心灵得到安慰和解脱,但是,天理循环因果报应,让他“连孙子也没有了”,巨大的痛苦终于让他放下了那种扮“高人”扮“佛”的心理上的自欺,为自己的罪孽承担起责任,在儿子面前,终于敢第一次正视自己是“神棍”是“垃圾”。丁野第一次告诉儿子没有神没有佛,只是表明他放下了、打破了心理上的自欺,既然承认那不过是“自欺”与“欺人”,对儿子惟能说“没有”两字。应该说第一次说这两个字是一种“破”,但是如果只有“破”,丁野还不能从大恶走向大善,丁野要写完人生传奇还要在心里立起另一种信念。丁野第二次告诉儿子没有神没有佛:此时的丁野已经领悟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如来”的境界,他已经把过往完全放下,按照佛家的“戒、定、慧”之说,从“禅定”中获得了“般若”智慧,丁野不仅能“看到”即将发生的事,也可以学佛祖用自己的肉喂鹰。丁野第二次告诉儿子没有神没有佛,表明他已经立起了一个信念,相信只要向善,所谓“佛”,人人可为,连塞斯也可放下屠刀。正是相信佛不过是人心中的善念,既然“丁野可佛,人人皆可佛”,自然要再对儿子说一次“没有”两字。靠着这个立起的信念,丁野终于从大恶走向大善,写完了自己的人生传奇。
        最后一集我流泪了。因为丁野死了。他由一个偏激近于疯狂,个性可怕的人走入我们的视线,他认为他很善,但全世界不理解他的善对他百般的打击。于是他疯狂、他咆哮。最后在山苍野茫的原野找回了本性。没想到这个有如暴虐之君的股魔最后在狱中自毁双目却由此而灵台澄清。方新侠找他岀狱共战塞斯至塞斯破产之后他给方新侠留下一封信要他:“惜取眼前人”。之后飘然无踪。我原以为他是跳岀三界之外,可是他没有,他说他身上的冤孽太重。塞斯破产之后在他的步枪中装进了子弹他想与他的儿女及所有工作人员同归与尽,可是他突然发现他的沙发里有一个人静静地坐着,这人却是仇人丁野。丁野的神情很安定,他一言道破了塞斯的心思。塞斯狂跳如雷向丁野开了枪。连中七枪的丁野至死都念着一句话:“不要一念之差”。塞斯的手软了子弹往门上乱飞,丁野淡淡一笑:“你做到了”。随着也便永远去了。他以死点醒了塞斯迷失的本性,也结束了他疯狂,哀怨、仇恨、又大彻大悟的人生。
    人说“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好画如此,好的表演亦是如此。秋官的表演就是一种令人思的表演,他会带着你随着他对丁野的刻画去想:为什么在丁野自首后,当有人向他开枪时,开始他也是一阵害怕和躲避,而后再挺身而出?为什么对儿子讲自己是“神棍”是“垃圾”时,并不咬牙切齿?为什么第一次讲“没有”上时语气平缓不激,第二次讲“没有”时却坚决果断。他让你慢慢去理解他心中的丁野。有时想想丁野,也觉糊涂:为什么韦家辉一定要搞出这么个人物来,非要经过大恶才能走向大善吗?非得这种病态的人才能有如此彻悟吗?或者说,他并没有什么普遍意义,他只是“一个”人物,或者说,以往的作品写了太多的常态的人物,而这个世界谁多少没有些病态呢?
  3. 看了大时代两年之后,才捡起这部世纪之战来看,纯是奔着郑少秋和刘青云来的,坚持看下云也是为了这两个精彩的演员,不是为了这瞎比编的烂剧情。

    这部电视剧真不应该叫世纪之战,应该改成神经病大PK,郑少秋神神叨叨,刘青云也超能力了,个个都神经巴巴的,一摸个手就立即看到将来,擦他妹的天眼通也没这么神奇吧?老子几乎把它当成魔幻剧来看了!编剧瞎扯的功力绝壁跟宝莲灯啥的有一拼,丁野就差脑门上没长眼睛出来了!

    白瞎了两个演员了,瞎糟蹋人。

    再说剧里的那一票女人,名字就算了,少梅少菊少军,他妈的少氏三姐妹?

    少梅少菊少军妙妙希文张强,这尼玛是要搞后宫剧吗?一群女人在那里拖剧情,看到那一群娘们儿叽叽歪歪就快进,实在是看不下去,相比大时代的行云流水,这部世纪之战简直是稀泥汤子里和稀泥,没完没了地和稀泥!拖沓的要死哇!

    而且所谓的商战,基本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根本没写出来商战的情节,光他娘的神神叨叨能掐会算!商战得极度小儿科,让人想发笑啊!那赛斯艾哟我去,还能编得再离谱点吗?东方克星,立即想到蟑螂克星有木有!商战光听到几十亿几十亿瞎比嚷嚷,这就叫商战?

    轮到几个娘们儿就无比细致啊,半集半集都是你喜欢我我不喜欢你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我就是不喜欢你我知道你喜欢的是他可我还是喜欢你……来回来回地循环,看得老子十分窝火。。。。

    这编剧还绝壁是伊索寓言的超级脑残粉,平均三分钟一个故事,张口就是我给你讲个故事!尼玛我是来看剧集的,老子要看伊索寓言不会自己去看吗?用得着你三分钟讲一个,四十来集,给我讲几十个段子!段子剧这是!

    最烦的女人就是希文了,人物写得不好,演员演得不好,连国语配音那叽叽哇哇的声音更是让人瞬间起鸡皮疙瘩,一听她那恶心人到死的声,一看她那令人感觉活不长了的苦比脸,立即快进!恶狠狠地拖动快进条!虐死我算了!

    正常点的剧集基本没有了!

    大时代看看第一部就行了,这世纪之战真心狗屁不是,剧情要烂爆了!世纪神经病大战倒差不多。。。。

  4.     早些年首次在電視上放的時候,只是零散的看了幾集,覺得比《大時代》差太遠了,沒有細看。這幾年經過了一些事,慢慢的成長,好像知道了些許道理,又似乎什麽都不了解。然後不知道爲什麽就想起了《大時代》以及只看了幾集的《世紀之戰》。後來又看完一遍《大時代》才明白當時的突然想象也是有線索的,《大時代》講的就是成長。

         《世紀之戰》是《大時代》的續集,相信每個看過的人都這樣認為。雖然戲中人物名字變了,小部分的劇情也變了,但之前是無線,之後是亞視,變一變似乎沒什麽無可厚非。而另我感興趣的是韋家輝怎樣再讓劉青雲和鄭少秋惡鬥四十集。

         方展博在“大奇跡日”終大仇得報,可仇恨在其心中並沒有散去,他仍希望看到丁蟹死。於是《世紀之戰》為此而生。講述一個放下仇恨的故事。

        丁野是《大只佬》“了因”的原型,一樣的看穿因果,一樣的迷失,一樣的在迷失間再度尋找自我。丁野的頓悟算是一個點睛之筆,沒有刻意的鋪墊,只是瞬間的回憶。然後開始了漫長的度人度己之旅。戲中的丁野分不清度己和度人兩者孰更重要,看戲的我也分不清,我只得看著他在一次次掙紮徘徊中走向得道或成魔的路。當看到他度方新俠度賽斯時,滿是欣慰。他終度己。

        異能也是這部戲的一大看點,但這裏的異能只能看到過去和未來。但僅此就足夠了,奠定了整部戲的基調:宿命的令人心寒。

        宿命不僅僅體現在此,還有劇中反複強調的那場緣分遊戲,實則《向左走向右走》的結局本應如此。不斷地相遇、錯過、相遇、錯過……這算有緣還是無緣?還有途中出現的那幾位紅顏,還有那個苦等了十幾年的的女人,當然還有故事的主人公方股神,最終一一對應了別人的預言和自己的誓言。

        本是異路,卻在兜兜轉轉後依然殊途同歸。這樣唯物的世界裏出現了這樣唯心的電視劇,喜歡。就連被人指為敗筆的算盤勝計算器,現在看來也有非出現不可的理由。更邪的都有,這又算什麽呢?權當一個小小的玩笑吧。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塊美玉真正的瑕疵在於設計了方新俠為丁野的兒子這一情節,弄得好像最後是因血緣關系才和解的。太大的誤導,無聊的安排。

        辛曉琪《倆倆相忘》中有幾句歌詞跟此劇頗有些緣分:“拈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變幻,到頭來輸贏又何妨,日與月互消長,富與貴難久長,誰不是把悲喜在嘗,海連天走不完,恩怨難計算,昨日非,今日該忘。”

        昨日非,今日該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