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陆续续把《大时代》的续集《世纪之战》看完了。这部亚视的旧作,监制韦家辉、主要编剧游乃海、男主角为刘青云,几乎就是银河出品。接续《大时代》的人物设定,以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背景原型,在现下这个经济形势下看此片到也别有一些意义。 整部电视剧借郑少秋演的丁野一角,诉诸许多佛教哲学的思想,如因果、业障、三世、因缘注定等宿命论。这一向是韦家辉喜欢在剧本中讨论的问题。但这部40集的电视剧,则更像是银河出品《大只佬》的前生。 《世纪之战》中的人物,主要角色性格背景的设定,强化了各自执念的因,引发了强烈的冲突性。而一念之差的果,也导致了个人不同的结局。如同《大只佬》中刘德华的禅悟之路,《世纪之战》中的丁野,由一个血债累累的狂躁者,逐渐转变为一个冀望救人于危,慈悲渡人的得道者,最终更以己身救赎敌人的行为得到道德境界的提升和所谓的善终,其间以善渡恶、何为对错的开悟过程,实则是这部电视剧的思想主线。 丁野周边的符号式人物,也各有精神上的症结和业力。同时处于股灾的大环境中,更隐喻了整个社会在金钱失衡的状态下,众生的心理疾患。跳楼自杀、暴动、抢打的恶行,展现的都是经济沦陷下,价值体系混乱、理智丧失的恐慌所引发的更大危机。这种群众心理的疯狂和盲目性,是比可计算的数字损益更为可怕的渗透。退看目前的经济危机,虽有各隐患显现的上升趋势,但仍在控制范围内,则幸之;可或许也将视为最坏的时期还未来临。 《大只佬》可说是部宣扬佛理的说教电影。信佛的杜导在这部影片中立意的埋伏且深。当然这也归功于编剧韦家辉和游乃海。而在这部电影三年前的《世纪之战》,二位编剧早已将雏型演练了一遍。又因电视剧更为贴近真实生活,会有更强的反差感。作为监制的韦家辉掌有绝对主权(香港电视剧的监制相当于电影的导演,有最大的话语权),也在电视剧中添加了他一贯爱用的异能、预知力等超意识行为来加强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论据。 作为电视剧,《世纪之战》的内涵未免深沉了些。不过好的主题不一定能成就一部好片。这部电视剧在制作手法上很是老套,情节拖沓,细琐的处理上也落洞百出,几个女配角的演技更是不敢恭维。让我坚持看完的最大原因,是刘青云和郭霭明。 刘青云一向是有烂片无烂角,这个角色和《大时代》中的展博虽为同一个人物,却更有发挥的余地。这个演员越看越耐看。他和郭霭明因为《大时代》相识成为情侣,到续集《世纪之战》时已经是夫妻档出演。除了电影《目露凶光》外,貌似是唯一一部二人婚后一同出镜的作品。很喜欢看他们二的对手戏,总比和其他演员配戏时多了一份默契,演情侣的桥段轻松自然却总有回味。这组黑白配果然很有夫妻相,怎么都觉得他们就是应该在一起的,不管戏内还是戏外。想起去年刘青云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时,台下喜极而泣的郭霭明和刘青云相拥相贺的一幕,有种此生注定,相濡以沫的幸福感印现。夫妻如斯,真让人多少有些羡慕。 剧尾一语:“一个人只是珍惜失去的东西,那他失去的会更多”。 也算是放下执念的另种劝解吧。活在回忆里,不如带着回忆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