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家庭 Family(2018)

简介:

    凯特·麦克金农、布莱恩·泰里·亨利(《亚特兰大》)、艾莉森·托尔曼(《冰血暴》)加盟新片[家庭](Fam-i-ly,暂译)。该片由Laura Steinel执导并担任编剧,讲述一个笨拙的13岁女孩麦迪,她迷恋神经质风格的说唱音乐,并试图离家出走。与此同时,一位心智不成熟的阿姨则负责照料她一周。

演员:



影评:

  1. 昨天文章中有提及这部颇具深意的作品,故此,今天以一篇影评详述之。

    美国电影《家庭》

    作品类型:喜剧

    主要演员:Taylor Schilling、Bryn Vale

    故事概述:Kate(熟女成长)与Maddie(少女成长)之进化论

    上映时间:2019年4月19日在美国上映

    作品提名一览:

    描写家庭关系(夫妻、亲子、代沟)的作品/影片不少,但都是以“严肃”居多,或者是走“说教”路线,总而言之,万变不离其宗,久而久之,这种类型/题材的片子渐渐地失去了受众群,变得无人问津。

    本作,一看标题“Family”(家庭),不言而喻,肯定是有关于“家庭关系”的作品,但此片的独到之处在于“走喜剧路线”,其脱离了原有的固定模式,以“轻松”取代“严肃”,以“幽默”代替“说教”,就如反套路“同志片”《Love, Simon》一般,独具匠心、另辟蹊径,一举俘获观众的心。

    进入影评。

    演员不说了,两主角表现特出色。在这只提一人,Kate McKinnon,虽然屈居配角,但只要她出场,就可以迎来哄堂大笑,有才。

    故事值得一说。

    关键角色:

    Kate、Maddie

    人物特质:

    Kate:成功女性(工作狂),为人冷漠,不通人情,没有朋友,始终秉承着“金钱第一”的观念

    Maddie:胖妞,“自卑型”少女,由于胖,时常受到同学的嘲笑、愚弄,于是采取“自我孤立”的消极行为

    两者的共通点:不合群

    两者的不同点:K觉得自己的“不合群”是高人一等的体现,即:高傲;M觉得自己的“不合群”是低人一筹的表露,即:自卑。

    关键剧情:

    起因:Kate受Joe所托,照顾侄女Maddie

    过程:(几个桥段值得关注)

    1,计划改变,原本“照看一天”变成了“照看一周”,这个转变让K有些不爽(心态产生了偏差,导致生活、工作出了小状况)

    2,M遇见了Joker,两人成为了好友(顺理成章引出了“小丑人”及“霸凌”话题)

    3,蹦床事件->舞会闹剧->兄妹争执,三件事连在一起解读。

    邻居Jill希望Kate劝说Maddie不要玩蹦床(因为年龄限制),结果K与J动起了手,这件事的后果直接导致恼羞成怒K背弃承诺、送M去学校参加舞会,不巧的是,由于K让M一直食用番茄,导致后者过敏,舞会没去成却进了医院,又惊动了Joe夫妇,两人赶到,与K争执了起来。

    这三件事,实际上是一个连锁反应,最终的结果就是“Kate认清了自己,抛弃了一贯的处事哲学,向感性、亲情、友情这一脉络靠近”。

    结局:

    1,“失踪”的Maddie找到自己的团队---小丑人。

    2,“迷失”的Kate找到了归宿---亲人与朋友。

    关键思考: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合理合规),活出自己的生活,这才算“活着”。

    2,改变自己,不是改变世界

    许多人,终日所想,竟是些没影的事,像什么,如何改变对方,如何改变环境,如何改变世界。想想好笑,连自己都改变不了还想改变其他的,简直是“白日做梦”,真不如,脚踏实地,自省自知,从改变自己入手。

    3,最后的归属

    人这一生,匆匆忙忙,一眨眼十年过去了,一转眼半百了,说实话,什么金钱、名誉,都是假的,岂能带走?所以,在有生之年找一个“归属”(归宿),令此生无憾,才是正道。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下次见了。

    编剧★★★★☆(作品构思巧妙,台词精炼、寓意犀利)

    导演★★★★☆(看似嘻嘻哈哈,实则深邃悠远)

    演员★★★★★(每个角色都演得恰到好处)

    剧情★★★☆☆(前半段,很不错;后半段,Kate的转变有些突兀,不如Maddie那么自然)

    视效★★★☆☆(镜头语言不够老道,剪辑方面有待商榷)

    音效★★★★☆(配乐虽带不动剧情,却足以带动观众的情绪)

    推荐度★★★★☆(不一样的“教育片”)